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電、台灣電力公司,是臺灣規模最大的電力公司,為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之國營事業機構,也是台灣電力能源政策的執行單位,負責臺灣本島, ...
台灣電力公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條目介紹的是位於臺灣的國營能源機構。
关于其他简称为台电的条目,请见「台电(消歧义)」。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9年11月23日)請更新本文以反映近況和新增内容。
完成修改時,請移除本模板。
此條目應避免有陳列雜項、瑣碎資料的部分。
(2017年8月15日)請協助將有關資料重新編排成連貫性的文章,安置於適當章節或條目內。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TaiwanPowerCompany商业名称台電、TPC、Taipower公司類型非上市公司(經濟部國營事業)ISINTW0009963009統一編號03795904(查)公司前身台灣電力株式會社(1919年)成立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5月1日代表人物董事長:楊偉甫總經理:鍾炳利總部 中華民國100-16臺北市中正區文盛里7鄰羅斯福路三段242號(台電大樓)標語口號誠信、關懷、服務、成長營業據點數水力發電廠:11座火力發電廠:11座核能發電廠:4座(核四未商轉)業務範圍臺澎金馬产业能源業產品電力服務營業額▼新臺幣5668億元(2017年)息税前利润▼新臺幣231.53億元(2017年)總資產▲新臺幣19905.47億元(2017年)
員工人數26,550人(2017年1月)實收資本額新臺幣330,000,000,000元网站www.taipower.com.tw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電、台灣電力公司,是臺灣規模最大的電力公司,為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之國營事業機構,也是台灣電力能源政策的執行單位,負責臺灣本島,澎湖群島,金門和馬祖列島的電力供應。
截至2017年,為全臺灣實收資本額最大的公司[1]。
在1995年中華民國政府實施「電力自由化」之前,台電負責所有的發電和輸電、配電;開放民間興建發電廠之後,民間電廠所發出的電力均由台電購入。
至2016年為止,台電共有11座水力發電廠、11座火力發電廠、3座營運中核能發電廠及1座封存中核能發電廠,發電裝置總容量為4213.25萬瓩,發電量2257.92億度。
其中火力發電量占比達79.9%,其中燃煤36.9%、燃油4.4%、燃氣36%、汽電共生2.6%(不含垃圾及沼氣),再生能源占比為5.1%(含水力及汽電共生中之垃圾及沼氣),抽蓄水力1.5%,核能為13.5%。
目录
1歷史
1.1發展歷程
1.2大事年表
2組織
2.1直屬單位
2.2所屬單位
2.3供電區營運處
2.4區營業處
3歷任首長
4運動代表隊
5參見
6参考文献
7外部連結
歷史[编辑]
臺灣電力產業之肇始,起於清光緒14年(1888年),由臺灣巡撫劉銘傳於臺北創立之「興市公司」,裝置小型蒸氣燃煤發電機,以低壓供應照明為主;雖為時僅月餘,但實為臺灣自辦電業之始,並為臺灣電力事業的開端。
日本統治台灣後,於明治37年(1904年)在臺北郊區的新店龜山完成龜山水力發電廠(1943年廢止,1941年建新電廠(今桂山發電廠)取代),為臺灣水力發電之始。
而在明治44年(1911年)時,台灣總督府已特許民間企業在部分地區經營電力事業,一度出現十多家「電燈株式會社」,但仍無法滿足臺灣民眾的需電量,故需有一大型電力公司進行電力開發與配置。
台灣總督府本擬將此計劃官營,但由於戰爭因素,財政匱乏而受阻。
後來本計劃將此事業交予民營,但考量若以民營則須有官方補助,當時政府考量民營難以實現,遂作罷。
大正7年(1919年),時任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以官民合營方式,於7月31日成立「台灣電力株式會社」,而創辦資金3千萬日圓中,總督府出資4成、日本企業出資6成。
