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魏公子列傳(信陵君)(翻譯) - 樵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戰國四公子中的「真公子」----《史記》:魏公子列傳(信陵君)(翻譯). 2582. 【忘路之遠近】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跳到主文 歡迎您的到訪。

除了為掌燈引路者致敬,也歡迎您一同悠游於文學、哲學、藝術、教育的海洋 部落格全站分類:圖文創作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May02Wed201810:45 △戰國四公子中的「真公子」----《史記》:魏公子列傳(信陵君)(翻譯) 史記 魏公子列傳 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子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

譯文: 魏公子名叫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弟。

昭王去世後,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

是時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齊故,秦兵圍大梁,破魏華陽下軍,走芒卯。

魏王及公子患之。

譯文: 當時,范睢從魏國逃出,到秦國任秦相,因為怨恨魏相魏齊曾屈打自己幾乎致死的緣故,於是就派秦軍圍攻魏國大梁,擊敗魏國駐紮在華陽的部隊,使魏將芒卯戰敗而逃。

魏王和公子對這件事感到十分焦慮。

  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

士以此方數千里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

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譯文: 魏公子的為人仁德寬厚而禮賢下士,士人無論有無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謙恭有禮地同他們交往,從來不敢因為自己富貴而輕慢士人。

因此方圓幾千里的士人,都爭相歸附於他,招來食客三千人。

當時,諸侯各國因公子賢德,賓客眾多,連續十幾年不敢動兵謀犯魏國。

  公子與魏王博,而北境傳舉烽,言「趙寇至,且入界」。

魏王釋博,欲召大臣謀。

公子止王曰:「趙王田獵耳,非為寇也。

」復博如故。

王恐,心不在博。

居頃,復從北方來傳言曰:「趙王獵耳,非為寇也。

」魏王大驚,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

」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

譯文: 有一次,公子跟魏王正在下棋,不料北方邊境傳來警報,說「趙國發兵進犯,將進入邊境。

」魏王趕緊放下棋子,想要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

公子勸阻魏王說:「是趙王打獵罷了,不是進犯邊境。

」又繼續跟魏王下棋,如同沒發生什麼事一樣。

可是魏王驚恐擔心,心思全沒放在下棋上。

過了一會兒,又從北邊傳來消息說:「只是趙王出外打獵罷了,並不是進犯邊境。

」魏王聽後大為驚詫,問道:「公子是怎麼知道的?」公子回答說:「我的食客中有人能深入各地,刺探到趙王的秘密,趙王有什麼行動,他就會立即回報我,我因此知道這件事。

」從此以後,魏王畏懼公子賢能,不敢任用公子處理國家大事。

  魏有隱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者。

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

不肯受,曰:「臣修身絜行數十年,終不以監門困故而受公子財。

」公子於是乃置酒大會賓客。

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

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

公子執轡愈恭。

譯文: 魏國有個老隱士,名叫侯嬴,已經七十歲了,家境貧寒,是國都大梁城東門的看門人。

公子聽說了這個人,就派人去拜見,並且想送給他一份厚禮。

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說:「我幾十年來修養品德,堅持操守,終究不能因我看門貧困的緣故,而接受公子的財物。

」公子於是就大擺酒席,宴飲賓客。

大家來齊坐定之後,公子就帶著車馬以及隨從人員,空出車子上的左位(尊位),親自到東城門去迎接侯嬴先生。

侯先生整理了一下破舊的衣帽,就直接登上了車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貴座位,絲毫沒有謙讓的意思,他想藉此觀察一下公子的態度。

可是公子手握馬韁繩,態度更加恭敬,一點也沒對侯嬴的無禮感到不悅。

侯生又謂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願枉車騎過之。

」公子引車入市,侯生下見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與其客語,微察公子。

公子顏色愈和。

當是時,魏將相宗室賓客滿堂,待公子舉酒。

市人皆觀公子執轡。

從騎皆竊罵侯生。

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譯文: 侯老先生又對公子說:「我有個朋友,住在街市的屠宰場,希望勞駕一下公子的車馬,載我去拜訪他。

」公子於是立即駕車進入街市,侯老先生下車去會見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瞇縫著眼偷看公子,還故意久站在那裡,和他的朋友朱亥聊天,同時暗暗地觀察公子。

公子的面色卻更加和悅。

在這個時候,魏國的將軍、宰相、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貴賓坐滿堂上,正在等候公子舉杯開宴。

街市上的人都看到公子手握韁繩,親自替侯先生駕車。

公子的隨從人員都暗自責罵侯先生如此無禮。

侯先生看到公子面容始終不變,才告別了朋友登上了車。

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贊賓客,賓客皆驚。

酒酣,公子起,為壽侯生前。

侯生因謂公子曰:「今日嬴之為公子亦足矣。

嬴乃夷門抱關者也,而公子親枉車騎,自迎嬴於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車騎市中,過客以觀公子,公子愈恭。

市人皆以嬴為小人,而以公子為長者能下士也。

」於是罷酒,侯生遂為上客。

譯文: 返回府邸後,公子領著侯先生坐到上位上,並向全體賓客介紹讚揚了侯嬴先生,滿堂賓客聽了無不驚異。

正當大家酒興正濃時,公子站起來,走到侯先生面前,舉杯祝他健康。

侯先生趁機對公子說:「今天我侯嬴為公子盡的力也夠了。

我只是個城東門守關的人,可是公子您委屈車馬,親自在市井大庭廣眾之中迎接我,我本來不該再去拜訪朋友,今天公子竟屈尊陪著我去拜訪他。

可是我也有心想成就公子的名聲,故意讓公子車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借拜訪朋友來觀察公子,結果公子更加謙恭。

