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構造學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地球表面岩石圈的運動及海陸變遷的學說。
板塊構造學說是20世紀地質科學的重大革命之一,將地球最外層分為數公里到數十公里厚的岩石圈和其下厚數十公里的軟流圈;岩石圈可分成十幾個板塊,載浮在軟流圈上並獨立移動。
地球表面主要的劇烈活動,如地震和火山等,大多是沿著板塊的邊界發生。
1912年韋格納首先提出「大陸漂移學說」,認為大陸會在地表緩慢漂移,有時大陸會分裂成好幾塊,有時又會碰撞而聚在一起。
證據包括美洲東岸與非洲西岸大陸輪廓的銜合、非洲與南美洲的地質構造與礦床分布可接續,南半球的非
延伸文章資訊
- 1第5章固體地球的變動
張裂型板塊邊界. 講義P138-140. P130-133 a. G代表地點:. P.130-133. 1. 張裂早期:東非大裂. 谷(形成許多正斷層、. 谷(形成許多正斷層. 地塹). 2 張...
- 2第五章地震帶與火山帶
(4) 板塊持續張裂,海洋逐漸加大,如大西洋。 ※東太平洋隆起擴張速率比大西洋擴張速率快. 2.聚合性板塊邊界的型式. 3.錯動性 ...
- 3張裂性板塊@ 地科延伸學習的Blog :: 痞客邦::
張裂性板塊邊緣代表地殼引伸拉裂的現象。在這邊界上兩板塊相互分離,而新的岩石圈(岩漿)從這邊界中產生,其材料來自地函上部,經熔融作用產生。在此正 ...
- 4板塊運動
板塊互相遠離,即形成【張裂性】板塊的邊界。 乙、海洋中的中洋脊及冰島,屬於【張裂】性板塊。 (4) 熱對流下降:. 甲、熱對流在板塊【隱沒處】下降,將板塊 ...
- 5板塊構造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板塊的運動及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