本社位於總督府正後方,即今中華民國國防部博愛大樓所在地。
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成立後,於同年著手進行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並在臺灣西部建造貫通南北之輸電幹線,並在20世紀40年代左右,逐漸將眾多小型電力公司收買合併。
至日治末期的昭和19年(1944年),全臺灣電力系統的總裝置容量達到32萬瓩。
在整個日治時期中,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台灣銀行株式會社和台灣拓殖株式會社並稱「三大國策會社」。
二次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電力株式會社,並於民國35年(1946年)5月1日將其改組為「台灣電力公司」,並採用于右任題字作為公司名稱之標準字。
當時全臺灣電力系統總裝置容量為27.5萬瓩,但因受戰火破壞,可用電力僅為3.3萬瓩;經過多年復建,台電的發電裝置總容量達到36.3萬瓩,主要以水力發電為主。
之後隨著台灣經濟的快速發展,台電遂開始實施長期電源開發計畫,並著手建立現代化電力系統,加強興建輸電網絡。
自民國51年(1962年)起,火力發電量首度超過水力,最高時更達到百分之77.2。
但隨著1970年代的兩次全球性石油危機的影響,台電開始進行發電來源多元化政策,並開始建置核能發電廠。
發展歷程[编辑]
樓高114.5公尺的台電大樓,1982年完工時為當時臺灣最高建築物。
台電公司協和發電廠捐建基隆市七堵區六里(百福里、實踐里、堵北里、自強里、永安里、六堵里)零星工程紀念牌
二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於臺灣電業之發展沿革可劃分為如下六個時期:
接管修復時期(民國34年至42年):水力為主
民國35年5月1日台灣電力公司成立。
民國42年,裝置容量36.3萬瓩,水力發電占93.7%,火力發電占6.3%,發電設備以「水力為主」。
初步擴充時期(民國43年至54年):水火並重
自民國51年起,火力發電量首度超過水力,使電力系統由以往之「水力為主」進入「水火並重」時期。
火力高度開發時期(民國55年至63年):火主水從
民國50年代中期以後,臺灣工業迅速起飛,用電量劇增,台電公司乃開發大容量高效率之火力,電力系統由「水火並重」進入「火力為主,水力為輔」時期。
在輸變電系統方面,完成全長330回線公里之345千伏(345kV)超高壓輸電線路,以提升輸電容量及穩定供電系統。
核能發電發展時期(民國64年至74年):能源多元化
民國63年及69年,為因應石油危機後之能源情勢,政府能源政策改採發電來源多元化政策。
一方面推展核能發電,至74年先後完成三座核能發電廠,裝置容量達514.4萬瓩,同時繼續引進大容量高效率火力機組,電力系統因核能電廠加入而進入「能源多元化」時期。
促進電力供需平衡時期(民國75年至82年):需求面管理
民國75年至79年間,備用容量漸感不足,故本時期除適時興建大型火力、開發優良水力外,乃積極推行時間電價、可停電力、節約用電,並鼓勵汽電共生發電等,力求電力供需平衡,電力系統進入「需求面管理」時期。
開放發電業時期(民國83年至95年):開放民間經營發電業
民國80年代起,電業自由化逐漸蔚為全球風潮。
由於國內用電迅速成長,電源開發因地狹人稠而日益艱難,政府乃順應世界潮流,開放民間興建電廠以加速電源開發,台灣發電市場進入「開放發電業」時期。
節能減碳時期(民國96年迄今):
自民國95年起,國際化石燃料價格大漲,嚴重衝擊電業的經營環境。
臺灣自產能源缺乏,為確保電力事業永續發展,在供給面發展低碳電力,在需求面全力推動節約用電及提升用電效率。
至此,臺灣電業市場進入「節能減碳」時期。
大事年表[编辑]
此章节需要扩充。
日治時期
1919年4月25日,台灣總督府公佈《台灣電力會社法》。
1919年5月,任命官方設立委員17人。
1919年5月14日,任命15位台灣民間人士為設立委員,同時,數位日本企業家也被任為設立委員。
1919年5月19日,設立會社辦事處,開始辦公,會社資本3,000萬日圓,共發行60萬股,官方出資24萬股,設立委員21萬股,其餘15萬股於6月9日公開招募。
