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 - 郭綜合醫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出血性腦中風的患者,醫院會安排電腦斷層掃瞄(CT),此檢查可以知道是何處出血、出血量多少,以決定是否適合手術治療。

出血的好發處有丘腦、被殼區、皮質下、小腦、腦幹 ... >>神經醫學科  >>健康資訊 冬天的恐怖殺手---       出血性腦中風 神經外科張啟文醫師   腦中風是國內十大死因之第三位,每年約有七萬人發生,男性略多於女性。

五十五歲以上,每年每千人約有五人發生,三十六歲以上每千人約有三人發生,每年約有一萬三千人死於中風。

腦中風包括阻塞性、出血性兩種,其中阻塞性較多,約是出血性的五倍。

出血性腦中風的典型症狀是突然意識不清及一側無力,有時還有言語困難。

出血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肥胖、年紀大、天氣冷及服用抗凝血劑等。

每年十二月、一月及二月發生的病例就占了七成以上。

  病例一:三十五歲男性,就讀博士班,身高一百八十公分、體重一百三十五公斤,偶爾量血壓,知道自己血壓偏高,卻未服藥控制。

三年前的冬天突然意識不清,跌倒在地。

送到醫院急診室時,昏迷指數10分,左側肢體癱瘓。

斷層掃瞄顯示右側大腦內出血,量約四十西西。

經開顱手術取出血塊,三天後清醒,左側肢體仍乏力,經半年復健後,可獨立行走,但上肢仍乏力。

日常生活不需依賴他人,亦可繼續攻讀博士。

  病例二:四十歲男性為公司主管,有高血壓病史十餘年,未規則服藥。

一年前的冬天突然意識不清,中度昏迷,送至急診處,經診斷為左側大腦內出血約三十西西,手術取出血塊,於一週後清醒。

復健六個月後,仍然有右側肢乏力,言語機能障礙,說話較慢,詞語較少,但日常生活不需別人協助,大多可自理。

  出血性腦中風的患者,醫院會安排電腦斷層掃瞄(CT),此檢查可以知道是何處出血、出血量多少,以決定是否適合手術治療。

出血的好發處有丘腦、被殼區、皮質下、小腦、腦幹等(圖一)。

出血量約三十到五十西西,是較適合開刀,但小腦出血十五西西以上就可考慮開刀,以免壓迫腦幹。

太小的血塊不需手術,太大的則術後不易進步。

就位置而言,皮質下、被殼區、小腦是可以手術治療的。

若是丘腦則不適合手術,因為太深了,手術時易破壞太多腦組織,增加病人的危險性。

若是八十歲以上或有嚴重的內科疾病等,因為麻醉風險高及術後併發症多,以保守療法為宜。

出血性腦中風手術的方法為清除血塊及止血,但是小腦出血,有時需放置腦室引流以治療阻塞性水腦症。

若是患者有服用抗凝血劑,則手術中不易止血。

即使使用血小板或凝血因子,有時也很難止血。

手術的預後和術前的昏迷指數、瞳孔光反射、血塊深淺有密切關係(表一)。

如昏迷指數較高,預後較好,瞳孔光反射異常或血塊越深則預後不好。

預後不好者有很嚴重後遺症,無法照顧自己,甚至無法清醒或存活。

預後較好者可照顧自己,常有的後遺症是一側偏癱和失語症。

因為出血性腦中風是相當嚴重的疾病,常會重擊病人及其家庭,所以要儘可能預防。

   以下為建議之預防方法: 一、 有高血壓者需控制血壓、定期量血壓,定期至醫院追蹤。

二、 冬天氣溫低,血管易收縮,造成血壓突然上升而致出血中風。

必須注意保暖,早晚氣溫低,儘量少出門。

三、 服用抗凝血劑雖可預防阻塞性腦中風及心肌梗塞,但易引起出血性腦中風,所以服用抗凝血劑者需定期至醫院追蹤。

四、 肥胖是出血性腦中風的危險因子之一,過胖者需控制體重,並定期至醫院追蹤。

雖然天有不測風雲,但我們仍應儘量預防,以減少腦中風的發生。

萬一發生,也應配合醫院醫師之建議,使傷害降至最低。

郭綜合醫院關心您的健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