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與荷蘭關係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台灣與荷蘭關係史(台荷關係史)是指台灣有信史以來至今與荷蘭雙方在歷史上不同階段的關係,荷蘭最早於1624年統治台灣。
随着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实际上與其 ...
臺灣與荷蘭關係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中華民國與荷蘭關係。
臺灣與荷蘭關係史(臺荷關係史)是指臺灣有信史以來至今與荷蘭雙方在歷史上不同階段的關係,荷蘭最早於1624年統治臺灣。
隨著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後,實際上與其國家外交關係重疊。
目次
1荷蘭統治時期
2鄭氏治臺時期
3清領時期
4日本統治時期
5中華民國統治時期
6參見
7參考文獻
8參考書目
荷蘭統治時期[編輯]
主條目:臺灣荷蘭統治時期
「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1919年出土,今存澎湖天后宮)
1568年起,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下的哈布斯堡尼德蘭(或西屬尼德蘭,今荷蘭)開始反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引發「八十年戰爭」。
此時荷蘭也挑戰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壟斷的海權與香料貿易。
1596年,荷蘭人的首航船隊抵達今印尼爪哇島的萬丹,然而鎩羽而歸。
1599年7月19日,四艘荷蘭船從萬丹滿載香料返抵阿姆斯特丹,此舉讓荷蘭人繼西、葡、英等國之後,崛起於海上。
當時這隻船隊的副司令WybrandvanWarwijck即是中文文獻上的「韋麻郎」。
[1]:77
1600年,英國女王授予新成立的英國東印度公司擁有貿易特許狀。
荷蘭人隨後跟進,1602年阿姆斯特丹、荷恩、鹿特丹等地14家公司合組「荷蘭東印度公司」。
荷蘭聯邦議會授予它在東印度的各種統治、徵稅、宣戰、締約等權力。
它雖是一家公司,但是其在海外所作所為代表國家,聯邦議會得考核追認。
[1]:78荷蘭人在印尼萬丹(1598)、泰國北大年(1601)、印尼安汶(1605)、日本平戶(1609)等地陸續取得據點後,即思取得對中國的貿易據點。
[1]:80
1602年,荷蘭人一度打算於澎湖建立根據地,然而明帝國將澎湖視為領土,雙方引起衝突。
最終在明將沈有容壓力下撤退。
事後沈有容立有石碑,碑上刻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
1622年6月,荷將雷爾生一度占領澎湖,於澎湖風櫃尾建立貿易據點。
最後在明國與荷蘭談判下,明國同意對荷蘭占領大員(今臺灣)不加干涉。
荷蘭在8月26日拆毀在澎湖的城堡,[2]:40撤出澎湖,前往大員建立根據地。
今安平古堡中原熱蘭遮城殘跡
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臺灣南部,在今天的臺南安平建立熱蘭遮城作為統治中心。
荷蘭占領臺灣後,馬尼拉的西班牙政府也感到威脅。
1626年,西班牙駐馬尼拉總督施爾瓦(西班牙語:FernándodeSilva)(FernándodeSilva)命令伐爾得斯(AntonioCarreñodeValdes)率領大劃船(Galera)隊及300人到臺灣。
[1]:88[2]:47施爾瓦的艦隊北上5月11日先到三貂角,於雞籠灣內的小島(今和平島)登陸。
[3]:1695月12日進入雞籠港,5月16日在社寮島舉行占領典禮。
[1]:88[2]:48將臺灣北部納入西屬東印度群島。
1628年,發生濱田彌兵衛事件。
[2]:42
1642年8月,荷軍發動雞籠之戰,並奪取了雞籠島上的制高點。
西班牙軍因無力抵抗,8月26日向荷軍投降,從此退出臺灣。
[2]:50
1651年,爆發在臺漢人反抗荷人統治的郭懷一事件。
最終在荷蘭統治當局與臺灣原住民聯守下平定,之後荷蘭統治當局建立普羅民遮城。
1661年4月,鄭成功軍隊登陸臺南,與荷方展開戰爭,1662年2月10日(明永曆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和議成立。
