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康健:與憂鬱症患者的相處方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另一半為憂鬱症患者,是過去感情因素造成,而且害怕失敗被教訓,常常不自覺踩到她的地雷,也常半夜做惡夢起來哭!在半夜這個時候,我該怎麼陪伴她呢?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醫療 治療歷程與心得 請問康健:與憂鬱症患者的相處方式? 收藏 瀏覽數:8,525 放大字體 將諮詢的問題 另一半為憂鬱症患者,是過去感情因素造成,而且害怕失敗被教訓,常常不自覺踩到她的地雷,也常半夜做惡夢起來哭!在半夜這個時候,我該怎麼陪伴她呢? 發問時間2011-11-24 解答 康健雜誌:康健雜誌 有些陪伴者會說:「我比較喜歡以前的你。

」這反而會讓憂鬱症患者唾棄自己,同時想著:「我也比較喜歡以前的自己。

」 曾經在網路上詢問病友們,確實聽過且覺得最不舒服的話有哪些,整理如下: 「你好手好腳、身體健全、不應該憂鬱的。

」「憂鬱症都是你想像的。

」「你很自私。

」「去想想那些難民吧。

」「吃藥、看醫生沒用啦?你只需要換個想法。

」「我以前比你更糟,為什麼我就沒有得憂鬱症。

」「你看醫生看了那麼久都不得原因,表示根本沒事。

」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祕書長、林口長庚精神科醫師張家銘認為,這些情況的確相當多見,適當的陪伴最重要,不要急著亂給意見。

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鄭懿之觀察,有些家屬在理智上知道親友生病了,要多多體諒,但是在情緒上仍不能接受某些行為(像是慵懶無力、不想動)也是疾病本質的一部份,所以經常脫口而出:「你怎麼這麼懶惰」、「你不要這麼不認真、不去找工作」等等,容易產生衝突。

如果將疾病進程分為急性期與緩解期,急性期的疾病症狀比較明顯,像是極度退縮、嚴重憂鬱、幻想、幻聽等種種異於常人的行為,這時,陪伴者要讓他知道他生病了,「不要跟他爭辯,先聽他自言自語,也不要強化他的疾病症狀,」鄭懿之建議,這階段要多傾聽安慰,可以說些「我知道你現在很不舒服,不過,現在都有藥可以醫了,我們來想想辦法該怎麼做」之類,在和顏悅色的溝通過程中,慢慢放入醫療資訊。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病人建立病識感,因為在急性期,透過藥物控制病情很重要。

有些家屬無奈表示,患者不聽勸,不看醫生,也不好好吃藥,亂停藥。

患者服藥順從性低,原因之一是缺乏病識感。

很多家屬忽略了,其實,建立病識感也是復健的一部分,亞東醫院職能治療師陳乃綾提醒,病識感分兩種,一個是不了解自己生病了,另一個是,知道自己生病了,但能不能接受這場病、能不能調適得好,這是另外一個層次的病識感。

病識感愈強,服藥動機才會增強。

陳乃綾建議陪伴者可從生活面逐漸增強患者的病識感,可以說:「如果你不吃藥,情緒就會比較不穩定,就會跟某某又吵起來。

」如果患者擔心的是吃藥後變胖,可以反映給醫生或治療師,協助訂定運動或飲食計劃,減除患者對藥物副作用的心理負擔。

長期投入社區精神醫療工作的北投國軍醫院精神科醫師黃國權強調,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對家人造成什麼困擾,陪伴者要適度提醒,讓他知道他生病了,要接受治療,「不要過度保護他,不敢讓他知道自己生了什麼病,以為這就是愛的表現,這未必對。

」黃國權還補充,有些醫生看診後直接開藥,沒有清楚說出病名,所以他提醒病人自己或者陪伴看診的親友主動追問;甚至把藥單帶在身上,因為精神用藥的重要性不亞於糖尿病,萬一有突發狀況,醫療人員才能在第一時間正確救治。

適度關心,不過度保護 當疾病進入緩解期,病情比較平穩了(但這階段病人可能仍與症狀共存),這時,家屬可以採取「較為忽略」的態度,讓他去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不具生產力也沒關係),引導他去關心其他的事情。

好比躁鬱症者,通常一半的時間處在鬱期,不想吃東西、成天躺床、不想說話、不想活動,陪伴者不要「恨鐵不成鋼」,認為自己花費心力陪伴卻成效有限,「可以一點點勉強加一點點鼓勵,跟他討論對什麼有興趣,放手讓他去做,就是不要苛責,」鄭懿之說,進入緩解期後,除了藥物,還必須加上活動復健,設法增加跟外界接觸的機會。

當然,陪伴者也不要太勉強自己,陪伴是一條漫長的路,也需要適度紓發壓力與情緒,林口長庚精神科醫師張家銘建議,煩躁時要提醒自己先放鬆、做個深呼吸,然後離開現場、避免過度壓抑,試著轉換心境、鼓勵自己正面思考,同理心看待彼此的立場,別讓自己的情緒也陷入藍色幽谷。

【康健雜誌第150期】 回覆時間2011-11-24 看更多 分享 收藏 訂閱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熱門文章 1. 「三立海董」林崑海傳口腔癌逝,享壽68歲 此疾病患者恐少活20年,口腔出現5徵兆要當心 4. 常吃乳酸發酵高麗菜,減少壞膽固醇! 2. 2種糖千萬不要碰!會造成腸道變差、血糖升高 5. 走路就能降低體脂 健身專家:每週走路搭配2運動,加速燃脂、照樣增肌 3. 私密處搔癢、有異味? 6招自我保養預防感染 6. 台大醫院小兒外科主任:我很幸運,走著進急診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治療歷程與心得 顱顏整形權威等了20年,才為她做正顎手術 推薦專題 流感疫言堂|秋冬防流感,一起守護家人的健康 【康健借問站直播】雷少宇|白內障.乾眼症...眼疾提早報到? 【康健借問站直播】馬度芸|熟齡日子難熬?打開你的情緒死結 《康健嚴選》,把關你的生活|康健雜誌 精準治癌大趨勢:全面解析5大癌症最新療法 強化腎機能預防腎臟病症狀╳治療╳保健全解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