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40歲以下年輕人:一定要存到40萬!理財記得這件事 - 經濟日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愚蠢理財1:月光族每個月薪水都花光,比如, ... 以每月存5千元為例,一年可以存6萬元,七年就可以存42萬(5,000元x 12個月=60,000元,60,000元x 7年=420,000元)。

15:22永豐金:金融股還有10~15%上漲空間銀行型金控最優 經濟日報全新推出「稅稅唸學堂-不動產移轉的30堂課」聲音課程,幫助您漸進學習、輕鬆節稅。

優惠價$890 即日起,凡購買經濟日報數位訂閱年訂方案,立刻享有「稅稅唸學堂」完整課程。

下次再說 免費試聽 立即購買 經濟日報 理財 個人理財 給40歲以下年輕人:一定要存到40萬!理財記得這件事,戶頭永遠都有錢 提要 給40歲以下年輕人:一定要存到40萬!每 張大仁 本文共3296字 ', '', '', '', '', '', '', '', '', '', '', '', '', ' 00:00 2019/04/0518:06:27 專欄作家效率理財王 本文介紹,已畢業出社會,20歲到40歲無子女的青年上班族,應該如何聰明理財。

先破題,既然有「聰明」理財,就是有「愚蠢」理財。

什麼是愚蠢理財呢? 愚蠢理財1:月光族 每個月薪水都花光,比如,每月收入4萬,然後每月也是花費4萬。

月底的存摺餘額,常常只剩下幾百元。

推薦 愚蠢理財2:經常透支、寅支卯糧 支出超過收入,就是透支,比如,每月收入3萬元,卻經常花費高達3萬多,甚至4萬元以上。

這樣的人,即使本來有存款,也會被後來的透支消費慢慢侵蝕掉。

此外,有的人預計二月會領到年終獎金6萬元,一月就先刷卡買個名牌包5萬元,犒賞自己。

即使戶頭目前沒有足夠的錢,他們心中會想「反正這個月刷卡,下個月領年終獎金再支付就好」。

這就是寅吃卯糧。

他們從沒想過:萬一下個月公司突然把我資遣,怎麼辦?萬一公司突然倒閉了,我這名牌包的卡費,要從哪裡來呢? 愚蠢理財3:衝動消費 到大賣場買生活用品,你是依照需求清單購物,把清單的項目買齊就走;還是隨處亂逛,看到什麼就買什麼呢? 逛街的時候,你是單純逛逛、練腿力,空手回到家;還是突然看到喜歡的商品,就會出手買下,總是兩手空空出門、大包小包回家呢? 沒有計畫的購物,往往會多買一堆本來不需要的東西。

