伊闕之戰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伊闕之戰,是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國為打開東進中原通道,由大將白起率秦軍在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鎮)各個殲滅韓國、魏國、東周聯軍的作戰。
伊闕之戰 伊闕之戰,是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國為打開東進中原通道,由大將白起率秦軍在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鎮)各個殲滅韓國、魏國、東周聯軍的作戰。
戰爭中,秦將白起針對韓、魏兩軍互相觀望,不願當先出擊的弱點,以少量兵力鉗制聯軍的主力韓軍,以主力猛攻較弱的魏軍。
魏軍無備,倉促應戰,迅即慘敗。
韓軍震懾,且翼側暴露,遭秦軍夾擊,潰敗而逃。
白起乘勝揮師追擊,全殲韓魏聯軍24萬人,攻占伊闕,奪取魏城數座及韓國安邑以東大部分地區。
魏、韓兩國割地求和。
戰後,韓國精銳損失殆盡。
秦國則以不可抗禦之勢向中原擴展。
基本信息名稱:伊闕之戰地點:伊闕(今河南洛陽市龍門)時間:公元前294年–公元前293年結果:秦國戰勝交戰各方:魏國,韓國公孫喜秦國白起各方兵力:魏國,韓國240,000人秦國約100,000人傷亡情況:魏國,韓國240,000人被殺秦國不詳相關人物:白起,公孫喜戰爭背景參見詞條:合縱連橫、垂沙之戰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
秦國最初的領地在秦(今天水市),在當時屬於中國的邊緣部分。
秦穆公時,秦國開始參與中原爭霸。
戰國初期,韓國、趙國、魏國三國的國君,被周天子承認,完成了三家分晉的最後一步,成為戰國時期的新興國家。
魏文侯任用李悝實行變法,較早地實行了社會改革,使魏國成為最先強盛的國家。
戰國中期,秦、齊、楚、趙、魏、韓、燕七國爭雄的格局逐漸形成。
魏國逐漸衰弱,秦國和齊國由於國內變法(商鞅變法、鄒忌變法)的成功,日益強盛,成為西、東兩大強國。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自稱為王。
隨後韓、趙、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後稱王。
秦國和齊國東西對峙,互相爭取盟國,以圖擊敗對方。
其他五國也不甘示弱,與齊、秦兩國時而對抗,時而聯合。
大國間衝突加劇,外交活動也更為頻繁,出現了合縱連橫的鬥爭。
秦昭王時,秦國加快了兼併六國的戰爭步伐。
周赧王十四年(前301年),秦國進攻韓國取穰(今河南鄧縣),又派遣庶長奐會同韓國、魏國、齊國軍隊一起進攻楚國。
面對四國聯軍的攻伐,楚國也作了積極的部署,一方面派昭睢率軍抗拒秦國,另一方面又派唐眜率軍抗擊齊、韓、魏三國軍隊,發生了垂沙之戰,楚軍大敗。
垂沙之戰後,秦國企圖進一步攻占韓國、魏國土地,但是懼怕齊國干涉,被迫暫緩行動。
後因齊國孟嘗君出奔魏國,並擔任相國主持進攻齊國,齊、魏兩國遂成對立。
經過一系列外交調整,秦國、齊國又重新交好,為秦國東侵創造了有利時機。
戰爭起因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魏襄王和韓襄王在同一年去世,韓國、魏國局勢動盪。
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秦昭王派兵攻打韓國,秦國將領向壽奪取了武始(今河北省武安市南),左庶長白起奪取了新城(今河南省伊川縣西南)。
韓國派出使臣,趕往魏國,請求增援。
秦國是共同的敵人,韓、魏又有同盟關係,魏王並沒有作壁上觀。
魏王立即下令,命大將公孫喜(又名犀武)點齊人馬,前去助戰。
於是魏、韓國君起傾國之兵對秦國進行反攻,東周也派兵加入魏、韓聯軍。
