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真實的四種存在樣態 - Patterns of Mind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知覺到的事實-只存在行為者心理層面,但對其「感覺為真」,可能影響其真實行為後果。

想請教老師,其中「真實行為後果」是什麼意思?非常感謝。

回應 ... PatternsofMind PensieveofAlbertTzeng曾柏文的斷簡殘編  關於這個格子,這個人 發文作者:AlbertTzeng|2011/04/03 社會真實的四種存在樣態 (獻給毓澤學友,2011生日快樂!) 社會科學處理的對象(不管叫現象、事實、真實)本體,本質到底是什麼?傳統社會科哲的文獻,充斥著對「社會」這個對象本體狀態(ontologicalstate)的論辯,例如實在論與建構論者多年的辯證。

而本體論立場的分歧,也往往導向在認識論的不同定位,與方法論的選擇。

在這篇非常簡短的筆記中,我不打算回顧任何學派與文獻,只將簡要勾勒我自己採取的本體觀點: 社會真實的四層真實樣態 我認為,各種社會經驗研究處理的對象,依其「具體化、被客體化」的程度,交疊了四種不同的「存在樣態」(existentialstate)。

分別是: 1.知覺到的真實perceivedreality–只存在行為者心理層面,但對其「感覺為真」,可能影響其真實行為後果。

傳統上這屬於心理學討論的範疇,但我認為,深刻的社會學分析,必須能進到這個層面的推理。

2.建構的真實constructedreality–因為「你相信、我相信」,經由彼此的信心構成的「社會真實」(SoialReality)。

這些真實,對於共享的行動者而言「感覺為真」。

但對於無知或認知障礙者,仿若不存在。

這個分類下,又能依「共構人數的多寡」與「信心的強弱程度」,舉出許多例子(如下表)。

3.行動的真實performedreality從認知轉化為行動層面的真實。

例如消費、投票、消費、找工作、買賣股票。

4.物質化的真實materialisedreality取得物質基礎,在物理世界「沈澱」出來的現象。

例如,汽車數量、人口結構、都市空間、產業分佈、食品消耗。

層次間的界限 上述1層與第2層左側的現象,主要存於人的認知、情緒、記憶,其具有的物質基礎,是神經元之間連結的相對強度形成的結構。

這個範疇的現象,不論如何穩定,均具有一定理論上的流動性。

第2層光譜往右,則逐漸將心理層面知覺到的真實,透過符號(語言、法條、帳目數字)轉變為一種外在於心靈的存在。

中間口語部分,這種存在曾轉譯為一種短暫的物理現象(聲波)而進行不同心靈間的同步。

右側則取得文書或電子紀錄。

現象3.4層現象均存在物理世界,前者為一種短期能量狀態,後者為長期物質狀態,兩者界線並不明晰。

這兩層的現象近乎於自然現象,適宜以類似自然科學的方法研究。

唯「行動的物理事實」(做了什麼)與「心理意義」(動機、意義、感受)需分開,前者是第3層現象,後者為1.2.層現象。

四層間的互動關係 1>2「集體的」(collective)知覺真實,即構成低強度的「建構真實」。

2>1用集體建構的真實,去影響個人知覺的真實,此謂之「社會化」。

1>3>4個人的知覺,型塑其行為,並有造成物理世界後果的能力。

2>3>4建構的真實,不管強度高低與人的多寡,都有可能轉化成集體的行動模式。

並透過這些行動,型塑存在於物理世界的「物質化真實」。

如對房價昇抬的預期,促使炒房行為,吸引建商在台北蓋起許多豪宅。

4>3物質事件的條件,侷限/賦予行動的可能。

如高速公路網路、便利超商的出現,牽動休閒消費的選擇。

4,3>1(2) 每個人(或一群人)對於物質世界的樣態,與其它人的行動,也會形成理解詮釋(共識、迷思)。

傳統社科哲學論爭 在這個架構中檢視傳統社科哲學的論爭: 建構論者從12層切入,對34層現象的關注,僅及(1)其在1.2層的是如何被理解、被詮釋,(2)1.2層的現象如何導致3的行動。

強調這些「心靈現象/再現」的流動性。

經驗實證論者關注3.4層現象,並嘗試用各種研究技術(如調查)將1.2層現象「客體化」(objectified)成為「擬似」自然界之物,以為分析操作。

假定了這些現象在一定時間尺度中的相對穩定性。

實在論者對3.4曾現象無疑義,對1.2層現象,或是將其視為對真實的「扭曲再現」(如馬克斯的falsecounsiousness),或是假定了這些現象背後存在某種真實結構(如結構主義者)。

