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海拔越高反而溫度越低,不是離太陽更近嗎? - 小熊問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為什麼海拔越高反而溫度越低,不是距離太陽更近嗎?“ 高處不勝寒”這是古人就知道的道理,一座山峰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會呈現出一年四季的 ... 選單首頁娛樂體育汽車科技育兒歷史美食數碼時尚寵物收藏教育財經社會國際溫度太陽地球輻射越低為什麼海拔越高反而溫度越低,不是離太陽更近嗎?由 路人乙fs 發表于 國際2021-06-21路人乙fs2020-04-3003:19:41太陽表面溫度約6000k,地球到太陽距離約1。

5億km,太陽對地球表面溫度的傳遞靠光輻射。

如果我們海拔抬高几千米,溫度受太陽影響提高几千萬分之6000k,這個變化遠不到1℃。

實際我們獲得外部的溫度主要是從地表傳遞的,地球的主要成分是水,水的比熱容很大,海平面溫度很穩定。

溫度從水平面的高度透過土壤、山脈或空氣向海拔高的地方傳遞,在大氣層內離海平面越遠的地方溫度越低,所以海拔越高溫度越低。

科學黑洞2020-04-1610:47:22為什麼海拔越高反而溫度越低,不是距離太陽更近嗎?“高處不勝寒”這是古人就知道的道理,一座山峰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會呈現出一年四季的景觀,就類似於隨著緯度的增加從赤道到兩極溫度逐級遞減,當然兩種現象的產生機制並不相同。

在常規的理解中距離熱源越近的地方,溫度自然就會越高,距離越遠的地方溫度低。

像地球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中央,接收到太陽的輻射能適當,溫度既不高也不低,還可以保證穩定的液態水存在,這是生命誕生的必要條件。

但是地球的兩個鄰居金星和火星恰巧是兩個例子,金星距離太陽較近它的表面平均溫度可以達到462°C,火星距離地球較遠表面平均溫度-60℃。

上邊所提到的是距離熱源越近溫度越高的例子,接下來再說一個比較相反的例子。

地球繞著太陽以橢圓軌道公轉,每年的1月初地球執行到公轉軌道的近日點,距離太陽1。

47億公里,此時北半球是冬季平均溫度較低;每年的7月初地球執行到公轉軌道的遠日點,距離太陽1。

52億公里,此時北半球是夏季平均溫度較高。

在這種情況下距離熱源的遠近,並不是控制溫度的只要原因了,此時需要考慮太陽的直射點所處的位置。

太陽釋放出光芒,主要原因是核心處在高溫和高壓的環境下,發生了氫核的聚變,形成氦核,這個過程是有質量損失的,會按照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轉化為能量。

例如科學家預估在太陽核心處每秒鐘會有6億噸氫發生核聚變,但最後只形成5。

95億噸氦,整個過程會損失500萬噸的質量,它們全部被轉化為能量。

這些能量以光和熱的形式,跨越1。

5億公里的宇宙空間,照射到地球表面,這也是地球上生機勃勃的主要能量來源。

熱的傳遞方式主要有三種:熱對流、熱傳導、熱輻射,而地球接收太陽的熱量主要靠的是熱輻射。

這些可見光還有不可見的光,會照射到地球的大氣層上,部分直接被反射回外太空,部分被地球大氣層吸收,但主要的有50%以上的太陽輻射能被地面所吸收。

地面接收到太陽輻射能後溫度會逐漸的升高,有溫度差就會有輻射,這個時候地面除了反射一部分太陽光到大氣層中還會進行長波輻射,這些輻射能被釋放到大氣層中。

這個過程大氣層會大量的吸收地面輻射的能量,因此出現了距離地面越近溫度就會越高。

要理解這一點還需要掌握個知識點,只要有溫度差的存在就會向外輻射能量,而溫度越高輻射的電磁波波長越短,因此太陽的輻射能都是短波輻射,但是大氣層對於短波輻射幾乎是透明的,吸收到的能量就相對少很多。

但是地面溫度低是緩慢的輻射,因此都是長波輻射,這些輻射會被大氣層直接吸收,尤其是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是最容易吸收這些長波輻射的,這也就是了溫室效應的存在。

