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秦國能扛住六國合縱攻秦,齊國只一次五國伐齊就一蹶不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楚、燕暫時受秦威脅不大,態度消極,心存觀望。

實際出兵僅魏、趙、韓三國。

聯軍攻至函谷關,被秦軍擊退。

次年秦在修魚( ... MdEditor 為啥秦國能扛住六國合縱攻秦,齊國只一次五國伐齊就一蹶不振? 語言:CN/TW/HK 時間 2021-03-2423:10:31 史鑑君曰 主題: 歷史 對於不同國家來說,一次或幾次嚴重打擊,其結果往往會大不相同。

這與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不同有非常緊密的關係。

為啥秦國能抗住六國合縱攻秦,但只一次五國伐齊,齊國從此就一蹶不振呢?首先,戰爭對兩國的破壞力度不同。

我們知道,東方從六國合縱攻秦共有五次。

第一次:周慎靚王三年(前318年),魏相公孫衍發動魏、趙、韓、燕、楚五國合縱攻秦,推楚懷王為縱長。

公孫衍還說服義渠攻秦側背。

楚、燕暫時受秦威脅不大,態度消極,心存觀望。

實際出兵僅魏、趙、韓三國。

聯軍攻至函谷關,被秦軍擊退。

次年秦在修魚(今河南原陽西)大敗三國聯軍,殲敵8.2萬。

第一次合縱攻秦,五國聯軍失敗。

第二次: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年),秦攻楚,戰於析(今河南西峽),殲楚軍5萬,並占城邑十餘座。

齊、韓、魏恐秦繼續擴張,對己更為不利,乘秦軍久戰疲憊,於當年聯合攻秦。

經三年苦戰,終於擊敗秦軍,攻入函谷關,迫使秦歸還韓之武遂及魏之封陵等地。

第二次合縱攻秦,聯軍取得勝利。

第三次:周赧王二十八年(前287年),齊、趙、魏、韓、燕五國聯軍攻秦。

五國目的不同,各有打算,進至滎陽、成皋(今河南滎陽境),即互相觀望,不肯首攻。

秦為破壞五國聯盟,主動取消帝號,將前佔之溫、軹、高平歸還魏國,將王公、符逾歸還趙國。

聯軍遂撤走。

第三次合縱攻秦,未交戰聯軍即告瓦解。

第四次: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白起在長平之戰中,殲趙軍45萬;還攻滅西周、東周及義渠,蠶食了大片土地。

這促使各國再度聯合。

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魏、趙、韓、楚、燕五國組成聯軍,由魏信陵君魏無忌指揮攻秦,在河外(今河南西部黃河以南地區)大敗秦軍,並尾追至函谷關後撤軍。

第四次合縱攻秦,聯軍獲得了勝利。

第五次:中原各國為打破不利局面,以圖生存,於秦王政六年(前241年)再一次組成趙、魏、韓、燕、楚五國聯軍,由趙將龐煖指揮攻秦。

秦新佔區大,兵力分散,且人心尚未穩定。

進攻開始順利,深入至函谷關內,距秦都咸陽僅七、八十里的蕞地(今陝西臨潼北)。

當秦國集中兵力進行反擊時,聯軍敗退。

第五次合縱攻秦,聯軍大敗。

不久,秦王政親政,用李斯“滅諸侯,成帝業”、“數年之中盡兼天下”的建議,加快了各個擊破的步伐,不給各國再次聯合行動的機會,合縱戰略至此破滅。

從這五次合縱攻秦來看,雖然秦軍有過兩次失敗,但是由於各諸侯國各懷心思,都沒有對秦國造成什麼較大的傷害。

公元前285年,秦、魏、趙、韓、燕五國攻秦,雖然除了燕國外,其他各國並沒有真正採取太多的軍事攻擊,例如秦國和魏國則忙於瓜分齊國新吞併的宋國之地。

但是由於燕昭王立志於復仇,非要滅了齊國不可,因齊國在樂毅率領的燕軍的猛烈攻擊下,土崩瓦解,最後只剩下即墨等三座城池沒有攻下了。

在燕軍佔領齊國的五年間,齊國的國力受到了重大的摧殘,國家實力大大下降。

其次,兩國的地理地勢不同,導致國家的防禦力不同。

秦國由於地處崤山以西,地勢險要,進出秦地,通常需要經過函谷關,這給秦軍拒守各諸侯國合縱之兵的進攻行動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而齊國由於地處平原,東臨大海,處於四戰之地,且在戰敗後逃無可逃之地。

