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加迪威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布加迪威龍16.4(英語:Bugatti Veyron 16.4),是1998年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併購布加迪之後,於2000年公開發表的超級跑車。

德國福斯集團在2016年3月1日在 ... 布加迪威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布加迪威龍16.4布加迪威龍在法國尼斯概覽製造商布佳迪引擎公司(福斯)生產日期2005年-2011年(基本型號)2006年-2015年(GrandSport)2010年-2011年(SuperSport)2011年-2015年(GrandSportVitesse)裝配地 法國亞爾薩斯莫爾塞姆設計師約瑟夫·卡班(英語:JozefKabaň)[1]車身及底盤車輛類別超級跑車車體風格雙門轎跑車(16.4,SuperSport)雙門半敞篷跑車(英語:Targatop)(GrandSport,GrandSportVitesse)動力布局中置式發動機全時四驅相關車型奧迪Rosemeyer(英語:AudiRosemeyer)賓利Hunaudières(英語:BentleyHunaudières)藍寶堅尼Diablo動力系統引擎基本型號(轎跑車),GrandSport(雙座敞篷車):8L渦輪增壓汽油W16(英語:W16engine)1,014 PS(746 kW;1,000 bhp)SuperSport(轎跑車),GrandSportVitesse(雙座敞篷車):1,200 PS(883 kW;1,184 bhp)變速器7前速直接換檔式自動變速器規格軸距2,710 mm(106.7英寸)長度4,462 mm(175.7英寸)寬度1,998 mm(78.7英寸)高度1,159 mm(45.6英寸)整備質量1,888公斤(4,162磅)年表前身車型布佳迪EB110後繼車型布加迪Chiron 布加迪威龍16.4(英語:BugattiVeyron16.4),是1998年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併購布加迪之後,於2000年公開發表的超級跑車。

德國福斯集團在2016年3月1日在日內瓦汽車展發表了繼任車款布加迪Chiron。

目次 1概要 2性能規格(布加迪威龍16.4SuperSport型號)[2] 3燃油消耗量 4比賽競技成績 5相關條目 6參考資料 7外部連結 概要[編輯] 布加迪威龍16.4概念車於福斯汽車城 藍色布加迪威龍16.4 布加迪威龍16.4原本是一輛概念車,車名是為了紀念早年為布佳迪參賽的法國賽車手皮埃爾·韋隆(PierreVeyron),原本預計於2002年上市。

前期概念車款為布加迪VeyronEB18.4,是一輛搭載18汽缸、每缸4汽門的6.2升自然進氣W型發動機的超級跑車,不過因為其發動機輸出馬力為620匹,無法與當時世界頂級跑車相較,更無法達成布佳迪欲製造世界上行駛速度最快的超級跑車為目標。

於是在同一年布加迪威龍16.4發表,德國福斯汽車把發動機排氣量增大至8公升,並裝備四具渦輪增壓器,不過縮減缸數至16缸,可輸出1001匹馬力。

當時布加迪廠方宣稱此車行駛極速可以達到406km/h,如果達成了就將是世界最快量產車,不過卻也因為這樣驚人的宣告,布佳迪廠方不斷測試與改進,遇到許多困難,尤其以達成406km/h行駛極速仍然困難;因此造成公開售賣日期一再延遲。

最後因為成本問題在2005年中正式公開售賣(2005年摩納哥F1大賽時,第一輛市售布加迪威龍16.4亮相,此車車體顏色為全白色),否則研發經費累積得相當昂貴,當時布加迪威龍16.4的紀錄極速是396km/h,在2006年中時,終於以407km/h超越發表時所宣告的極速。

布加迪威龍16.4預計生產300輛,目前售價為100萬歐元。

美國拉夫·勞倫馬球(RalphLaurenCorporation)服裝品牌創始人拉爾夫·洛朗和英國足球明星貝克漢擁有布加迪威龍16.4,美國拳擊明星弗洛伊德·梅威瑟擁有三輛布加迪威龍16.4。