滿街市上的人都以為我是小人,但卻認為公子是個高尚而能禮賢下士地人啊!」在這次宴會散了後,侯先生便成了公子的貴客。

  侯生謂公子曰:「臣所過屠者朱亥,此子賢者,世莫能知,故隱屠閒耳。

」公子往數請之,朱亥故不復謝,公子怪之。

譯文: 侯老先生對公子說:「我之前在街市所拜訪的屠夫朱亥,他是個賢能的人,只是人們都不了解他,所以隱沒在屠夫中罷了。

」公子曾多次前往拜見朱亥,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謝,公子覺得這個人個性很奇怪。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趙長平軍,又進兵圍邯鄲。

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數遺魏王及公子書,請救於魏。

魏王使將軍晉鄙將十萬眾救趙。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魏王恐,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

譯文: 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昭王已經在長平大敗趙國軍隊,趙國幾乎亡國,緊接著秦國進兵圍攻趙國首都邯鄲。

公子的姐姐是趙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給魏王和公子送信來,向娘家魏國請求救兵。

魏王於是派將軍晉鄙,帶領十萬部隊去救趙國。

秦昭王得知這個消息,就派使臣告誡魏王說:「我就要攻下趙國了,這只是早晚的事,諸侯中有誰敢救趙國的,我拿下趙國後,下一個一定調兵先攻打它。

」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晉鄙繼續進軍,把軍隊留在鄴城紮營駐守,名義上是救趙國,實際上是採取兩面倒的策略,來觀望形勢的發展。

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於魏,讓魏公子曰:「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今邯鄲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邪?」 譯文: 平原君使臣的車子,接續不斷到魏國來,頻頻告急,平原君責備魏公子說:「我趙勝(平原君名)之所以自願依托魏國,跟魏國聯姻結親,就是因為公子的道義高尚,能熱心幫助別人擺脫危難。

如今邯鄲危在旦夕,趙國早晚就要投降秦國,可是魏國救兵至今不來,公子能幫助別人擺脫危難的俠義,又表現在哪裡!再說公子即使不把我趙勝看在眼裡,拋棄我讓我投降秦國,難道就不可憐你的姐姐(平原君夫人)嗎?」 公子患之,數請魏王,及賓客辯士說王萬端。

魏王畏秦,終不聽公子。

公子自度終不能得之於王,計不獨生而令趙亡,乃請賓客,約車騎百餘乘,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譯文: 公子為這件事憂慮萬分,屢次請求魏王趕快出兵,又讓門客辯士們千方百計勸說魏王。

魏王由於害怕秦國,始終不肯聽從公子的意見。

公子估計,終究不能徵得魏王的同意出兵,決計不能自己活著而讓趙國滅亡,於是他請來賓客,湊集了戰車一百多輛,打算帶著賓客趕到戰場,去同秦軍拼一死命,與趙國人一起共赴死難。

  行過夷門,見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軍狀。

辭決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

」公子行數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哉?」復引車還,問侯生。

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還也。

」曰:「公子喜士,名聞天下。

今有難,無他端而欲赴秦軍,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

」公子再拜,因問。

譯文: 公子帶著車隊走過東門時,去見侯老先生,把打算同秦軍拼一死命的情況全都告訴侯嬴。

然後向侯先生訣別,準備上路出發,行前侯先生說:「公子好好努力吧!老臣我不能與您隨行了。

」公子走了幾里路,心裡不痛快,自語道:「我對待侯先生算是夠周到的了,天下無人不曉,如今我此去前去將要死難,可是侯先生竟沒有一言半語來送我,我難道對待他有閃失嗎?」於是又趕著車子返回來,想問問侯先生。

侯嬴一見公子便笑著說:「我本來就知道公子會回來的。

」接著侯嬴又說:「公子好客愛士,聞名天下。

如今有了危難,想赴趙秦前線與他作戰,就像把肉塊扔給饑餓的老虎,能有什麼作用呢?如果這樣莽撞的話,還用我們這些賓客做什麼呢?公子待我情深意厚,公子前往赴死而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必然惱恨我而會返回的。

」公子連著兩次向侯先生拜禮,進而向侯嬴詢問對策。

侯生乃屏人閒語,曰:「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而如姬最幸,出入王臥內,力能竊之。

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如姬資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仇,莫能得。

如姬為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敬進如姬。

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顧未有路耳。

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奪晉鄙軍,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

」公子從其計,請如姬。

如姬果盜晉鄙兵符與公子。

譯文: 侯老先生就讓旁人退開,與公子祕密交談,說:「我聽說晉鄙的兵符,經常放在魏王的臥室內,在魏王妻妾中如姬最受寵愛,她出入魏王的臥室很隨便,只要盡全力,是能偷出兵符來的。

