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些爭執總是鬼打牆?專家:不能指望所有的關係都有深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些人之所以接受心理治療,是因為他們吵架時往往變成鬼打牆,每次想把事情說清楚講明白,都以發脾氣和指責收場。

我請他們互相面對面坐下來,讓我看看他們 ... 下一篇 底片、筆友、卡帶、黑膠、畢業紀念冊:我們青春的美好與意義 心靈 自我成長 為何有些爭執總是鬼打牆?專家:不能指望所有的關係都有深度 不必被理解,感受能被尊重就夠了 share 47425 share 文/伊麗絲.桑德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如果你知道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且對這個形象感到很自在,你將不會覺得有必要搬出一大堆解釋,你只會展現出如實的你。

大多解釋的用意,都是為了要確保對方有以正確的方式看待你;也就是說,要確保對方有以你所希望的方式看待你,此外也要確保對方並未以被你視為負面方式的方式來看待你。

如果你經常覺得有需要向別人解釋你是什麼模樣或不是什麼模樣,你可能已經注意到,這樣有時會惹惱他們,大多人會喜歡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看到你和體驗你。

然而,允許他們這麼做,有時候可能頗令人焦慮不安。

有些人會開始解釋個不停,完全停不下來。

說不定他們深怕自己遭到遺棄,因為他們內心深處認為,要是他們未能以某種特定方式被看到或被聽到,人人都將棄他們而去,說不定這是他們以前能稍微獲得母親或父親正面關注的唯一方式。

為了徹底且真正地活在當下,人與人在與彼此相遇時,必須要有勇氣直視彼此雙眼,和敞開心胸感受彼此。

與別人相遇時,如果你鼓起勇氣傾聽,以專注且開放的心態,學習關於你自己和對方的全新事情,你們之間將形成非常優質的交流。

如果你總是忙著想告訴對方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你想說的事可能會成為阻礙,使你不論和任何人都無法展開一次真正振奮人心又真誠的邂逅。

為何有些人吵架總是鬼打牆,無法解決問題?有些人之所以接受心理治療,是因為他們吵架時往往變成鬼打牆,每次想把事情說清楚講明白,都以發脾氣和指責收場。

我請他們互相面對面坐下來,讓我看看他們試圖討論事情時通常會怎麼進行,往往顯然雙方的自我形象都很脆弱,各自多少都覺得自己受到威脅。

或許整件事一開始就是彼此重視的層面互有衝突,對於在何時和何地管教子女,他們互有歧見。

他們並不是坦然接受彼此各持有不同意見,於是各自表述自己的意見,並找出一個折衷的辦法,反而是開始對事情加以解釋――而事情往往也就在這時候開始變調。

女方解釋的目的,是想說服男方,她對眼前情況的觀點才是正確的,而且要照她的方式進行,才是好的教養方式。

問題在於,她的解釋,聽起來卻像是在批評他,倘若她的做事方式是所謂的「好的教養方式」,那麼他的做事方式又是什麼呢?而且他也支持一些她所謂「好的教養方式」以外的其他一些事情,那麼在她眼中,這言下之意又是什麼呢?如果他的自我形象是脆弱的,他將會感到自己受到攻擊,想必會透過提出解釋來捍衛自己。

而他的解釋將令她感到自己受到批評了,於是爭執就這樣沒完沒了。

唯有在雙方各自都有能力視自己為一個犯了部分錯誤的個體時,談論問題才是可行的。

必須要有能力接受自己是一個害怕自己不被愛的個體、是一個導致對方不愉快的個體。

在最好的情況下,你們可以「各付各的」,也就是說,你們對負面的事情各擔起一半的罪咎,並各自向對方道個歉,這就是所謂的有建設性的和解。

但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這樣,如果你的自我形象很薄弱,正視自己的過錯可能會引起太深的焦慮感。

有些人因此選擇從來不為任何事擔起罪咎,他們從來沒有罪惡感,因為他們從來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他們將否認自己對負面的事情有任何罪咎,會說些類似這樣的話:「我是不得已的……我也沒別的辦法呀。

