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六、事業:指具有排放源之法人、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之非法人團體、機關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對象。

七、碳匯:指將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氣體自排放單元或大氣中持續 ... 首頁 溫管法 溫管法簡介 溫管法 簡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使用行動裝置,選單列表可左右滑動查看全部 發布單位:行政院環保署 發布日期:2018/10/18 更新日期:2021/05/06 點閱:20496 第一章總則   立法目的      溫管法第1條揭示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制定氣候變遷調適策略,降低與管理溫室氣體排放,落實環境正義,善盡共同保護地球環境之責任,並確保國家永續發展,特制定本法。

主管機關      溫管法第2條規範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名詞定義     溫管法第3條規範專有名詞定義計28款,其中所規範之溫室氣體係指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者。

明定長期減量目標      溫管法第4條明定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139年(西元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94年(西元200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50%以下,並具有相關調整機制,可參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與其協議或相關國際公約決議事項及國內情勢變化,作必要之調整。

我國也是少數將減量目標入法的國家,下表彙整了已將減量目標入法之國家及相關資訊。

  表1、減碳目標入法國家之明訂目標、期程與目標 (表格可左右滑動) 國家 法案名稱 法定目標 英國 2008年「氣候變遷法」 2050年較1990年減量100% (原為80%,2019年6月27日上修) 歐盟 2009年「氣候能源包裹指令」 2020年較1990年減量20%(呼應哥本哈根協議) 2011年「2050低碳經濟路線圖」 2030年較1990年減量40% 2040年較1990年減量60% 2050年較1990年減量80% 2014年「2030年氣候與能源框架」 2030年較1990年減量40% 2018年「2050年長期減量策略」 2050年達成碳中和 墨西哥 2012年「氣候變遷法」 2050年較2000年減量50%(具目標修正機制) 瑞士 2013年「二氧化碳法」 2020年較1990年減量20% 臺灣 2015年「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 2050年較2005年減量50%(具目標修正機制) 法國 2015年「邁向綠色成長之能源轉型法」 2030年較1990年減量40%  2050年較1990年減量75% 芬蘭 2015年「氣候變遷法」 2050年較1990年減量80% (不包含歐盟碳交易制度下之排放量) 瑞典 2018年「氣候法」  2020年較1990年減量40% 2030年較1990年減量63% 2040年較1990年減量75% (不包含歐盟碳交易制度下之排放量) 2045年淨排放量為0 荷蘭 2019年「氣候法」 2030年較1990年減量49% 2050年較1990年減量95% 德國 2019年「聯邦氣候變遷法」 2030年較1990年減量55% 2050年較1990年碳中和     包含環境基本法精神   溫管法第5條明定政府相關法律與政策之管理規劃原則應包括: 一、為確保國家能源安全,應擬定逐步降低化石燃料依賴之中長期策略,訂定再生能源中長期目標,逐步落實非核家園願景。

二、秉持使用者付費之環境正義原則,溫室氣體排放額度之核配應逐步從免費核配到配售方式規劃。

三、依二氧化碳當量,推動進口化石燃料之稅費機制,以因應氣候變遷,並落實中立原則,促進社會公益。

四、積極協助傳統產業節能減碳或轉型,發展綠色技術與綠色產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與綠色經濟體制,並推動國家基礎建設之低碳綠色成長方案。

五、提高資源與能源使用效率,促進資源循環使用以減少環境污染及溫室氣體排放。

  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精神內國法化   溫管法第6條明定溫室氣體管理相關方案或計畫基本原則包括: 一、國家減量目標及期程之訂定,應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之共同但有差異之國際責任,同時兼顧我國環境、經濟及社會之永續發展。

二、部門別階段管制目標之訂定,應考量成本效益,並確保儘可能以最低成本達到溫室氣體減量成效。

三、積極採取預防措施,進行預測、避免或減少引起氣候變遷之肇因,並緩解其不利影響。

四、積極加強國際合作,以維護產業發展之國際競爭力。

  以下為第一章條文內容   第1條       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制定氣候變遷調適策略,降低與管理溫室氣體排放,落實環境正義,善盡共同保護地球環境之責任,並確保國家永續發展,特制定本法。

第2條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第3條 本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溫室氣體:指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者。

二、氣候變遷調適:指人類系統,對實際或預期氣候變遷衝擊或其影響之調整,以緩和因氣候變遷所造成之傷害,或利用其有利之情勢。

調適包括預防性及反應性調適、私人和公共調適、自主性與規劃性調適等。

三、溫室氣體排放源(以下簡稱排放源):指直接或間接排放溫室氣體至大氣中之單元或程序。

四、溫暖化潛勢:指在一段期間內一質量單位之溫室氣體輻射衝擊,相對於相等單位之二氧化碳之係數。

五、溫室氣體排放量(以下簡稱排放量):指自排放源排出之各種溫室氣體量乘以各該物質溫暖化潛勢所得之合計量,以二氧化碳當量表示。

六、事業:指具有排放源之法人、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之非法人團體、機關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對象。

七、碳匯:指將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氣體自排放單元或大氣中持續分離後,吸收或儲存之樹木、森林、土壤、海洋、地層、設施或場所。

八、碳匯量:指將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氣體自排放源或大氣中持續移除之數量,扣除於吸收或儲存於碳匯過程中產生之排放量及一定期間後再排放至大氣之數量後,所得到吸收或儲存之二氧化碳當量淨值。