總之,月光族、入不敷出、把還沒領到的收入提早花掉、經常衝動消費,符合上述的任一種,就是愚蠢的理財行為,建議儘快改掉這種透支自己未來的壞習慣。

接下來,我們進一步討論,如何聰明理財?先講結論:無子女的青年上班族,每個人應該至少準備「40萬」的存款。

其中20萬是「自己醫療保險」預備金;另外20萬是「緊急」預備金。

然後,再視需要,存第三桶「計畫花費」預備金,分項說明如後。

應備存款1:20萬自己醫療保險預備金 這筆錢要「專款專用」,用途是,當自己生病、受傷,需要門診、手術或住院時,拿來支付相關費用。

這數字的依據是,根據健保局的統計,國人一生的醫療花費,扣除健保給付之後,「個人部分負擔」的部分,平均一人大約是12萬元。

請注意:這是以平均壽命約80歲,「一輩子」總共需要花費的錢,不是一年的花費哦。

當然,既然是平均值,必定有的人比平均值高,有的人比平均值低。

因此,我就用平均值的兩倍,取概數,那就是約20萬。

這筆預備金,萬一用掉了,再慢慢補滿。

比如,今年開刀住院四天,扣除健保給付之後,個人負擔及自費要4萬元,那就從這筆20萬的預備金裡面,提領4萬元來支付開銷。

支付開刀住院費之後,這桶自己醫療保險預備金,只剩下16萬元,怎麼辦呢?別擔心,只要在接下來的每月薪水中,再慢慢提撥進來,直到補滿20萬元為止,就可以了。

這就是,你「當自己的保險公司」的概念:繳保費(20萬)給自己,有需要的話,自己理賠(4萬)給自己。

如果一輩子都健健康康,沒有大病痛,用不到這筆錢呢?這20萬仍然在你的戶頭,還是屬於你這間「保險公司」的錢哦。

這種一、二十萬內的小額理賠,自己付得出來的錢,適合採用「自己保險」的方法。

至於損失要幾百萬以上的大額理賠、自己付不出來的錢,就必須購買商業保險,這類狀況留待後續的章節再介紹。

應備存款2:20萬緊急預備金 這筆錢的用途有三大類:失業生活費、臨時花費、自己醫療保險的補充。

用途1:失業生活費 假如突然失業了,這筆錢足夠支撐一年的必要生活費。

比如,房租、水電費、基本伙食費,讓我們可以在這一年中,安心找下一份工作,不必因為擔心沒生活費,而急就章的隨便亂找不適合自己的工作,然後做沒多久又再度失業。

用途2:臨時花費 人生中,難免會遇到臨時要用到錢的時候。

比如,汽車電瓶突然壞掉,需要4千元;比如,工作用的筆記型電腦壞掉,需要2萬5千元。

這種狀況,緊急預備金就能立刻上場救援。

用途3:自己醫療保險的補充 比如,臨時需要動用達文西手術,總花費高達30萬,上述的自己醫療保險預備金20萬都用完還不夠。

怎麼辦呢?這時候,緊急預備金也可以拿來補充不足的醫療費用。

這些臨時的突發狀況,都可以從這桶20萬的預備金支出。

當然,用掉的部分,一定要從將來每個月的薪水中,慢慢存回去,直到再度存滿20萬為止。

應備存款3:計畫花費預備金 既然有上述的「臨時」花費,就有「非臨時」花費。

什麼是非臨時的花費呢?就是你可以事先預料的。

比如,預計半年後去日本旅行五天,要花費3萬元。

比如,預計一年後買一部新的機車,要花費7萬元;預計兩年後買一部新的汽車,要花費70萬元。

我們出國旅行,需要有預算;買車,需要有預算;家中的電器產品、沙發、傢俱,其實也都可以透過編列預算,及早準備。

冰箱、電視、洗衣機等電器產品,一般的耐用壽命大約十年。

看看家中電器的製造年份,如果距今已經滿八年以上,那代表,兩年內有可能需要換新的。

比如,預計一年後換冰箱,需要3萬元;預計兩年後換電視,需要2萬元。

這些可以事先預料的「計畫花費」,也要放在存款「專款專用」:出國的錢,不能挪用去買機車;買電視的錢,不能挪用去買冰箱。

有了預算,才能買。

經濟學課本有一句話:資源有限,人的慾望無窮。

我們想要花錢的項目很多,但我們的收入有限,因此,事先編列預算,有多少錢,花多少,才是正確而聰明的理財。

再比如,計畫一年後出國旅行十天,旅費預算6萬。

從現在開始,每月存款目標5千元(5,000元x12個月=60,000元),那麼,一年後就可以依照計畫,順利出國旅行了。

這第三桶預備金,視需要再規畫就可以了,如果兩年內沒有計畫花費,那可以不必存。

(假如是退休的老人,攝護腺開始有輕微症狀,預計兩年後動用達文西手術,需要30萬元,這其實也可以事先準備。

因為本文是針對20到40歲的青年男女,相對年輕健康,通常需要醫療費用都是臨時的,所以只能動用應備存款1與應備存款2。

) 不論你的工作收入有多少,你都應該要有存款。

存款的重點,不在於你收入多少,而在於你花費多少,還有你的自律程度。

先存錢,再花費 通常,我們都是這麼想的:「等到我月底有剩下的錢,再拿來存。

」然而,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往往存不到錢,因為到月底大多已經花光光了。

所以,應該這麼做:「每個月領到薪水後,把要存的錢先存起來,剩下的才拿去花費。

」這樣,才有辦法存得到錢。

只是調換存錢與花費的順序,這個簡單的動作,差別其實比想像中還要巨大。

比如,發薪水當天,先存5千元或3千元,即使金額不多,但是只要持續下去,過了幾年後,一定可以存到上述的40萬應備存款。

以每月存5千元為例,一年可以存6萬元,七年就可以存42萬(5,000元x12個月=60,000元,60,000元x7年=420,000元)。

當然,這需要一定程度的自律。

但是,你都活到二十幾、三十幾歲了,如果每個月這一丁點自律都沒有,那還算是成年人嗎? 在一定的範圍內花費,才有辦法存到錢 我認識一個上班族妹妹,大學會計系畢業後,就在小企業擔任會計職員。

僅靠著每月兩萬多的薪資,她工作八年,竟然可以有100萬的存款!我換算一下,八年要存100萬,等於每年要存12.5萬(100萬/8年=12.5萬),那麼,就是平均每個月要存1萬元。