荷蘭人在鄭氏保證能安全撤離臺灣下,遞交降書,全數撤離臺灣,[2]:54臺灣進入明鄭時期。
鄭氏治臺時期[編輯]
主條目:清荷聯軍
《第二、三次荷蘭東印度公司使節出使大清帝國記》書內插圖,清荷聯軍於金門烏沙頭與鄭軍交戰
鄭成功取得臺灣後,荷蘭亟思「光復福爾摩沙」,為此一度與清朝政府結為清荷聯軍。
1663年10月間,荷蘭艦隊司令率領16艘戰艦、2000名士兵,與清靖南王耿繼茂、福建總督李率泰簽定聯兵攻鄭協定。
[1]:1701663年11月清荷聯軍於金門與鄭軍遭遇,引發金廈海戰,清荷聯軍攻下鄭軍所據的金門、廈門兩島,鄭經退守銅山。
然而清軍不願依約與荷蘭攻下臺灣。
荷蘭艦隊司令一度轉與鄭經交涉,要求將臺灣歸還荷蘭、釋放被鄭成功扣留的俘虜以及賠償。
鄭經亦欲聯荷抗清,曾於1664年覆信約結同盟,若荷蘭同意,「即授王以南澳之地,悉還荷蘭之人」,即願割讓廣東的南澳島、並遣還荷蘭俘虜。
但荷方對南澳島並無興趣,因此未進一步交涉。
[1]:170-171
1664年8月,荷軍再度於雞籠上岸,重新修復1661年廢棄的聖薩爾瓦多城(北荷蘭城),派雞籠長官駐守,[1]:171作為進攻臺灣的灘頭堡。
12月,荷軍與清將施琅聯手從金門出兵攻臺,出航不久施琅即以海象惡劣而折返。
[1]:171
荷蘭人致力於雞籠發展貿易,只是遇到與西班牙人同樣的問題,雞籠過於仰賴淡水原住民及華商提供糧食,1665年鄭軍進駐淡水,就讓荷軍感到補給困難。
而且荷蘭商船來往福州、雞籠之間,本來就違反清朝海禁,清廷後來更禁止荷蘭人於福建貿易1668年,巴達維亞當局因雞籠長年虧損,決定撤出,隨後鄭氏王朝便於1669年佔領雞籠。
在鄭氏與清國較勁期間,1671年鄭經曾透過印尼萬丹一位漢人港主開珠(Caytsoe),向荷方表達願意結盟。
然而荷方以音訊未詳,要求鄭方先遣還俘虜並道歉再說,此議最後不了了之。
[1]:171
清領時期[編輯]
清國政府針對滅鄭的方案,聯合荷蘭是解決東寧問題的選項之一。
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明永曆三十三年),福建總督姚啟聖在康熙皇帝批准下,曾派遣特使團,攜帶敕書前往巴達維亞,商請荷蘭人派遣艦隊協攻臺灣。
[1]:171-172唯據《巴達維亞城日記》1679年12月27日所載,東印度總督以無人統兵,以及當年清荷聯軍清國失約為由,拒絕合攻臺灣。
[1]:172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明永曆三十七年),清將施琅發動澎湖海戰,率軍攻陷澎湖。
鄭克塽遞交降表,明鄭滅亡。
當時針對臺灣棄留,北京當局態度不明。
施琅曾請荷蘭俘虜帶信到巴達維亞當局,探詢公司願意花多少錢買回臺灣。
不過鑒於當時英、荷在印度經貿此消彼長,荷蘭對「光復福爾摩沙」已興趣缺缺。
[1]:172-173當時清方針對臺灣去留問題仍並無定見,朝臣也意見不一。
如內閣學士李光地曾主張「空其地,任夷人居之,而納款通貢。
即為賀蘭(荷蘭)有,亦聽之。
賀蘭豈有大志耶?」[4]唯1684年2月,施琅上〈恭陳臺灣棄留利害疏〉,主張留住臺灣。
康熙皇帝亦表態「若徙其人民,又恐致失所,棄而不守,由為不可」,最終拍板定案統治臺灣。
[1]:173
1858年(清咸豐八年),清政府在第一次英法聯軍戰敗後,與英國等國簽訂《天津條約》,開放臺灣(今安平港)、淡水港口。
隨後西方國家亦立約臺灣開港。
荷蘭與清政府於1863年(同治二年)8月24日立約,開放臺灣(安平港)、淡水港口。
臺灣開港後,荷蘭人再度來到臺灣,曾留下荷蘭籍船醫與安平當地女子的戀愛故事。
知名歌曲《安平追想曲》的故事背景經臺南市文獻委員指出,即發生於同治年間。
[5]
日本統治時期[編輯]
1935年4月7日,發生珠諾號事件(ジュノー號事件)[6]:241。
因荷蘭籍運油船珠諾號(ジュノー號)以躲避颱風為由闖進澎湖馬公軍港第三區漁翁島小池灣內,由於馬公港屬海軍「要港部」(第二級軍港)所在地,並未對外開放,該船在臨檢後遭臺南地方法院高雄支部檢查局偵辦。
然而在4月一審審理期間引起軍方質疑珠諾號係間諜船,並且引起在臺右翼勢力如「在鄉軍人會臺北市連合分會」的鼓譟、宣誓與法院抗爭到底,並進入法院旁聽,引發法院出動憲兵、警官巡視。
最終於6月10日判決中科以500圓罰款,本案定讞。
然而右翼軍方在對判決失望下,更加宣傳強化國防的必要,並呼籲在臺增設師團及鎮守府,欲達到目標主張廢除文官總督制度而恢復武官總督制度。
珠諾號事件隔年(1936年),臺灣恢復武官總督。