我還聽說如姬的父親被人殺死,如姬報仇雪恨的心志,已積蓄了三年之久,從魏王以下的左右群臣,都想為如姬報仇,但都沒能如願。

為此,如姬曾對公子哭訴,公子派門客斬了那個仇人的頭,恭敬地獻給如姬。

如姬要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辭的,只是沒有實現的機會罷了。

公子若真的開口請求如姬幫忙,如姬必定答應您的,那麼就能得到虎符,奪了晉鄙的軍權,北邊可救趙國,西邊能抵禦秦國,這是春秋五霸的功業啊。

」公子聽從了侯嬴的計策,請求如姬幫忙。

如姬果然盜出晉鄙的兵符,交給了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

公子即合符,而晉鄙不授公子兵而復請之,事必危矣。

臣客屠者朱亥可與俱,此人力士。

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

」於是公子泣。

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晉鄙嚄唶宿將,往恐不聽,必當殺之,是以泣耳,豈畏死哉?」 譯文: 公子拿到了兵符準備上路,侯老先生說:「將帥在外作戰時,有機斷處置的權力,國君的命令有時可以不接受,以求便利於國家。

公子到那裡即使兩符相合,驗明無誤,可是晉鄙仍不交給公子兵權,反而再請示魏王,那麼事情就危險了。

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前往,這個人是個大力士。

如果晉鄙聽從,那是再好不過了;如果他不聽從,可以讓朱亥擊殺他。

」公子聽了這些話後,便哭了。

侯老先生見狀便問道:「公子害怕死呀?為什麼哭呢?」公子回答說:「晉鄙是魏國勇猛強悍、富有經驗的老將,我去他那裡,恐怕他不會聽從命令,最後必定要殺死他,因此我難過地哭了,哪裡是怕死呢?」 於是公子請朱亥。

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存之,所以不報謝者,以為小禮無所用。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遂與公子俱。

譯文: 於是公子去請求朱亥一同前往。

朱亥笑著說:「我只是個市場上擊刀殺生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門問候我,我之所以不回拜答謝您,是因為我認為小禮小節沒什麼用處。

如今公子有了急難,這就是我為公子殺身效命的時候了。

」就與公子一起上路了。

公子過謝侯生。

侯生曰:「臣宜從,老不能。

請數公子行日,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自剄,以送公子。

」公子遂行。

譯文: 公子去向侯先生辭行。

侯先生說:「我本應隨您一起去,可是年紀大了,心有餘而力不足,不能成行。

請允許我計算您行程的日期,您到達晉鄙軍營的那一天,我面向北刎頸而死,來表達我為公子送行共赴死難的一片忠心。

」公子於是上路出發。

  至鄴,矯魏王令代晉鄙。

晉鄙合符,疑之,舉手視公子曰:「今吾擁十萬之眾,屯於境上,國之重任,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欲無聽。

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公子遂將晉鄙軍。

譯文: 到了鄴城,公子拿出兵符,假傳魏王命令,由自己(魏公子)代替晉鄙擔任將領。

晉鄙核對了兵符,驗證無誤,但還是懷疑這件事,就舉著手盯著公子說:「如今我統帥著十萬之眾的大軍,駐紮在邊境上,這是關係到國家命運的重任,今天你隻身一人來代替我,陣前換將這是怎麼回事呢?」正要拒絕接受命令。

這時朱亥取出藏在衣袖裡的四十斤鐵椎,一椎擊死了晉鄙,公子於是接管了晉鄙的軍隊。

勒兵下令軍中曰:「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

」得選兵八萬人,進兵擊秦軍。

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

譯文: 然後公子整頓部隊,向軍中下令說:「父子都在軍隊裡的,父親回家;兄弟同在軍隊裡的,長兄回家;沒有兄弟的獨生子,回家去奉養雙親。

」經過整頓選拔,得到精兵八萬人(原有十萬人),開拔前線攻擊秦軍。

秦軍解圍撤退,於是邯鄲城得救,保住了趙國。

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於界,平原君負矢為公子先引。

趙王再拜曰:「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當此之時,平原君不敢自比於人。

譯文: 趙王和平原君來到郊界來迎接公子。

平原君替公子背著盛滿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

趙王連著兩次拜謝說:「自古以來的賢人,沒有一個比得上公子的。

」在這個時候,戰國四公子中的平原君,不敢再拿自己跟別人相比了。

公子與侯生決,至軍,侯生果北鄉自剄。

譯文: 公子與侯嬴訣別之後,在到達鄴城軍營的那一天,侯嬴果然面向北刎頸而死。

  魏王怒公子之盜其兵符,矯殺晉鄙,公子亦自知也。

已卻秦存趙,使將將其軍歸魏,而公子獨與客留趙。

趙孝成王德公子之矯奪晉鄙兵而存趙,乃與平原君計,以五城封公子。

公子聞之,意驕矜而有自功之色。

譯文: 魏王惱怒公子盜出他的兵符,假傳君令擊殺晉鄙,這一點公子也是明知的。

所以在打退秦軍拯救趙國之後,公子就讓部將帶著軍隊返回魏國去,而公子自己和他的門客就留在趙國。

趙孝成王感激公子謊稱君命,奪取晉鄙軍權,從而保住趙國這一義舉,就與平原君商量,把五座城邑封給公子。

公子聽到這個消息後,產生了驕傲自大的情緒,露出了居功自滿的神色。

客有說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

夫人有德於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於人,願公子忘之也。

且矯魏王令,奪晉鄙兵以救趙,於趙則有功矣,於魏則未為忠臣也。

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取也。

」於是公子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

譯文: 門客中有個人勸說公子道:「事物有不可以忘記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記的。