其實高處不勝寒距離太陽“越近”溫度竟然越低看起來是矛盾的,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太陽釋放的輻射能地球的接受過程讓“熱源”顛倒了,這個時候熱源已經變成了地球表面,因此說距離熱源越近溫度越高是正確的。

從地面到高海拔地區溫度有一個逐漸遞減的過程,因為地面長波輻射會逐漸的被吸收消耗,最上層的大氣接收到的是最少的能量,溫度自然會低。

太陽能是地球上能量的根本來源,植物類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吸收固化太陽能,轉化為糖類等有機物,因此植物也就成為了食物鏈食物網的基石,能量沿著食物鏈向上傳遞直到頂級掠食者,可以說沒有了太陽地球上是不會出現生命的。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邵啟光流浪無知的人2021-02-1909:51:23這個問題,?孔聖人都沒弄清楚,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變日,關於太陽的遠近,冷熱的問題,兩個小孩,各有道理的,求教孔子聖人,孔聖人都沒有搞太清楚,當時以沒有回答清楚呀,沒有科學技術很難搞清楚,下次分析吧。

,甜甜向上精心創作2020-09-1511:27:52海拔越高溫度越低,是對大氣的對流層而言,並且每升高1000m溫度降低6℃。

認為離太陽近溫度就該高,顯然是受日常經驗的誤導,因為我們冬天烤火時,就是離熱源越近感覺溫度越高。

這種經驗並沒錯,但對流層的高度相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簡直可以忽略不計,所以,這種經驗對太陽並不適用。

事實上,太陽只能以輻射的方式向地球傳熱,對流層對太陽熱輻射的吸收能力較差,因為對流層含有大量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它們對熱輻射的吸收具有選擇性,對長波輻射吸收能力較強,對短波輻射的吸收能力較差。

而太陽輻射恰恰主要是短波輻射,結果,太陽輻射大部穿過對流層,被吸收的很少,對對流層的溫度影響很小。

穿過對流層的太陽輻射大部被大地接受,使大地溫度升高,然後就會向外散發熱量,所以,大地才是對流層的主要熱源。

熱傳遞有三種方式:傳導、對流和輻射。

因為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傳導熱很慢,主要加熱地表附近的大氣;大地溫度不是很高,一般不會形成強烈的對流;雖然大地輻射主要是長波輻射,有利於對流層的吸收,但越遠肯定吸收的越少。

正是這樣的原因,致使海拔越高的地方,吸熱越少,溫度越低。

西曼船長Seaman2020-04-2515:55:42首先,地球表面是被大氣層包裹的,你所說的“海拔越高溫度越低”現象是存在於大氣層中的,大氣層之外並不是這樣,我們不討論。

我們生活在大氣層裡的對流層,也就是從地表往上10公里左右,所有的雲,霧,雨,雪,雷電等等大氣現象都是發生在這一層。

在這一層中,氣溫隨著高度的上升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

65度C,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太陽是一個表面溫度約為6000K的熾熱球體,不斷向四周放射輻射。

太陽輻射是地球表面和大氣唯一重要的能量來源。

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很少直接被大氣吸收,大部分穿過大氣射向地面,被地面吸收以後再透過地面輻射(長波輻射)傳導給大氣。

如果把進入大氣層的太陽輻射算作100個單位,那麼,純淨大氣幾乎不吸收太陽輻射,而大氣中的雲層,顆粒等吸收了太陽總輻射量的19%,地球表面吸收了51%,剩下的30%則被陸地面,海面,雲層和大氣反射回了宇宙。

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們所處的大氣層中(主要是我們生活的對流層),太陽照射能量(短波輻射)很少被空氣吸收,而是被大地吸收,再由大地以長波輻射方式傳導給空氣。