[7]小林躋造出任臺灣總督。
1940年5月10日,荷蘭本土遭德軍攻擊後,日方進一步要求荷方開放荷屬印尼對日本企業的限制。
5月16日,荷蘭本土淪陷後。
日本駐巴達維亞領事在向荷印經濟局長VanMook表示哀弔外,更進一步向荷印當局提出「勒索」資源的要求,即石油、橡膠、錫、廢鐵等十三項輸出日本的最低數量。
[8]太平洋戰爭爆發期間,亦有臺籍日本兵隨軍進入荷屬印尼。
中華民國統治時期[編輯]
主條目:中華民國與荷蘭關係
1950年3月27日,荷蘭與來臺的中華民國政府斷交。
[9]31日,關閉大使館。
[10]
1980年代,荷蘭曾售予中華民國海軍劍龍級潛艦,包括海龍、海虎兩艦。
2002年11月21日,臺灣學者曹永和因研究荷蘭東印度公司,獲荷蘭女王碧翠斯頒授奧倫治-拿騷勳章(英語:OrderofOrange-Nassau),以表彰他對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東亞活動歷史之研究的重要貢獻,他也是首位獲得該獎項的臺灣人。
[11]
2020年4月27日,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代表紀維德(GuyWittich)宣布,辦事處業務在過去幾年擴展許多新領域,因此即日起將過去名稱「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NetherlandsTrade&InvestmentOffice)簡化為「荷蘭在臺辦事處」(NetherlandsOfficeTaipei),省略「貿易暨投資」等字。
紀維德強調,「少一點、多很多」,辦事處也配合荷蘭改變全球識別形象,發表專屬識別標誌、更新網站。
[12]被視為臺荷關係的重大進展。
參見[編輯]
臺灣對外關係史
參考文獻[編輯]
^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翁佳音、黃驗.《解碼臺灣史1550-1720》.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10月25日初版六刷.ISBN 978-957-32-8033-0.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2.02.12.22.32.42.5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臺灣史》.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初版一刷.ISBN 978-957-11-2738-5.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歐陽泰(Andrade,Tonio).《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臺北市:遠流出版.2007年2月一版.ISBN 978-957-32-5940-4.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李光地著,陳祖武點校,《榕村語錄、榕村續語錄》,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頁709。
^安平追想曲「金」有其人.自由電子報.2008-06-01[2019-07-26].
^緒方武歲(編).《臺灣大年表》.臺北市:緒方武歲/臺北印刷株式會社.1938.
^梁華璜,〈珠諾號事件與臺灣南進國防論〉,收於氏著,《臺灣總督府南進政策導論》。
臺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
2003年元月。
頁97-123。
^梁華璜,〈日本帝國南進政策中的石油問題〉,收於氏著,《臺灣總督府南進政策導論》。
臺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
2003年元月。
頁125-156。
^《中華民國103年外交年鑑》〈第二章對外關係〉(PDF).中華民國外交部.
^《中華民國88年外交年鑑》〈附錄五、我國與世界各國關係一覽表〉.中華民國外交部.
^曹永和院士榮獲荷蘭皇家勳章,中央研究院
^台荷關係重大進展紀維德:改名荷蘭在台辦事處[影].中央社.2020年4月27日[2020年4月30日](中文(臺灣)).