」而如果你暗示他其實可以採取不同的做法,他便會開始滔滔不絕地解釋,說不定還會惱羞成怒,但絕對不會道歉,他無法面對自己的過錯。

別執著於對方一定要理解自己我們敢勇於表達負面感受時,這段關係就會變得更有深度。

如果雙方各自都有能力表達出負面的部分,並接受自己內在和對方內在的這些部分,就可望達成有建設性的和解,這時不論是負面或正面的部分,雙方均能共同承擔,良好的情緒交流也因此變得可能了,一方將有能力面對另一方的負面感受,且不覺得自己有需要為自己解釋,不論從哪一方的角度來看,這段關係都會變得更有深度,身在其中也會更有安全感。

別指望所有的人際關係都能變得更有深度,說不定你連和你伴侶的關係都無法變得更有深度。

一如先前所說的,必須要雙方都有意願視自己為一個會犯錯且有時候可能導致別人痛苦的個體才行,這並非人人都能做到,如果你的伴侶無法做到,你最後可能會浪費了很多精力試圖要他為負面事情中他那部分的罪咎負責。

而除非他本身有很強烈的意願要真正身體力行,不然什麼也不會改變,試圖把事情說清楚講明白也將會是浪費時間而已。

還不如把你的精力用來釋出些善意,對他說些好話吧。

他真的很需要聽到好話,從事你們倆都能接受的活動時,多多享受和他共處的時光吧。

如果你能放下執念,不再認定他非得要具備某種他所沒有或不希望培養的深度,你將更能夠欣賞他既有的優點,說不定你可以透過其他管道獲得你這段關係中所缺乏的東西,或說不定讓關係具有一定的深度對你而言太重要了,因而你將離開他,轉而去其他不同關係中尋求深度。

練習說出感受,不必解釋,只要被尊重就夠了如果你能單純說出你實際的感受,而非解釋這份感受該如何被知覺,你的人際關係將更順遂得多。

譬如,你可以說:「我能感覺到我開始冒汗了」,而別說:「別人只要批評我,我就很難受,我就是這種人,而這是因為……」比起解釋你為什麼會有某些感受和為什麼會想做某些事,說出你實際的感覺、感受和需求,更能帶來交流感和親暱感。

你並不需要解釋,不需要捍衛自己,或替自己辯解,事情就是這樣,完畢。

你並不需要對方的理解。

和我會談的許多人,尤其是女人,曾花無窮時間且費盡唇舌,意圖讓她們的先生了解為什麼她們想要做某些事情。

而先生說不定永遠也不會有興趣了解,因為那和他本身的心願是互相違背的。

所以她最後變成在對一個根本無心聆聽的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解釋。

他聽她解釋到後來,可能會很不耐煩甚至火大,畢竟他從來就不曾要求她解釋。

你不需要別人的理解。

請說出你想要的是什麼,然後請對方尊重這件事。

這樣就夠了。

(本文摘自伊麗絲.桑德著,《敏感得剛剛好:高敏感族情緒整理術!撕下「情緒化」、「難相處」的標籤,讓憤怒、悲傷、嫉妒、焦慮不再破壞你的人際關係!》,平安文化出版)※50後你有哪些夢想?一起來完成50件想做的事! 歡迎加入50x50夢想計畫→https://goo.gl/E1eQ5U☆加入50+LINE,每日資訊不漏接! ​https://line.me/R/ti/p/%40efu3793r2019/04/12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實踐夢想的第一步「50X50夢想計畫」 →https://pse.is/3gf6fx 家庭關係 兩代共處 熟年哲學 下一篇 底片、筆友、卡帶、黑膠、畢業紀念冊:我們青春的美好與意義 50+學院 50+聲音表達工作坊第5期 台北市 2022/06/30~2022/08/11 我要報名 50+熟齡踢踏舞工作坊 享象表演藝術場館 2022/05/10~2022/07/13 我要報名 50+表達魅力學工作坊 台北市 2022/05/10~2022/06/21 我要報名 【50+學院╳六號實驗室】熟齡古典芭蕾課第11期 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藝術學院 2022/05/03~2022/07/05 我要報名 熱門文章 1.告別羅霈穎詩人羅青:整理妹妹一屋子遺物,我才真正認識她 2.可給晚輩小錢,不要給大錢!于美人:父母們別再為兒女牽掛,獨立自主老後才幸福 3.告別束縛和忍耐的23年婚姻!55歲鈴木保奈美果斷離婚,奔向自由人生 4.拒絕無效醫療!吳念真:子孫未來不用掃墓,心裡有我就行了 5.吃芭樂有助膠原蛋白合成!黑斑、氣色差等9種皮膚困擾,營養師一張表教你怎麼吃 LINE@ 立即加入 FB粉絲團 立即加入 其他人也看的文章 3541 台北5條散步路線|不出國就出走,走路如何成為有意思的旅行? 走吧,前面有很多新鮮事等著你。

