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感情中的誘惑(九)從馬斯洛看挑戰愛情的困難 - 大人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馬斯洛是二十世紀最有名的人本心理學家,他最被人琅琅上口的是他那「需求階層」的 ... 這五個階層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 ...
首頁
大人知識
感情策略
如何看待感情中的誘惑(九)從馬斯洛看挑戰愛情的困難
挑戰者雖然是穩定市場的重要力量,找出他人關係中未被滿足的需求也通常並不太過於困難。
但是,要成功的贏取一段關係並取而代之,卻遠比想像的困難得多。
從誘惑模型得知,成功取而代之取決於當事人主觀的判定;而判定則是基於比較。
所謂比較,指的是比較既有關係的一方以及新挑戰者之間的價值差異,並透過其他參數的調整以為結果。
在這樣的判定架構下,除非挑戰者在各方面都比既有對象好很多,且既有關係的伴侶並沒有用心經營,否則誘惑可能根本不發生;或雖然誘惑成功,但當事人卻會希望同時兼顧兩段關係以產生綜效。
這總總都讓挑戰者處在相對不利的位置。
同樣的概念,我們也可以用馬斯洛的需求階層來做探討。
馬斯洛是二十世紀最有名的人本心理學家,他最被人朗朗上口的是他那「需求階層」的理論。
他認為「動機」是使人從事各種活動的內部原因。
動機又分成外部以及內部,外部動機是個體在外部要求(如父母壓力)的作用下所產生的反應現象。
比方說考試考不好就會被家長責打,所以為了怕被打而會用功念書。
但這類外部動機產生的行為反應,通常只能影響暫時性的行為而已,並不能把該行為內化、無法成為自主性的反應以及價值觀。
所以怕被打所念的書,並非是自己想念的東西、也往往不能內化為長期的知識。
所以往往考試完,也就很快的還給老師了。
內部動機則是個體因為自主需要而產生的動機。
比方說飢餓下對於食物的需要,或是寒冷下對於保暖的需要,亦或是寂寞下對於與其他人互動的渴望。
這樣的自主性需求,又依照其基本型態往上分成五個層級。
這五個階層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
人會從最下層展開需要,並在每項需求達到一定滿足度後逐層往上發展更高層次的需求。
比方說,當生理維持的需要都能滿足下,就會開始憂慮安全、在意舒適、需要朋友、渴望關懷等。
這些需要會不斷轉移、不斷累積、並不斷膨脹。
人會因為這需要而產生欲望,也因此欲望往往跟需求階層產生連結。
但糟糕的是,我們往往誤以為欲望所要的東西是根源需求。
比方說想吃麵包,讓我們誤以為需要麵包,但實際要被滿足的是生理上的不滿足,也就是飢餓。
也因此,若追本溯源,往往會發現欲望的標的通常只是我們滿足動機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
比方說,我們很想買個名牌的新包包。
但「想買包包」這件事情很可能並非因為這包包對我們有甚麼實質上的幫助。
追本溯源會發現,因為名牌包包在社會評價上代表身分與地位的象徵。
而若我們總是對自己地位感到自卑、或是恐懼別人會瞧不起我們,又偏偏自己覺得很難透過自身能力提升讓別人更重視我們時,我們就會尋求這樣的彌補方式——透過購買奢侈品,填補自己不受外界尊重之處。
當買了且帶著出門時,會感受到別人欣羨的眼光,會覺得奢侈品彌補了某種自己地位上的不滿足。
這樣能因此產生「受到外部的重視與在意」,也因此間接的滿足了自己對於「尊重」這需求追逐的渴望。
馬斯洛又進一步提到,下面四層是屬於「匱乏性需求」,而上層則是「成長性需求」。
所謂「匱乏性需求」指的是我們本身的不足與需要,這些必須透過外力的協助才能滿足。
