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讀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中有這樣一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意思是說「君子的品行,用恬靜思索來完善自己,用儉樸節約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被誤讀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020-11-12亂彈天下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出自諸葛亮(181-234)名篇《誡子書》,全文如下:「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這是諸葛亮臨終前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告誡兒子如何做學問。
在我的文章里,曾經提到過,古人所謂的「學問」跟我們今人所指不一樣,除了「知識、學識的含義外,更包括了爲人處世的道理和個人修養」,此處再次強調,便於讀者在讀古文時能更準確的理解古人所表達的意思。
01古有名言「但在流傳不在多」。
諸葛亮一生戎馬倥傯,不以文名(當然是因爲他的功業蓋過了文章),所書多爲「半公半文」之「表」「書」類。
但是,《出師表》兩篇及這篇《誡子書》,可謂「不爲文學而文學」的寫作,卻成爲千古名篇,不但前無古人,也可以說後無來者,勢必將永遠流傳下去。
《誡子書》當中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以及「澹泊明志,寧靜致遠」更是常見於當今社會的辦公室和居家書房。
但是,恐怕我們不少人都只理解到了諸葛亮這句話(古文)的表層意思,沒能理解到其真意。
在此,筆者不揣冒昧,行文見笑於方家。
正確理解「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關鍵在於「靜」字和「儉」字。
02我們多數人把這個「靜」字理解爲「安靜」,更進一層的呢理解爲「內心的寧靜」,前者是謬誤,後者還不夠、稍顯膚淺。
「靜」是儒釋道三家均倡導的自我修行方法——這實在是非常的難得,從不苛責的角度來看,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當做真理來看待。
不論儒釋道,在修養層面,這個「靜」字古人要表達的意思是一種理想的形而上的觀念和狀態,就是一個人的心底已經沒有了一絲一毫的慾念,有那麼一丁點佛家「入定」的意思,至少是「入定」必須經歷的過程和狀態。
我們先來簡單說說這個「欲」字。
「欲」的意思毫無疑問指的是「欲望」。
道家和佛家關於「欲」的論述汗牛充棟、俯拾皆是,我們撇開這兩家,從離我們常人更近的儒家來簡單談一談。
大家或許都知道,「存天理,滅人慾」是朱熹理學思想的重要觀點之一,他認爲「聖人千言萬語只是教人存天理,滅人慾」,「學者須是革盡人慾,復盡天理,方始爲學」(這個「學」就是「學問」,就是筆者前面解釋過的意思,再次提請大家注意)。
朱熹的意思其實完全承續了諸葛亮的意涵,但是在諸葛亮「學須靜也」的層面做了過度拔高,因此在筆者看來「失了火候」「走火入魔」,反而謬以千里。
筆者就非常贊同明代中期出現的「心學」對此的理論論述,心學肯定情慾、追求個性解放,因此心學認爲:情與性不可分割,衆人皆有的情感就是與生俱來的人性;欲與理並不對立,衆人共有的欲望就是倫理的範圍。
筆者認爲,從根本上滅情絕欲,是違背人性、違反天理的,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既不現實,也不合理。
我們修身養性,應以公允無私、淡泊寡慾爲目標,不能拋棄一切情感意趣,變得枯燥乏味、不近人情。
我們由「靜」說到了「欲」進而又說到「性」和「情」,這幾方面實在是古人(不論儒釋道)時常探討、爭論的極大的哲學命題。
在此不做過多探究。
回到我們的主題「靜以修身」,「靜」肯定指的是摒棄欲望,至少我們可以在「修身」「做人做學問」的過程中將「摒棄欲望」作爲一種方法。
佛家有一則著名的公案:慧能去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盤經》,有幡被風吹動,因有二僧辯論風幡,一個說風動,一個說幡動,爭論不已。
慧能便插口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你們的心動!大家聽了很爲詫異。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個公案深刻地刻劃出萬物皆空無、一切唯心造的大乘佛教的根本教義。
近代文化名人、傳奇人物弘一法師(李叔同)的一句話分享給大家:「不爲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爲外物所實之謂虛。
」「動」就是指心動,心動就是產生了欲望。
03我們再來說說「儉以養德」。
關鍵在這個「儉」字。
古文裡面「儉」與「簡」互爲通假,兩個字的意思在古文裡基本是一樣的,都含有「簡單、節儉」之意。
且這個「節儉」不僅僅是指物質上的節儉,包括了精神等非物質形態的節儉,比如節約「力氣」、節約「精神」、節約「話語」等等。
這一點讀者朋友在閱讀古人典籍時務必留意。
孔子經常提到的「簡」與老子時常提到的「儉」就完全是一個意思。
我們現在書寫的「大道至簡」,按照老子的用詞習慣,就更應該寫作「大道至儉」,但表達的意思別無二致。
因此,「儉以養德」其實更多的並非指物質上的「節儉」,更多的是指精神層面等非物質形態的「節儉」。
「儉」字在道家用得是最多的,諸葛亮無疑是道家中的傑出人物。
對於「儉以養德」,我們切不可粗淺的理解爲「物質上的節約就可以提高道德修養」,如此,差距就太大了,於我們自身修養的提升也毫無益處。
道家非常注重非物質形態上的節儉,比如「養氣」「養神」「養心」,就是「增加氣」「增加神」,那麼減少消耗(節儉)自然也是「增加」的一種方式。
諸葛亮的「儉以養德」,更多強調的其實就是「養氣」「養神」「養心」。
在「養氣」「養神」的方法上,道家非常強調一點,也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那就是少說話、更不要去說些廢話。
「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易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道德經》)「開其兌,濟其事,終生不救。
」(《道德經》)這句話與我們密切相關,筆者解釋一下:「兌」是指八卦當中的「兌卦」,在我們人體部位就是指「口」。
整句話的意思就是:整天話不停、忙忙碌碌事不停(濟其事),那麼這一輩子就無可救藥了(指生命層面)。
因此,道家堅信一個觀點:話太多的人不能長壽。
故而也有「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工寒」這麼一句名言。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孔子)也是孔子極其主張的一種行爲方式。
只要不是刻意爲之,經歷風霜後的「沉默寡言」實在是一種極高的修養!