所以,太陽雖然是總能量來源,大地卻是介質,因此反而變成了大地這個下墊面成為我們所處的對流層大氣的直接熱量來源。

空氣的增熱和冷卻主要受大地這個下墊面的影響。

那麼,熱源一旦變成了從下方傳導上來,問題就迎刃而解,結果也是顯而易見,海拔越高,離熱源越遠,所以氣溫越低。

大氣層像一個殼子一樣保護著地球免受強烈太陽輻射傷害,大氣層之外,才存在離太陽越近,收到輻射越強烈的現象。

資深人士說文史2021-03-1507:33:30為什麼海拔越高反而溫度越低,不是離太陽更近嗎?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山峰,但是這些山峰並不是“千篇一律”,而是每一座山峰都各有各自的特點。

例如: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擁有著猶如仙境般的冰雪美景,還有山體巨大的長白山天池。

以及位於山東泰安市的東嶽泰山,位於陝西華陰市的西嶽華山,位於湖南衡陽市的南嶽衡山,位於山西渾源縣的北嶽恆山,位於河南登封市的中嶽嵩山等五嶽,也是十分有特色的。

中國名山之多,各地奇峻山脈也吸引了特別多的國內外遊客。

而其他國家的山脈也是有著讓人驚奇之處,日本的富士山常年山頂積雪,神秘的阿爾卑斯山等等。

它們的海拔都很高,而且它們的山頂都常年積雪。

為什麼海拔越高,反而溫度越低呢?為何高的山峰上多積雪,明明這些山峰離太陽很近,應該氣溫越來越高啊,但是卻溫度比較低,以下就是我列舉的原因。

其一:地理原因。

隨著海拔增高一百米,氣溫就會隨之下降0。

6攝氏度。

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而珠穆朗瑪峰,富士山,還有阿爾卑斯山、富士山這些典型常年積雪的山峰,更是如此。

因為這幾座山脈海拔較高,在山頂上氣溫會降低,空氣變得稀薄氧氣減少。

空氣中的水汽因為氣溫的降低,變成了雪,進行降落,因為山頂溫度低,雪不容易融化,所以,就會形成堆積地貌。

山頂上的雪常年不化。

正因為高山積雪的不融化,旅遊局藉此也開發了許多旅遊專案。

日本的富士山因為山頂上的積雪,在夏天也不會融化,所以,吸引了很多外國遊客。

阿爾卑斯山是著名的滑雪場,積雪也是常年不化。

珠穆朗瑪峰被稱為世界最高峰,無數攀登愛好者想著能征服這個最高的山峰,無數攀登愛好者帶著自己的夢想攀上了珠峰,飽覽山上的雪景。

雪景是個很獨特的風景,在北方是常見的,但是在南方雪景確實是非常罕見的。

雪景也是一個吸引遊客的好方法。

高山多積雪有利也有弊,利就是帶動了當地旅遊業發展,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弊端就是,滿山的積雪,不利於當地交通的發展。

不利於大山中人的生活,生活非常的不便利。

所以說,萬事都是有利弊的,千萬不能一概而論。

其二:熱氣的散失。

雖然有些山峰是處於在熱帶上的,但是高海拔地區還是會有積雪的存在。

因為隨著海拔的增加,溫度也在降低,大氣稀薄。

太陽光經過雲層的折射,空氣中的含量吸收了太陽光。

空氣越稀薄,熱量無法集中,所以熱量散失,氣溫低,積雪降落,冰雪會反射太陽光,所以吸收不了太陽光,從而導致溫度越低,最終積雪也不易融化。

也由於熱量的無法集中,所以,雪不會融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自然現象也就生動地體現了這句古語。

可見,萬事萬物都有著自己的道理。

其三:海拔高度,地形的不同。

緯度從低到高,氣溫也是隨著緯度而改變。

雪線的高度也在不斷的降低。

那這裡就有一個疑問,雪線究竟是什麼呢?雪線呀就是在高山中,雪的最低海拔。

雪線越低,證明溫度越低,高山的積雪也越多。

在氣溫相同的情況下,年降水量影響著雪線的高度。

年降水量越多,產生積雪的水分就越多。

氣溫低,水分受冷凝結成冰。

所以雪線的高度也在不斷的降低。

例如:在青藏高原附近,降水量為五百到六百毫升,但是,雪線的高度是五千五到六千千米。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歸根到底,是因為降水量少,所以,積雪也很少,雪線高度就很高。

