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專欄| 大心身心診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常見藥名:立普能、離憂、得緒安、抑鬱錠、易思坦、樂復得、憂解、憂必晴、克憂寧、克 ... 「變胖?」等問題。

在開始談論這些問題前,想再次簡單回顧一下精神科藥物的 ...  專業服務藥物專欄大心專業服務 > 藥物專欄 1.精神科常見的藥物介紹 2.原廠藥和學名藥怎麼選擇? 3.我該吃藥嗎? 4.藥物會不會上癮? 5.吃了藥沒有用怎麼辦? 6.吃藥多久會有效? 7.吃藥還要搭配心理諮商嗎? 8.吃藥會傷身/變笨/變胖嗎? 9.要怎麼停藥? 10.吃藥要注意哪些事? 1.精神科常見藥物介紹大心專業服務 NO.7 大心診所 陳逸鄉醫師 ​ 一、抗憂鬱劑 ​   此類藥物為治本藥物,需要穩定服藥、累積藥物濃度才有調節腦內神經傳導物質、改善情緒的效果,快一點的話一到三周有效,慢一點的話四到六周才有效,要耐著性子持續服用,效果才會慢慢出來,不要只吃一兩天覺得沒效就不吃了喔!這類藥物也不會有成癮和依賴的問題,只是減藥時機和減藥方法須跟醫師討論和漸進式進行,不要自己貿然停藥。

  (一)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SRI) ​ *常見藥名:立普能、離憂、得緒安、抑鬱錠、易思坦、樂復得、憂解、憂必晴、克憂寧、克憂果、憂靜、百樂行、撫緒、百憂解、信樂、抗憂佳、舒憂、替你憂、賽達樂 *主要作用:焦慮、憂鬱、恐慌、強迫的治本藥物,不是只有憂鬱症的人會服用此種藥物,目前的科學證據顯示焦慮、憂鬱、恐慌、強迫都跟腦部的血清素不足有關,所以醫師常會開立此類藥物做根本的調整,不要只看到抗”憂鬱”劑覺得自己沒有憂鬱就不吃唷! *可能有的副作用:噁心、反胃、想吐、拉肚子、頭暈、打呵欠、白天想睡覺、頭痛、口乾、便秘、晚上多夢睡不好、性功能障礙(性慾減低、性高潮障礙、勃起困難、延遲射精)。

  (二)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再回收抑制劑(Serotonin–NorepinephrineReuptakeInhibitor,SNRI) ​ *常見藥名:速悅、悅康、羅菲思、康緒平、千憂解、萬憂停 *主要作用:焦慮、憂鬱、恐慌的治本藥物 ​   作用和副作用都跟上面的SSRI類似,只是裡面多了一個正腎上腺素的成分,對於比較缺乏動力、專注力、活力者可考慮使用。

有可能產生血壓升高的副作用,高血壓者須小心評估使用。

  (三)正腎上腺素-多巴胺再回收抑制劑(Norepinephrine-DopamineReuptakeInhibitors,NDRI) ​ *常見藥名:威克倦、輔寧、必博寧、布憂平 *主要作用:憂鬱症的治本藥物,較針對”缺乏動力”、”無法集中注意力”、”腦袋空空”;對戒癮也有幫助 *可能的副作用:副作用較少。

頭痛、失眠、口乾、便秘。

腸胃道症狀較少。

不影響性功能。

  (四)正腎上腺素和專一性血清素抗憂鬱劑(Noradrenergicandspecificserotonergicantidepressant,NaSSA) ​ *常見藥名:樂活憂、緩憂、美妥平、舒美寧、邁慮煩 *主要作用&副作用:憂鬱症的治本藥物,因有較強的嗜睡和增進食慾的副作用,針對嚴重失眠及食慾欠佳的病人可以使用。

  二、鎮靜安眠劑(Benzodiazepine,BZD) ​   Benzodiazepine主要有四個藥理作用,第一個是抗焦慮的作用,其次是安眠的作用,再來是肌肉鬆弛的作用,最後則是抗痙攣的作用。

​   在抗憂鬱劑那類的治本藥物還沒發揮藥效之前,這類治標藥物可以較快緩解焦慮、胸悶心悸等身體症狀和失眠的情形,故在剛開始就醫時醫師常會合併開立,先緩解症狀、並等待治本藥物的作用出來。

