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最新→「行政學」 - 考前命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九、試以「從政府到治理(From government to governance)」這句話,闡述數十年來公共行政典範移轉的歷程。

【擬答】:. 治理之意涵:. 政治大學孫本初老師在其所著「新 ... 考前命題 Home 107年最新→「行政學」   7-1行政學3693-01  7-2行政學3693-02  7-3行政學3693-03 九、試以「從政府到治理(Fromgovernmenttogovernance)」這句話,闡述數十年來公共行政典範移轉的歷程。

【擬答】: 治理之意涵: 政治大學孫本初老師在其所著「新公共管理」(2006)一書中引用羅德斯(Rhodes)之觀察,認為治理至少存在下列數種不同的界定: 作為「最小規模國家」(Minimal): 「最小規模國家」的治理概念,意味著對傳統大型政府的治理理念進行重新思考,使用市場與準市場(Quasi-Market)機制來從事公共服務的輸送,亦即透過民營化或縮減公共服務項目的方式來縮小政府的規模。

作為「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 公司治理概念乃是一種普遍性的管理主義(CorporateGovernance),其認為公、私部門所使用之管理機制不應有別,凡適用於私部門之管理技術必將適用於公部門,反之亦然。

是以,公司治理之概念可被視為「新公共管理」(NPM)的進一步延伸,更進一步強調管理機制的普遍性。

作為「新公共管理」(NPM): 新公共管理以「管理主義」(Managcrialism)及「新制度經濟學」(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作為基礎,管理主義主張將私部門的管理機制引入公部門之中;至於新制度經濟學派則認為應將誘因結構的設計,例如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公共服務的輸送過程。

作為「善治」(GoodGovernance): 善治的概念則是強調「有效率地達成公共服務」,其達成效率目標的機制,主張鼓勵競爭與市場化、公營事業民營化、縮減規模過大的文官組織、引入預算原則、行政分權化,以及大規模使用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NGO)來從事公共服務的輸送。

作為一種「社會-控制系統」(ASocio-cyberneticsystem): 此種治理概念以學者庫伊門(Kooiman)的界定作為基礎,其認為:「社會-政治系統是所有涉入行動者之交互干預行動所造成的共同結果或產出,此種模式無法被化約為特定單一行動或行動者團體。

」 作為「自我組織的網路」(Self-organizingNetworks): 「自我組織的網路」治理概念,可以被視為「社會-控制系統」治理概念的進一步延伸。

與前述庫伊門(Kooiman)等人的研究相同,羅德斯(Rhodes)亦認為治理涉及「來自公、私部門得組織叢結」,所謂治理即是「對網路進行管理」。

由此可見,治理是一種理念(Idea)或統治者之信念模式,其為NPM之理念落實,其範圍乃是對公私、志願部門之間所形成的網絡關係進行管理與干預,並對利害關係人之間複雜的關係結構進行管理,故其必須透過公私協力方式方可達成,與政府獨立面對解決已是截然不同。

治理典範移轉之歷程: 治理轉型之背景因素: 伊學者彼得斯(B.GuyPeters)之看法有三: 釋放官僚桎梏以更大彈性提升政府績效之觀念興起。

市場或參與的治理模式受到大力提倡。

公共組織的持久與穩定性日漸改變。

學者彼得斯(B.GuyPeters)之四大治理轉型模式: 治理的基本意涵即為公共資源的分配與管理,時至今日政府績效不彰,使人們開始思考替代的模式,因而呈現多樣化的內涵,進而再更為具體的治理手段也呈現了多樣化發展。

學者彼得斯(B.GuyPeters)歸納四種模式: 市場模式(MarketModel): 當今最受矚目而且在實務上應用最多的替代模式,即所謂市場模式,此一模式之所以崛起有其學術淵源: 「公共選擇理論的提出」: 此理論的倡導者提出,公共官僚體系的成員乃是自利的行動者,都會致力擴張其規模和預算,即使其所獲得的資源與其產出完全不成比例,故均為「自立的官僚」所致。

「新公共管理」的提倡: 此一觀點認為管理就是管理,組織的方法和激勵的手段,公私部門皆同。

從而新公共管理認為可以引用私部門成功的管理技術,為公部門建構管理的革新方法。

參與模式(ParticipatoryModel): 參與模式如同市場模式一般,市場模式將重點置於公共組織的「上層」,希望決策者具有企業家的精神;但參與模式則是將重點置於公共組織的「基層員工」,以及公共組織直接服務的顧客,甚至是全體公民身上。

所以此模式的倡議者,對於基層公務員和顧客自身的授能和自我管理高度肯定。

彈性模式(FlexibleModel): 彈性模式主要是對於傳統治理模式的「政府組織持久性」之反動,因為當代環境的變遷的趨勢,也使得政府組織的持久性備受挑戰,「鐵飯碗」已明顯受到質疑,公共組織亦受此趨勢影響自不例外。

再加上,後工業社會,全時性工作之不斷減少,追求較大彈性的治理模式與公共組織設計,也就成為行政革新的重點。

鬆綁模式(DeregulatingModel): 所謂「鬆綁模式」意謂政府應該擺脫嚴密法令規章的束縛,使之擁有更多自由裁量的權限可以臨機應變,快速而適切的回應民眾需求,此一模式的基本假定就是行動的束縛一旦去除,政府將會更具效能,而且能夠為社會創造更大的福祉。

另外,針對治理之轉移,有些學者提出以「後現代化系絡」之觀點,認為未來會趨向下列三大治理: 全球治理(Globalgovernance): 所謂「全球治理」(Globalgovernance),意指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各國政府為因應此一洪流所應做出的回應與努力。

所以全球治理的內容,包括了全球化對於治理過程的影響,也包括了治理過程對於全球化的影響。

E治理(Electronicgovernance): 所謂「E治理」乃是意指應用當代資訊科技所施行的治理,其目的在於提升政府的績效,而此一治理途徑應用的範圍遍及公共組織內部與外部的各種作為,也見諸於各種層級政府(中央與地方)與專業部門之中。

因此,E治理可以完全地涵蓋整個政策過程,包括公共問題的建言、政策決策者進行決策時所需的資訊系統、政策合法化過程的的表意管道或投票系統、政策執行的監測與監督、政策效果與顧客滿意度的評估等。

E治理之三大面向: 電子化民主: 透過資訊科技的應用,達到反映民意、民眾參與公共決策的目的。

例如線上公民會議、線上滿意度調查及線上投票等。

電子化服務: 透過數位網絡和數位媒體傳遞公共服務。

例如線上申請案件、線上申報所得稅等。

電子化管理: 應用數位工具進行公共組織內部事務的管理、分配資源、傳遞訊息、輔助決策、績效考核、監控政策的執行。

例如利用組織內部網路傳遞公文和各種訊息通知、利用電腦進行人事管理等。

全球治理(Governanceacrossboundaries): 所謂跨域治理意指跨越轄區、跨越機關組織藩籬的整合性治理行為。

從公共治理的實務面向而論,許多公共政策的規劃和執行必須採取跨越轄區的宏觀視野,而許多公共問題影響的範圍及性質,也往往超越了某種特定功能的政府部門。

7-3行政學3693-03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