這樣的界說,看似清楚。

可是請考慮,「農耕歷史的長期變化」,或「城市的居住型態」這兩個實際例子。

這兩者確實都是物理層面的現象(層次4),但對這些現象「表述方式」,連其所用的單位,都是由人類發明的符號所建構,位在層次2的右上角(眾人、高強度)。

因為這些知識仍是建構的,所以建構論者執著於其哲學上的流動性,可以成立。

但這些現象有長時的穩定性,其描述方式在人類文明中也有大時段的穩定性,所以被「當成」類似自然現象,也不為過。

對我而言,建構論者與實證論者,其實只是切入社會本體的不同層面。

後續FB討論 7/7回應傳凱提問時補記: 目前,我還不打算,也沒能力,在本體論的層面做出任何「新見」與貢獻。

我用「四層」所勾勒的,只代表我在處理研究材料時所用的,一套務實的操作架構,提醒我每種材料的本質,與其跟「客觀真實」之間的連結強度: 例如,每個訪談所述,只代表受訪者所「知覺的真實」(層次一),我對訪談稿的理解,是我知覺的真實。

這個層面的敘述,與客觀真實的聯繫是不穩定的。

唯有當兩個以上的資料點(文本、訪談)表達同樣的看法或敘述時,才確認,這是一個「建構的真實」(有一些人都同意、相信),仍可能出現版本不一,與客觀真實有落差的狀況。

至於對「行為/物質化的真實」(進入客觀真實,真正能說是有單數的「真相」層級),無法充分得知,只能透過各種檔案記述推論,而有不同的信心程度。

其中,因「物質化的真實」(物質)比起「行為的真實」(一種短暫的能量釋放)在物理世界有較長期的存在,(例如,學系建制、教科書出版vs社會參與程度),相對容易形成有高度信心的記述。

分享此文:PlurkTweet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相關 張貼於□柏文精選格文Albert'sPicks,II社會學技藝CraftmenshipofSociology «恐龍法官的原罪:關於「罪刑法定主義」與「禁止類推適用」的一些推想 高學費爭議:財務配套、高教的金融化、與學費爭議的外部脈絡» 回應 我拿最近一個爭議的例子來討論吧:性侵三歲女童。

1.犯罪嫌疑人到底有沒有以異物插入受害者私處,是一件發生於層次3的行為事實。

2.此一事件,投射於當時女童的心靈(層次1),因當事人尚無「性侵」概念,濛濛懂懂,所以這個事件並未被賦予明確意義。

⋯⋯ 3.然而其透露出的線索,如女童當時拉褲子的行為、(層次3)私處的紅腫(層次4),讓家屬「推定」發生性侵,這是一個由有限證據被建構出的事實(層次2中下方)。

4.連年的訴訟、家屬的著急,也逐漸影響到女童如何去記憶,如何去理解當年那件濛濛懂懂的事件,她也學會用「性侵」去記憶,用「受害者」理解自己。

這是近親的「訴訟行動」與「認知記憶」(層次3.2)影響到女童自己記憶認知(層次1)。

5.法官認為沒有足夠證據(事件在物理世界留下的痕跡,如錄影帶,層次4),女童證詞又反覆不一(因其表述方式多少會受到大人教導,位於層次2),無法判定「被告有罪」(層次2右)。

6.這個判斷無法滿足公眾的「認知」,與對正義的「期待」(層次2上右端,社會/文字化)。

所以這個衝突,是司法系統判斷,與社會判斷,在層次2的衝突。

7.目前看起來,發生在層次3的原初事件,目前沒有一方可以有充分的證據重建,到底發生了什麼。

By:AlbertTzengon2011/04/03at13:05 回應 曾老師您好,我是台藝大廣電系的學生,您文中提到: 知覺到的事實-只存在行為者心理層面,但對其「感覺為真」,可能影響其真實行為後果。

想請教老師,其中「真實行為後果」是什麼意思?非常感謝。

By:唐啟茶on2019/12/23at21:44 回應 說說你的想法取消回覆 在此輸入你的回應…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電子郵件(必須填寫)(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名稱(必須填寫) 個人網站 您的留言將使用WordPress.com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Twitter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Facebook帳號。

( 登出 /  變更 ) 取消 連結到%s 透過電子郵件通知我後續回應。

有新文章時用Email通知我。

Δ 分類 □柏文精選格文Albert'sPicks I.生命的軌跡反省PersonalJourney II社會學技藝CraftmenshipofSociology III.研究者筆記Researcher'sNote 理論的凝視TheoreticalGazes 田野與方法論FieldandMethodology 香港新加坡HongKongandSingapore 台灣社會學界TaiwaneseSociology IV.最近在做什麼?IntervalUpdates V.公共爭議事件簿PublicControversies VI.學術與教育體系Academia&Education VII.人所創造的空間Men-MadeEnvironment VIII.民主想像的深化ImagingingDemacracy 公共知識份子PublicIntellectual 專家與常民之間ExpertsandPeople 拉扯的邊界ContestedBoundaries 注意力匱乏下的民主ScarcityofAttention X.悸動的片刻PoeticMoments XI.沈思的片刻PointstoPonder 尚待整理 VisitssinceOct2010 1,060,350 這方角落,是替生活中四逸的思索痕跡,釘出來的分類抽屜。