參考書目[編輯]
歐陽泰(TonioAdamAndrade)原著,鄭維中譯。
《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2月一版。
ISBN:978-957-32-5940-4。
翁佳音、黃驗著。
《解碼臺灣史1550-1720》,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10月25日初版六刷。
ISBN:978-957-32-8033-0。
閱論編荷蘭外交(英語:ForeignrelationsoftheNetherlands)非洲
肯尼亞(英語:Kenya–Netherlandsrelations)
摩洛哥(英語:Morocco–Netherlandsrelations)
南非(英語:Netherlands–SouthAfricarelations)
美洲
加拿大
墨西哥(英語:Mexico–Netherlandsrelations)
蘇利南(英語:Netherlands–Surinamerelations)
美國
烏拉圭(英語:Netherlands–Uruguayrelations)
亞洲
亞塞拜然(英語:Azerbaijan–Netherlandsrelations)
孟加拉(英語:Bangladesh-Netherlandsrelations)
中華人民共和國
印度(英語:India–Netherlandsrelations)
印度尼西亞
伊朗(英語:Iran–Netherlandsrelations)
以色列(英語:Israel–Netherlandsrelations)
日本
哈薩克(英語:Kazakhstan–Netherlandsrelations)
庫德地區(英語:KurdistanRegion–Netherlandsrelations)
馬來西亞(英語:Malaysia–Netherlandsrelations)
巴基斯坦(英語:Netherlands–Pakistanrelations)
菲律賓(英語:Netherlands–Philippinesrelations)
新加坡
中華民國(臺灣)
土耳其(英語:Netherlands–Turkeyrelations)
歐洲
阿爾巴尼亞(英語:Albania–Netherlandsrelations)
白俄羅斯(英語:Belarus–Netherlandsrelations)
比利時(英語:Belgium–Netherlandsrelations)
保加利亞(英語:Bulgaria–Netherlandsrelations)
丹麥(英語:Denmark–Netherlandsrelations)
法國(英語:France–Netherlandsrelations)
德國(英語:Germany–Netherlandsrelations)
希臘(英語:Greece–Netherlandsrelations)
科索沃(英語:Kosovo–Netherlandsrelations)
俄羅斯
斯洛維尼亞(英語:Netherlands–Sloveniarelations)
烏克蘭
英國(英語:Netherlands–UnitedKingdomrelations)
大洋洲
澳洲(英語:Australia–Netherlandsrelations)
相關題目
荷蘭外交部
荷蘭駐外(英語:ListofdiplomaticmissionsoftheNetherlands)/駐荷蘭外交機構(英語:ListofdiplomaticmissionsintheNetherlands)
閱論編臺灣主題歷史歷史年表
史前時期
考古遺址
荷治時期
西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治時期
牡丹社事件
日治時期
自治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首個政黨
首次選舉
戰後時期
二二八事件
戒嚴
國府遷臺
白色恐怖
臺灣奇蹟
美麗島事件
民主化
解嚴
野百合學運
修憲
國會全面改選
總統全民直選
首次政黨輪替
對外關係史亞太
中國大陸
兩岸三通
服貿協議
太陽花學運
福建
香港
澳門
日本
琉球
韓國
印尼
菲律賓
越南
歐美
英國
西班牙
荷蘭
法國
德國
瑞典
俄羅斯
美國
巴西
地理
城市
氣候
自然災害
地震
地形
島嶼
海岸
火山
百岳
山峰
河流
湖泊
瀑布
濕地
地質
斷層
溫泉
特有種/保育物種
國家公園
國家風景區
自然保護區
自然生態保護區
環境保育
政治內部
政府
總統
副總統
行政院院長
總統府
行政區劃
中華民國
憲法
民主化
選舉
審查制度
國家安全會議
國安局
法律
警政署
國籍
行政院
立法院
司法院
考試院
監察院
