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七章【原文+注音+各家注疏】 - 儒学自习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fèn)懥(zhì),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hào)乐(yào),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儒学自习室首页图书馆经典注疏《大学》注疏 《大学》第七章【原文+注音+各家注疏】 郑其嘉 • 2021年9月4日上午11:00 • 《大学》注疏• 阅读1378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fèn)懥(zhì),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hào)乐(yào),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朱子张居正岑溢成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fèn)懥(zhì),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hào)乐(yào),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程子曰:“身有之身当作心。

” ○忿,弗粉反。

○懥,敕值反。

○好、乐,并去声。

○忿懥,怒也。

○盖是四者,皆心之用,而人所不能无者。

然一有之而不能察,则欲动情胜,而其用之所行,或不能不失其正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以直之,然后此心常存而身无不修也。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上传之七章。

释正心修身。

此亦承上章以起下章。

盖意诚则真无恶而实有善矣,所以能存是心以检其身。

然或但知诚意,而不能密察此心之存否,则又无以直内而修身也。

自此以下,并以旧文为正。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这一章是解释经文正心修身的说话。

○身有的身字,当作心字。

○忿懥,是心里恼怒。

○恐惧,是心里畏怕。

○好乐,是心里喜好。

○忧患,是心里愁虑。

○有所,是有那一件事在心里执着,如不当怒而怒,或虽当怒,却又怒的过了,着这一件恼怒的事横在胸中,便是有所忿懥。

下面三句,都是此意。

○曾子说:“经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盖言心是一身的主宰,而心体至虚,原着不得一物,一有所着,则心即为所累,而不得其正,着在怒的一边,而有所念懥,则心为忿懥所累,而不得其正矣。

着在畏的一边,而有所恐惧,则心为恐惧所累,而不得其正矣。

着在喜的一边而有所好乐,则心为好乐所累,而不得其正矣。

着在忧的一边,而有所忧患,则心为忧患所累,而不得其正矣。

” ○盖忿懥、恐惧、好乐、忧患,乃心之用,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但四者在人,本有当然之则,若能随事顺应,而各中其则,事已即化,而不留于中,则心之本体,湛然常虚,如明镜一般,何累之有?唯其欲动情胜,或发之过当,而留滞于中,如明镜上着了尘垢一般,由是虚灵之体为其所累,而不得其正矣。

心不能正,而欲身之修岂可得乎?下文视听饮食之失其职,便是身不修处。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承上文说,人心为一身之主,必心君泰然而后众体从令,各得其职,若有所忿懥、恐惧、好乐、忧患,则这心便被那一件事牵引去了,不在里面。

心既不在,则眼虽看着,也如不见,耳虽听着,也如不闻,口内虽吃着饮食,也不晓得是什么滋味。

盖目之于视,耳之于听,口之于味,皆吾身之用,而所以视,所以听,所以知味者,皆心也。

故心不在,而众体皆失其职矣。

这是心不能正,身便不修如此。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这是结上文两节的意思,说人心有所忿懥、恐惧、好乐、忧患而不得其正,则虽视听食味至切近处,尚不能辨,况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岂能得其理乎?可见心为一身之主,不能正心者,必不可以修身也。

经文所谓“欲修其身,先正其心”者,意盖如此。

君子诚能静而存养,动而省察,务使此心湛然虚明,随事顺应,而喜怒忧惧,各中其则,则心正身修,而家国天下,皆从而理矣。

岂特视听食味之间,能得其正而已哉。

○上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注释】 ○身,朱子采纳程伊川的说法,认为这“身”字当作“心”。

衡诸“大学”全篇的文脉,只有说“正心”的,却未见有说“正身”的。

故此,程子、朱子的校改,实有相当坚强的理据。

但有许多学者却以为不必改“身”为“心”。

兹引数说,以资比照。

宋代张九成:心之正体,无忿懥、恐惧、好乐、忧患也;其所以为之者皆血气也。

此所以言身而不言心。

读身如字(大学说) 宋代四明李元白:“始焉心足以制其身,今也身反以戕其心,故经不曰心有所忿懥,而特絜其身以言之。

”(卫湜《礼记集说》引) 明代李贽:“身不必作心字,首节见身之有关于心,次节见心之有关于身,末节故意以‘此谓修身在正其心’结之。

字字极有条理,何故反晦蚀之。

”(四书评) 清代李光地:“身有之身,仍当依旧本。

盖忿懥之类,以心之发乎身者言也;苟有失正之时,则其身之容貌、辞气、颜色,亦因之不得其正矣。

本文正字因心之义以说身也。

”(古本说) 这几种说法虽亦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但为了使诠释前后一致,这句我们仍将采取朱子之说。