民國時期
1946年5月1日,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正式改組為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1965年10月9日,台灣電力公司之股票公開發行。
1978年12月10日,台灣第一座核能發電廠核一廠一號反應爐開始商業運轉。
1993年,台灣電力公司購發電量突破1,000億度。
1999年7月29日,發生大停電,造成台南以北地區長達十二天限電,波及竹科多家廠商,造成數十億元損失。
2014年4月24日,行政院為化解民眾疑慮,宣布封存核四廠[2]。
2017年8月15日16時51分,台灣中油更換設備不慎,未先將電動閥門調為手動模式而直接施工,天然氣供氣管線的安全裝置偵測到異常而切斷天然氣供應2分鐘,導致全島最大天然氣電廠、佔全臺備轉容量10%的大潭發電廠1到6號機組全部跳脫,發電量瞬間缺少4,384MW(百萬瓦);供電系統因而自動啟動代號81低頻電驛的安全保護措施,台灣各地皆傳出跳電與停電消息。
2021年5月13日14時37分,因高雄市路竹路北超高壓變電所匯流排故障,導致四部燃煤機組跳脫,瞬間220萬瓩電力跳脫,系統供電能力不足。
臺灣電力公司於同日15時起,執行緊急分區C、D輪流停電。
記者會中的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受到波及,約400萬戶因發電廠停機事故影響導致停電,也導致多起電梯受困案件;多處自來水加壓站電壓不足,導致許多地區停水或減壓供水,此次停電臺灣電力公司須賠償兩億新臺幣。
2021年5月17日,高雄興達電廠1號機因鍋爐燃燒管理系統模組故障,以致機組停機,電廠已於14時25分排除故障及測試完成,14時29分已點火重新升載併聯發電。
20時10分因負載突升,供電能力不足,20時50分緊急執行C及D分區輪流停電[3]。
停電昭告標籤
[4]
組織[编辑]
監察人(3名)
董事會(董事15名,其中常務董事5名)
董事長
總經理
副總經理(8名)
專業總工程師(5名)
直屬單位[编辑]
委員會
財務處
營建處
資訊系統處
系統規劃處
業務處
配電處(下轄各區營業處)
燃料處
材料處
發電處(下轄各水火力發電廠)
供電處(下轄各區域調度中心及各供電區營運處)
電力調度處(下轄北高中央調度中心)
電源開發處
核能發電處
核能安全處
核能技術處
工業安全衛生處
環境保護處
公眾服務處
秘書處
企劃處
人力資源處
會計處
政風處
法律事務室
新事業開發室
所屬單位[编辑]
綜合研究所
輸變電工程處公務車
綜合施工處
綜合研究所
核能後端營業處
核能火力發電工程處(下轄北部、中部、南部施工處)
輸變電工程處(下轄北區、中區、南區施工處)
再生能源處
電力修護處(下轄中部、南部分處)
電力通信處
供電區營運處[编辑]
供電區
區域調度中心
範圍
臺北供電區
基隆區域調度中心、臺北區域調度中心
基隆市、新北市、臺北市、宜蘭縣
新桃供電區
新竹區域調度中心
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臺中供電區
臺中區域調度中心
臺中市、南投縣、彰化縣
嘉南供電區
新營區域調度中心
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澎湖縣、臺南市
高屏供電區
高雄區域調度中心
高雄市、屏東縣
花東供電區
無
花蓮縣、臺東縣
區營業處[编辑]
基隆區營業處工程車
台北供電區營運處青年一次配電變電所
輸電鐵塔
分區
配電調度中心
範圍
基隆區
基隆配電調度中心
含基隆市全部含新北市瑞芳區、金山區、石門區、萬里區、貢寮區、雙溪區、平溪區
臺北市區
北市配電調度中心
含臺北市中正區、大同區、中山區、大安區、萬華區、松山區、信義區
臺北南區
北南配電調度中心
含臺北市文山區含新北市板橋區、永和區、中和區、土城區、新店區、深坑區、石碇區、坪林區、烏來區
臺北北區
北北配電調度中心
含臺北市士林區、北投區、內湖區、南港區含新北市汐止區、淡水區、三芝區
臺北西區
北西配電調度中心
含新北市新莊區、三重區、蘆洲區、五股區、八里區、林口區、泰山區、樹林區、鶯歌區、三峽區
桃園區
桃園配電調度中心
含桃園市全部
新竹區
新竹配電調度中心
含新竹市、新竹縣全部
苗栗區
苗栗配電調度中心
含苗栗縣全部臺中市大甲區日南地區
