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小幫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登山界通指海拔高度1500公尺以下,距市區60公里以內,可以一天來回的山,行程不長難度 ... 台灣地區溫度垂直遞減率平均每100公尺約減0.6℃,而北部遞減率又較中部為大。

  台灣郊山(小山)的定義:   登山界通指海拔高度1500公尺以下,距市區60公里以內,可以一天來回的山,行程不長難度不高,適合大眾活動的山稜。

如欲進一步參與高山活動,應加入正規登山社團,接受相關講習、訓練,以臻安全、完善。

    台灣中、高山定義   1.中級山:   介於郊山與高山之間(海拔約在1500~3000公尺之間),範圍廣大、植物茂盛、地形多變,溪流發達,為難纏的山岳地段。

許多區域無法當日往返,須在山中宿營通常約為1~3日時程。

2.高山:   台灣登山界習慣稱海拔3000公尺以上山岳為高山,多處在中央山脈主脊之上,由於視野遼闊、景觀豐富、為登山者嚮往之處。

(近來因道路開闢,有些高山已郊山化),行程通常2~5天。

另有中央山脈南北各段等大型縱走途程所費時間更長。

    登山行程區分   1.短程:   步程在18公里以下,步程時間在3~6小時內,當日可往返之行程。

2.中程:   步程在18~60公里之間,所需時間在6小時以上,有時需在山中過夜的行程。

3.長程:   行程在2日以上,需在途中住宿或僱用專車出入。

通常會深入荒野、崇嶺之中,裝備、糧食負荷較大。

此外活動者本身要具備登山的技巧,與野外活動的知識(必要時宜雇用專業嚮導人員或背夫)。

    認識山區自然環境   1.氣壓:   隨緯度變化,高度遞減→空氣漸漸稀薄→氧氣漸少→登山愈喘,海拔1500公尺氣壓約為海平面92%。

2.沸點:   與氣壓下降成正比,故愈往高處,愈快煮沸,海拔1000公尺沸點約只有96℃。

3.溫度:   隨高度增加而遞減,又稱溫度垂直遞減律。

台灣地區溫度垂直遞減率平均每100公尺約減0.6℃,而北部遞減率又較中部為大。

4.風水:   風力隨高度增加而轉強,夜比晝強、冬比夏強。

風與水皆會使體感溫度下降造成所謂風寒效應,產生寒冷壓力,消耗大量熱能使人因失溫而死亡。

5.紫外線:   山區因高度增加空氣密度降低,又無塵障,紫外線相對增強,海拔每升高300公尺紫外線約增強4%(應穿長褲、長袖襯衫、夾克、戴帽子)。

6.氣候:   山區氣象詭譎善變,難以捉摸,尤其午後對流增強,最易起變,故登山宜早不宜晚。

台灣地區特有梅雨季,颱風,雷陣雨尤應小心(務必隨身攜帶防寒、防水夾克,登山專用雨衣、褲)。

7.動植物:   台灣位處亞熱帶,雨水充沛陽光足,植被茂盛,種類繁多,更有大量動物棲息期間;有些動植物具有毒性,會使人不適、過敏、甚至死亡,宜多加小心迴避。

8.惡地形:   山區地形、地貌變化多端,山稜之間有溪谷、瀑布、彈澗、急湍,山中時有岩壁、斷崖崩塌在考驗著登山者。

    登山活動常見意外與防範處理   1.抽筋:   是登山中肌肉協調不良,過分勞累,或體內鹽分流失而引起肌肉非自性收縮。

平常應訓練加強肌肉強度(行前應做15分鐘暖身體操運動),行進中應作適當的休息並補充適當的水分及鹽分。

2.鞋傷:   太大的登山鞋,腳底易起泡,太小的登山鞋腳指易受擠而瘀傷,防範之道,以穿著一雙登山襪、尚留一手指(食指)空隙之合適登山鞋,襪子要合腳並常換洗。

3.螞蝗:   喜棲潮濕草叢或陰濕樹葉上,被吸食不宜硬扯,以免拉斷口器而發炎,因牠會分泌抗凝血劑,故應迅速止血。

宜穿登山鞋,打綁腿,並噴灑「克蟑」等特殊化學劑來防止。

4.胡蜂:   俗稱「虎頭蜂」毒性極強,被螫有致命危險,秋天是其活動旺季,遇見巡邏蜂或聽見嗡嗡聲低身緩靜避開,繞道而行不要驚擾,被攻擊時應從反方向快速跑開,最好選擇順風方向並逃離100公尺以上。

不幸被螫中,先用攝子拔除毒針(切忌用手),塗抹氨水等藥物、或尿液,迅速就醫。

5.蛇傷:   台灣全區皆有,行進中請「打草驚蛇」,被咬後不要驚慌,應迅速展開急救,從傷口上方近心臟處束綁,擠出毒液,塗抹藥物或冰敷等,記住蛇形(有利判斷毒蛇種類),迅速就醫。

6.迷途:   誤入山徑,應當鎮靜,切忌驚慌失措、亂闖消耗體力,嘗試與隊友聯繫,辨明方向,退回原處重新確定方向,或等待救援,並作好安全措施與明顯標誌,讓尋找者能快速發現你。

7.登山活動當天由於腳步血管擴張,只宜以溫水淋浴洗澡,若於熱水中浸泡、或浸泡溫泉,將導致微血管破裂、造成內出血等傷害。

    登山最基本技術──步行法   正確熟練的步伐可在長途跋涉中,減低疲勞、降低消耗且能持久又快捷完成行程。

基本姿勢:全身放輕鬆,上身稍前傾,重心放於腰部,與水平面垂直,步幅不宜太大及太快,體重落於全腳掌,貼地時間宜長,行進不徐不疾,休息要有規律。

  1.上坡:   穩定的速度,步幅隨坡度調整,配合呼吸(盡量用鼻子呼吸,每次並把氣完全吐淨),以膝蓋帶腳跨行,選好踏足點,穩當前進。

2.下坡:   腳底平貼鞋面,膝蓋稍彎,重心垂直於水平面(以腳跟為著力點),緩步而行,速度不宜快以避免運動傷害。

3.休息:   每步行30分鐘休息5分鐘,每步行1小時休息10分鐘,每步行3小時大休息30分鐘,任意休息會徒增疲勞。

    山難求救基本作業程序   1.求救方式:   ‧無線電呼叫:   行動電話或無線手機通訊連繫,國際救難頻道SOS頻率145.00MHZ。

‧下山求援:   在現場及沿途留下標誌。

2.報案待援:   ‧向當地警察單位報案、求援。

‧向所屬登山社團報告、求援。

3.調適身心,了解狀況,尋求掩蔽,留意管制糧食、用品、裝備。

4.保護自己外,更要讓搜救者能迅速明確發現位置。

回最上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