軍事
國防部
國軍
空軍
海軍
陸軍
資通電軍
憲兵
後備兵
兵役
政黨
外部
外交
統獨議題
臺海現狀
中華民國在臺灣
中華民國是臺灣
中華民國(臺灣)
中華民國臺灣
一邊一國
兩個中國
兩國論
特殊非兩國論
臺灣地位未定論
議題
中華意識/臺灣主體意識
臺灣意識論戰
去中國化/去臺灣化
臺灣本土化運動
中國史觀/臺灣島史觀
臺灣民族主義/中華民族主義
中國統一
臺灣獨立運動
白色恐怖
南北差距
轉型正義
不當黨產
軍公教爭議
年金改革
經濟
銀行
中央銀行
新臺幣(貨幣)
統一發票
經濟史
美援
十大建設
十二項建設
六年國建
亞太營運中心
新十大建設
愛臺十二建設
前瞻計畫
臺灣農業
土地改革
三七五減租
公地放領
耕者有其田
科技
科學園區
半導體產業
能源
電力
礦業
都會區
證交所
期交所
櫃買中心
集保結算所
臺灣ETF
TAIEX
交通
公路
汽車客運
鐵路運輸
臺鐵
高鐵
捷運系統
飛航
民航相關事業列表
航空公司列表
港口
漁港
社會概觀
臺灣社會學會
公衆假期與國定假日
文化輸出
臺灣書院
國際排名
人權
LGBT
社會運動
臺灣之最
臺灣之光
文化
文化史
次文化
飲食
小吃
夜市
茶文化
公益彩券
電影(電影列表)
戲劇
布袋戲
歌仔戲
梨園戲
客家大戲
電視劇(列表)
音樂
流行文化
語言
文學
文學史
建築
列表
攝影
觀光景點
臺灣八景
哲學
人口
臺灣人
族群
原住民
漢族
本省人
外省人
閩南人
客家人
臺灣新住民
在臺外國人
省籍情結
國語政策
日本情結
倭寇
皇民化運動
國語家庭
灣生
去日本化
族群械鬥
原漢衝突
閩客械鬥
漳泉械鬥
海外臺灣人
日本籍
越南籍
美國籍
加拿大籍
澳大利亞籍
媒體
媒體史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新聞記者協會
電視
電臺
報業
報業史
雜誌
新聞紙雜誌圖書管制
電玩
雜誌及期刊
地下電臺
兩報三臺
老三臺
南臺灣三大報
媒體操縱
黨政軍退出媒體
亂象
財團化
統派
泛藍
親中
獨派
親綠
三民自
醫療
十大死因
國家衛生研究院
衛生福利部
全民健保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醫療機構
醫學中心
教育
教育史
發明與發現
體育
學術期刊
文獻資料庫
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政大機構典藏
華藝學術資料庫(英語:Airiti)
國家檔案館
環境
環境汙染
空氣汙染
垃圾焚化爐
分類
主題
國際關係主題臺灣主題荷蘭主題歐洲主題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臺灣與荷蘭關係史&oldid=68507093」
分類:台灣與荷蘭關係荷蘭雙邊關係殖民母國與前殖民地關係隱藏分類:引文格式1錯誤:日期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新增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原來歷史課本少教了!荷蘭趕走西班牙不是為了爭奪台灣 - 報橘
翻開臺灣史課本,很多人都背過這一串:1624年 — 1662年荷蘭殖民台灣南部、1626 — 1642年西班牙殖民台灣北部。除了年份有點有趣外,很少有人發現荷蘭與 ...
- 2約1540 大肚王國, 1624 荷治, 1626 西治, 1683 清治, 1895 日治
台灣荷蘭統治時期為1624年至1662年,台灣受荷蘭東印度公司所統治之期間,也為第一個有系統統台灣的政權。歐洲強權紛紛前來東亞貿易,並建立殖民地,而荷蘭為建立能與中國 ...
- 3三百七十年來台灣統治者簡表
1624年荷人(荷東印度公司)登陸安平。 荷蘭人統治台灣計38年。(1624~1662). 1661, 鄭成功, 趕走荷蘭人. 以台灣 ...
- 4臺灣與荷蘭關係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灣與荷蘭關係史(台荷關係史)是指台灣有信史以來至今與荷蘭雙方在歷史上不同階段的關係,荷蘭最早於1624年統治台灣。随着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实际上與其 ...
- 5重讀高中歷史課本-荷蘭、西班牙統治台灣的時代 - Tony的自然 ...
19年之後,鄭成功率領二萬大軍渡海東來,荷蘭人繼西班牙人之後,也結束在台灣38年的統治。 (~待續). 日期:2008.03.04. 圖:《東南海夷圖》出現了「彭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