(朱子之说见本章“疏解”) ○忿,意愤;懥,音志;都是愤怒的意思。

○有所好乐,好,音号;乐,音跃;都是喜爱的意思。

○心不在焉,意即心不存于此,所谓不存、不在,并非消亡之意,而是指心于此不在其主宰之正位。

  【疏解】 朱子认为这一章是解释正心和修身的,承上一章诚意之说,开下一章修身齐家之论,所以定为传之第七章。

大学之条目,可分成三节:格物、致知是明其理,诚意、正心、修身是体其理,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推其理。

诚意、正心、修身同属一节,其关系之密切可知,正因为如此,三者之分别便不容易觉察;“意既诚,心是否就正?”,乃由此引生的最常见的问题。

欲解决这问题,先看看心何以不得其正。

“有所忿懥”、“有所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是使心不得其正的原因;所谓忿懥、恐惧、好乐、忧患都是“情”。

情与意同样都是心之发动处,但情只是心之发动,而意却有主向,如:好恶是情,好好色、恶恶臭是意。

换一种方式来说,意是自觉地为行为立定方向,情是面临特定的事物或情况时所直接流露者,常是不自觉的,虽然并非行为之直接发动者,对行为却有极大的影响力。

情既是心之所发,自然是不能没有的;人若不能无情,则心之不得其正,显然不是由于有情,否则心便不可能得其正。

那麽,心何以会不得其正呢?朱子认为关键在于“有所”二字。

这裹所谓“有所”,实意指有所固滞的意思。

情应物而起,假如物来而情起,事过而情迁,心便能无所偏执固滞,光明澄澈地显发,而居于主宰一身之正位;这也可说是情之发而皆中节。

反之,假如物来而情起,事过而情留,心有所偏执固滞,为之昏暗不明,以至无法居于主宰一身之正位;这可说是情之发而不中节。

心若有所执滞而不得其主宰之正位,则意虽诚,意虽为我们的行为立定为善去恶的方向,这意向亦将无法体现于行为之中。

故此,意既诚之后,并不意味着心自正了;欲心正,还得检点存养,使心光明澄澈地显发,然后能了无固滞,物来而顺应,廓然而大公,而得其主宰之正位。

然而,心本来就是光明的,本来就是正的;所谓不正,只是不能操存,致为私意激情所蔽。

故此,存养此心,使此心炯然通明,得其主宰之正位而无不在,则四肢五官莫不听命,而动静周旋亦莫不中礼。

反之,如存养不及,则为忿懥等激情所牵引,不能作主,自然无法照管其身,以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由心之不得其正之弊,可见不正其心,则身亦不可得而修。

  编自:岑溢成《大学义理疏解》(台湾鹅湖出版社) 岑溢成教授,一九五二年生,原居香港,大学时负笈台湾,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

一九八四年获香港新亚研究所博士。

在台、港两地,先后受教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刘述先、戴琏璋等名师。

一九七五年,与曾昭旭、王邦雄、杨祖汉等师友,共同创办《鹅湖月刊》。

一九八六年,获聘至台湾中央大学国文系任教。

先生学术横跨中西,于先秦儒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考据学、训诂学、因明学、历代文学理论、分析哲学等领域,皆有精湛之见。

  编辑排版:其嘉   【四书导引】 古本《大学》(原文+诵读音频+注音) 今本《大学》(原文+注音+各家注疏)    《中庸》(原文+注音+各家注疏)    《论语》(原文+注音+各家注疏)   【本站推荐】   公开课|(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活动公告|本站志工招募公告与说明   赞(4) 郑其嘉编辑 00 生成海报 《大学》第六章【原文+注音+各家注疏】 上一篇 2021年9月3日上午11:00 《大学》第八章【原文+注音+各家注疏】 下一篇 2021年9月5日上午11:00 相关推荐 唐君毅:学问之内容 哲学之对象乃宇宙人生之全理,哲学是知识的知识。

