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手術不必再「切半腦」 3 歲女童斷開腦神經束康復 - Heho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大醫院外科部醫師楊士弘表示,大腦半球癲癇手術,早期的治療多進行半腦切除,將一半的大腦組織移除,手術工程浩大而風險高且後遺症多。

近年來為了降低 ... Skiptocontent 3歲的翁小妹妹,因為腦炎導致頑固性癲癇,每日持續反覆嚴重抽搐,合併癲癇腦病變,導致意識障礙、終日臥床。

醫生建議父母儘早進行大腦半球切開手術,最終台大使用微創手術將女童兩邊大腦連結斷開,徹底解決癲癇問題。

台大醫院小兒神經外科醫師范碧娟表示,這名3歲大的女孩,在2017年底(約2歲大時),因為右腳抽搐,在外院被診斷為腦炎,經過抗病毒及抗癲癇藥物治療後狀況穩定。

但是,今年初,翁小妹妹的癲癇狀況又逐漸變得頻繁難以控制,導致她的語言發展遲緩,功能持續退化僅剩一歲孩童的語言程度,而動作方面也因為癲癇反覆抽搐,退化到幾乎全日臥床。

另外,因為吞嚥困難反覆嗆咳,翁小妹妹無法由口進食,而需要使用鼻胃管餵食。

頑固型癲癇病人須接受手術治療 「在藥物與生酮飲食治療後,女童的病情仍未改善,於是團隊進行了更仔細的檢查。

」范碧娟解釋。

團隊發現,癲癇放電的數個病灶皆起源於左側大腦,再傳導至右側大腦導致廣泛性腦部病變。

由於各種藥物與生酮飲食的療效有限,進行癲癇手術將左側大腦切除,或是切斷左右大腦的所有連結,才能有效控制癲癇發作。

然而手術本身存在風險,術後並會產生對側肢體乏力與視野缺損等後遺症,需要長期復健治療。

微創手術讓女童保住左腦並維持右腦功能 團隊與父母和家屬討論癲癇手術的利弊得失,最後決定讓小朋友接受開刀治療,將正常的右腦與不正常的左腦之間的所有連結切斷,希望讓右腦能正常發育不受干擾,並藉由後續復健等方式恢復左腦喪失的部分功能。

台大醫院外科部醫師楊士弘表示,大腦半球癲癇手術,早期的治療多進行半腦切除,將一半的大腦組織移除,手術工程浩大而風險高且後遺症多。

近年來為了降低手術創傷與併發症,開刀方式逐漸減少腦部切除範圍,而著重切斷大腦間的連結神經束,手術創傷減少但困難度增加。

由於孩子年紀還小,要使手術傷害降到最低,團隊採用微創的半腦切開手術,僅打開一個6公分長的頭皮傷口與4公分*2公分的顱骨開窗,透過內視鏡與顯微鏡輔助,在完全未切除任何大腦組織的狀況下,順利斷開連結兩側腦子的神經束,分離兩側大腦連結。

(女童與父母、妹妹合影) 術後女童的癲癇發作完全消失,意識恢復正常並能開始與人互動,跟醫護人員揮手再見,由口正常進食,與手術前判若兩人。

不過,由於長時間癲癇造成腦部功能退化,她目前正在進行兒童專業復健課程,促進腦部發育,重新發展各項神經與認知功能。

楊士弘也表示,女童的右腦目前已經取代了一些左腦功能,假以時日復健,還能取得更顯著的進步。

台大兒童癲癇治療團隊建議,因為腦部病變產生癲癇疾病的患者,若藥物與其他非手術治療效果不佳者,應盡早接受專業評估,研判是否適合以開刀方式來控制癲癇發作、改善腦部功能、與促進腦部發育。

延伸閱讀: 婦人忽然癲癇倒地腦中竟有「鐘乳石」狀腫瘤! 癲癇病人怎麼救5個常見錯誤你也犯了嗎? 胸悶竟是心臟旁長14公分腫瘤!血管徑只剩0.2公分呼吸都困難 文/林以璿圖/何宜庭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變異株更像感冒2022-04-302.居家隔離整理包/3+4、0+7差在哪?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2022-05-163.整理包/我確診了怎麼辦?還沒收到通知前必知的六大步驟2022-05-244.身邊有朋友、家人確診該怎麼辦?該怎麼篩檢及自主應變2022-05-165.防疫小撇步/37℃是發燒嗎?耳溫、額溫有什麼不同?一次看懂量體溫的3知識!2022-01-27 影音健康 【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27歲被宣告肺腺癌第四期!選對基因篩檢、治療策略兩個月腫瘤就消失2022-02-07【OL悄悄話】第三劑疫苗一定要打嗎?打哪個廠牌好?未來還要打第四劑嗎?2022-01-25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標籤不節食減肥 乳酸菌 伸展操 優格 免疫力 可可 味噌 咖啡 咖啡因 基礎代謝 奇異果 家庭主婦 循環 心血管 懶人瘦身 打掃 抗發炎 按摩 掰掰袖 核心運動 淋巴 深蹲 清洗 清潔 清潔劑 減肥 減重 瘦小腹 瘦腿 瘦身 瘦身操 發酵食品 納豆 肌肉鍛鍊 肝病 肝硬化 肥胖 膳食纖維 膽固醇 運動 醋 降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肝 食慾 黑巧克力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新冠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兒童防疫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百年大疫專題 疾病症狀 人體地圖 人體地圖 腦神經 心血管 骨骼、關節 腸胃 腎臟、泌尿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中醫師說 牙醫說 藥師說 護理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糖尿病專區 糖尿病專區 糖友必知 預防保養 專家科研 飲食與運動 更多醫學專區 打擊失眠大作戰 心血管專區 視力保健診療室 小手術大困擾 流感疫苗專區 美豬開放爭議 未來醫學專區 急診室直擊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治療癌症 認識癌症 協助資源 康復調理 抗癌新知 預防癌症 抗癌故事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Heho服務 健康管理工具 健康小幫手 營養查詢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Heho服務 HehoApp Heho健康主題特刊 活動特區 防疫新生活大調查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親子生活 孕前到產後 教育學習 新冠肺炎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