布加迪威龍16.4除了基本型號,更有3個洐生型號,包括是GrandSport敞篷車版本,SuperSport和GrandSportVitesse敞篷車版本。

其中SuperSport型號的性能最為強大,馬力為1200匹,力矩為1500Nm,行駛極速為430km/h,但為保護輪胎行駛安全和發動機運行安全,已被電子系統強制最大限速行駛在415km/h以下。

性能規格(布加迪威龍16.4SuperSport型號)[2][編輯] 布加迪威龍16.4GrandSport 布加迪威龍16.4SuperSport 發動機形式:W型16缸 發動機增壓:4具渦輪增壓 發動機排氣量:7993cc 變速器形式:DSG雙離合器序列式 變速器檔位:7速手/自動變速器 發動機馬力輸出:1200匹馬力(發動機轉速6400轉) 力距輸出:1500Nm(發動機轉速3000轉-5000轉) 傳動系統:四輪傳動系統 車體重量:1800-2200公斤 加速性能 0-100Km/h:2.4秒 0-200Km/h:6.7秒 0-300Km/h:14.6秒 行駛極速:431km/h 燃油消耗量[編輯] 美國《富比士》(Forbes)雜誌於2006年選出布加迪威龍16.4為世界上最消耗燃油的超級跑車,布加迪威龍16.4的數據如下: 市區:每公升汽油行駛2.9公里 高速:每公升汽油行駛4.1公里 以極速(407Kp/h)行駛:每公升汽油行駛0.89公里 以上是美國環保署(EPA)公佈之數據,實際行車需考量外在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數據可能更不理想;事實上若是以極速行駛,只需12分鐘便會耗盡燃油。

因此布加迪威龍16.4在部份國家因嚴重消耗燃油過多而無法符合交通法規,因而不能領取車輛號牌在馬路上合法行駛。

比賽競技成績[編輯] 改裝型布加迪威龍16.4 布加迪威龍16.4是世界上行駛速度最快,馬力最強大,燃油消耗量最多和價錢最昂貴的超級跑車,在比賽競技上曾經戰勝擊敗以下各類世界著名超級跑車。

麥拉倫F1(McLarenF1)(627匹馬力,最大極速386.4km/h)[3] 藍寶堅尼AventadorSVCoupé(LamborghiniAventadorSVCoupé)(750匹馬力,最大極速350km/h)[4][5] 法拉利LaFerrari(FerrariLaFerrari)(963匹馬力,最大極速350km/h)[6] 帕加尼風之子F(PaganiZondaF)(602匹馬力,最大極速345km/h)[7] 科尼賽克CCX(KoenigseggCCX)(806匹馬力,最大極速395km/h)[8] 2014年比賽競技,布加迪威龍16.4被科尼賽克One:1(KoenigseggOne:1)(1365匹馬力,最大極速435km/h)所超越擊敗 相關條目[編輯] 汽車速度記錄 參考資料[編輯] ^StaffchangeatŠkodaAutodesigndepartment(新聞稿).Škoda-Auto.com.10December2007[29August20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10月8日).JozefKaban...CommissionedbytheVolkswagenGroup,hebecameresponsiblefordevelopingthedesignoftheBugattiVeyronin1999,andthenworkedinthatpositionfromthetimeofthefirstsketchesuntilthepointoflaunchingmassproduction.  ^存档副本(PDF).[2017-01-16].(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15-10-14).  ^存档副本.[2017-01-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存档副本.[2017-01-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5).  ^存档副本.[2017-01-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1).  ^存档副本.[2017-01-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1).  ^存档副本.[2017-01-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9).  ^存档副本.[2017-01-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外部連結[編輯] 官方網站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布加迪威龙&oldid=71166565」 分類:​保加迪車輛超級跑車豪華旅行車雙座敞篷車2000年代汽車2010年代汽車中置引擎四輪驅動交通之最法國的世界之最隱藏分類:​使用過時圖像語法的頁面含有英語的條目含有法語的條目維基百科和維基數據上的官方網站不同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AsturianuAzərbaycanca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BosanskiCatalàČeština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LietuviųМонголमराठीမြန်မာဘာသာNāhuatl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