戰爭過程兩軍對峙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昭王在丞相魏冉的推薦下,將白起升任左更,接替向壽出任主將。
同年,秦國軍隊在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鎮)與以魏將公孫喜為主帥的韓、魏、東周24萬聯軍對峙,秦國方面兵力不及韓、魏、東周聯軍的一半。
伊闕之戰指揮秦軍的白起伊闕地勢險要,位於洛陽以南,是秦國東出中原的必經之道。
伊水(南洛水支流)向北流入伊闕,從前大禹疏導此山以通水。
兩座山相對,遠望好像門闕,伊水從中間流過,向北流,所以稱為伊闕。
韓國和魏國的聯軍之中,韓國軍隊勢單力薄,韓軍主將暴鳶希望魏國盟軍軍隊打先鋒。
魏軍主將是公孫喜,曾經追隨孟嘗君南攻楚懷王,西伐函谷關,他覺得韓軍雖然戰力不甚強,但是韓軍不但弩強,其堅甲、美盾、青銅頭盔、鐵幕,也都精良,所以他希望韓軍為前鋒打頭陣。
白起站在伊闕的緩山坡上,眺望韓魏兩軍。
韓軍居前,其友軍魏軍的位置比韓軍略錯後,處於韓軍側面略後。
情報兵帶來訊息,韓魏兩軍主帥貌合神離,軍互相推諉、各自保存實力,誰都不願先與秦軍交戰。
白起針對這種情況,決定採取避實擊虛,各個擊破的作戰策略。
秦軍獲勝戰鬥開始時,白起先設少量疑兵同韓軍對陣,擺出要進攻韓軍的架勢,所謂疑兵,就是堆出無數旌旗和飄帶擁在陣前,令敵人眼花繚亂,誤以為這是主力的進攻方向。
韓國軍隊不知虛實,被秦國疑兵牽制。
白起抽調自己精銳主力繞道聯軍後方,乘魏軍不備,突然向魏軍發起攻擊。
魏軍毫無防備,被殺得措手不及,情急之下被迫在伊闕山的狹隘地區倉促應戰,陣形來不及統一調度,紛紜各自為戰,或奔或斗,迅即慘敗。
韓國軍隊得知其側翼的盟友被瞬間擊潰後,軍心不穩。
士兵譁變,主帥控制不住頹勢。
這時,韓國軍隊的側翼已經完全暴露在強大的秦軍主力面前。
未等主帥布置,便立刻遭到秦軍左右夾擊,一時間,韓國軍隊潰敗而逃。
秦軍乘勝追擊,擴大戰果,把韓軍殺的屍橫無數。
全殲韓魏聯軍24萬人,殺主將犀武,即公孫喜,占領伊闕及五座城池。
戰爭結果伊闕之戰,以秦國軍隊大勝而結束。
戰後,韓、魏兩國精銳喪失殆盡,被迫獻地求和。
白起因戰功卓著升任國尉。
同年(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白起趁韓、魏兩國在伊闕之戰慘敗之機,率兵渡過黃河,奪取了安邑(今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西北)以東到乾河的大片土地。
戰爭影響伊闕之戰後,韓、魏兩國門戶大開。
從周赧王二十四年至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91年-前289年),秦國先後進攻並占領了韓國的宛(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一帶)、葉(今河南省葉縣南)、鄧(今河南省孟州市西);奪取了魏國的軹(今河南省濟源縣東南)、河雍(今河南省孟州市西)、蒲阪(今山西省永濟市北)、皮氏(山西省河津市西)、河內郡大小城池61座。
掃平秦軍東進之路。
戰爭評價《戰國策》:伊闕之戰,韓孤顧魏,不欲先用其眾。
魏恃韓之銳,欲推以為鋒。
二軍爭便之利不同......以是之故能立功。
軼聞故事犀武之死傳說,伊闕之戰,魏軍受到秦軍突襲時,主帥公孫喜(又名犀武)見勢不妙,立即派出信使通報韓軍,調集他們前來增援。
韓國將軍竟然拒絕執行統帥的將令。
理由是:“我們也遭到了猛攻,自顧不暇,哪裡還有力量前去增援?”公孫喜只得帶領身邊的衛士,殺入敵陣。
漸漸地,他身後的人馬越來越少,身上的傷口越來越多,最終力不能支,被秦軍俘虜,押至新城。
當了俘虜的公孫喜仰天長嘆道:“先王待我那么好,我卻喪師辱國。
即便能活下來,哪裡還有臉面回去?就算大王能免去我的死罪,我心裡的愧疚,又如何能安!”白起親自勸降,碰了釘子。
公孫喜說:“魏國有百萬兵馬,即便今天戰敗,還有幾十萬勇士。