大門敞開,是因為相信「觀念」的公共性,也相信更多對話,才能精鍊自己的思緒。

斷簡殘編,有關於社會的、社會學的、學術教育的,以及民主深化的可能想像。

倉促寫就中有打錯字、邏輯疏漏、引證不足、觀點偏頗、甚至文不對題或喃喃自語處,請多雅涵。

請自由轉貼引用,毋須徵求同意。

能讓文字遇見更多人,還要謝謝你們。

訂閱Subscription 如果你欣賞這裡的文字,歡迎輸入電郵訂閱 電子郵件地址: Signmeup! 加入其他502位關注者 文章分類抽屜文章分類抽屜 選擇分類 □柏文精選格文Albert’sPicks 理論的凝視TheoreticalGazes 田野與方法論FieldandMethodology 香港新加坡HongKongandSingapore I.生命的軌跡反省PersonalJourney II社會學技藝CraftmenshipofSociology III.研究者筆記Researcher’sNote IV.最近在做什麼?IntervalUpdates V.公共爭議事件簿PublicControversies VI.學術與教育體系Academia&Education VII.人所創造的空間Men-MadeEnvironment VIII.民主想像的深化ImagingingDemacracy X.悸動的片刻PoeticMoments XI.沈思的片刻PointstoPonder 公共知識份子PublicIntellectual 台灣社會學界TaiwaneseSociology 專家與常民之間ExpertsandPeople 尚待整理 拉扯的邊界ContestedBoundaries 注意力匱乏下的民主ScarcityofAttention 近期文章 歷史課綱到底改了什麼?─新舊版本比較(2014) 王金平關說疑雲:兩種政治美學的衝撞 25萬人的民主煙火 七月的悲愴中,兩個跑步環島的陽光身影 我能想像「合理的軍隊」嗎?──從洪仲丘的猝死談起 李國修辭世後的一場戲──個人記憶vs文化霸權批判 研討會籌備的「編輯想像」─選稿記 當「社會學」淹沒了「群學」 搶人才,新加坡憑什麼?─地緣價值、國家資本,與階級化的社會結構 我不喜歡美食街 一身俐落黑色禮服的菲傭Mae 安全,誰說不能公投?-兼論公投邏輯與政治責任 臥軌的關廠工人,與一位要動腫瘤手術的好友 「速生雞」的假新聞之後:飼養條件、動物福利,與畜牧經濟的批判/辯護 「不禮貌」的環團vs「文明」的制度暴力: 產發會議衝突的六則隨想 ThreeConstraintsforArtin Singapore 與陳大使對話:新加坡的政治難題 “Albert!你的國家要被消滅了"-學術會議背後的政治 CookingandVisitorsNOTAllowed!– 新加坡租房筆記 靈魂的孤島 曾炆煋的驟逝,我未竟的夢 台大「只剩下頂尖」?高教結構變遷 我其實很欽佩,林毅夫的叛逃 拆了士林王家之後,胃痛下的筆記五帖… THE世界大學聲望排名:如何排名?有何扭曲? 文章存檔 文章存檔 選擇月份 2014年一月 (1) 2013年九月 (1) 2013年八月 (1) 2013年七月 (3) 2013年六月 (2) 2013年五月 (1) 2013年三月 (3) 2013年二月 (1) 2012年十二月 (2) 2012年十一月 (1) 2012年十月 (3) 2012年七月 (1) 2012年六月 (1) 2012年五月 (1) 2012年四月 (1) 2012年三月 (4) 2012年二月 (5) 2012年一月 (2) 2011年十二月 (1) 2011年九月 (2) 2011年八月 (3) 2011年七月 (10) 2011年六月 (5) 2011年五月 (2) 2011年四月 (3) 2011年三月 (4) 2011年一月 (5) 2010年十二月 (10) 2010年十一月 (8) 2010年十月 (4) 2010年九月 (9) 2010年八月 (2) 2010年七月 (11) 2010年五月 (1) 2010年四月 (6) 2010年一月 (1) 2009年十二月 (7) 2009年十一月 (2) 2009年九月 (2) 2009年六月 (4) 2009年五月 (3) 2009年四月 (4) 2008年七月 (2) 2008年四月 (4) 2008年三月 (7) 2008年二月 (2) 2008年一月 (2) 2007年十二月 (2) 2007年十月 (2) 2007年九月 (2) 2007年八月 (1) 2007年七月 (2) 2007年六月 (2) 2007年五月 (3) 2007年三月 (2) 2007年二月 (11) 2007年一月 (14) 其它 註冊 登入 訂閱網站內容的資訊提供 訂閱留言的資訊提供 WordPress.com 用RSS訂閱最新文章用RSS訂閱最新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隱私權與Cookie:此網站可使用Cookie。

繼續使用此網站即表示你同意使用Cookie。

若要瞭解更多資訊,包括如何控制Cookie,請參閱此處: Cookie政策 追蹤 已追蹤 PatternsofMind 加入其他502位關注者 我要註冊 已經有WordPress.com帳號了?立即登入。

PatternsofMind 自訂 追蹤 已追蹤 註冊 登入 複製短網址 回報此內容 以閱讀器檢視 管理訂閱 收合此列   載入迴響中...   發表迴響… 電子郵件(必要) 名稱(必要) 網站 %d位部落客按了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