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是你的隱性天賦》:「我是受害者」們唯一的出路就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你是一名「受害者」,請自我察覺和改變。

你的過去,也許有很多悲傷,但是你的現在和將來,要不要讓過去來定義,取決於你。

標籤: 焦慮是你的隱性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21/11/07,生活PhotoCredit:iStock精選書摘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尹依依如何跳出「我是受害者」的惡性循環?我學習心理學的初衷是想讓心理學變得工具化。

我堅信,心理學知識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改變人的命運,至少改變了我的命運。

在我看來,心理諮商師應該重視自己和個案之間的平衡性。

平衡性就像心理諮商師和個案之間的蹺蹺板,心理諮商師可以抱著高高在上的態度「醫治」個案,不和個案分享自己的任何資訊,在諮商中扮演絕對的主控角色;也可以是抱持一起探討的態度,注重引導個案運用自己的力量,那麼這個蹺蹺板就是有來有往的,是更趨向於互相平衡的。

這兩種方式並無高下之分,各有利弊,心理諮商師也可以在兩種方式之間自由切換。

但我自己比較傾向於後者,一種相互探討和交流式的心理諮商。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和大家一樣,犯過很多錯,走過很多彎路,體驗過很多辛苦和掙扎。

而這些挫折曾經讓年輕的我多次產生自憐的情緒,經常覺得世界不公平,也覺得自己永遠不會快樂。

我羡慕別人的原生家庭,也一直對身邊的人抱怨:為什麼自己不是那個「幸運」的人?很多好朋友看不過去,給了我一些建議,但我總覺得命運不可能改變,總是在和自己、和別人較勁。

有一個好朋友回想起過去的我說:「妳那個時候真是充滿負能量啊,好多次都不想理妳了。

」年紀大了一點之後,責任也加重了,而生活卻並沒有變得更容易。

但是,只因為一個關鍵的心態改變,我不再抱怨,甚至變得對未來充滿熱情。

因為我終於跳出了「我是受害者」的惡性循環。

為什麼不幸的人會越來越不幸?讓我們仔細想想,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朋友、家人、同事。

一開始,他們一副楚楚可憐的樣子,能激發我們最深的同情。

但是時間一長就會發覺,他們習慣將一切不幸都怪罪於其他人,包括原生家庭、霸凌他的同學、勢利的老師、糟糕的伴侶、無人性的上司、難處的同事……處處表現出一種「我是受害者」的姿態。

而當你想要幫助他們的時候,卻發覺他們根本不會聽取你的建議,只會繼續陷在自己的情緒裡。

他們一直在抱怨,卻從來不改變。

這就是受害者心態的體現。

奧地利心理學家費尼切爾早在一九四五年就提出了「受害者心態」理論,同時注意到了「受害者心態」和憂鬱症之間的聯繫。

與擁有受害者心態的人交流時,我們通常都會有巨大的無力感,那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生活的無法控制,會不自主地投射到我們身上。

他們被迫接受生活裡經歷的一切不幸,卻找不到任何一件愉悅的事情。

他們的談話總會以「我好不幸」開始,然後又以「我好不幸」結束。

這種無力感非常具有傳染性,哪怕帶著愉悅的心情去見面,在談話結束之後你也會覺得好像被生活痛扁了一頓,渾身無力,內心充滿絕望。

他們的不幸,通常也都是有理由的。

他們可能在成長過程中經歷過許多苦楚甚至災難。

但是我們都知道,人生哪有那麼多玫瑰花園,我們也都不是小王子和小公主。

當我們深陷泥坑的時候,只能自己從泥濘裡爬出來。

很多時候,生活並沒有給我們很多選擇,我們也都在嘗試著、掙扎著。

但是對於有著受害者心態的人來說,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他們經歷的痛苦,變成了一齣註定的悲劇戲碼,而他們是這場悲劇的唯一主角。