但這類藥物建議短期使用為佳,長期使用較可能有成癮和依賴性產生。

​ *治標藥物,隨吃隨有效,不用累積藥物濃度,有時效性,作用時間過了就沒效。

可空腹服用。

*使用BZD需要注意頭暈、嗜睡、依賴性、長期使用突然停藥的戒斷症狀、記憶力降低、認知或學習障礙。

*可能產生的戒斷症狀:失眠、頭痛、焦慮、疲倦、躁動不安、思考困難、噁心嘔吐、腹瀉、流汗、心跳增加….. *越短效、越速效的藥物成癮性、依賴性和戒斷症狀都會較明顯。

*不同藥物當量不同,劑量的數字並非絕對,並不是劑量數字越大代表越強越有效。

*具抗焦慮效果的BZD:贊安諾、安柏寧、景安寧、健得靜、柔安、易舒錠、福安源、癒利舒盼、安定文、樂立靜、樂穩、悠然、安心平、安靜錠、立舒定、牟靜、安立平、歐慮平、易可寧、使立寧、利福全、可那平、克顛平、怡必隆、克煩錠、煩寧、煩可寧、煩靜 *單純為助眠效果的BZD:史蒂諾斯、舒眠諾斯、柔拍、若定、樂必眠、悠眠、左平眠、宜眠安、樂比克、健康得眠、酣樂欣、使立眠、好安眠、悠樂丁、艾斯樂、戀多眠、導美睡、當眠多、欣得眠、美德眠、服爾眠回到上方 2.藥物的選擇,原廠藥或是學名藥?大心專業服務 NO.7大心診所 劉力仁醫師   近期在醫療相關的新聞常會聽到:某某原廠藥物退出台灣,導致必須使用學名藥。

在看診時也常遇到病人的詢問:「原廠藥物效果是不是比較好?」或是直接強調非原廠藥不吃,要求醫生開立原廠藥物。

到底,原廠藥及學名藥的分別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比較的標準呢?     我們先來簡單說一下臨床藥物的研發流程。

針對一些特定病症,全世界的各藥廠都會不斷去開發並合成新的藥物,主要目的為改善舊有藥物的副作用或者是加強藥效、提供更專一或更廣泛的適應症,提高藥物治療的效果。

    在這樣的過程中,包括大量人力、財力、技術等各項資源的投入,並且必須經過反覆的臨床試驗,如非活體及活體(包括動物及人體試驗),還須經過一步步向政府機關申請各項准可及認證,確定該藥物安全且具一定療效,才可能被准許上市。

    另外因為各國管制的標準不同,同一個藥物在各個國家的使用上都受到不同的限制。

這樣的過程往往耗日費時,消耗大量資金,更有可能在最後幾個階段,甚至上市後發現風險被迫下架。

    因此首度開發、成功上市的藥廠會申請藥物專利,也就是所謂原廠藥。

除了該藥廠,其它藥廠未取得該藥廠同意前,是無法生產相同成分的藥物,直到專利期結束,各家藥廠才能製造該藥,這樣的藥物即一般統稱學名藥,若在台灣藥廠生產的,就被稱作台廠藥。

    至於原廠藥物及學名藥在治療的效果上是否有差別呢?     這是個複雜無法一概而論的問題,照理說,因為相同的作用成分及劑量,應該藥效相同,然而因為製造學名藥的藥廠各家技術不同,包含賦形劑的成分及比例不同,影響藥物動力學而有不同的吸收、作用、代謝甚至副作用,因此在臨床上部分學名藥與原廠藥或許有落差。

    然而,因為現在包含政府的嚴格管控、各家藥廠技術技術水準提升,以及學名藥藥廠的選擇增加可供比較,兩者之間的藥效幾乎相同,民眾普遍擔心的藥效不好已有明顯改善。

否則病人對於藥物的過度焦慮,可能讓治療的意願或成效打折扣,更非治療所樂見。

    臨床上,醫師對於原廠藥及學名藥的效果更了解也更有經驗,若是對於你目前在服用的藥物有任何的疑問,與其焦慮不安,不如直接與您的醫師討論,避免渲染的擔心影響到治療的成效。

回到上方 3.焦慮藥不藥-我該吃藥嗎?大心專業服務 NO.7大心診所 劉力仁醫師   焦慮及憂鬱的在這充滿壓力的社會中相當常見,壓力除了外在環境的刺激,很大的部份源於現代人對抗壓力的能力不斷被消耗所致。