阿爾卑斯山降水量大約是兩千毫米,雪線高度是兩千多米,雪線高度降低。

因為降水過多,積雪也很多,導致雪線高度也很低。

同時,地形也是影響著溫度和降水量的主要因素。

在北半球,高海拔的地方南面降水量比北面降水量少。

南坡比北坡的雪線低。

迎風坡降水一般較多,背風坡一般降水少,所以看出來,雪線的高低,這也是跟地形息息相關的。

其四:地面的長波輻射。

地面就是長波輻射。

為什麼山越高,離太陽越近,溫度卻越低呢?原因還是因為,高山海拔較高,隨著高度的增加,空氣的稀薄,地面接收的太陽輻射就會越少。

無法反射,所以溫度還是會很低。

山越高,離大氣層就越近。

大氣層不斷地吸收著地面的熱量。

地面吸收的輻射熱量越多,溫度就越高。

但這不是地面溫度而是大氣溫度,所以,地面的溫度還是很低。

並不是離太陽越近,溫度就會越高。

地面離太陽,有著1。

5億公里的距離。

不會因為山高度很高,離太陽就很近,相對於1。

5億公里的距離,山峰的高度可以忽略不計了,因此,溫度還跟地面輻射有很大的關係。

其五:氣壓原因。

隨著海拔的升高,氣壓越來越低。

空氣變得越來越稀薄。

海拔高的地方,溫度差比較大。

青藏高原的居民有一句諺語:“圍著火爐吃西瓜”。

溫差大,所以,熱量散失特別的嚴重。

氣壓會隨著海拔的高度而改變,高度越高,氣壓越低。

空氣稀薄也是跟海拔的高度,氣壓的高度也密切相關。

所以,氣壓也是影響高山的一大因素,氣壓低,熱量變化大,所以高山溫度也是常年的低溫。

氣溫低,高山常年積雪,導致溫度也越來越低,積雪累積多年,無法輕易融化。

所以,不是,山的高度越高,離太陽就越近。

地球距離太陽上億公里,山峰的高度和地球距太陽的距離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擁有八千多米的海拔,但是它並沒有凸出地球的表面。

以上就是我列舉,為什麼高山積雪越多,離太陽越近,溫度還是很低這是有原因的。

但是,海拔高的地區,並不是只有壞處。

高山積雪也造就了大自然有些地區獨特的美麗。

這有利於旅遊事業的發展,晝夜溫差大,高山上的瓜果,蔬菜糖分含量大,有利於當地農民發展優質的種植業,高山雪景的特殊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遊客。

海拔越高的山,其實對於遊客的吸引度更高。

對於攀登愛好者們,這簡直是發揮自己愛好和特長的地方。

有著非常刺激的旅行和冒險精神酷愛登山運動的朋友,都會在平常假期結伴而行,相約去爬高山。

所以,高山雪景,也是大自然饋贈給我們人類的禮物。

正因為海拔的高度,令人望而止步,溫度的無限放大的降低,氣壓的降低,空氣的稀薄,給遊客更多在平原上體會不到的刺激與快樂。

所以,我們要感謝大自然給我們的饋贈,給我們的這一切。

感謝大自然的神奇,讓我們體會到不同尋常的美景。

地處熱帶,我們可以欣賞到熱帶雨林的美麗景象,品嚐到新鮮的熱帶水果。

地處寒帶,我們也不會感覺到寒冷,因為我們可以欣賞到夢幻絕倫的雪景,同時,感受到一天四季的美妙。

地處平原,我們可以擁有大片的原野,這些原野就是我們生產糧食最富饒的土地,可以有效解決糧食短缺問題。

地處丘陵,我們可以憑藉地形優勢,種茶葉,種果樹,發展經濟作物。

地處高原,你不用擔心因為氧氣稀少而呼吸不暢,其實,應該感謝高原,讓我們感受到不同尋常的壯美景色。

我國擁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的國土,地大物博,物產豐富。

同樣,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擁有著無與倫比的景色,在北極,你可以欣賞到北極光,在南極,你可以看到企鵝。