九、減緩:指以人為方式減少排放源溫室氣體排放或增加溫室氣體碳匯。

十、低碳綠色成長:促進產業綠化及節能減碳,並透過低碳能源與綠色技術研發,發展綠能及培育綠色產業,兼顧減緩氣候變遷之綠色經濟發展模式。

十一、排放強度:指排放源別之設施、產品或其他單位用料或產出所排放之二氧化碳當量。

十二、抵換:指事業採行減量措施所產出之減量額度,用以扣減排放源之排放量。

十三、溫室氣體減量先期專案(以下簡稱先期專案):本法實施前,排放源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以排放源減量且低於中央主管機關公告排放強度方式執行,所提出之抵換專案。

十四、確證:指抵換專案經查驗機構審核,確認抵換專案計畫書符合本法相關規定之作業。

十五、溫室氣體排放額度抵換專案(以下簡稱抵換專案):指為取得抵換用途之排放額度,依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減量方法提出計畫書,其計畫書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及查驗機構確證,且所有設備、材料、項目及行動均直接與減少排放量或增加碳匯量有關的專案。

十六、溫室氣體排放效能標準(以下簡稱效能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排放源別或事業別之設施、產品或其他單位用料或產出,公告容許排放之二氧化碳當量。

十七、總量管制:指在一定期間內,為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對公告排放源溫室氣體總容許排放量所作之限制措施。

十八、交易:指進行總量管制時,排放額度於國內外之買賣或交換。

十九、排放額度:指進行總量管制時,允許排放源於一定期間排放二氧化碳當量的額度;此額度得取自政府之核配、拍賣、配售、先期專案、抵換專案、效能標準或交易;一單位之排放額度相當於允許排放一公噸之二氧化碳當量。

二十、階段管制目標:依國家溫室氣體減量推動方案對一定期間內的二氧化碳排放總當量所為之管制總量。

二十一、查證:指排放量數據或溫室氣體減量(含碳匯量)數據,經查驗機構驗證或現場稽核之作業。

二十二、盤查:指彙整、計算及分析排放量或碳匯量之作業。

二十三、登錄:指將經由查驗機構完成查證之排放量、碳匯量、核配量、減量或交易之排放量、拍賣量及配售量等登記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資訊平台之作業。

二十四、核配排放額度(以下簡稱核配額):指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配排放源於一定期間之直接與間接排放二氧化碳當量的額度。

二十五、配售排放額度(以下簡稱配售額):中央主管機關有償售予排放源於一定期間內許可之溫室氣體排放量。

二十六、排放源帳戶:由中央主管機關設立用以登錄排放源之排放量、核配額、拍賣額、配售額或抵換排放額度之帳戶。

二十七、碳洩漏:實施溫室氣體管制,可能導致產業外移至其他碳管制較為寬鬆國家,反而增加全球排碳量之情況。

二十八、最佳可行技術:指考量能源、經濟及環境之衝擊後,排放源所採行經評估已商業化排放量最少之技術。

第4條     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中華民國一百三十九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中華民國九十四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百分之五十以下。

    前項目標,中央主管機關應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參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與其協議或相關國際公約決議事項及國內情勢變化,適時調整該目標,送行政院核定,並定期檢討之。

第5條     政府應秉持減緩與調適並重之原則,確保國土資源永續利用及能源供需穩定,妥適減緩及因應氣候變遷之影響,兼顧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及社會正義。

    各級政府應鼓勵創新研發,強化財務機制,充沛經濟活力,開放良性競爭,推動低碳綠色成長,創造就業機會,提升國家競爭力。

為因應氣候變遷,政府相關法律與政策之規劃管理原則如下: 一、為確保國家能源安全,應擬定逐步降低化石燃料依賴之中長期策略,訂定再生能源中長期目標,逐步落實非核家園願景。

二、秉持使用者付費之環境正義原則,溫室氣體排放額度之核配應逐步從免費核配到配售方式規劃。

三、依二氧化碳當量,推動進口化石燃料之稅費機制,以因應氣候變遷,並落實中立原則,促進社會公益。

四、積極協助傳統產業節能減碳或轉型,發展綠色技術與綠色產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與綠色經濟體制,並推動國家基礎建設之低碳綠色成長方案。

五、提高資源與能源使用效率,促進資源循環使用以減少環境污染及溫室氣體排放。

第6條 溫室氣體管理相關方案或計畫,其基本原則如下: 一、國家減量目標及期程之訂定,應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之共同但有差異之國際責任,同時兼顧我國環境、經濟及社會之永續發展。

二、部門別階段管制目標之訂定,應考量成本效益,並確保儘可能以最低成本達到溫室氣體減量成效。

三、積極採取預防措施,進行預測、避免或減少引起氣候變遷之肇因,並緩解其不利影響。

四、積極加強國際合作,以維護產業發展之國際競爭力。

第7條     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得委託專責機構,辦理有關氣候變遷與溫室氣體減量之調查、查證、輔導、訓練及研究事宜。

TOP 國家溫室氣體減量法規資訊網 地址:10042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一段83號 總機:886-2-23117722 若有其他環保污染相關問題,請至首長信箱發表,感謝您的寶貴建議 更新日期:2022-04-17 訪客人數:705135 網站維護:環科工程若有網站相關問題請洽[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資訊安全政策 隱私權保護政策 網站安全政策 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版權所有請使用1024*768px螢幕解析度及IE6.0以上獲得最佳網頁瀏覽環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