  所謂對抗壓力的能力指的是對壓力的抗衡能力及合理認知,一般來說外在事件本身為客觀的刺激,但對每個人造成的影響大小好壞,便是取決於每個人抗壓能力不同。

相同的事情對你可能不構成衝擊,對我來講卻是莫大的考驗。

  抗壓能力由多種因素決定,包含體質、成長環境及經驗、年紀、性別、生理狀態等,當一個人長久處於焦慮或憂鬱狀態時會導致自律神經失去平衡,就如同一台汽車,自律神經就像油門與煞車系統,抗壓能力低落且壓力源環伺的情形之下,會像一台總是踩著油門的車子,可以想像的,這台車子最後一定會呈現該動的時候性能不好,該停車的時候又煞不住車,危險也就隨著產生,所以提昇對抗壓力的能力有其重要性。

  在身心科可以藉由溫和的藥物治療,加強容易焦慮或憂鬱病人的情緒掌控能力,其中最常見的方式為提昇大腦內血清素的濃度-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容易焦慮甚至憂鬱的病人,我們發現這些人大腦內的血清素往往是不足的,因此對外界敏感,只要生活中有擔心的事就會誘發一連串的情緒起伏,甚至產生胃口不好、失眠等生理症狀。

  人不可能不會焦慮或心情不好,適度的焦慮感是驅使我們維持生理機能的必須元素,但過度的焦慮會引起反效果,反而不斷消耗我們有限的腦力及體力。

因此,當壓力過大的時候就需要溫和的藥物來協助我們安定自律神經系統,穩定情緒,讓我們在面對無法避免的壓力來源時,有足夠的抗壓能力加以抗衡,維持基本的生活品質。

  如果藉由藥物治療讓眼前的困境可以迎刃而解,保持足夠的抗壓能力,規律服用溫和又適合自己的藥物反而是一件投資報酬率相當好的一件事情。

回到上方 4.藥物會不會上癮?大心專業服務 NO.7大心診所 葉卓兪醫師 ​   另一個在門診常見的問題是「使用藥物會不會上癮」?     在常用的精神科藥物種類(抗鬱劑、抗精神病藥、情緒穩定劑、鎮靜安眠藥)中,以鎮靜安眠藥最容易有依賴性與耐受性問題的產生,然而「成癮」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它牽涉到生理、心理、神經迴路等層面,簡單來說,會引發成癮的藥物,有一個特色是藥效來的快,消失的也快,當藥效發揮時,使用者會感到愉悅、刺激、滿足,藥效消退時,則會讓使用者產生痛苦的症狀,並且產生無法抗拒再次使用該藥物的衝動,在常用的精神科藥物中,以鎮靜安眠藥類較容易出現成癮問題,但並非代表鎮靜安眠藥就不能使用,而是遵循醫師指示,合理的使用才能使藥物發揮預期的效果,減少成癮問題的產生。

    適當的使用藥物可以穩定我們的精神、情緒、及睡眠狀態,進而改善生活品質,不當使用則可能帶來令人困擾的影響,因此,建議大家在使用藥物時,應諮詢專業醫師,同時詳盡告知醫師使用後的反應,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藥物,獲得適當的幫助。

回到上方 5.吃了藥沒有用怎麼辦?大心專業服務 NO.7大心診所 劉力仁醫師   焦慮及憂鬱的在這充滿壓力的社會中相當常見,壓力除了外在環境的刺激,很大的部份源於現代人對抗壓力的能力不斷被消耗所致。

  所謂對抗壓力的能力指的是對壓力的抗衡能力及合理認知,一般來說外在事件本身為客觀的刺激,但對每個人造成的影響大小好壞,便是取決於每個人抗壓能力不同。

相同的事情對你可能不構成衝擊,對我來講卻是莫大的考驗。

  抗壓能力由多種因素決定,包含體質、成長環境及經驗、年紀、性別、生理狀態等,當一個人長久處於焦慮或憂鬱狀態時會導致自律神經失去平衡,就如同一台汽車,自律神經就像油門與煞車系統,抗壓能力低落且壓力源環伺的情形之下,會像一台總是踩著油門的車子,可以想像的,這台車子最後一定會呈現該動的時候性能不好,該停車的時候又煞不住車,危險也就隨著產生,所以提昇對抗壓力的能力有其重要性。