別人對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記;公子對別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

況且假托魏王命令,奪取晉鄙兵權去救趙國,這對趙國來說算是有功勞了,但對魏國來說那就不算忠臣了。

公子卻因此自以為有功,覺得了不起,我私下認為公子實在不應該這樣。

」公子聽後,立刻反省自責,好像無地自容一樣。

趙王埽除自迎,執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

公子側行辭讓,從東階上。

自言罪過,以負於魏,無功於趙。

趙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獻五城,以公子退讓也。

公子竟留趙。

趙王以鄗為公子湯沐邑,魏亦復以信陵奉公子。

公子留趙。

譯文: 趙國召開盛大歡迎宴會,趙王打掃了殿堂臺階,親自到門口迎接貴客,執行主人的禮節,領著公子走進殿堂的西邊臺階。

公子則側著身子走一再推辭謙讓,並且主動從東邊的臺階升堂。

宴會上,公子稱說自己有罪,對不起魏國,於趙國也無功勞可言。

趙王陪著公子飲酒直到傍晚,始終不好意思開口談封賞五座城邑的事,因為公子總是在謙讓自責。

公子終於留在了趙國。

趙王把鄗邑封賞給公子,這時,魏王也把信陵邑奉還給公子。

但公子仍留在趙國。

  公子聞趙有處士毛公藏於博徒,薛公藏於賣漿家,公子欲見兩人,兩人自匿不肯見公子。

公子聞所在,乃閒步往從此兩人游,甚歡。

平原君聞之,謂其夫人曰:「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今吾聞之,乃妄從博徒賣漿者游,公子妄人耳。

」夫人以告公子。

公子乃謝夫人去,曰:「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魏王而救趙,以稱平原君。

平原君之游,徒豪舉耳,不求士也。

無忌自在大梁時,常聞此兩人賢,至趙,恐不得見。

以無忌從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為羞,其不足從游。

」乃裝為去。

夫人具以語平原君。

平原君乃免冠謝,固留公子。

平原君門下聞之,半去平原君歸公子,天下士復往歸公子,公子傾平原君客。

譯文: 公子聽說趙國有兩個有才有德而沒從政的人,一個是毛公,藏身於賭徒中,一個是薛公,藏身在酒店裡,公子很想見見這兩個人,可是這兩個人躲了起來,不肯見公子。

公子打聽到他們的藏身地址,就悄悄地步行去同這兩個交往,彼此都以相識為樂事,很是高興。

平原君知道了這個情況,就對他的夫人說:「當初我聽說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個舉世無雙的大賢人,如今我聽說他竟然胡來,跟那幫賭徒、酒店伙計交往,公子只是個無知妄為的人罷了。

」平原君的夫人把這些話告訴了公子。

公子聽後,就向夫人告辭,準備離開這裡,說:「以前我聽說平原君賢德,所以背棄魏王而救趙國,滿足了平原君的請求。

現在才知道平原君與人交往,只是顯示富貴的豪放舉動罷了,他不是真的訪求賢士人才啊!我從在大梁時,就常常聽說這兩個人賢能有才,到了趙國,我惟恐不能見到他們。

拿我這個人跟他們交往,還怕他們不要我呢!現在平原君竟然把跟他們交往看作是羞辱,平原君這個人不值得結交。

」於是就整理行裝準備離去。

夫人把公子的話全都告訴了平原君,平原君聽了自感慚愧,便去向公子脫帽謝罪,堅決把公子挽留下來。

平原君門下的賓客們聽到這件事,有一半人離開平原君,歸附於公子,天下的士人也都去投靠公子,歸附在他的門下。

公子的為人使平原君的賓客仰慕,而盡都到公子的門下來。

  公子留趙十年不歸。

秦聞公子在趙,日夜出兵東伐魏。

魏王患之,使使往請公子。

公子恐其怒之,乃誡門下:「有敢為魏王使通者,死。

」賓客皆背魏之趙,莫敢勸公子歸。

毛公、薛公兩人往見公子曰:「公子所以重於趙,名聞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語未及卒,公子立變色,告車趣駕歸救魏。

譯文: 公子留在趙國十年不回魏國。

秦國聽說公子留在趙國,就日夜不停地發兵,向東進攻魏國。

魏王為此事焦慮萬分,就派使臣去請公子回國。

公子仍擔心魏王惱怒自己,就告誡門下賓客說:「有敢替魏王使臣通報傳達的,就處死。

」由於賓客們都是背棄魏國來到趙國的,所以沒誰敢勸公子回魏國。

這時,毛公和薛公兩人去見公子說:「公子所以在趙國受到尊重,名揚諸侯,只是因為有魏國的存在啊。

現在秦國進攻魏國,魏國危急而公子毫不顧念,假使秦國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廟夷平,公子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呢?」話還沒說完,公子臉色立即變了,囑咐車夫趕快駕車回去救魏國。

  魏王見公子,相與泣,而以上將軍印授公子,公子遂將。

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

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

公子率五國之兵破秦軍於河外,走蒙驁。

遂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當是時,公子威振天下,諸侯之客進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稱魏公子兵法。

