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戶籍制度改革的困局 - RFI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社會要求改革戶籍制度的呼聲已多有時日,12月18日中國發改委表示將 ... 開戶口限制後,大批農村流動人口的城鎮化,也勢必帶來資金和經濟的困難。

將RFI-法國國際廣播電台添加到主屏幕 訪問主要內容 Français English Español Português PortuguêsdoBrasil Hausa Kiswahili Mandenkan Fulfulde România Русский TiếngViệt 华语 華語 ភាសាខ្មែរ فارسی 主題分類 首頁 中國 港澳台 法國 亞洲 非洲 中東 歐洲 美洲 人權 政治 經貿 社會 生態 科技與文化 特別專題 視頻 收聽 再次收聽 欄目檢索 同步收聽 社交網絡 电邮新闻 如何收聽法廣 應用 我們是誰? 與法廣聯繫 廣告部 銷售法廣產品 加入我們 版本說明 個人信息保護政策 小型文本文件/Cookies 首選關注重點 學法語 法廣音樂 法廣音樂庫 世界博客 法國24電視台 阿拉伯語 移民信息 CFI 新聞學部 法國世界媒體集團(FranceMédiasMonde) ©2022RFI–版權所有。

法廣對非本網站內容不承擔責任。

通過ACPM/OJD認證。

#烏克蘭 簡 中國 法國 港澳台 視頻 欄目檢索 /專欄檢索 /法國輿論看中國 法國輿論看中國 中國戶籍制度改革的困局 發表時間:30/12/2012-03:00更改時間:30/12/2012-11:36 音頻06:31 作者: 林蘭 中國社會要求改革戶籍制度的呼聲已多有時日,12月18日中國發改委表示將可能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再次引發各方對這一話題的關注。

法國中國問題網站12月20日刊登署名讓保羅•亞辛的評論文章,標題是:中國戶籍改革的困惑。

現就文章主要內容介紹如下-- 廣告 文章說,中國政府此次重提戶籍制度改革話題,與十八大提出推動城鎮化和拉動內需兩大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軸直接相關,同時也兼具縮小社會貧富和地位差距的作用。

但推進這一改革面臨多方面的難題。

事實上,在人權保護組織的壓力下,中國政府一段時間以來就已開啟放鬆戶籍管理的計畫,但出於政治因素的種種顧慮滯緩了計畫的推行,而一旦放開戶口限制後,大批農村流動人口的城鎮化,也勢必帶來資金和經濟的困難。

政治與物質障礙文章說中國政府在戶籍改革問題上的保留態度可以在“環球時報”2月26日刊載的一篇文章中體現出來。

這篇被亞辛稱為晦澀難懂的文章一方面承認毛時代誕生的戶口制度與目前中國社會人口流動大量增加的現狀存在尖銳矛盾,另一方面卻又強調存在不可忽視的客觀因素不可能大步實施改革,文章說“中國社會還沒有對劇變做好準備,取消戶口的好處大於由此所帶來的不便”。

亞辛在此介紹說,在由社會底層壓力推動下的中國戶籍制度改革,始終以“厘米小步”嘗試性地進行,官方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引發劇烈社會動蕩。

而中國輿論對這種方式支持與反對的討論交鋒也始終未停。

“環球時報”在為這種小步改革方式辯護的同時,提出徹底取消限制人口自由遷徙的戶口管理制度所帶來的現實困難,使這個問題超出了單純的道義範疇,對此,改革派財新雜誌主編胡舒立觀點截然相反,他在3月8日的一篇文章中就鮮明地提出“戶口制度在道義上是毫無正當性可言”。

受現行戶籍制度的種種限制,離家外出打工的農民通常要隔幾個月才能見到家人,沒有法律保障,家人享受不到任何社會福利,子女上學困難無門,這種社會現實,在中國目前個人權益和價值越來越多的受到關注、知識階層開始不斷為其吶喊的大背景下,無論當局怎樣辯解,都無法迴避戶籍制度所帶來的人道問題。

文章提到2010年3月,中國13家報紙聯合發表共同社論,呼籲加速戶籍改革。

戶口造成的人為不平等、一部分人被社會邊緣化的問題被多名知識界人士鮮明地提出來。

然而,最終迫使中國當局作出改革調整的重要因素卻是經濟原因,在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政策性限制和歧視使選擇在這些城市生存的流動人口數量減少,以至影響到企業招工,面臨就業短缺的企業不得不提供辦理居住證、或者乾脆求助於網絡黑市招工。

文章說,網上招工的價格接近1000歐元。

道義、政治、經濟上的矛盾早在2010年就承諾改革戶籍制度的中國總理溫家寶在2012年3月再次提出,將逐步放寬中小城市流動人口的落戶條件,但他同時表示不會取消戶口制度、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城市。

中國當局擔心一旦徹底取消戶口限制,大量湧入城市的人口不僅可能引發政治敏感問題,社會福利面擴大所需巨款資金也將超出城市所能負擔的水平。

中國一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有160多個,這些城市無論在住房還是公共設施方面都沒有做好接受如此龐大流動人口的準備。

一些固有的習慣做法被打破,城市明顯偏向中產階層的嚴重失衡的發展模式也受到質疑。

文章說,城市富裕家庭往往從房地產投機中獲利。

而政府在對城市周邊農民土地開發時,往往盡量壓低給農民的補償,加大政府和開發商的利益份額。

文章說,這種現象造成房地產商與大大小小的地方官員間錯綜複雜的聯繫,也因此推漲了房地產價格,影響到各地的社會性住房建設,阻礙戶籍改革的有效進行。

解決問題的途徑只有改革,但各派間的爭論始終未停,在剛剛召開的十八大上,改革戶籍呼聲最高的中國改革派人物汪洋最終未能進入新一屆政治局常委,顯示保守勢力的壓力。

文章最後介紹了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在推動廣東戶籍方面所做的改革嘗試,廣東省是中國改革最為活躍的省,也是流動勞動力人口比例最多的。

共有3600萬流動勞動力,佔總人口的35%,因而戶籍改革問題也更為緊迫。

汪洋曾表示,幾十年經濟增長但社會發展嚴重滯後,政府對農民工欠債太多。

他推行的改革不僅解決農民日常生活問題,也提出建設更加民主平等的社會環境。

汪洋清楚戶籍改革的迫切性,他在年6月表示,農民工被邊緣化、被忽視,社會只考慮他們廉價,如果他們長期融入不進城市,享受不到應得的權利,勢必加劇矛盾,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威脅。

然而解決問題又遠非易事,據中社科院統計,解決一名農村戶口需要財政開支7000歐元,僅廣東如果要解決全部流動人口落戶問題則需要2500億歐元。

下載法廣應用程序跟蹤國際時事 Download_on_the_App_Store_Badge_CNTC_RGB_blk_100217 google-play-badge_tw 人口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