比方說飢餓時,我們需要麵包、需要食物。
透過這些外部取得的東西、才能填補自身不足或空虛之處。
安全、愛、關懷、尊重也都是這樣形式的東西。
「匱乏性需求」的特徵在於這些需求會有「飽足感」、也就是需求上限。
極度飢餓時,吃一塊麵包很開心、吃兩塊麵包也還不錯、但連吃三塊後,這需求可能就消失無蹤了。
這時候你可能開始想喝水,或是想找個地方坐下來休息。
一但飽足後,你就不再需要那項東西了。
(PS,你也可以把這想成是邊際效益遞減的概念)
自我實現則是屬於「成長性的需求」,它是一種沒有飽足感的需求。
當你因為追尋某個目標,並開始覺得能透過自身的力量達成某個有價值的事物時。
你並不會因為做到目標而開始厭煩,反而會因為「做到」而產生本質上的成就感。
這成就感會推升我們繼續往那裡成長的持續動機;而越成長我們將想做的越多、越成長將越能樂在其中。
也因此這會產生自主持續的動力、加深我們的動機、並提供我們自我提升、自我改造的動力。
最終將趨近所謂的「完美人格」。
可惜,大部分的我們總徘徊在下面四層,而無法靠自身的力量來取得平衡,以走向馬斯洛所謂的「完美人格」。
回到我們的主題。
處在愛情中的每個人,不論當初是因為什麼理由決定展開一段愛情關係,當時間拉長後總可能會面臨不滿足的狀態。
這是因為世界上本來就不存在所謂PerfectMatch這種事情。
我們幾十年的人生中,恐怕也很難在茫茫人海中搜尋出幾百萬個樣本,並比對出最適合自己的戀愛對象。
我們往往只能在當時在身邊的三、五個,了不起十數個樣本中找尋一個未必一百分、但是現階段的「最佳解」。
但時間一拉長,環境變化後、自我成長後、主客觀條件大幅變動後,又有多少人能毫不猶豫的說當時的選擇了無遺憾呢?人總是會懷念沒被選擇的選項、人總是會發現更多新的選項,尤其生活的柴米油鹽必然會帶來一些衝突與不滿足。
時不時,可能就會想:「當時如果選的是另一個人,現在的生活會是怎麼樣呢?」「如果現在重新做一次選擇,自己還會選擇相同的對方嗎?」
當然,一個方式是忍耐,這或許也是大部分人處理的方法。
尤其若沒有第三者積極出來挑戰時,在沒有差異比對的情況下,很多人往往也不知道自己是處在缺乏或不滿足的狀態。
因此,當人初步感覺似乎生活有甚麼不滿時,往往也只是很制式的尋求在既有關係下做些改變,轉移雙方的注意力。
→如交往久了沒新鮮感,就選擇結婚,讓結婚的共同生活以及大小事情的忙碌轉移兩人注意力。
→結婚一段時間碰到危機了,就選擇生個小孩。
讓養小孩的忙碌生活能再次轉移兩人的注意力。
這也是為何很多夫妻反而是在小孩長大、可以各自獨立時才終於決定要離婚。
因為那時候已經沒甚麼可以轉移焦點的方法,兩人整天大眼瞪小眼的狀況下,才願意面對問題。
另一個常見的情況,則是當有第三者出現並產生誘惑的挑戰時。
當有比對發生時,不滿足感將赤裸裸的出現在眼前,也就會讓當事者開始思考,該怎麼面對這樣新可能的誘惑。
人因為不可能十全十美,總是會在潛意識中找尋可以彌補自身不足處的對象。
感情關係中,很大的比例確實也建立在我們自身不夠完美,以至於渴望透過他者的行為來填補自身不足之處;也就是希望透過他者來滿足我們那些「匱乏性需求」。
但又因為我們不管怎麼選擇,伴侶也如同我們自身一樣很難百分之百完美,所以有些需求必然因為兩造都缺乏而將持續匱乏著。
這也是為何前面說到,挑戰既有關係往往不難找到切入點,畢竟人的個性與能力都不相同,我們總是可能有一些對方既有對象沒有的優點與特色。
事實上,一般人的外遇對象,通常也確實跟既有關係中的對象呈現互補的狀態。
既有對象脾氣很差,所以可能找個溫柔體貼的。
既有對象冷冰冰的,所以想要有個熱情如火的。
既有對象小氣,所以會想找個大方大器的。
既有對象剛毅木訥,會想找個幽默機智的。
甚至是現實中挫折感重,總是委曲求全的,會希望找個能讓自己主導方向的新關係,來取得自尊建立自信。
所以,這其實有無限可能性,類似的舉例各位也可以自行想像下去。