這個妹妹平常生活算是節儉,但並非一毛不拔、刻苦摳門,她還有另外存錢跟姊妹淘一起出國度假(第三桶預備金:旅遊花費);每年也都有買新衣服、新鞋子;假日偶爾也會嘗鮮,去吃個知名排隊餐廳(通常一客都要好幾百元)。

可見,存錢並非等於放棄花費。

重點在於,你怎麼支配自己的錢。

薪水高,不是戶頭有存款的保證,自律才是。

要提醒各位的是,理財不是只有存錢,存錢只是理財行為的其中一種。

之後的文章,將介紹青年的應備保險,還有青年的應備投資,敬請期待。

小結 先存錢、再花費,而且,把花費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這樣才有辦法存得到錢。

如果你是個本來都沒存錢的人,就從下個月薪水開始吧!強迫自己存2千元、1千元都好,凡事起頭難,「從零到一」是最困難的,當你開始存下第一筆存款之後,第二個月、第三個月持續下去,就會相對容易了。

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試試看吧,JustDoIt! ▲免責聲明: 此篇文章,是作者自行查看相關資料後整理而成,已儘可能精確完整,但作者不保證資料之正確性。

如有疏誤歡迎來信留言指正。

本文獲「效率理財王」授權轉載,原文請看此 效率理財王粉絲專頁 效率理財王部落格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余家榮(效率理財王) 余家榮(效率理財王) 同時教你「應備存款」、「指數化投資」與「純保險」的理財部落格。

