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九窍” 为什么人的心会有“九窍”呢? - 手机搜狐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这样的人就是窍窍通的人,或者说话拥有七窍玲珑心的人. 据《礼记•大学》云:“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心有九窍”为什么人的心会有“九窍”呢? 2017-06-0500:05 来源:珣玗琪 原标题:“心有九窍”为什么人的心会有“九窍”呢? 中华文化中,认为人一般有七窍或九窍,让我们常说“一窍不通”、“一窍通而窍窍通”,这里说的七窍九窍是什么意思? 现代人理解为,情商高,精通心理学,观察入微,对周围人的性格和行为又能了如指掌,能从任何细微的表现获知对方的深层想法甚至潜意识反应,并能做出恰当回应。

这样的人就是窍窍通的人,或者说话拥有七窍玲珑心的人 据《礼记•大学》云:“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没有心,就看不见、听不见、就连吃饭都食之无味、可见这心与眼、耳、鼻、嘴都关系。

凡人都有九窍,曰:阳窍七,阴窍二。

即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个鼻孔、一个嘴巴、尿道、肛门等共有九个孔道,计有九窍,窍窍通心,故曰:人心有九窍也。

古人认为头面部七个“清窍”为:两眼、两个鼻孔、两个耳朵和嘴。

除了外,人体还有前阴、后阴两个“浊窍”。

所谓心有九窍,其实并不是说心脏上有九个洞。

而是指与心相连的眼、耳、鼻、口等身体连接外部的通道。

展开全文 《太平广记》卷二十三之益州老父记载: 唐则天末年,益州有一老父,携一药壶于城中卖药,得钱即转济贫乏。

自常不食,时即饮净水,如此经岁余,百姓赖之。

有疾得药者,无不愈。

时或自游江岸,凝眸永日;又或登高引领,不语竟日。

每遇有识者,必告之曰:“夫人一身,便如一国也。

人之心即帝王也,傍列脏腑,即内辅也。

外张九窍,则外臣也。

故心有病则内外不可救之,又何异君乱于上,臣下不可正之哉!但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不使乱求,不使狂思,不使嗜欲,不使迷惑,则心先无病。

心先无病,则内辅之脏腑,虽有病不难疗也;外之九窍,亦无由受病矣。

况药亦有君臣,有佐有使,苟或攻其病,君先臣次,然后用佐用使,自然合其宜。

如以佐之药用之以使,使之药用之以佐,小不当其用,必自乱也,又何能攻人之病哉!此又象国家治人也。

老夫用药,常以此为念。

每遇人一身,君不君,臣不臣,使九窍之邪,悉纳其病,以至于良医自逃,名药不效,犹不知治身之病后时矣。

悲夫!士君子记之。

”忽一日独诣锦川,解衣净浴,探壶中,惟选一丸药,自吞之,谓众人曰:“老夫罪已满矣,今却归岛上。

”俄化一白鹤飞去。

衣与药壶,并没于水,永寻不见。

说得就是心与九窍之间的关系,心有问题则影响九窍的故事。

据《管子•心术》记载:“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

心处其道,九窍循理。

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

” 也就是说,九窍各司其职能,心正体正,所谓遇善则动,逢恶则静,耳朵听不到邪恶的声音,口中谈不出邪恶的话语。

遇事能正视而动,正心谈论。

人体有九窍,窍窍缘心。

人一旦开始贪婪无厌,就会欲求不满,正所谓“温饱而思淫欲”身边有了积蓄,就想美女娇妻;食有鱼肉,就要出有车马。

九窍全通,遍体通泰,明心见性,无欲无求,才是人生大道。

想知道更多文化、风俗、轶事、传统经典,请关注「珣玗琪」。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推荐阅读 珣玗琪 文章 总阅读 免费获取 今日搜狐热点 6秒后 进入搜狐首页 今日推荐 进入搜狐首页 意见反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