  在身心科可以藉由溫和的藥物治療,加強容易焦慮或憂鬱病人的情緒掌控能力,其中最常見的方式為提昇大腦內血清素的濃度-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容易焦慮甚至憂鬱的病人,我們發現這些人大腦內的血清素往往是不足的,因此對外界敏感,只要生活中有擔心的事就會誘發一連串的情緒起伏,甚至產生胃口不好、失眠等生理症狀。

  人不可能不會焦慮或心情不好,適度的焦慮感是驅使我們維持生理機能的必須元素,但過度的焦慮會引起反效果,反而不斷消耗我們有限的腦力及體力。

因此,當壓力過大的時候就需要溫和的藥物來協助我們安定自律神經系統,穩定情緒,讓我們在面對無法避免的壓力來源時,有足夠的抗壓能力加以抗衡,維持基本的生活品質。

  如果藉由藥物治療讓眼前的困境可以迎刃而解,保持足夠的抗壓能力,規律服用溫和又適合自己的藥物反而是一件投資報酬率相當好的一件事情。

回到上方 6.吃藥多久會有效?大心專業服務 NO.7大心診所 回到上方 7.醫生建議我進行諮商?大心專業服務 NO.7大心診所 劉力仁醫師     身心科治療是門複雜又細膩的學問,在治療的向度上最基本的考量就是生理、心理及社會三大面向的治療架構。

很多時候,在個案已經接受一段時間的身心科藥物治療後,醫生會請個案考慮是否進一步接受心理諮商或治療,許多個案對這樣的建議常會感到訝異。

『醫生,我吃藥吃得好好的,症狀也改善很多,為什麼還需要額外嘗試諮商,是藥物的效果不夠好嗎?』     我們會請個案先不要緊張,醫生會提出心理諮商的考量往往有以下幾個想法: 第一,身心疾患的治療:當我們察覺個案心理的病徵與其心理運作機轉有顯著相關,導致個案在因應內在或外界環境呈現失衡狀態,需焦點式的處理心理機轉。

第二,個案目前所呈現的自己跟過去的經歷,存在好的、不好的連動,例如原生家庭的創傷,導致認知與因應環境出現適應不良的情況,構成某種程度的障礙。

第三,戒癮的進行,成癮的過程往往是一連串的心理蓄積及運作過程,構成最後的成癮行為,因此無法單純藉由藥物進行處理,多數須藉由戒癮動機的建立及紓解癮頭的行為引導,加強戒癮的成效,減少日後再度成癮的可能。

    最後,個案無明顯身心病徵,但自我期許達到更高的治療層次,或是想要改變眼前的自己,如更健康的心理運作或思考面向,調整成合理及正向的思考架構,成就更完好的自我。

    於是藉由心理諮商,讓自己在除了藥物治療外有更完整的治療結構,從內在去做更深層次的探求及提升,一直都是身心治療很重要的一環。

很多時候,藥物治療提供的是一個容易被改變、有彈性的生理及心理狀態,就像捏黏土一樣,黏土時間一久就乾掉硬化,失去了彈性,導致與環境有許多的碰撞,最後遍體麟傷。

因此在藥物的幫助後,個案進入一個可以被改變的狀態,接著就是重新塑造內在的大工程,這時就會引入心理諮商,讓治療的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細水長流。

    另外,在治療的階段個案也常會詢問何時可以停藥,如果對於停藥有所期待,或許更應該考慮諮商的介入,在諮商過程中建立更良好與外界的互動模式,減少環境應對不能帶來的衝擊,深遠長久地去做改變,即使在停藥之後仍有相當好的心理素質,足以去面對這嚴苛的現實環境。

回到上方 8.吃藥會傷身/變笨/變胖嗎?大心專業服務 NO.7大心診所 葉卓兪醫師     在門診,當討論藥物治療的時候,最常聽到個案的擔憂就是使用藥物是否「會傷身?」「變笨?」「變胖?」等問題。

    在開始談論這些問題前,想再次簡單回顧一下精神科藥物的種類,及一些基本觀念。

    依照主要臨床作用分類,精神科藥物可以分為: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情緒穩定劑、以及鎮靜安眠藥等幾大類型,然而在實際應用上,每一類的藥物可以有多種不同的適應症,例如:抗憂鬱劑,在臨床上也被應用來治療焦慮症,又或者,抗精神病藥,也可作為情緒穩定劑。

      雖然每種藥物有其適應症,然而受到基因與環境因素影響,不同的個案即便有相同的疾病診斷,他們對藥物的反應也不盡相同,例如某種抗憂鬱劑可能對部分個案毫無療效,或有嚴重的副作用產生,但對部分個案而言卻大大改善了症狀,也沒有產生任何不適感。