總之,世界各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美好景象。

高山有自己獨特的美好,正是因為高山多積雪,我們才可以研究高山積雪帶來的一系列現象,如果世界上每個地方,每個國家的景象都是一模一樣,千篇一律的。

相信沒有人會喜歡這樣的世界。

世界和而不同,我們生活在這個大千世界裡,感受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美好,欣賞著美麗的自然風光,是何其的幸運。

真心希望每一個國家,都可以儘自己所能地愛護自然環境,保護自然環境。

畢竟世界不是我們一個國家的,是我們和整個世界人民共同享有的。

真心希望我們的地球可以越來越好,對地球的生態環境好,就是在對我們自己負責。

只有愛護地球,才是在保護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

為什麼高山多積雪?離太陽越近,不是應該越暖和嗎?這一問題的研究,也屬實是打破了我們常規的認識,所以,什麼事情都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千萬不要隨意地下結論。

尊重客觀依據,是我們應該做到的,不應該根據自己的經驗而隨意地下結論。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我們應該尊重的科學道理。

激思2020-09-1419:41:55海拔高度越高,距離太陽更近,溫度反而降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天空共幾層及溫度的產生。

天空共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散逸層共五層。

對流層:是最底層,帖近地球表面,空氣對流較強。

這一層,海拔每上升1000米,溫度下降5到6度。

平流層:在對流層之上,就是飛機飛行的高度。

這層空氣流動平穩,溫度在零下55度,基本保持不變。

中間層:處於平流層以上,空氣垂直流動,隨高度的升高,溫度降低很快且降幅很大。

暖層:處於中間層以上,此層主要是太陽光線中的紫外線被氧原子吸收後,溫度升高。

散逸層:在暖層之上,由帶見離子組成。

再說說溫度,溫度是一個氣象術語,表示空氣冷暖的一個指標。

國際上通用攝氏溫度。

溫度是怎麼產生的?溫度是地球上的土壤、山石、水吸收了太陽光線的熱量後,失放到空氣中的反映。

此時此刻,就如同生爐子一樣,距離火苗近,空氣溫度就高,傳導到人身體就感覺溫暖,距離遠,就沒有了溫暖的感覺了。

剛才知曉平流層的溫度是基本恆定不變的。

而在對流層的表現,恰恰如同生火樣的道理,會隨著高度的變化,溫度會降低。

此時,地球就是一個溫暖的火爐一樣,而太陽距離太遠,只能透過光線傳遞到地球,地球受光照後,發熱且影響到地球上空氣的溫度。

張勳德2020-05-0422:41:16這是大氣層的原因,人類生活在大氣對流層以下,溫度主要來自地球,離地球越遠,溫度越低,據計算,海拔高度每升100m,溫度下降0。

65度,海撥越高,空氣越稀薄,對流加大。

太陽溫度穿過大氣塵照到地球的不足50%。

但只要穿過大氣外層,太陽直射,離太陽越近,溫度越高,這已經與人類生活無關了。

量子科學論2020-04-1222:52:33這個問題可能是我們小時候都會考慮的一個問題,因為我們很早就聽說過“高處不勝寒”,而且也親眼或者在照片上看到過山頂上常年積雪的景象。

但是那時並沒有人為我們解釋這個現象為何會這樣,因為我們覺得太陽為地球提供了光和熱,那麼根據我們以往生活中的經驗,我們肯定會認為只要離熱源更近,溫度肯定會越高,這一點確實沒有問題,但是為何離太陽更近的山頂卻比地面溫度更低呢?先說下太陽是如何發光發熱的太陽能發出耀陽的光芒和巨大的熱量,這一點在我們人類歷史上早已經被人們認識到了,而且也顯而易見。

因為我們地球上的生物生存都要依賴太陽所提供的能量,但是關於它如何能在非常長的時間尺度上為地球提供穩定的能量,我們人類也是在大約100年前才瞭解的。

一開始我們人類肯定會想到太陽的發光發熱是透過燃燒燃料的方式進行的,就類似於我們地球上的燃燒反應,但是按照太陽的體積來說,化學反應所能提供的能量總量和時間尺度都不足以解釋太陽真實的情況,透過燃燒燃料的話,太陽只能存在幾萬年的時間。