譯文: 魏王見到公子,兩人不禁相對落淚,魏王把上將軍大印授給公子,公子便正式擔任上將軍這個統帥軍隊的最高職務。

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元前247年),公子派使臣把自己擔任上將軍職務一事,通報給各諸侯國。

諸侯們得知公子擔任上將軍,都各自調兵遣將救援魏國。

公子率領五個諸侯國的軍隊,在黃河以南地區把秦軍打得大敗,使秦將蒙驁敗逃。

各國聯軍進而乘勝追擊到函谷關,把秦軍壓在函谷關內,使他們不敢再出關。

當時,公子的聲威震動天下,各諸侯國來的賓客都進獻兵法,公子把它們合在一起,簽上自己的名字,所以世上俗稱《魏公子兵法》。

  秦王患之,乃行金萬斤於魏,求晉鄙客,令毀公子於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為魏將,諸侯將皆屬,諸侯徒聞魏公子,不聞魏王。

公子亦欲因此時定南面而王,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

」秦數使反閒,偽賀公子得立為魏王未也。

魏王日聞其毀,不能不信,後果使人代公子將。

公子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

日夜為樂飲者四歲,竟病酒而卒。

其歲,魏安釐王亦薨。

譯文: 秦王擔憂公子將進一步威脅秦國,就使用了萬斤黃金到魏國行賄,尋找晉鄙原來的那些門客,讓他們在魏王面前進讒言說:「公子流亡在外十年了,現在擔任魏國大將,諸侯國的將領都歸他指揮,諸侯們只知道魏國有個魏公子,不知道還有個魏王。

公子也要乘這個時機決定稱王。

諸侯們害怕公子的權勢聲威,正打算共同出面擁立他為王呢。

」秦國又多次實行反間,利用在秦國的魏國間諜,假裝不知情地請他們向公子祝賀,問是否已經立為魏王了。

魏王天天聽到這些毀謗公子的話,不能不信以為真,後來果然派人代替公子擔任上將軍。

公子自己明知這是又一次因毀謗而被廢黜,於是就推托有病不上朝了,他在家裡與賓客們通宵達旦宴飲,痛飲烈性酒,常跟女子廝混在一起,這樣日日夜夜尋歡作樂,度過了四年,終於因飲酒無度而患病身亡,這一年,魏安釐王也去世了。

  秦聞公子死,使蒙驁攻魏,拔二十城,初置東郡。

其後秦稍蠶食魏,十八歲而虜魏王,屠大梁。

譯文: 秦王得到公子已死的消息,就派蒙驁進攻魏國,攻占了二十座城邑,開始設立東郡。

從此以後,秦國逐漸像蠶食桑葉一樣侵占魏國領土,過了十八年便俘虜了魏王,屠殺大梁軍民,毀掉了這座都城。

  高祖始微少時,數聞公子賢。

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祠公子。

高祖十二年,從擊黥布還,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

譯文: 漢高祖劉邦當年地位低賤時,就多次聽別人說魏公子賢德有才。

等到他即位做了皇帝之後,每次經過大梁,常常去祭祀公子。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他從擊敗叛將黥布的前線歸來,經過大梁時,為公子安置五戶人家,專門看守他的墳墓,讓他們世世代代每年按四時祭祀公子。

  太史公曰:吾過大梁之墟,求問其所謂夷門。

夷門者,城之東門也。

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

名冠諸侯,不虛耳。

高祖每過之而令民奉祠不絕也。

譯文: 太史公說:我經過大梁廢墟時,曾尋訪那個所謂的夷門。

原來夷門就是大梁城的東門。

天下諸多公子中也確有好客喜士的,但只有信陵君能夠交結那些隱沒在社會各個角落的人物,他不以交結下層賤民為恥辱,是很有道理的。

他的名聲遠遠超過諸侯,的確不是虛傳。

因此,高祖每次經過大梁,便命令百姓祭祀他,不讓香火斷絕。

【文章出處】 《史記》 〈魏公子列傳〉 原作者:司馬遷 上圖:虎符 上圖:虎符 賞析 本傳中詳細敘述信陵君從保存魏國的目的出發,屈尊求賢,不恥下交的一系列活動:如駕車虛左,親自迎接門役侯嬴於市井群眾之中,多次卑身拜訪屠夫朱亥,以及秘密結交賭徒毛公、賣漿者薛公等;著重記寫了他在這些「巖穴隱者」的鼎力相助下,不顧個人安危,不謀一己之利,挺身而出完成「竊符救趙」和「卻秦存魏」的歷史大業,從而歌頌信陵君心繫魏國,禮賢下士,救人於危難之中的思想品質。

這也是本傳的主旨所在。

誠如《太史公自序》所言,「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於不肖,唯信陵君為能行之」。

值得注意的是,傳中以大量筆墨描寫了下層社會的幾個人物(也可以看作是附傳),特別是門役侯嬴,他身處市井心懷魏國,才智遠非那般王侯公卿所能比。

如果說,信陵君在歷史舞臺上演出了一幕「竊符救趙」的壯舉而為人們所稱頌的話;那麼,門役侯嬴則是這幕壯舉的總導演,他更令人敬佩、景仰。

這反映了司馬遷重視人民群眾力量的史觀。

信陵君的結局是不幸的,他才高遭嫉,竟被魏王廢黜,以致沉湎酒色,終因「病酒」而死。

這既真實地揭示信陵君思想性格的弱點,更重要的是揭露了最高統治者嫉賢妒能,打擊忠良的醜惡行徑,可以說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某種規律。