「指數化投資、不玩股、保大不保小」你可以更有錢! 上一篇 要存定期定額退休基金,還是提撥6%勞退?年輕人和資深勞工要做的「大不同」,這樣選才聰明 下一篇 46歲阿姨辭職專心炒幣,半年就賺500萬,下一個目標是什麼? 相關 全台追劇刷卡突破4.2億元,高回饋信用卡有幫到你嗎? 46歲阿姨辭職專心炒幣,半年就賺500萬,下一個目標是什麼? 尚未富裕已先衰老!台日韓年長者「老、窮、孤單」日子多趁早規劃拒當下流老人   「兒孫滿堂」or「獨立老」?一個人老去,你準備好了嗎? 理財專家:現代人養兒也要「防兒」,更要提防淪為下流老人! 掌握3大轉折!安心危機入市全攻略:史上六大地緣事件美台指數比一比 俄烏戰爭讓油價衝破100美元大關!布局3大原物料股有賺頭?看到這個數字,小心已經超漲了 保險避雷針/父母一失智一中風,單身姑姑避免下流失智有三個選擇 「虛擬貨幣毀掉我生活」比特幣投資人的心理危機:想賺回賠掉的錢,卻輸更多 升息、俄烏情勢,讓價值股浮現合理價位!老手預告布局10檔台股勝率高 把錢存在銀行也是一種投資? 在商言商理專不是你的「投資老師」 分散投資比較好?恐淪「保費較高的保險」 想要投資只要股票、債券、不動產就夠了  準時下班、追求假精緻?看MZ新世代吃364天超商便當只為當1天名牌族! 台股上半年高點落在3月?20年老手:金融指數逐季走高傳產原物料恐一路下行 烏克蘭地區危機解除黃金還適合切入? 中年職場悲歌...雙寶爸媽月收逾10萬,還只能是無殼蝸牛 分散風險、長期投資夯!網路人氣「十大新ETF排行」冠軍是誰? 聯電股價暴漲3.3倍後失守,若來到50元,投資人能進場撿便宜? 「公開收購」的利多散戶要如何跟上? 穩賺的股票怎麼選?可以從大家蜂擁追逐的「股東會紀念品」來挑! 上班族靠炒股,33歲身價千萬:找出可能上市的股票就會賺! 何時處分獲利?億元大戶:將持股依序排名每週檢視並優化 投資人理想持股為10檔新手則要低於5檔 30年全職存股老手:對個股了解60%就能跨出投資步伐 他拿壓歲錢做本金,花30年把10萬滾出1億:要存就存變現力高的「便宜價值股」 奉行全額投資主義有閒錢就多投資股票 從逛街找出會紅的產品!他的太太和媽媽都靠買股累積千萬身家 最危險的投資就是退休後才匆忙進場買股 擇日不如撞日散戶想買股愈早進場愈好 億元大戶:對抗通膨買股票比房產更好 長抱六類定存股存股達人年領百萬股息 信用卡權益大縮水5張神卡回饋延長讓你賺飽飽 從年終獎金開始小白必學投資起手式 單親媽媽靠美股逆襲5年賺買房頭期款每月加薪3萬元 買在35元的0056,是賠錢嗎?理財專家:可能比買600元的台積電划算 如果0050沒有填息,以後還要參加除息嗎?理財專家:投資不要搞錯邏輯 Fed升息縮表定調,台股大戶卻說「此時不宜保守」,為什麼? 要存定期定額退休基金,還是提撥6%勞退?年輕人和資深勞工要做的「大不同」,這樣選才聰明 熱門 掌握3大轉折!安心危機入市全攻略:史上六大地緣事件美台指數比一比 5G、電動車、ETF逢低布局 尚未富裕已先衰老!台日韓年長者「老、窮、孤單」日子多趁早規劃拒當下流老人   「兒孫滿堂」or「獨立老」?一個人老去,你準備好了嗎? 理財專家:現代人養兒也要「防兒」,更要提防淪為下流老人! 能源基金錢景閃亮 境外基金四題材紅火 文科生照樣有7~8萬高薪俄羅斯達人裴凡強這麼辦到的 新普2月營收月增2.6%創歷年同期新高 稅稅唸學堂/他賣大安區新屋,自己算房地合一稅58萬,國稅局正解:318萬 投資等級債抗波動利器 台灣ETF市場人氣躍進0050、0056合計擁百萬受益人 法人:印度股擁三利多 美REITs進場時機到 美高收債可分批進場 台股平衡基金可攻可守 多重資產策略分散風險 俄烏衝突推升油價波灣債市得利 永豐金經濟學家黃蔭基示警:未來3~5年通膨是重中之重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37392521001 熱門排行 熱門話題 03/0310:26 全台大停電!找到元兇台電:興達電廠開關場事故 產業熱點 03/0309:47 全台大停電台電回應了 國際焦點 03/0219:48 普亭8年前入侵克里米亞支持率衝破80%但這次恐大不同 國際焦點 03/0222:00 鮑爾:3月啟動升息俄烏使展望不明 國際期貨 03/0219:48 避險資金湧進金市外資預測金價會漲到這價位 編輯精選 精選觀點 2022/03/0313:45:53 解密國際/科技巨人都捲入俄烏戰爭掀起網路社群大戰 產業熱點 2022/03/0310:47:51 日本認小黃卡誰最吃香?台灣虎航趁疫情補血完畢要成為旅遊復甦大贏家 政經焦點 2022/03/0310:44:24 電價魔咒?一漲民調就落漲電價成執政黨難題 快評 2022/03/0310:49:40 兩年疫情風暴擊不倒發哥!超強營運成績背後的祕訣 俄烏開戰專區 2022/03/0314:06:06 俄烏戰火不只衝擊半導體業還將使全球科技人才荒惡化 網群與速覽 經濟VIP 經濟彭博 產業資料庫 台股擂台明星賽 稅稅唸學堂 精選專題   即時 即時新聞 熱門新聞 要聞 政經焦點 熱門話題 新冠肺炎防疫 總經趨勢 經濟周報 願景工程 產業 產業熱點 科技產業 綜合產業 焦點人物 產業達人 證券 市場焦點 集中市場 櫃買市場 權證特區 公司治理 指標焦點股 國際 國際焦點 美中貿易戰 英語大進化 一分鐘看世界 兩岸 大陸政經 港澳話題 陸股透視 投行看大陸 兩岸快遞 金融 金融脈動 外匯市場 銀行 保險 Fintech 稅務法規 期貨 期貨市場 國際期貨 期貨商論壇 理財 報稅停看聽 個人理財 退休金算盤 基金天地 房市 房市話題 不動產投資 房市點線面 專欄 社論 經營管理 理財部落客 品味 食尚饗宴 樂活旅遊 精品時尚 風格人物 品味生活 商情 熱門亮點 產學動態 財富管理 CSR ICT趨勢 科技新視野 自動化產業 能源環保 光電半導體 工具機 五金新訊 化工儀器 建材新訊 房市情報 健康生技 食品餐飲 運動休旅 時尚生活 國際現場 商情1O1 中經社 中經社 車輛零配件 機械工具機 五金手工具 家具零配件 燈飾LED 螺絲扣件 工業零組件 電子電腦   產業報導 線上展覽 期刊年鑑 電子型錄 廣告刊登 國際展覽報名 經濟日報財經媒體集團 簡介 數位訂閱 報紙訂閱 論壇活動總覽 近十年大事紀 經濟App 聯絡我們 原版報紙資料庫 電子報紙 訂閱優惠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