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迷因是承載文化思想、符號或實踐的一個包含甚廣的單位,可以透過包括但不限於宗教、謠言、演講、手勢、新聞、知識、觀念、習慣、習俗甚至口號、諺語、用語、寫作、用 ... 迷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建議將模因學併入此條目或章節。

(討論)   此條目介紹的是人類學概念。

關於網路爆紅事物,請見「網路迷因」。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8月21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迷因"—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人類學 人類學大綱(英語:Outlineofanthropology)人類學史 分支領域 考古學 體質人類學 文化人類學 語言人類學 社會人類學 考古學 空中考古學(英語:Aerialarchaeology) 航空考古學(英語:Aviationarchaeology) 戰場考古學(英語:Battlefieldarchaeology) 聖經考古學 生物考古學 環境考古學 民族考古學 實驗考古學(英語:Experimentalarchaeology) 女性主義考古學(英語:Feministarchaeology) 法醫人類學 海洋考古學(英語:Maritimearchaeology) 古民族植物學(英語:Paleoethnobotany) 動物考古學 體質人類學 人與動物關係學 生物文化人類學(英語:Bioculturalanthropology) 演化人類學 法醫人類學 分子人類學 神經人類學(英語:Neuroanthropology) 營養人類學(英語:Nutritionalanthropology) 古人類學 靈長類學 社會人類學文化人類學 應用人類學 藝術人類學 認知人類學 電子人類學(英語:Cyborganthropology) 發展人類學 數位人類學 生態人類學 環境人類學(英語:Environmentalanthropology) 經濟人類學 人類學中的政治經濟學(英語:Politicaleconomyinanthropology) 女性主義人類學 飲食人類學 人種歷史學(英語:Ethnohistory) 制度人類學(英語:Anthropologyofinstitutions) 親屬 法律人類學(英語:Legalanthropology) 媒體人類學 醫療人類學 民族博物館學(英語:Ethnomuseology) 民族音樂學 政治人類學 心理人類學(英語:Psychologicalanthropology) 公共人類學(英語:Publicanthropology) 宗教人類學 象徵人類學 超個人人類學(英語:Transpersonalanthropology) 都市人類學 視覺人類學 語言人類學 人類語言學 描寫語言學派 民族語言學 民族志詩學(英語:Ethnopoetics) 歷史語言學 符號人類學(英語:Semioticanthropology) 社會語言學 文化人類學 人體測量學 民族誌 網絡誌 民族學 跨文化比較(英語:Standardcross-culturalsample) 參與觀察 科學整體論(英語:Holisminscience) 自反性(英語:Reflexivity(socialtheory)) 深描(英語:Thickdescription) 文化相對論 民族中心主義 主位與客位(英語:Emicandetic) 基本概念 文化 發展人類學 族群 演化 社會文化進化論 社會性別 親屬 迷因 史前時代 人種 社會 價值(英語:Anthropologicaltheoriesofvalue) 殖民主義 /後殖民主義 重要理論 行動者網絡理論 聯姻理論(英語:Alliancetheory) 跨文化研究 文化唯物主義(英語:Culturalmaterialism(anthropology)) 文化理論(英語:Culturetheory) 傳播論 女性主義人類學 歷史特殊論 博厄斯人類學(英語:Boasiananthropology) 結構功能主義 象徵人類學 人類表演學(英語:Performancestudies) 政治經濟學(英語:Politicaleconomyinanthropology) 實踐理論(英語:Practicetheory) 結構人類學 後結構主義 系統論(英語:Systemstheoryinanthropology) 列表 人類學家列表 閱論編 迷因[1](英語:meme,發音:/miːm/[2][3][4],中國大陸稱為模因[1]),又譯媒因[5][6][7]、覓母[8]、米姆[9]、瀰[10]、文化基因[11]等。

目前比較公認的定義是透過模仿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思想、行為或風格,通常是為了傳達迷因所代表的特定現象、主題或意義[12][1]。

這個詞是在1976年,由理查·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所創造,將文化傳承的過程,類比成做生物學中的演化繁殖規則[1](有共同先祖、隨著環境改變進化、優勝劣汰等等)。

迷因是承載文化思想、符號或實踐的一個包含甚廣的單位,可以透過包括但不限於宗教、謠言、演講、手勢、新聞、知識、觀念、習慣、習俗甚至口號、諺語、用語、寫作、用字、網路爆紅事物等儀式或其他具有模仿主題的可模仿現象從一個頭腦傳遞到另一個頭腦,近似於學習。