    拜現代醫藥發達之賜,近年來大部分精神科用藥與早期用藥相比已安全許多,除了少數藥物可能會有嚴重的副作用外,絕大部分的藥物,只要合理使用,定時回醫師門診追蹤評估,對身體不會有太大影響,有一個觀念要跟大家說明的是,是疾病影響身體健康,而非藥物影響身體健康,千萬不要倒因為果,反而延誤治療時機。

    那麼使用精神科藥物是否會變笨呢?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了解,依照現代精神醫學觀點來看,精神疾病是一種腦部的疾病,必須透過適當的治療方法來改善減緩疾病相關症狀,藥物治療只是精神醫療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若放任精神疾病不管,才是真的對腦部有害,當然,不可否認每種藥物都有副作用,但是否會出現副作用,其實是因人而異,因此,若決定或必須要接受藥物治療,一定配合醫囑,充分與醫師討論,才能夠找出適合自己的藥物。

    至於使用精神科藥物帶來的體重變化,是另一個常見的臨床問題,因治療伴隨而生的體重變化,除了與藥物本身的作用機轉相關外,一部分也與個案本身的基因及飲食與生活型態有關,也就是說,即便部分藥物可能影響體重,但透過飲食的控制、運動、或搭配其他藥物使用,是可以改善精神藥物帶來的體重變化。

    適當的使用藥物可以穩定我們的精神、情緒、及睡眠狀態,進而改善生活品質,不當使用則可能帶來令人不悅的影響,因此,建議大家在使用藥物時,應諮詢專業醫師,同時詳盡告知醫師使用後的反應,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藥物。

回到上方 9.要怎麼停藥?大心專業服務 NO.7大心診所 陳逸鄉醫師     「什麼時候可以停藥?」、「要怎樣停藥?」、「我聽別人說自己停藥之後會再復發、而且會比之前更嚴重,是真的嗎?」是診間常遇到的問題。

    精神科的藥物治療可分成「急性期」和「維持期」治療。

「急性期」指的是現在症狀最明顯、最干擾、最影響生活的時期,等藥物效果慢慢出來後會漸漸緩解。

所以這時候很多人會覺得自己好像已經好了,就自己把藥停了,結果過沒多久又會在診間出現,告訴醫師本來以為自己已經好了不用再吃藥了,但是最近狀況又變不好了。

通常這不是第二次發作,而是第一次疾病的病程還沒結束。

    所以過了「急性期治療」後,「維持期治療」有其重要性。

每次急性期的發作對腦部來說都是一場風暴,腦部裡面的神經傳導物質有著很劇烈的變化,要讓他們完全平靜下來需要花一段時間,所以通常醫師都會建議在急性期過去後,至少再穩定服藥六個月到九個月、甚至一年,讓腦部整個穩定下來之後再漸漸減藥、停藥,對腦部的復原是比較有幫助的。

(這裡指的是一般門診較常見的焦慮症、憂鬱症、或是失眠;至於思覺失調症或是雙極性疾患的患者不建議停藥哦!若有想減藥或停藥的議題請再跟自己的醫師討論)     自行貿然停藥可能出現的另一個問題是「戒斷症狀」,因為已經穩定服藥一段時間,突然停藥會造成腦部不習慣,可能會出現心悸、冒汗、手抖、反胃、頭暈、身體觸電的感覺、焦慮加劇……等戒斷症狀,通常一兩周內會過去,但會造成身體的不舒服。

    至於是否適合減藥或停藥,也需要評估壓力因子是否已解除、病程為短期或長期、急性或慢性,其實牽扯到的範圍很廣泛,所以建議想要停藥的時候還是要跟醫師討論適當的減藥及停藥時機、如何安全地漸進式減藥進而停藥,不要自己貿然停藥哦!回到上方 10.失眠只能吃安眠藥?談失眠的治療大心專業服務 NO.7大心診所 劉力仁醫師     失眠的普及隨著壓力環境的演變,呈現大幅度的成長。