本篇突出描寫了信陵君魏公子無忌的形象,表現了他禮賢下士的品德,並且記敘了他在侯贏、如姬、朱亥等人幫助下竊符救趙的壯舉。

信陵君能不畏強暴,挺身而出,從大局考慮,不計個人生死,這種精神與當時「義不帝秦」的魯仲連一樣,是值得稱頌的。

需要注意的是,侯嬴為信陵君策劃竊符奪晉鄙兵事,不見於《戰國策》,亦不見於先秦的其他載籍,可能是大梁長老之逸聞,是司馬遷首次將它寫入史冊。

【資料出處】 《讀古詩詞網》 〈魏公子列傳賞析〉 (編按:文字略作修改) 網址: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71892/prose_appreciations/6381 作者:不詳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樵客 【忘路之遠近】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散文筆記個人分類:史記此分類上一篇:▲〈伯夷列傳〉劄記----淺析《史記.伯夷列傳》 此分類下一篇:▲懷才不遇的大漠悲歌----《史記》:李將軍列傳(原文+翻譯) 上一篇:▲遇境逢緣的自我提升----實叉難陀(譯):《華嚴經淨行品》一百四十一願(原文) 下一篇:◎蘇三起解----玉堂春(故事大綱) 歷史上的今天 2022:△藏書編目:希臘羅馬神話(11) 2022:△藏書編目:古典詩、近體詩(46) 2022:▲蔣勳:還至本處----關於衣缽的故事 2020:△九流十家的總目錄----班固:漢書.藝文志(原文) 2019:史良昭:《趙氏孤兒》的故事與歷史 2019:「趙氏孤兒」真相----一場美好的藝術演繹 2019:趙氏孤兒是假是真?真相令人震驚! 2019:※應用文「題辭」中的男女用法有別 2019:從生到死的問候----婚喪喜慶的常用題辭 2018:▲遇境逢緣的自我提升----實叉難陀(譯):《華嚴經淨行品》一百四十一願(原文)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文章分類 網站導覽(2) 網站導覽(9)網站管理(1) 主編的窩(7) 育我師友(7)塗鴉寫作(21)發言隨筆(5)自我省思(5)教學點滴(19)國文學科中心(4)工作計畫(0) 國文教學(18) 國文教室(30)寫作教室(30)文學意象(10)文法修辭(10)應用文(4)國語文競賽(21)國文題庫(32)大考國文(82)大考國寫(29)大考趨勢(6)國中會考(3)統測國文(14)教甄國文(1)文白之爭(語文改革派)(74)文白之爭(經典傳統派)(32)文白之爭(持平中立派)(16)國文教學省思(36)中國文學系(7) 音樂.電影.多媒體教學(17) 古典音樂(1)英文老歌(3)大音希聲(古代樂曲)(3)民族音樂(2)國語老歌(5)台語老歌(4)影視配樂(10)古典詩詞譜曲(7)現代詩譜曲(5)古典風流行歌曲(8)流行音樂(6)卡通動畫(5)認識電影(1)電影劇本(26)現代舞蹈(1)多媒體教學(66)遠距線上教學(8) 閱讀書房(8) 藏書家(4)圖書館(1)閱讀之旅:經典書單(14)閱讀悅讀(18)研究方法(3)學問人生(4)治學地圖:參考工具書(0)藏書目錄(278) 人物生平(5) 古代作家(51)古代女性(13)現代作家(72)當代學人(28)名人傳記(5) 文學史(4) 文學史方法(1)中國現代文學史(3)中國文學史(1)台灣文學史(1) 神話概論、中國神話傳說(4) 神話概論(3)四靈神獸(7)神話傳說(4)山海經(3) 外國神話傳說(2) 希臘神話(3)印度神話(3) 中國古典小說概論(2) 古典小說(5)魯迅:《中國小說史略》(2) 漢魏六朝筆記小說(3) 六朝志怪(9)列仙傳(3)世說新語(8) 唐代傳奇小說(2) 唐人傳奇(37)太平廣記(1) 宋明筆記小說及話本小說(2) 夷堅志(1)三言二拍(4) 元明清章回小說(9) 水滸傳(8)西遊記(6)三國演義(6)金瓶梅(8)儒林外史(4)紅樓夢(115)蔣勳說紅樓夢(21)老殘遊記(9)章回小說(2) 清代筆記小說(2) 聊齋志異(25)閱微草堂筆記(1) 武俠小說(3) 武俠評論(8)俠的文化(8)武俠小說(3) 小說概論、現代小說(9) 現代小說(19)台灣早期小說(5)小說概論(13)魯迅小說(19)張愛玲小說(16)白先勇小說(24)鍾肇政小說(3)黃春明小說(4)台灣鄉土小說(3) 外國小說(7) 英國小說(1)法國小說(15)美國小說(1)愛爾蘭小說(2)德國小說(2)拉丁美洲小說(8)日本小說(15) 中國古典詩概論、詩經、樂府詩、古詩、近體詩、詩話(20) 古典詩概論(15)詩經(37)歷代詩論詩話(3)樂府民歌(16)文人擬樂府、新樂府(37)漢魏六朝古詩(17)近體詩格律(5)唐代詩歌綜論(6)唐代古詩(22)唐代絕句(18)唐代律詩(21)唐宋詩比較(2)宋代古詩(3)宋代絕句(9)宋代律詩(6)宋代詩歌(10)元明清代詩歌(4)論詩絕句(1)其他詩歌(1)閨怨愛情(3) 外國詩歌及地方詩歌(4) 倉央嘉措(5)紀伯侖(6)泰戈爾(2)西洋詩歌(6) 現代詩學、現代詩(31) 現代詩概論(23)現代詩.