臺中區
臺中配電調度中心
含臺中市(霧峰區、大甲區日南地區除外)
南投區
南投配電調度中心
含南投縣全部含臺中市霧峰區、大里區大里溪以南側
彰化區
彰化配電調度中心
含彰化縣全部
雲林區
雲林配電調度中心
含雲林縣全部
嘉義區
嘉義配電調度中心
含嘉義縣、嘉義市全部
新營區
新營配電調度中心
含臺南市官田區、麻豆區、學甲區、北門區、新營區、後壁區、白河區、東山區、六甲區、下營區、柳營區、鹽水區、大內區
臺南區
臺南配電調度中心
含臺南市中西區、東區、南區、北區、安平區、安南區、永康區、歸仁區、新化區、左鎮區、玉井區、楠西區、南化區、仁德區、關廟區、龍崎區、佳里區、西港區、七股區、將軍區、善化區、山上區、新市區、安定區
高雄區
高雄配電調度中心
含高雄市鹽埕區、鼓山區、左營區、楠梓區、新興區、旗津區、前金區、橋頭區、梓官區、岡山區、路竹區、湖內區、阿蓮區、燕巢區、大社區、彌陀區、永安區、田寮區、茄萣區全部,三民區、苓雅區、前鎮區部分
鳳山區
鳳山配電調度中心
含高雄市鳳山區、旗山區、美濃區、林園區、大寮區、仁武區、鳥松區、大樹區、桃源區、內門區、杉林區、六龜區、甲仙區、那瑪夏區、小港區全部,苓雅區、三民區、前鎮區部分
屏東區
屏東配電調度中心
含屏東縣全部
臺東區
臺東配電調度中心
含臺東縣全部
花蓮區
花蓮配電調度中心
含花蓮縣全部
宜蘭區
宜蘭配電調度中心
含宜蘭縣全部
澎湖區
無
含澎湖縣全部
金門區
無
含金門縣全部
馬祖區
無
含連江縣全部
[5][6]
歷任首長[编辑]
任別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台湾電力株式會社社長
1
高木友枝
1919年7月31日
1929年7月9日
2
遠藤達
1929年7月9日
1929年12月23日
3
松木幹一郎
1929年12月23日
1939年6月14日
4
加藤恭平
1939年6月20日
1939年10月10日
5
林安繁
1939年10月10日
1941年11月20日
6
增田次郎
1941年11月20日
1945年1月23日
7
松本虎太
1945年1月23日
1947年3月
董事長
1
陳宗熙
1946年5月
1947年10月
2
翁文灝
1947年10月
1948年9月
3
孫越琦
1948年9月
1949年10月
4
朱 謙
1949年10月
1950年5月
5
朱一成
1950年5月
1955年1月
6
楊家瑜
1955年2月
1976年5月
7
陳蘭皋
1976年5月
1985年9月
8
傅次韓
1985年9月23日
1988年9月18日
9
王昭明
1988年9月19日
1989年7月31日
10
張鍾潛
1989年8月1日
1997年7月10日
11
席時濟
1997年7月11日
2002年2月28日
12
林文淵
2002年3月1日
2002年5月17日
13
林能白
2002年5月17日
2004年7月26日
14
林清吉
2004年7月27日
2005年5月27日
15
黃營杉
2005年7月4日
2006年1月24日
16
陳貴明
2006年4月28日
2012年5月6日
代理
李漢申
2012年5月6日
2012年5月15日
17
黃重球
2012年5月15日
2016年8月5日
18
朱文成
2016年8月5日
2017年10月30日
19
楊偉甫
2017年10月30日
現任
總經理
1
劉晉鈺
1947年1月
1950年5月
2
黃 煇
1950年5月
1962年4月
3
孫運璿
1962年4月
1964年8月
4
陳蘭皋
1964年8月
1976年5月
5
朱書麟
1976年5月
1985年9月
6
陳振華
1985年9月
1989年7月
7
張斯敏
1989年7月
1994年8月
8
席時濟
1994年8月
1997年7月
9
郭俊惠
1997年7月
2001年3月
10
林清吉
2001年3月
2004年7月
11
陳貴明
2004年8月
2006年4月
12
涂正義
2006年4月
2010年4月
13
李漢申
2010年5月
2013年5月2日
14
朱文成
2013年5月2日
2016年9月2日
15
鍾炳利
2016年9月2日
現任
[7]
運動代表隊[编辑]
運動隊伍
所屬單位
男子足球隊
興達發電廠
女子籃球隊
核能火力發電工程處
台電棒球隊
高雄區營業處
男子排球隊
屏東區營業處
女子排球隊
鳳山區營業處
女子羽球隊
輸變電工程處
[8]