這個概念的支持者認為迷因是基因的文化類比物,因為迷因可以自我複製、變異並對選擇壓力做出反應。

[13] 也有提倡者認為,迷因是一種病毒現象(英語:Viralphenomenon),它可能透過自然選擇以類似於生物進化的方式進化。

迷因透過變異、突變、競爭和遺傳的過程來實現這一點,每一個過程都會影響到迷因的繁殖力成功。

迷因透過它們在宿主中產生的行為傳播。

繁殖較少的迷因可能會滅絕,而其他的可能會存活、傳播,並(無論好壞)突變。

複製最有效的迷因會獲得更大的成功,有些迷因甚至會在對宿主不利的情況下複製得更有效。

目次 1概說 2生殖性 3存續性 4散播性 5參見 6參考資料 7延伸閱讀 概說[編輯] 理查·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創造迷因一詞 迷因類似作為遺傳因子的基因,為文化的遺傳因子,也經由複製(模仿)、變異與環境選擇的過程而演化。

舉例而言,某個人類大腦中的觀念(迷因),經由模仿或是學習複製到不同人的大腦中。

而經過複製的觀念並不會與原來觀念完全相同,因此產生變異。

這些相似但是有所不同的觀念,則在散佈時互相競爭,不同的內容影響其散播能力,因此出現類似天擇的現象。

道金斯最初創造迷因一詞,是為了在基因之外,延伸演化的概念。

這個概念後來被心理學與社會學等學門應用,被一些學者用來描述文化傳遞的機制。

目前迷因的概念並沒有廣為接受的定論,對於迷因的定義或適用的物種,以及是否足以解釋文化變遷過程,都有所爭論。

一般對文化的了解是文化如何被人相信,但迷因學則認為文化如何吸納信徒。

迷因學指出多人相信的東西只代表是強的迷因,與真假並沒有絕對關係。

生殖性[編輯] 不同於基因只能在基因體內複製或是由父母遺傳至子女,迷因透過宗教、手勢、知識等在人腦間傳播。

其中父母傳播給子女時,因為孩童吸收能力強、信任父母、且大部分時間皆接觸父母,所以傳播的資訊完整度較佳,但速度受限於生育的速度。

存續性[編輯] 是指令人信奉的能力或稱說服能力,只有散播是不足夠的,迷因存在於信徒的信奉,迷因必有一定的說服能力,能保有迷因不被其他迷因逼走和增加新的信徒。

散播性[編輯] 是指散播的傾向,即是迷因令信徒向他人散播能力。

這跟迷因內容的「重要性」和傳播所得利益有關。

[14] 參見[編輯] 鮑德溫效應(英語:Baldwineffect) 生物符號學(英語:Biosemiotics) 迷因學 連環信 達爾文機 蘇珊·布拉克摩爾(英語:SusanBlackmore) 社會演化 演化心理學 心理語言學 二聯性精神病 網路迷因 病毒營銷 網路爆紅短片 哏(常被誤植為「梗」) 參考資料[編輯] ^1.01.11.21.3matrix.音乐的自然选择.2009-12-22[2009-12-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1).  ^meme.OxfordDictionaries.[2017-12-3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3)(英語).  ^memeMeaningintheCambridgeEnglishDictionary.CambridgeDictionary.[2017-12-3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8)(英語).  ^memenoun.OxfordLearner'sDictionaries.[2017-12-3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0)(英語).  ^周慶華.反全球化的新語境.ISBN 9789862214220.  ^周慶華.後全球化時代的語文教育.國立臺東大學(秀威代理).2011年7月.ISBN 9789860281989.  ^陳蓉霞譯:上帝的迷思 ^自私的基因.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217.ISBN 9787508634159.  ^道格拉斯.R.霍夫施塔特編著的文集《心我論》收入了《自私的基因》部分文字,其中譯本(陳魯明譯)使用此譯名。

ISBN9787532723003 ^自私的基因:我們都是基因的俘虜?.台北:天下文化出版.1995:412.ISBN 9789576213021.  ^Dawkins,Richard.上帝的迷思.由陳蓉霞翻譯.中國:三環.2010.ISBN 9787807001768.  ^Mem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Merriam-WebsterDictionary. ^Graham2002harvnberror:notarget:CITEREFGraham2002(help) ^Wilson,EdwardO.,Wilson,EdwardO.Consilience :theunityofknowledge.NewYork:Knopf.ISBN 978-0-679-45077-1.  延伸閱讀[編輯] 布拉克摩爾(SusanBlackmore),《迷因:文化基因?》,出自《科學人》。

繁體中文版,2005年11月,第45期:78-87頁。

埃利亞斯.阿布賈烏德(EliasAboujaoude),《人格,無法離線-請問網路人格如何入侵您的真實人生?》。

繁體中文版,2012年10月初版一刷,64-65頁,財信出版有限公司。

規範控制 GND:4193425-8 LCCN:sh96011227 NKC:ph137461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迷因&oldid=72314017」 分類:​模因生物學社會學心理學1976年新創詞語隱藏分類:​CS1英語來源(en)含有哈佛參考文獻格式系列模板連結指向錯誤的頁面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自2022年6月需要合併的條目自2020年8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AzərbaycancaBoarischБългарскиCatalà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VõroFrançaisGalegoگیلکی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BahasaIndonesiaIdo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Latina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BahasaMelayuNedersaksies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ਪੰਜਾਬੀ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cotsSimpleEnglishSloven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தமிழ்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吴语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