但有趣的事情是,若是因為不滿足而對於挑戰者的接受,這其實反而會變成一股「穩定」既有關係的力量;換句話說,劈腿或是外遇,在某個角度而言,其實是讓感情更穩定的力量。
這怎麼說呢?大部分的既有關係都有一定的穩固度。
而第三者與既有關係者的互補狀態,通常不會是五比五,可能是三比七、或是二比八。
意思是說,既有對象可能有八成都很OK,可是兩成不足之處剛好是挑戰者可以弭補的。
挑戰者可以用此差異點切入一段既有關係,但卻很難讓處在既有關係的人主動放棄那段關係去投入挑戰者的懷抱。
對於已經在一段關係中的當事人而言,雖然剛好出現這個可以彌補的對象,但要他放棄原本八成滿意度的對象太不值得,所以除非第三者的條件真的太好了,擁有的彌補條件真的太重要了,否則通常當事人會希望兩段關係能並存。
事實上,更因為第三者的出現幫助既有關係的當事人填補了兩成的不足,反而讓他會更安穩的接受那個雖不滿意但還可以接受的伴侶;所以第三者其實化解了對方生活的不滿、並穩定了原來不穩定的狀態。
也因此,挑戰者其實隨時處在不利的位置上。
因為做為一個第三者,你通常無法判定自己到底跟對方的互補率達到多高多低的比率。
除非自己能在大部分的需求上都能完全取代在既有關係中對手的表現,且對手又因為偷懶而沒能建立足夠的沉沒成本,否則取代的機會幾乎微乎其微。
換句話說,自己必須要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極高時,才有可能擊敗既有關係的對手。
這也可以再一次回頭看我們在誘惑評價模型中所得到的一個結論,也就是,已經處在一段關係的當事者,除非都沒有積極建立沉模成本,否則他(她)是有極高的競爭優勢。
地位是很難撼動的。
但若原本關係其實是夠穩固的,當處在互補的關係中並屈居於第三者時,唯一能做的也只是默默的增加沉沒成本,並等待對方犯錯。
任何時刻,要是沉不住氣去大吵大鬧、或是逼對方表態的行為都是極度的愚不可及。
原因在於,既然外遇的原因是不滿足,那這不滿足通常都可以對應到馬斯洛需求接層裡頭下面四項匱乏性需求(通常是安全、愛與關懷、或是尊重)。
也如前面提到,匱乏性需求的特性就是當需求開始被滿足時,需求的重要度會大幅折減。
所以若挑戰者是透過不足處切入時,雖然可以簡單的介入一段關係,可是一旦當事人在這樣的需求中得到滿足時,挑戰者的重要性卻會大幅降低,且同時維持多段關係的風險、以及麻煩反而會突顯。
在此同時,第三者開始哭鬧要求更多權利時,反而很可能因此理由而被「斬殺」。
但反過來說,作為挑戰者若不讓對手匱乏之處滿足時,你又無法展現你比既有關係中對手優越之處。
所以這變成是單向選擇,也讓挑戰者處在極度兩難的位置。
這也是為何我前面提到,介入很容易,但取而代之卻非常的困難。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訂閱電子報
送出
關於大人學
大人學由兩位企業管理顧問:張國洋(Joe)與姚詩豪(Bryan)共同創立。
2015年他們將經營多年的管理部落格:專案管理生活思維當中,與職場兩性相關的文章獨立出來,成立大人學網站。
基於工程師與顧問的背景,兩位創辦人著重透過邏輯思考來分析、解決人生各類問題,近年也陸續邀集理念相同的作者與講師加入。
「相信思考,勇於改變」是大人學的核心理念,各類講座課程在內容設計上均以「切身實用」為目標,並為學習者歸納出立即可用的「系統化做法」。
除了台灣,也有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澳門、馬來西亞、美國等地的朋友專程來參加活動,每年參與課程超過5,000人次。
大人學的營運實體為識博管理顧問公司(統一編號:28552691),想瞭解更多資訊,歡迎利用客服信箱或致電+886227112720與我們聯絡!