齊湣王之死,就是因為齊國戰敗後,無法向東逃亡,最後被楚國的淖齒所殺。

第三,兩國國君的治國理念不同。

其一,秦國在對外戰爭中,國君很少會對領軍打仗的將軍進行限制,或插手戰場事務,一切都是由前線的將軍根據戰場的具體形勢自由採取行動。

國君則是在國內全力為前線的將軍提供必要的配合。

齊國則不同,當五國伐齊時,齊湣王直接插手軍事行動,導致軍事失敗;同時對前線作戰的兵士極其吝嗇,大量的財物堆放在都城,也不願意拿出來賞賜和激勵戰士。

例如當五國伐齊時,齊湣王派觸子為將,應戰於濟上,齊王急欲觸子出戰得勝,派人到前線說:“不戰,必劃若類,掘若壟”(如果不出戰,就要滅你的宗族,掘掉你的祖墳),觸子感到難辦,等到臨陣交戰,就鳴金退卻了,觸子也“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樂毅因此得以大破齊軍。

接著,達子統率殘餘的軍隊,退守秦周(在齊國都城臨淄西門雍門以西的地方),企圖保守臨淄。

達子要求多發賞金以激勵士氣,而齊湣王不肯給,結果大敗,達子戰死,樂毅因而得以獨率燕軍乘勝長驅直入,攻入臨淄城。

其二,秦國國君勇於大量任用有能力的外來人才,而齊國等東方六國的國君基本上都做不到這一點,甚至由於國內的保守派貴族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排擠有才能的人。

例如齊國的孟嘗君及其父親,為了自己的私利,大力打壓和排擠其他有才能的官員。

其三,秦國自商鞅變法後的歷任國君都比較積極有為,比較能夠任用賢能;而齊國的國君自齊湣王之後的兩位國君,基本上都是鼠目寸光,庸碌無為。

第四,兩國的舊貴族勢力對政權的干預力不同。

秦國的舊貴族勢力在秦獻公和秦孝公的變法後,基本上很難對國君的決策形成干擾,並且秦國貴族沒有軍功,基本上是得不到榮譽與地位的,因此,大多數貴族也都像其他大臣一樣需要為國家的發展與強大貢獻力量,才能得到賞賜,享受爵位和地位。

齊國的舊貴族勢力則不同,他們可以對國君的用人制度形成巨大的影響,使得大批才能之士得不到任用。

「歷史」 中國百城名錄76——包頭 中美罕見達成一致,簽署重大貿易協議,WTO總幹事:歷史性協議 3-1!納達爾贏得巔峰大戰,劍指法網14冠歷史第一人 亡國公主逆襲成功,15歲封皇后,輔佐兩代帝王,不是隻會養男寵一 亡國公主逆襲成功,15歲封皇后,輔佐兩代帝王,不是隻會養男寵二 劉恆諡號“文”帝,他真的配嗎?繼位後哥哥子嗣斷絕 西方的發家史是黑奴與印第安人的悲劇,是歷史上最泯滅人性的歷史 岳飛精忠報國 晉國是春秋強國,卻分成了三個國家,造成三家分晉的原因是什麼 一千年前的包大人有沒有達到百萬年薪?結果很吃驚 「其他文章」 長平之戰,白起為什麼要坑殺40萬趙軍? 有人說出身低的皇帝比出身高的皇帝厲害,你如何看待這種說法? 劉邦出身低微,為什麼能夠駕馭張良韓信蕭何等不世出的人才? 嬴駟為什麼要殺衛鞅,為什麼不能像秦孝公一樣? 明朝能打贏北京保衛戰,北宋東京保衛戰為什麼會失敗? 如果宋高宗支援岳飛北伐,岳飛能收回北宋的領土嗎? 我們為什麼愛秦朝? 有人說童貫內平方臘,外收幽燕,為什麼還說他是奸臣? 李世民為什麼不等李淵死了再做皇帝? 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長平之戰趙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長平之戰趙括一開始打得很秦軍節節敗退,怎麼突然不行了呢? 為什麼有人粉隋朝? 為什麼是秦國,而不是齊國滅六國統一天下? 從何時秦國對六國的戰爭開始以滅國作為政治目標的? 秦滅六國時的名將眾多,但是十幾年後那些名將都哪去了? 以治國謀略與軍事才能為標準,秦始皇和唐太宗誰會勝出? 為什麼李廣這麼在意封侯,漢武帝時封侯到底有多難? 歷史上能幹大事的皇帝都是老粗?知識分子型的皇帝普遍沒有出息? 嬴政和孫權誰更有才能? 秦國跟六國拉開差距的轉折點是“五國伐齊”還是“長平之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