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心理治療、諮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經常會有人到診所/諮商所,甚至打電話詢問這個問題「我需要諮商嗎?」。
而這個問題,問一百個心理師/精神科醫師,會有超過一百種的答案。
這一百多種可能都是對的,也 ...
我需要心理治療、諮商嗎
首頁專題文章
關於治療
文/王思涵臨床心理師
經常會有人到診所/諮商所,甚至打電話詢問這個問題「我需要諮商嗎?」。
而這個問題,問一百個心理師/精神科醫師,會有超過一百種的答案。
這一百多種可能都是對的,也可能沒有任何一個能貼合你的感受。
會問這個問題的,通常還會伴隨其他的疑問,「怎麼樣的人可以去做心理諮商?」「心理治療跟諮商到底是什麼?」「我應該看健保門診還是心理諮商好?」上述這些問題,我會試著在接下來的文字中給出我的答案。
「我需要諮商嗎?」
「怎麼樣的人可以去做心理諮商?」
「我去做治療是不是表示我有病?!」
首先,當你腦海中浮現「我需要諮商/心理治療嗎?」這個疑問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重要的提醒,無論你最後有沒有選擇去做心理治療/諮商,表示你都意識到了生命中有一些自己無法立即處理的議題,或是難以消解的情緒,這些問題,往往也都不是一次的諮詢就會好的,而需要數次以上的共同合作(我們會說心理治療是一種共同合作的過程)。
即便是這樣,不同的人來到我的面前,我也可能給出不一樣的回答,有時我會先問對方,是什麼事情讓他浮現了「我可能需要諮商」這個念頭呢?得到的答案也有千百種,「我家人覺得受不了我了,希望我來。
」、「我最近失眠。
」、「情緒已經感覺不太行了。
」、「朋友建議我來。
」、「工作快撐不下去了。
」、「我想了解我的前世今生」(!)、「我家寵物過世了。
」、「懷孕之後覺得很擔憂。
」,各種答案最後再往下問,基本上都會指向類似的方向,生活中有些地方不太對勁了,過去可能生活也有些令人煩躁或覺得糟糕的地方,但現在可能加劇了,或出現了新的問題,又或是其他人對你產生了新的行為或反應,而這個變化,也可能不是外在的變化,而是內在好像出現了什麼變化,讓你對於一如往常的環境跟人際,無法出現過去那樣如常的反應,你感受到難受,或是疑惑。
任何人,都可以做心理治療,只要你感受到你有需要,不一定需要醫師下一個診斷說你有憂鬱症或是躁鬱症,真的不需要!任何人只要有想要解決的困擾,只要覺得哪裡怪怪的,都可以來。
其實心理師們自己也會尋求心理治療,有些是處理自己的議題跟困擾,即便沒有很緊急的議題,也經常會作為一種「自我成長」跟自我探索。
「心理治療在做什麼?我需要做什麼?」
心理治療跟身體疾病的醫療不一樣,身體疾病的醫療,即便你不是自願被醫治的,但可能被推上手術台,被逼著打針吃藥,身體還是會自然產生反映。
如果你打從心裡認定自己並不需要去做心理治療/諮商,其實不見得需要勉強自己去。
就像一開頭說的,心理治療不只是醫療行為,更多時候更像是一種合作關係,心理師與眼前的你一起探索你想探索的議題,陪你一同面對對你來說很難以面對的傷痛,在治療過程中給予你安定包容的感受,有時也會真誠的反映你的矛盾,當然也會有很多的時間傾聽你的感受與想法。
在這樣的心理治療關係中,缺一不可,缺乏你的參與,心理治療這件事情就不存在。
個案確實需要心理師的幫助,心理師也會需要個案提供許多素材,做一些嘗試,有些心理師會問你最近發生的事情,有些會問生命史,問你的家庭狀況,有的會問你對某些事情的看法,有的會問你小時候的故事,有的會問你的身體感覺或是情緒,有的,會出回家作業讓你回去執行。
還有一件在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事情是,當心理師能給出一個安全的空間時,會需要眼前的你真實的回應,即便是心理師,也不可能講的每句話都貼合你心,有些推論,猜測,分析,或者是回應,都可能讓你的心裡又產生了許多的想法,而這些無論對你來說是正面還是負面的事情,都是很重要的事,這些可以討論的素材都是治療中珍貴的寶藏,無論是過程中的不安、慾望、怨恨、悲傷、懷疑,甚至是對治療師的生氣都是。
為什麼討論這些事情/素材是重要的?所有在治療室裡面的事情都是重要的,你在治療室以外的人際相處,通常不會有機會慢下來去注意現場兩人之間的互動「發生了什麼事」,就算你想慢下來看,對方不見得能跟你同步,人際互動當中有多少的理解與誤解,有多少重複了過去良好的人際經驗,有多少重複了過去挫敗的人際經驗,當人陷入就有的循環時,往往會不自覺。
這些,都有機會在治療室慢下來,讓你可以知道自己怎麼了,現在正在什麼情況,也可以重新選擇可以怎麼樣繼續你的人生,所以說,這些都是心理治療中重要的事情,也是會發生的事情。
「我應該看健保門診還是心理諮商好?」
關於這個問題,答案就更因人/因地而異了,除了考量交通方便性、費用預算、之外,還有遇到的醫師/心理師是否適合你,這些都是考量的重點。
首先,可以暫時分成三大類:
1醫院與診所的健保/自費門診
2醫院的健保心理治療
3診所的自費心理治療