況且魏王聰穎智慧,有許多良臣大將輔佐,你們這樣的平庸之輩,哪裡是對手?無知的小子,竟敢勸我投降,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白起一怒而起,將公孫喜殺死。
後世紀念白起擂鼓台,位於河南省洛陽市龍門橋的東邊,據說那裡就是伊闕之戰時,白起擂鼓助戰的地方。
戰國戰爭列表晉陽之戰|魏攻秦河西之戰|魏滅中山之戰|趙攻中山之戰|陰晉之戰|濁澤之戰|秦收復河西之戰|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合縱攻秦之戰|函谷關之戰|秦滅巴蜀之戰|秦楚丹陽、蘭田之戰|宜陽之戰|垂沙之戰|伊闕之戰|華陽之戰|長平之戰|邯鄲之戰|鄗代之戰|燕攻齊之戰|濟西之戰|即墨之戰|黔中之戰|鄢郢之戰|閼與之戰|陘城之戰|河外之戰|趙破匈奴之戰|蕞之戰|秦滅趙之戰|秦滅韓之戰|秦滅燕之戰|秦滅楚之戰|秦滅魏之戰|秦滅齊之戰|肥之戰|番吾之戰相關搜尋甲午戰爭赤壁之戰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八路軍抗美援朝熱門詞條AshStymestFeelGoodLAMEPoydSquirt佳緣劍傲重生嗜酸性白血球德賽怎麼說我不愛你手語提燈籠櫛水母涵碧樓環保概念股肉夾饃臺中教育大學螺絲西武獅超異能快感鄧芷茵陸羽離職高加索enhancelr奧卡姆剃刀原理娃娃魚宵夜山桑子御見手銬提燈籠杭州佑康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榮剛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溜馬隊獅子心瘋狗綁票令磷酸鈣糖化血色素聖哥傳蔡昌憲誤差釣竿不敢哭東石漁人碼頭十六國午時夜之屋旅行家商務會館橋本愛珍珠社區伊闕之戰@百科知識中文網
延伸文章資訊
- 1魏、韓衰落的轉折點之伊闕之戰 - 每日頭條
伊闕之戰是前293年秦國將領白起在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鎮)擊敗魏、韓、東周三國聯軍,擒殺聯軍主將公孫喜的戰役,此戰秦國共斬首敵軍24萬。背景前295 ...
- 2伊闕之戰:戰神白起的成名戰,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爆發的?
伊闕之戰:戰神白起的成名戰,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爆發的?闡明: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石窟開鑿前的洛陽龍門,秦國為開啟東進中原通道,由大將白起 ...
- 3伊闕之戰 - 中文百科知識
伊闕之戰,是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國為打開東進中原通道,由大將白起率秦軍在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鎮)各個殲滅韓國、魏國、東周聯軍的作戰。
- 4伊闕之戰簡介伊闕之戰有什麼結果及影響? - 老资料
伊闕之戰背景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全殲韓魏聯軍24萬人,殺主將犀武,即公孫喜,佔領伊闕及五座城池。 ... 伊闕之戰,是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國為打開 ...
- 5伊闕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伊闕之戰是前293年秦國將領白起在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龍門街道)擊敗魏、韓、東周三國聯軍,擒殺聯軍主將公孫喜的戰役,此戰秦國共斬首敵軍24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