雖然對白都是悲慘的,場景都是苦難的,燈光都是暗淡的,別人都是非奸即盜的,但是這種戲劇性很容易讓人上癮。

而在自己的悲劇裡做主角的時間越長,就越難回到正常世界裡,與社會和人群建立健康正常的關係。

所有的交流,都會自動帶上「悲慘」濾鏡,更容易讓陌生人同情,也更容易讓熟人敬而遠之。

我的一位個案艾米就是這樣的人。

她最近很困擾,多次績效評估的時候,都被同事評價為「缺乏合作性,工作態度消極」。

她很鬱悶,便來接受心理諮商。

她一進門就說:「公司性別歧視,因為我是女人,才要求諸多。

公司也根本沒有人性,明明知道我剛離婚,已經很痛苦了,還要雪上加霜。

」我說:「妳不妨用這個機會來了解自己。

心理諮商可能對妳會有些幫助!」她帶著不屑一顧的語氣說:「妳和他們也是一夥的吧?想開除我就直說!我知道你們的伎倆,反正肯定不是我的錯。

」我微笑了一下說:「我也沒有說是妳的錯啊,我們可以談一下責任嗎?責任和錯誤,是同一件事情嗎?」她愣了一下,然後冷冷地說:「妳不用來教育我,我就是這樣的人。

我的人生註定就是不幸的,妳不可能理解我。

」「既然妳已經來了,那就讓我嘗試一下吧!」我用邀請的語氣對她說。

唯一的出路是對自己負責之後,艾米的人生畫卷慢慢在我眼前打開。

她是在母親的抱怨,甚至詛咒中成長的。

母親總是向她傳遞對婚姻、生活、孩子的怒氣和怨氣。

小時候的她,也曾經努力想讓自己變得優秀,好讓母親快樂,但是她發覺這麼做完全是徒勞,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讓母親滿意。

後來,她想透過結婚和生孩子來找到人生的意義,但是丈夫越來越讓她失望,孩子讓她覺得自己被困住了。

於是,她開始抱怨生活不公平、丈夫沒本事、孩子是累贅,別人都是走了捷徑才成功。

她變得敏感刻薄,無法接受任何拒絕和批評,覺得每個人都在針對她,於是為自己穿上了厚厚的帶刺盔甲,擺出一副「我不好惹」的架勢。

受害者心態的養成是有跡可循的。

通常是因為我們的成長環境中就存在著這樣的成年人,他們總覺得自己的命運特別「淒慘」,嘴邊總是掛著「命苦」「受罪」「可憐」之類的詞,漸漸地,我們會下意識地覺得,抱怨才是獲得他人關注的唯一方法。

12»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猜你喜歡Tags:焦慮是你的隱性天賦尹依依心理學受害者惡性循環成長環境受害者心態被動攻擊型人格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ACG名曲惡搞作《千本幼女》本質上就是首糟糕「歪歌」,被罵剛好而已1則觀點訪國中健康課本編撰委員:12年國教的「月經教育」有哪些改革?為何無法納入更多「素養導向」的教學理想?1則觀點在烏克蘭移民第二多的加拿大,我如何與不同學齡的孩子們討論俄烏戰爭?2則觀點【關鍵眼中盯】對於18歲公民權,國民黨仍有人認為:反正他們又不會投我,為何要支持?1則觀點戰地新聞不可或缺的「fixer」,冒死成就外媒報道2則觀點海洋獵人:鯨魚與海鷗的攻防戰1則觀點全球響應「關燈一小時」3/26一起關上不必要的電燈!1則觀點GIF檔發明人StephenWilhite因Covid-19逝世,所以「GIF」到底應該怎麼唸?2則觀點【影評】《貝爾法斯特》:北愛爾蘭的歷史衝突與糾葛,如何推動肯尼斯布萊納獻給家鄉的情書?1則觀點【TNL沙龍本週議題】央行宣佈升息,你有什麼看法?2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