方旗(1)現代詩.陳黎(3)現代詩.林泠(2)現代詩.胡適(1)現代詩.余光中(26)現代詩:白萩(4)現代詩.向陽(1)現代詩.吳晟(1)現代詩.蕭蕭(3)現代詩.卞之琳(2)現代詩.杜十三(1)現代詩.非馬(6)現代詩.紀弦(8)現代詩.周夢蝶(14)現代詩.洛夫(16)現代詩.徐志摩(1)現代詩.席慕蓉(7)現代詩.商禽(11)現代詩.張錯(1)現代詩.張默(0)現代詩.覃子豪(1)現代詩.焦桐(1)現代詩.瘂弦(10)現代詩.楊牧(15)現代詩.鄭愁予(11)現代詩.夐虹(2)現代詩.蔣勳(4)現代詩.羅青(1)其他現代詩人(5)新詩賞析(1) 詞、詞話(9) 「詞」綜論(10)晚唐詞(2)五代詞(4)北宋詞(29)南宋詞(11)金元詞(1)明清詞(8)現代詞(2)王國維.人間詞話(8) 曲、曲論(1) 元代散曲(12) 講唱文學(2) 彈詞(1)諸宮調(1) 中國古典戲曲、元雜劇、明清傳奇(4) 京劇(7)雜劇(13)傳奇(戲曲)(23)傳統戲曲概說(5) 戲劇概說、電影劇本、現代戲劇、外國戲劇(3) 外國戲劇(4)希臘悲劇(6)戲劇概說(7) 古文(10) 古文概說(5)先秦古文(28)漢魏古文(15)六朝古文(29)北朝古文(3)唐代古文(39)宋代古文(51)元代古文(3)明代古文(29)清代古文(23) 駢文(1) 歷代駢文(11) 現代散文(25) 親情(21)醫學(1)環保(17)懷舊(3)生活(5)愛情(7)人性(3)散文評論(6)友情(1)性別(1)光陰(5)生老病死(5)自我存在(3)生活隨筆(2)原住民(12)台灣鄉土(2)社會寫實(2)教育(3)飲食(20)青春(4)流浪(3)自然(20)旅行(37)傳記(5)佛教(8) 楚辭(離騷、九歌、天問......)(3) 屈原楚辭(8)楚辭綜論(2)屈原以外楚辭(3) 短賦、漢賦、駢賦、散文賦(3) 漢代大賦(1)六朝駢賦(5)唐宋散文賦(7) 寓言(韓非子、柳宗元、郁離子......)(13) 寓言啟示(7)晏子春秋寓言(3)戰國策寓言(0)列子寓言(4)韓非子寓言(16)說苑新序寓言(3)韓詩外傳寓言(2)柳宗元寓言(6)郁離子寓言(13)其他寓言(3)現代寓言(10)西方寓言(1)幽默小品(2) 生活哲學(6) 生命領悟(32)唐君毅《人生之體驗》(10)格言語錄(20)EQ管理(6)勵志奮進(10)談情說愛(0) 文學理論(4) 文學創作(5)文學批評(9)文學桂冠(4)中國文學概論(1) 藝術、美學(12) 蔣勳談美(17)流商刻羽(10)舞出雲門(2)中國藝術史(8)古蹟風華(2)故宮國寶(12)當代藝術(1)西洋藝術史(1)流行樂壇(1)美的沉思(3)書法之美(30)博物館學(9) 非文學類古代文本(夢溪筆談、天工開物、本草綱目)(3) 夢溪筆談(7)天工開物(4)本草綱目(1) 文字意義(1) 文字意義(5) 史記、二十五史、歷史、史學(14) 史記(107)漢書(6)三國志(5)晉書(2)南史(1)新舊唐書(1)新舊五代史(1)資治通鑑(3)宋史(2)中國歷史(27)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35)史學史識(4)歷史教學(9)實用歷史(12) 中國思想史(1) 中國思想史(8) 儒家思想、論語、禮記、易經(8) 易經(6)論語(4)生活論語(30)禮記(10)中庸(4)孔門氣象(12)孝道(2)幼學蒙書(4) 孟子、荀子(9) 孟子概說(6)孟子.梁惠王(8)孟子.公孫丑(14)孟子.滕文公(3)孟子.離婁(9)孟子.萬章(1)孟子.告子(8)孟子.