相關焦點
諸葛亮: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古人的修身之道,即使在今天,對於我們也是有著巨大的啓發的。
只是如今的我們,太過忙碌浮躁,急功近利,對於古人的教誨,認爲已經過時了,難以與當今的時代所契合。
也談對「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理解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出自其寄給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書信《誡子書》。
諸葛亮被後人譽爲「智慧之化身」,其一生爲國,鞠躬盡瘁,他爲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諸葛瞻,才有了寫下這篇傳頌千古的名文。
字字句句飽蘸著一個父親對孩子無災無難到公卿的強烈願望。
做明志以致遠的自己: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就是如此。
漢語成語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出於諸葛亮《戒子書》。
原文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此文的本意是: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
只有如此,方能明志以致遠。
實則,這一成語本自早期道家、儒家的思想學說。
做明志以致遠的自己: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就是如此。
漢語成語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出於諸葛亮《戒子書》。
原文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此文的本意是: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
只有如此,方能明志以致遠。
實則,這一成語本自早期道家、儒家的思想學說。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說說家風家訓事
三人合:今天我們3人和大家分享的我們的家訓: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家長:雯稀、浩宇,我問問你們啊!諸葛古人的誡子書你們還記得嗎?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諸葛亮家訓《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020年11月18日,由湖北恩施咸豐縣政協辦公室、縣委組織部、縣統戰部及編辦主辦、高樂山鎮民族中學承辦的道德講堂如期舉行,全校師生及家長代表共有近2400人參與活動,本次道德講堂的主題是「儉以養德」。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寧靜才能致遠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這是諸葛亮《誡子書》中的一段話:「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其意就是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
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儉,是如何與養德掛鈎的?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古人的修身之道,即使在今天,對於我們也是有著巨大的啓發的。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靜,爲何可以修身呢修身,首先是一個「靜」字。
如果內心被各種雜念打擾,那麼,就無法去思考是與非。
只有心無旁騖,才能深入去思考事物的本質。
【清風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交不遺舊言不崇華
【清風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交不遺舊言不崇華2020-07-1318:16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君子行不言之教: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作者:劉瑞中國古人提倡「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君子每天都要反省自己的所做所爲是否符合天理。
如果不修德,就會放縱個人的欲望,就會因迷失自己而墮落。
商湯說過:「人照一照水,就能看清自己的容貌;看一看民衆,就可以知道國家治理的如何。
」
經典家風家訓·雲誦讀|楊麗萍:《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小編說:今日主播:楊麗萍《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今天爲大家分享的好家風篇目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選自《經典家訓品讀》,此書由陝西省紀委宣傳部主編、方正出版社出版。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中有這樣一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意思是說「君子的品行,用恬靜思索來完善自己,用儉樸節約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安守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
經典誦讀:副院長薛剛雲誦讀《誡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今天西安市第四醫院·西安市人民醫院副院長薛剛與大家分享: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
每日格言學習,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每日格言學習,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格言欣賞:善有善報。
Dowellandhavewell.懷疑是知識的鑰匙。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出自諸葛亮《誡子書》,強調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
這既是諸葛亮一生清廉自守的深刻總結,更是他對後代的諄諄教誨,成爲千古名句而爲後世所稱道。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修身就是自律,就是克制自己的物慾,人的物質欲望太強了,就會使人有貪慾,節儉才是美德,身體就是做好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才是人生真諦,也是人生的辯證法,更是一個人的處世之道。
可見,要做到寧靜,就要修身,要從養德做起。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慎言處世,方爲君子
在這一時期,最富傳奇色彩的就是諸葛亮,諸葛亮也的確足夠傳奇,《三國演義》當中的對其刻畫十分突出,諸葛亮不僅有著很強的謀略能力,軍事才能卓越,而且教子有方,諸葛亮的《誡子書》值得每一個父母進行學習,《誡子書》的開篇一句便是: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家風美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家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在孔子看來,君子就是仁義禮智的擔當者,若人人都能做到行君子之風,則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一良方雖不曾從父母口中說出,但他們的言行舉止處處都告訴我們,在這個浮躁而又喧囂的時代,如何鬧中取靜,如何嚴於律己,寬厚待人。
靜以修身。
遇事多靜思反省自己,謹言慎行、自覺自律、寬以待人、嚴以律己,這樣的人就是君子。
黨報小記者: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節約自古以來便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理學大家程頤「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如談笑三國的臥龍先生諸葛亮也告誡自己的兒子「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還有如華夏幾乎人人會背的李紳《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短短二十字卻道盡了生活之艱與糧食不易。
正確理解「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對提高個人修養及智慧大有益處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出自諸葛亮(181-234)名篇《誡子書》,全文如下:「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延伸文章資訊
- 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英文翻譯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出於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指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
- 2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是什麼意思? - 劇多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是什麼意思? ... 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 ...
- 3靜以修身,儉以養德_百度百科
出於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指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諸葛亮因為蜀國效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 4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中文百科知識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 也作:. 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 出處. 諸葛亮 ...
- 5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家訓《誡子書》 - 每日頭條
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譯文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