除了生活壓力的增加,還包含許多新興睡眠干擾來源,例如3C產品的使用、更多樣的提神物質使用等,因此失眠的問題從以前較單純的情緒效應、晝夜時差等,多了許多的導因。

    到診所求診的失眠原因越來越多樣化,在治療上介入的處置也不盡相同。

很多人以為,失眠的人只要看醫生就是開立安眠藥,也因為這樣許多人選擇不看醫生,等待失眠自己改善的一天。

所有人一生中多少曾經歷過失眠的困擾,如果只是短暫幾天的失眠,特別是像時差導致,的確短期開立幾天的安眠藥為治療的選擇之一,時差緩解了也就沒事,不需再吃安眠藥。

然而,更多的失眠個案都有生理心理及環境的相關效應在,這樣的情況下使用安眠藥相當於治標,甚至不會開立安眠藥物,而是以解決導致失眠最主要的問題著手。

    先就生理問題導致失眠來說,常見的原因包含提神物質如咖啡因的使用、疼痛或其他身體不適、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寧腿症等影響睡眠的狀況,因此解決失眠的首要方法應以根本原因進行處理,例如適度的減少提神物質的使用、緩解疼痛或其他身體不適症狀、積極處理會影響睡眠的生理病症。

    另外,環境的干擾也是失眠常見原因,調整舒服的睡眠環境,減少聲光的刺激,如耳塞、眼罩的使用,或是藉由舒服的助眠音樂當作背景,加強入睡的程度。

再者,建立規律的生理時鐘,練習制約大腦,在合宜的時間睡眠及起床,在床上避免進行睡眠以外的其他活動,讓躺床等於想睡覺的聯結更清楚強烈。

    心理層面造成的失眠當然也相當常見,我們會藉由相關的身心治療去釐清並處理失眠的問題,引導個案更容易進入放鬆狀態,改善睡眠品質。

若是評估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亦會引入自律神經的調理,緩解相關失眠症狀。

解決失眠有個更重要的事就是避免影響睡眠的行為,如避免睡前3C產品的使用、顛倒的作息、睡前的飲食等,這些都是常見影響睡眠的習慣。

    以上簡略所提,都是使用安眠藥以外加強睡眠的方法,更根本的去處理失眠的問題。

其實,解決失眠的治療面向相當廣泛且細膩,往往不是單一模式可以解決,使用安眠藥決大部分也不是治療的首選。

即使評估需要安眠藥的使用,大多數只要個案配合治療者的引導,皆能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停止安眠藥的使用。

治療失眠絕不是只能使用安眠藥,直接接受醫療的評估,釐清造成失眠的可能原因,對症下藥才是解決失眠最有效率的方式。

回到上方           評估流程​專業服務流程1.健保門診評估 (完整問診+測驗評估) 2.專業介入 (藥物輔助+轉介合適心理師) ​ 初診​預約​ 回專業服務(上一層)評估流程​專業服務流程1.健保門診評估 (完整問診+測驗評估) 2.專業介入 (藥物輔助+轉介合適心理師) ​ 初診​預約​ 回專業服務(上一層)評估流程​專業服務流程1.健保門診評估 (完整問診+測驗評估) 2.專業介入 (藥物輔助+轉介合適心理師) ​ 初診​預約​ 回專業服務(上一層)評估流程​專業服務流程1.健保門診評估 (完整問診+測驗評估) 2.專業介入 (藥物輔助+轉介合適心理師) ​ 初診​預約​ 回專業服務(上一層)評估流程​專業服務流程1.健保門診評估 (完整問診+測驗評估) 2.專業介入 (藥物輔助+轉介合適心理師) ​ 初診​預約​ 回專業服務(上一層)評估流程​專業服務流程1.健保門診評估 (完整問診+測驗評估) 2.專業介入 (藥物輔助+轉介合適心理師) ​ 初診​預約​ 回專業服務(上一層)評估流程​專業服務流程1.健保門診評估 (完整問診+測驗評估) 2.專業介入 (藥物輔助+轉介合適心理師) ​ 初診​預約​ 回專業服務(上一層)評估流程​專業服務流程1.健保門診評估 (完整問診+測驗評估) 2.專業介入 (藥物輔助+轉介合適心理師) ​ 初診​預約​ 回專業服務(上一層)評估流程​專業服務流程1.健保門診評估 (完整問診+測驗評估) 2.專業介入 (藥物輔助+轉介合適心理師) ​ 初診​預約​ 回專業服務(上一層)評估流程​專業服務流程1.健保門診評估 (完整問診+測驗評估) 2.專業介入 (藥物輔助+轉介合適心理師) ​ 初診​預約​ 回專業服務(上一層)1憂鬱症2失眠與睡眠問題3​自律神經4​心理諮商5團體課程6兒童青少年議題7藥物專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