先從「醫院與診所的門診」開始講起,通常都有健保/自費的門診,健保門診方面,通常以醫師為主,有些醫院會有心理師的自費門診,隨掛隨看,但並不普遍。
在醫師看診的健保門診中,許多醫師一樣會傾聽你的困擾,了解你遇到的困難跟問題,但一方面門診時間有限,再加上有些醫師門診大排長龍,或許一個人想談到十幾分鐘都很困難。
無論是醫院還是診所,僅有很少數的醫師會限制門診人數,或是堅持採預約制,才能有相對寬裕的時間跟病人會談。
另一方面,無論是醫院還是診所,醫師們當然都會運用這短暫又精華的時間給予心理治療或心理支持,但相對於心理治療(諮商)「多數門診醫師會更著重於病情的評估跟診斷」。
若有藥物需求的個案,醫師通常也會開出相應的精神科藥物,無論失眠、焦慮、憂鬱、幻覺等等。
另外,醫院還有一個功能是,可以提供緊急個案的住院安排,但這不在本次詳談的範圍,因此簡單提過。
醫院通常也會提供健保給付的心理治療,只要給付該醫療機構所訂定的健保費用即可,費用絕對比自費心理治療低。
但在醫院中,心理師除了心理治療業務之外,通常都還包含了心理衡鑑與各式大大小小的醫院行政事務工作,因此有些醫院會因為人力問題,在心理治療這部分會有次數或頻率上的限制,時間方面一次大約50分鐘,但可能治療次數的上限是6次或8次,頻率方面,有的可以約一周一次,有的可能沒辦法,主要還是以醫院正常上下班時段為主,就我的了解,只有很少數醫院有平日晚上及假日時段。
待排時間普遍也會比一般的診所還要久,待排時間可能一周到三個月都有,比較不適合想要馬上做諮商的個案。
有很多功力深厚且用心的心理師持續在醫院提供健保的心理治療,如果有經濟上的考量,時間上又搭配得上醫院提供的健保資源,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診所的自費心理治療,有醫師提供的治療,也有心理師提供的治療,就形式上來說,一樣是一次50~60分鐘,有些時間會比較長,例如有些診所的初次會談是90分鐘,或是伴侶或家族的會談時間也有可能是高於60分鐘的安排。
從形式上來看,確實診所與醫院的健保心理治療差異不大,但在時間跟頻率的安排上,以及針對特定議題專長的治療師的選擇上,診所方面相對有更多的選擇與彈性,待排方面通常也會比較快速就排到了,目前就我的了解,除了特定兒童治療的熱門診所需要等比較久之外,通常一般成人的心理治療都能夠在一到兩周之內排到。
跟醫院相比,診所的心理師業務「通常」相對單純,有相當高比例的心理師主力就是做心理治療,因此在次數跟後續的時間安排上通常能夠比較穩定,更適合進行長期穩定的心理治療安排。
費用則依不同診所及治療師會有不同定價。
除了醫院跟診所之外,有沒有其他心理治療的資源跟管道呢?在校學生可以多利用校內的輔導室或諮商中心,雖然會有寒暑假的問題,也不見得能每周排到,但對於有經濟壓力的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資源。
除此之外,各縣市也有心理衛生中心,或是社區心理諮商中心,還有一些公立或私立的社區機構都可能有提供,這些網路上都能查詢到很多相關資料。
至於「治療需要做幾次的?」這個問題,你可以有一些想像跟期待,但我相信等你進入治療室之後,你的治療師會針對你的想法,跟你做進一步的討論。
更多資訊
月球上的心理師部落格>
月球上的心理師粉絲專頁>
月球上的心理師IG>
回上層
晴風心理治療所
電話02-8509-1190
傳真02-8509-1195
Mail [email protected]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大直街33巷5號(文湖線捷運大直站)
採用全球最先進SSL256bit傳輸加密機制
建議使用Chrome、Firefox、Safari最新版本瀏覽
DesignbyWebTech網頁設計
延伸文章資訊
- 1「精神科門診」與「心理諮商」的差別,我該預約哪一個? - 台北
大心診所專業部落格心理諮商必知精神科醫師門診-以藥物治療為主,在大醫院的精神科門診求診時,醫師通常都是提供藥物的協助。在健保給付的制度下, ...
- 2我需要心理治療、諮商嗎
經常會有人到診所/諮商所,甚至打電話詢問這個問題「我需要諮商嗎?」。而這個問題,問一百個心理師/精神科醫師,會有超過一百種的答案。這一百多種可能都是對的,也 ...
- 3「心理諮商」和「身心科」的差別在哪?我需要心理諮商嗎?
你知道「心理諮商」和「身心科」之間的差別在哪嗎?不知道自己需不需要做心理諮商嗎?其實,心理諮商和身心科完全是兩種不太一樣的專業,身心科會幫助 ...
- 4精神科跟心理諮商到底有什麼不一樣?我該看哪個? - Heho健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蔣立德說,精神科跟心理諮商目前在台灣的法規底下,最大的差別的確是精神科可以開藥、心理諮商不能開藥;但其實 ...
- 5怎樣需要看身心科?瞭解就診原因、破除迷思
與精神科、心理諮商有什麼不同? 身心科/精神科. 身心科與精神科其實是同一個科別,由精神科醫師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