32224 50後,別活得太用力!鄭家榆:以前我凡事看得太仔細,現在覺得模糊反而好 最該努力追求的,是鋪一條找回自我的路。

28863 夫妻分床、分居不行嗎?韓國媳婦:別管不干自己的事,活得更自由 夫妻是○○,你的答案是? 19234 陪伴癌症臨終家人,該告知真實病情嗎?陳乃菁:這些話必須說,別怕談死,才能避免遺憾 別因過度體貼,反而阻礙溝通。

31851 50後生活如何過得有質感、有意義?李清志:學會獨處、欣賞安靜的美 為何要買很貴的房子,卻又堆滿不需要的東西? 22387 自覺吃不多,為何還變胖?馬文雅醫師:避免心靈飢餓,心情對了才會瘦 減重不該痛苦,找到快樂才能健康瘦。

註冊/登入 購物車 生活百科 找課程 商品試用 素人出版 人物 心靈 中年危機 人際關係 自我成長 兩性家庭 空巢期 照顧者 心靈總覽 健康 性愛 更年期 失智 醫療保健 飲食 運動 慢性病 癌症 健康總覽 生活 熟齡學習 住宅居家 美妝保養 日常穿搭 藝術文化 生活美學 國外旅遊 國內旅遊 創新善終 創新長照 生活總覽 專題 【圖片故事】鏡頭下的熟齡生活拼圖 最好的禮物,是讓人愈活愈好! 50+人生便利店 2021高齡友善城市大調查 享受吧!50後的東漂日記 關注!COVID-19疫情下的身心照護 Palette50後人生調色盤 熟齡友善城市 新居住時代 50+後羨代人生 人生第二曲線50後的超前部署 50後同學會之必要 熟年的Sex&Love 50+人生事務所 去遊學! LOVE!打造想住一輩子的家 顛覆老後 美好的告別 省力照顧 50後的自得其樂 50後圓夢 50後的「心裡學」:表演自我 50後的風格革命 專題總覽 理財 職場就業 熟年法律 退休理財 理財總覽 影音 50+讀者Show 熟齡街舞MV 50+Body 50+Living 50+Beauty 神經很有事 張曼娟我輩中人 鄧惠文時光心蘊 影音總覽 專欄 張曼娟 吳淡如 高愛倫 丁菱娟 彭樹君 周輝政 蘭萱 陳艾妮 彭菊仙 王浩威 林一峰 林黛羚 黃威融 杜丞蕓 王琄 林靜芸 焦雄屏 法律百科Legispedia 梁旅珠 照護線上 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 主婦聯盟合作社 楊寧茵 林靜如(律師娘) 洪雪珍 八分生活 元氣網 健康醫療網 Hello醫師 專欄總覽 生活百科 素人出版 50+試用 活動進行中 查看試用報告 50+試用總覽 50+學院 課程報名 表演藝術 實用科技 美學生活 健身舞蹈 活動花絮 專題報導 50+學院總覽 50+選品 居家生活 顛覆提案 50+選品總覽 50+會員 玩社團 50+愛旅行 50+夢想計畫 50+學院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 關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