盡心(8)荀子(4) 道家思想、老子、莊子、列子(4) 道家思想(6)老子(5)莊子(43)列子(3) 先秦諸子、墨家思想、法家思想(4) 先秦諸子(2)墨家思想(7)法家思想(4)呂氏春秋(2) 佛家哲學、禪宗思想(1) 禪宗思想(3) 宋明理學(1) 宋明理學(4) 傳統文化、比較文化學(9) 古人食衣住行生活(16)東西文化交流(2)傳統技藝(6)文化傳統(17)觀人於微(2)晚清民初思潮(8)新儒家(7)比較文化(6)比較文化(1) 鯤島尋源(台灣相關)(9) 台灣歷史(18)近代台灣(3)台灣古文(40)台灣古詩(5)台灣文學(3)台灣新文學(2)民俗信仰(7)地方風土(6)兩岸交流(1) 教育省思(23) 教育省思(56)成長掙扎(1)翻轉教學(17)高等教育(23)兩岸教育(8)教師之路(5)教師甄選(2)教專試題(0)親子教育(27)外國教育(15)教專發展評鑑(10)學子心聲(14)偏鄉教育(5)教師成長(6)學習留白(4)處罰管教(21)教育政策(16)班級經營(6)大學考招(6)性平教育(8)學習熱情(2)教材課本(5)技職教育(3) 哲學概論、知識論、形上學、倫理學、西洋哲學史(10) 思考練功房(19)倫理學(3)知識論(1)西洋哲學史(3)科學哲學(1)印度哲學(1)形上學(5)比較哲學(1)古希臘哲學(1)人生哲學(1) 當代思潮(11) 後現代主義(2)社會主義(1)意識流(2)魔幻寫實主義(1)象徵主義(2)韋伯社會學(3)結構主義與解構主義(5)女權運動(3)人權價值(2)法律公義(3)自由主義(2) 科學、科普閱讀(6) 數學(1)科普教育(6)天文學(1)科普文學(4)心理學(3)生物學(7) 生涯規劃、自傳、面試(6) 面試技巧(3)校系迷思(1)高中生活(1)自傳書寫(5)生涯規劃(6)大學生活(1) 社會觀察、人際職場、組織管理、媒體傳播(8) 性別平等(8)社會評論(10)生活新知(4)職場歷練(16)未來趨勢(13)溝通互動(10)媒體傳播(5)組織管理(3) 宗教、比較宗教學(6) 佛經法句(21)基督宗教(7)佛法如海(9)宗教哲學(2)梵音佛曲(5)佛教史(4) 生死學(3) 死亡省思(3)遺囑墓誌銘(8)敬悼逝者(2) 網海摭拾(2) 網路暫存(16)網站連結(1) 隱藏草稿(0) 西洋文學典故(1)未分類文章(4) 題目內容關鍵字搜尋 喜愛的音樂連結 古琴.廣陵散(古曲)古琴.流水(古曲)古琴.水仙操(古曲)古琴.普庵咒(古曲)古琴.憶故人(古曲)古琴.陽關三疊(古曲)古琴.瀟湘水雲(古曲)古琴.雲的呼吸帕赫貝爾.卡農(鋼琴版)帕赫貝爾.卡農(小提琴版)巴哈.聖母頌(馬友友大提琴)巴哈.耶穌世人仰望的喜悅巴哈.G弦上的詠嘆調巴哈.G大調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前奏曲貝多芬.第六號田園交響曲貝多芬.第九號合唱交響曲(歡樂頌46分.56分)聖桑:天鵝(馬友友大提琴)柴可夫斯基.降b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第六號悲愴交響曲英國民謠.綠袖子披頭四.LetItBe順其自然(英文)西城男孩.YouRaiseMeUp你鼓舞了我(英文)凱文柯恩.綠鋼琴凱文柯恩.日晷之夢JohnBarry.遠離非洲(電影配樂)JohnWilliams.辛德勒的名單(電影配樂)EnnioMorricone.新天堂樂園(電影配樂)電影配樂大師EnnioMorricone立川直樹.悲情城市(電影配樂)唐麥克林.Vincent(英文)席琳狄翁.MyHeartWillGoOn(英文)喜多郎.絲綢之路梅艷芳.胭脂扣(粵語)黃鶯鶯.天使之戀黃鶯鶯.哭砂歐陽菲菲.感恩的心蔡琴.被遺忘的時光蔡琴.不了情萬芳.新不了情陳淑樺.滾滾紅塵陳淑樺.聰明糊塗心鄭怡.海上花曾淑勤.魯冰花辛曉琪.領悟潘越雲.浮生千山路張國榮.倩女幽魂(粵語)林子祥.男兒當自強(粵語)黃霑、羅大佑、徐克.滄海一聲笑(國語)羅大佑.戀人1990李宗盛.凡人歌蔡藍欽.這個世界五月天.乾杯周杰倫.青花瓷周杰倫.蘭亭序周杰倫.菊花台(音樂)范逸臣.IBelieve(國語)胡夏.那些年盧廣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陳明章.下午的一齣戲(臺語)江蕙.多明哥.雨夜花(臺語)江蕙.家後(臺語)林志炫.家後(臺語)蕭煌奇.阿嬤的話(臺語)1985年合唱版.明天會更好1986年合唱版.快樂天堂紅葉部落八部合音.小米祈禱之歌齊豫.奇異恩典(國語)基督教聖歌.慈光歌(英文管風琴)蔣勳.恭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懺悔偈懺悔偈(台語)佛教梵唄.叩鐘偈(晨鐘偈)佛教梵唄.叩鐘偈(暮鐘偈)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每月文章統計 每月文章統計 所有文章列表 最新留言 月曆 « 六月2022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相簿幻燈片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新聞交換(RSS)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