於是19世紀末開爾文勳爵和亥姆霍茲提出了開爾文-赫爾姆霍茲原理,說的是:太陽的能量來源於引力勢能的收縮,雖然這個理論將太陽釋放能量的時間提高到了2000萬到1億年之間,但是還是不能解釋我們在地球上發現的地質和生物特徵,也就是說,我們在地球上透過地質和生物線索發現地球的年齡要比太陽的年齡還要大。

這肯定是不可能的,到了20世紀初,人們對微觀世界的研究讓我們走進了原子內部,首次發現了原子核,它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聯合體。

雖然將電子與原子核結合或者從原子中分離出去只會釋放幾個電子伏的能量,但是將一個質子或中子從原子核分離或者結合所釋放的能量高達幾百萬電子伏。

這種控制原子核的力稱為強力,它能讓原子核中微小的粒子透過結合或者分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反應的發現也讓我們找到了太陽發光發熱的方式,在太陽的核心高溫、高壓將輕元素融合成為重元素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在太陽內部的聚變反應是將四個質子融合成氦-4的過程,氦-4會比四個質子輕7%,那麼損失的質量會透過E=mc^2釋放出高達2800萬電子伏的能量。

透過核反應太陽可以在緩慢損失質量的過程中,持續不斷的為地球提供能量長達120億年左右。

太陽如何加熱地球的我們知道熱量會從高能量系統轉移到低能量系統,這其實就是熱傳遞的過程,那麼熱傳遞主要由以下三種方式:熱傳導:這種方式的熱傳遞主要是透過介質的互相接觸實現的。

我們知道,任何物質都有由原子或者分子組成的,而原子和分子的在物質內的隨機運動就表現出了熱能,當一個物質和兩外一個物質表面相互接觸時,隨機運動劇烈的物質粒子會透過碰撞的方式將動能傳遞給運動較慢的物質粒子,這種動能的傳遞就實現了熱能的傳遞。

例如:當我們身體的溫度高於外界空氣時,冷空氣粒子會通過於我們面板的頻繁碰撞獲得更高的動能,並帶走熱量。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熱空氣中快速運動的粒子會將動能傳遞給我們面板表面的粒子,從而加熱我們體表。

熱對流:這種傳遞熱的方式主要發生在流體內。

例如:燒水的時候,熱水從壺底上升,將熱量帶到上部,冷水下降,在壺底繼續被加熱,這樣有利於流體內部快速達到熱平衡狀態。

還有我們冬天使用的暖氣也是同樣的道理。

熱輻射:這種熱量傳遞的方式不需要任何介質的參與,而是透過釋放和吸收能量載體粒子的方式實現的熱傳遞效應。

在宇宙中任何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發出熱輻射來向外釋放熱量。

而我們的太陽和地球之間基本屬於真空狀態,所以熱輻射是唯一在太空中傳遞熱量的方式。

太陽所發出的電磁輻射波譜近似於黑體,是一種連續的波譜。

從長波無線電波到可見光,再到x射線,太陽發出的能量分佈在整個光譜範圍內。

但是可見光不斷達到了峰值,也就是說太陽發出的電磁輻射中,主要集中在可見光範圍。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地球上的生物都進化的對可見光波段的光子非常敏感。

而地球的能量來源主要就是接受太陽所發出的電磁輻射。

那麼為何高出溫度低呢?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我們只需要記住在太陽光中可見光波段的光佔了很大的一部分。

而我們地球上大氣並不能直接吸收可見光的能量。

所以可見光就會直接穿透大氣層直接達到地球表面。

而地面卻可以吸收可見光的能量並被加熱,加熱後的地面又會釋放出波長比較長的紅外輻射,這種波段的電磁輻射就可以被大氣吸收,來增加溫度。

所以雖然地球大氣溫度的主要能量來源是頭頂上的太陽,但是直接加熱大氣的確實地球表面。

這一點我們在夏天時候的地面就可以看到一股股的熱浪不斷地上升,透過熱對流的方式加熱大氣。

所以,地球地面附近的大氣是首先被太陽加熱地,而高層大氣只會透過熱對流的方式獲得熱量。

所以越往高處走,溫度越低。

時空通訊2020-04-1120:54:37為什麼海拔越高反而溫度越低,不是離太陽更近嗎?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叫溫度?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從微觀上來講是指物體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