FB粉絲團
大人學
下載APP
本分類熱門文章
為何會拿好人卡(一)絕對不要做的幾件事
好人卡
老僑戀愛觀
為何會拿好人卡(二)安全感是甚麼?
好人卡
老僑戀愛觀
老僑觀點:跟女生找不到話聊該怎麼辦?
老僑戀愛觀
戀愛策略
為何會拿好人卡(五)調情、第一道門檻、觀測與跟隨
好人卡
老僑戀愛觀
拯救失戀大作戰(一)急救失戀,如何從失敗中存活
拯救失戀
本分類最新文章
戀愛哪有不演小劇場
戀愛策略
滿分回答女生的「廢物測試」,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老僑戀愛觀
為何買「PS5」要假裝「空氣清淨機」?另一半曾因為你買的東西而生氣嗎?
戀愛策略
「他對我好,卻不肯確認關係」進退兩難的曖昧階段,該有的心態與策略
老僑戀愛觀
戀愛策略
為何「霸道總裁」總是贏過貼心暖男?從《愛的迫降》學真正能讓女生心動的戀愛策略!
老僑戀愛觀
戀愛策略
隨選文章
人人都該有..第二台Kindle
閱讀
騎虎難下的六七年級(一):談困境背後的原因
走出安適區
自我成長
如何看待感情中的誘惑(六)看不見的手
老僑戀愛觀
關於社群網路所創造的人際疏離
如何學習
如何思考
【大人學書摘】在職場上與人互動最好避免衝突?過度講求和氣,恐怕也會造成大問題
職場策略
職場政治
推薦購買
為何會拿好人卡
愛情市場學
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
沒了名片你還剩下什麼
大人學選擇
若有轉貼需求,請來信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須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原文標題、連結、及作者訊息。
首頁|專案管理生活思維|關於我們|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
識博管理顧問公司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107號9樓 02-2711-2720 [email protected]
大人學©2015AllRightsReserved.
延伸文章資訊
- 1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 隨意窩
例如:愛與被愛、家人、愛人、朋友、工作夥伴等的歸屬感。 第四層次是「自尊需求」:在工作中是否可以提供工作 ...
- 2愛情與歸屬~讀者疑惑釋疑(2)~ (上) - 心腦操練精神樂活
依馬斯洛理論,「愛與歸屬感」的需求,是繼生理與安全的心理需求後,衍生的歸屬感需求。若生理與安全是側重個人生理需求與身體安全需求,以完成基本生存或 ...
- 3需求层次理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愛與歸屬的需求. 安全的需求. 生理的需求.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需求層次理論(英語: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是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心理學評論》的 ...
- 4馬斯洛七大需求@ IQ OPEN的後台-IQ智力測驗,常識,知識
馬斯洛於1954 年首度提出此一理論,發表初期將人之需求分為五個層次, ... 假如生理需要與安全需要都很好的得到了滿足,愛、感情和歸屬的需要就會產生(Maslow ...
- 5為什麼我們需要朋友?慎選合適的群體建立「歸屬感」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心理學上的動機理論,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個等級,通常以金字塔裡的階層來呈現。金字塔底層的需求要先得到滿足,才會追求較高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