參見[编辑]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社長宿舍
台電足球隊
捷運台電大樓站
第四核能發電廠
臺灣發電廠列表
需量競價
臺灣空氣污染
台電月刊
参考文献[编辑]
^中央社記者黃雅娟.資本額第一大公司不是台積電.聯合新聞網.2017-02-2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發言人辦公室.江揆:核四停工並非停建為下一代保留一個選擇權,並儘速召開全國能源會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103-04-28
^快訊/台電宣布部分地區「緊急停電」 興達電廠1號機電量僅4成.ETtoday新聞雲.2021-05-17[2021-05-17].(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9).
^歷史與發展.台灣電力公司
^組織架構.台灣電力公司
^台電服務據點.台灣電力公司
^首長與經營團隊.台灣電力公司
^台電球隊訊息.台灣電力公司
外部連結[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台灣電力公司
(繁體中文)(英文)台灣電力公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繁體中文)台灣電力公司電子帳單服務系統
(繁體中文)台灣公司資料
電力粉絲團的Facebook專頁
查论编 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機關署
水利署
局
能源局
礦務局
工業局
產業園區管理局
臺中分局
中港分局
高雄分局
屏東分局
國際貿易局
智財局
標檢局
處
中小企業處
研究機構能源研究所相關國有企業
中鋼
台船
台電
中油
台水
台糖
漢翔
台鹽
主管財團法人
工研院
資策會
金屬中心
車輛中心
查论编中華民國國營事業經濟部主管臺灣糖業公司·臺灣中油公司·臺灣電力公司·臺灣自來水公司財政部主管中國輸出入銀行·臺灣土地銀行·臺灣金融控股公司·臺灣菸酒公司·財政部印刷廠交通部主管中華郵政公司·臺灣鐵路管理局·臺灣港務公司·桃園國際機場公司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管中央存款保險公司中央銀行主管中央造幣廠·中央印製廠
查论编中華民國核能核电厂
第一(金山)(除役)
第二(國聖)(運行)
第三(馬鞍山)(運行)
第四(龍門)(封存)
研究機構
核能研究所
國立清華大學
設備製造商
通用电气
西屋电气
三菱重工业
日立製作所
东芝
電力公司
台灣電力公司
行政組織等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輻射偵測中心
放射性物料管理局
蘭嶼(暫存低階核廢料)
公民運動
反核遊行
核四公投運動
2021年核四商轉公投
台灣主题政府主题企業主题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台灣電力公司&oldid=69207421”
分类:台灣電力公司中華民國公營事業中華民國經濟部1946年成立的公司1946年台灣建立總部位於臺北市中正區的工商業機構財富500強公司隐藏分类:自2019年11月待更新条目自2017年8月需要清理的內容瑣碎條目需要专业人士关注的页面含有多个问题的条目含有英語的條目扩充中的条目所有扩充中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使用小型訊息框的頁面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已展开
已折叠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已展开
已折叠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DeutschEnglishفارسیFrançais日本語PortuguêsSimpleEnglishBân-lâm-gú
编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