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參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民參與(英語:Civic engagement, civic participation)意指人的一種行為與涉入過程,其能主動 ... 第6 梯級,政府與公民間是水平夥伴關係,彼此共同治理與共同承擔責任。

公民參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公民參與(英語:Civicengagement,civicparticipation)意指人的一種行為與涉入過程,其能主動參與一個方案、團體、組織(機構)或環境當中的決策,這些包括影響他們的工作職場、醫療院所、鄰里、學校、宗教集會、社會等,也有像致力於環境改造的草根社區組織(英語:communityorganizing)。

公民參與是一種減少心理疏離並增加知覺能力及控制感的良好方式。

[1][2][3] 公民參與的概念和「賦權」、「自助(英語:self-help)」、「協同合作」與「社群意識」之間是息息相關的。

[1][4] 公民參與可涉及以下範疇:對完善社區計劃的興趣,對公眾事務的關注和對政治選舉的熱忱。

此外,公民參與也被定義為離散的活動和行為。

而在這種情況下,公民參與就意味著個體參與到社區和政治事務中,如幫助弱小,對公眾議題感興趣,以及參加鄰里協會或社區音樂會等活動。

目次 1公民參與的理論發展 2公民參與和賦權的歷程關係 3增進公民參與的策略比較 4公民參與的成功實例 5相關條目 6參考文獻 7延伸閱讀 8外部連結 公民參與的理論發展[編輯] 1980年代與1990年代之間,公民參與相關文獻(以社區心理學為例)急速成長。

其中,在美國不少關注參與鄰里的志願工作或是街坊守望互助會(blockassociation),這些草根(grassroots)組織協助解決鄰里解決或預防諸多的問題,例如區域劃分、住宅、鄰里景觀、犯罪、交通與休閒娛樂等。

這些鄰里組織逐漸成為居民與市政府、郡政府之間的「中介結構」(mediatingstructure)(Berger&Neuhaus,1977)。

[1][4] 根據相關研究(Hughey,Speer&Peterson,1999)顯示,公民參與鄰里草根組織能夠顯著預測正向社區意識之凝聚,如以下結果:[1] 非正式鄰里行為(informalneighboringbehavior) 社區意識(英語:senseofcommunity)、公民責任感(senseofcivicresponsibility) 對鄰里、街坊與大樓等生活品質感到滿意 參加公寓大樓的活動 擔任其他社區組織的志願服務 知覺鄰里協會(英語:neighborhoodassociation)的效能 公民參與和賦權的歷程關係[編輯] 個人(心理賦權)、環境(刺激、草根組織)、公民參與[5]、社區意識之間的互動關係,如以下圖示。

其中,社區意識受到挑釁激怒(provocation)的威脅,其可能是最近的一特定事件,例如某家公司計畫拆除一個村莊,準備去蓋座水壩,因此引起居民的暴力攻擊,或者是承包商沒有信守承諾等。

[1] 增進公民參與的策略比較[編輯] SherryArnstein於1969年提出一個有影響力的類型學文章「公民參與的階梯」(ALadderofCitizenParticipation),她認為公民參與在某些程度上是有價值的。

在公民參與階梯中,將公民參與依程度分為八個梯級如下[6][3]: 一、無參與(Nonparticipation) (一)政府操控(manipulation):此為梯級最底部,亦代表公民參與的最低層級。

公共政策全由政府操控,人民沒有參與的機會與管道。

(二)治療(therapy):此為梯級倒數第二層,此階層中政府認為其決策並無瑕庛,不需考慮民眾的意見。

倘遇發生錯誤或損害人民利益時,將以事後補償方式解決爭議。

二、形式參與(Tokenism) (一)告知(informing):第3梯級,政府施政前,政府僅以單向方式告知民眾政策內容,但民眾並無參與決策及表達意見的機會。

(二)諮詢(consultation):第4梯級,民眾有機會表達意見,但並不保證民眾所提出之建議將納入政府決策中。

(三)安撫(placation):第5梯級,此梯級中民眾對政府政策已有部分影響力,民眾可充分表達意見,也可要求政府將民眾意見納入決策中,但最終施政計畫仍由政府來審定。

三、公民權力(CitizenPower) (一)夥伴關係(partnership):第6梯級,政府與公民間是水平夥伴關係,彼此共同治理與共同承擔責任。

(二)授權(delegatedpower):第7梯級,政府授權其公權力,由公民團體來運作公共事務。

(三)公民控制(citizencontrol):第8梯級,政府之決策完全由公民來決定。

公民參與的成功實例[編輯] 美國紐約州北部的愛河事件環境污染危機[2][7] 相關條目[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公民參與 賦權(empowerment) 社會網絡(socialnetwork) 社群意識(senseofcommunity) 社區諮商(communitycounseling) 社區心理學(communitypsychology) 參考文獻[編輯] ^1.01.11.21.31.4Dalton,JamesH.;MauriceJ.Elias,AbrahamWandersman.Communitypsychology:linkingindividualsandcommunities.Wadsworth/ThomsonLearning.2007.ISBN 0-534-63454-0.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2.02.1Rappaport,Julian;EdwardSeidman.HandbookofCommunityPsychology.KluwerAcademic/PlenumPublishers.2000.ISBN 0-306-46160-9.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3.03.1Orford,Jim.CommunityPsychology:Challenges,ControversiesandEmergingConsensus.JohnWiley&Sons,Ltd.2008.ISBN 978-0-470-85593-5.  ^4.04.1Kessler,Marc;StephenE.Goldston&JustinM.Joffe.ThePresentandFutureofPrevention:InHonorofGeorgeWAlbee.SagePublications.1992.ISBN 978-0-803-94590-6.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臺北市都市發展公民社會行動綱領.[2014-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5).  ^林美秀(2016)。

台灣公民參與政策規劃之現況分析。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論文計畫書,10-1 ^Altman,Irwin;AbrahamWandersman.NeighborhoodandCommunityEnvironments.PlenumPress.1987.ISBN 0-306-42513-0.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延伸閱讀[編輯] Rappaport,Julian;CarolynF.Swift&RobertHess.StudiesinEmpowerment:StepstowardUnderstandingandAction.Routledge.1984.ISBN 0-866-56283-4.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Zimmerman,MarcA.;JulianRappaport.CitizenParticipation,PerceivedControl,andPsychologicalEmpowerment.AmericanJournalofCommunityPsychology.1988,16(5):725–750.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Wandersman,Abraham;P.Florin.CitizenParticipation,VoluntaryOrganizationsandCommunityDevelopment:InsightsforEmpowermentandResearch.AmericanJournalofCommunityPsychology.1990,18(1).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Hughey,Joseph;PaulW.Speer&N.AndrewPeterson.SenseofCommunityinCommunityOrganizations:StructureandEvidenceofValidity.JournalofCommunityPsychology.1999,27(1):97–113.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外部連結[編輯] 台灣社區心理學資訊網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公民參與&oldid=68104136」 分類:​心理學社區心理學隱藏分類:​含有過時參數的引用的頁面含有英語的條目本地連結的維基共享資源分類與Wikidata不同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БългарскиDeutschEnglishPolskiPortuguês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