唐君毅 为人为学 2022年8月30日 00410 《论语》注疏之述而第七第28章|总第175章 互乡难与言。

童子见(xiàn),门人惑。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 知世分子 《论语》注疏 2021年5月22日 003280 《论语》注疏之阳货第十七第23章|总第457章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 知世分子 《论语》注疏 2021年5月28日 012820 招生招聘 人海辽阔相约文礼适道|文礼书院2022年夏季招聘公告 如果有一份工作,既是理想的向往,又有现实的保障;既有外在价值的体现,又有内在生命的成长;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自我觉醒,自我实现。

这样一份工作,既是为人,又是为己,我们可以称之为“世界… 信息发布 2022年7月23日 001780 我们发表此宣言之理由——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一)(前言)(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唐君毅) 案:此宣言之缘起,初是由张君劢先生去年春与唐君毅先生在美谈到西方人士对中国学术之研究方式,及对中国文化与政治前途之根本认识,多有未能切当之处,实足生心害政,遂由张先生兼函在台之牟宗… 唐君毅 儒学义理 2021年7月20日 021.2K0 发表评论请登录后评论...登录后才能评论提交 经典注疏‖按原文和目录查询:《论语》《大学》《中庸》进入…Searchfor:搜索按钮Searchfor:搜索按钮 热门 热评 最新 随机 『公开课』(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简介 2021年7月16日 论语·为政第二(原文+拼音+诵读音频) 2021年5月31日 论语·乡党第十(原文+拼音+诵读音频) 2021年5月31日 古本《大学》(原文+拼音+诵读音频) 2021年6月26日 今本《大学》原文及注音 2021年8月27日 《中庸》全文及注释 2021年8月26日 《中庸》第一章【原文+拼音+各家注疏】 2021年6月13日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拼音+诵读音频) 2021年5月31日 开启经典教育时代,让无数家庭走出教育困境!——《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视频+文字稿) 2021年4月27日 《大学》第一章【原文+注音+各家注疏】 2021年8月29日 乐习答问:生活是为了安稳幸福吗?——答知乎网友“小白对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理解……” 2022年7月3日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3)之孔子周游列国 2021年7月3日 孔子身世 2021年7月5日 忍辱不辩的公冶长 2022年4月14日 〔周末连载〕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一卷第五章老子的哲学|第五节人生的智慧:正言若反 2021年12月19日 曾昭旭:怨天尤人是生命受伤的更深微征状(《让孔子教我们爱》之三十八) 2022年5月27日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5)之孔子后 2021年7月4日 蔡仁厚:了解儒家学问的几个要点 2022年5月10日 〔朝话〕梁漱溟:这个时代的青年,错把欲望当志气 2022年2月2日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1)之孔子身世 2021年7月2日 曾昭旭:尊重对方才能有效拿捏交往的分寸(《让孔子教我们爱》之五十三) 2022年9月8日 季谦先生:一个倡导员如何自修 2022年9月7日 唐君毅:说人生在世之意义 2022年9月6日 牟宗三:理性的运用表现与架构表现 2022年9月5日 〔周末连载〕中国禅宗简史|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3卷第7章第1节 2022年9月4日 〔周末连载〕华严宗思想述要(下)|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3卷第6章第4节 2022年9月3日 季谦先生:诸子出于儒家论 2022年9月2日 曾昭旭:拿捏分寸的基础在自信(《让孔子教我们爱》之五十二) 2022年9月1日 读经教育推广与宣导的基本原则——第一期读经教育宣导讲师培训会讲话 2022年8月31日 唐君毅:学问之内容 2022年8月30日 〔朝话〕主忠信——人生有所主,方能有所进(附:编者疏解) 2021年8月19日 〔朝话〕吾人的自觉力 2021年8月4日 〔朝话〕谈组织团体原则 2022年1月12日 《论语》注疏之公冶长第五第21章|总第113章 2021年5月19日 〔朝话〕学问求其放心——“学问”二字,学问极大! 2021年8月12日 〔朝话〕秋意——秋天里的生命学问 2021年9月15日 〔朝话〕我的生活实情 2021年11月10日 曾昭旭:人生的生存需求与价值需求(《让孔子教我们爱》之四十) 2022年6月9日 牟宗三:时代使命与文化意识 2022年6月13日 〔周末连载〕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一卷第二章|第二节仁的意义与特性 2021年9月26日 首页 精选专题 本站搜索 我的 用“本站搜索”,搜索一个你所关心的关键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