也就是說,物體分子密度越大,分子運動越活躍越劇烈,這個物體表現出來的溫度就越高。

太陽當然是帶給地球光和熱的源頭,我們地球表面的溫度主要是靠太陽提供的,這個沒錯。

但太陽照射到地球的溫度高低,與距離關係並不大。

這是因為在地球上,太陽照射某處的距離變化,與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之比太小了。

太陽到地球平均距離約1。

5億公里,而地球最高峰的珠穆朗瑪峰也才8844。

43米,與海平面到太陽的距離之比,只有約1億分之6,因此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在地球上,影響溫度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個是陽光直射不直射。

陽光直射時,同樣的熱量所照射的面積就小,這樣單位面積得到的熱能就大,因此太陽直射時溫度就高;太陽斜射時同樣熱量所照射的面積就大,單位平均得到的熱量小,因此溫度就要低些。

地球近日點約1。

47億公里,遠日點約1。

52億公里,這之間相差了500萬公里,這可比珠穆朗瑪峰和地表之間這點距離大多了。

但我們北半球的夏天卻是在遠日點,而冬天卻是在近日點。

這就是因為地球歪著脖子轉,有了一個南北迴歸線,隨著太陽公轉,太陽直射的地方會在這個迴歸線之間移動,直射到哪裡哪裡就是夏天,與近日點遠日點毛關係都沒有。

太陽直射和斜射還有一個陽光穿越大氣層厚度的問題,斜射穿越得更厚些,直射穿越得就薄一些,因此中午直射時溫度就高一些,早晨和傍晚斜射時溫度就低一些。

二個是大氣密度。

陽光照射地表與珠穆朗瑪峰都在同一角度時,為啥溫度不一樣呢?這就是氣體分子的密度影響原因了。

氣體分子密度越大,吸收的太陽能量就越多,分子運動就越激烈,我們感受到的溫度就越高,反之就會越低。

因此溫度與空氣密度有密切關係,而空氣密度又與海報高度和大氣壓有密切關係。

一般來說,海拔越高,重力越小,氣壓也就越低,空氣密度也就越低。

空氣密度低,溫度就低。

因此空氣密度與海拔、氣壓、溫度又有密切關係。

海平面空氣密度在標準大氣壓下,也就是0℃、0海拔、1個標準大氣壓下,空氣密度為1。

293kg/m³,溫度為25℃時,空氣密度為1。

205kg/m³。

計算氣壓與高度的對應關係公式為:空氣密度ρ=1。

293*(實際壓力/標準物理大氣壓)*(273/熱力學溫度)熱力學溫度=攝氏溫度+273。

根據計算,海拔每升高1000m,相對氣壓降低約12%,隨著高度降低率會遞減;而氣壓隨著高度升高,每1000米會降低約10%;溫度則每升高1000米,相對降低約5攝氏度。

珠穆朗瑪峰是地球最高峰,按高度8845m計算,比海平面溫度要低44℃。

實際上,珠穆朗瑪峰比這個溫度還要低。

這是因為山頂常年被冰雪覆蓋,對太陽光反射作用更強,地表吸收熱量很少;大氣稀薄,只有地表的三分之一,束縛地面長波輻射很少;還有風大,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吹過來進一步降低了溫度。

據推測,珠峰最低溫度可達到-60℃,人類監測到的最低溫度為-41℃。

感謝閱讀,歡迎討論。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

上一篇老年人經常買什麼東西?下一篇作為30歲的男人,你現在都有什麼?猜你喜歡赤道多長多少米?市淨率要多少最好?銀行市淨率多少合適?搜索隨便看看2021-10-14為什麼自來水剛打出來很渾濁,靜置一會就變清?對於農村與農業你有什麼比較美好的設想?2022-01-16單獨的一個書法字型有章法嗎?它的章法體現在哪裡?2022-01-15無矽油洗髮水裡面是否含月矽醯胺丙基甜菜鹼?2022-01-16首頁娛樂體育汽車科技育兒歷史美食數碼時尚寵物收藏教育財經社會國際Copyright©2022小熊問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