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之战(前318年)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前318年,公孫衍發起魏、趙、韓、燕、楚合縱攻秦之舉,以楚懷王為縱長,組織聯軍進攻秦國。
公孫衍又遊說義渠攻打秦國,配合聯軍。
秦送“文繡千匹,好女百人”給義渠,以 ...
函谷關之戰(前318年)
語言
監視
編輯
函谷關之戰發生於前318年,戰國時代楚、韓、趙、魏、燕五國聯軍聯合義渠國攻打秦國的一場戰爭。
函谷關之戰合縱攻秦之戰的一部分日期前318年地點函谷關結果
五國聯軍大敗,但義渠大敗秦軍於李帛參戰方
楚國韓國趙國魏國燕國義渠
秦國指揮官與領導者
楚懷王趙武靈王公孫衍韓太子奐趙公子渴
樗里疾兵力
不詳
不詳傷亡與損失
至少被斬殺八萬二千人
不詳此條目的主題是第一次合縱攻秦之戰。
關於第二次合縱攻秦之戰,請見「函谷關之戰(前298年)」。
秦國的東向擴張策略,嚴重威脅到東方六國。
前319年,公孫衍在韓國支持下取代張儀成為魏國國相,魏王驅逐張儀回秦,並爭取各國合縱對付秦國,同時惠施也回國,合縱形勢又形成了。
前318年,公孫衍發起魏、趙、韓、燕、楚合縱攻秦之舉,以楚懷王為縱長,組織聯軍進攻秦國。
公孫衍又遊說義渠攻打秦國,配合聯軍。
秦送「文繡千匹,好女百人」給義渠,以緩其威脅,義渠國君認為秦國送厚禮其實是暫時的策略,秦國強大終對義渠不利,便乘五國攻打秦國的機會,出兵襲擊,大敗秦軍於李帛[1]。
然而五國並不齊心,真正出兵的只有魏、趙、韓三國,聯軍攻打函谷關,但是卻被秦軍擊退[2]。
前317年,秦國派遣庶長樗里疾率秦軍出函谷關反擊韓趙魏聯軍,於修魚大敗趙、韓聯軍,敗趙將趙渴、韓奐,俘虜韓將申差,斬殺聯軍八萬二千人[3]。
參考文獻編輯
^《戰國策卷四秦策二》:義渠君之魏,公孫衍謂義渠君曰:「道遠,臣不得復過矣,請謁事情。
」義渠君曰:「願聞之。
」對曰:「中國無事於秦,則秦且燒爇獲君之國;中國為有事於秦,則秦且輕使重幣,而事君之國也。
」義渠君曰:「謹聞令。
」居無幾何,五國伐秦。
陳軫謂秦王曰:「義渠君者,蠻夷之賢君,王不如賂之以撫其心。
」秦王曰:「善。
」因以文繡千匹,好女百人,遺義渠君。
義渠君致羣臣而謀曰:「此乃公孫衍之所謂也。
」因起兵襲秦,大敗秦人於李帛之下。
^《資治通鑑卷三周紀三》:楚、趙、魏、韓、燕同伐秦,攻函谷關。
秦人出兵逆之,五國之師皆敗走。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七年,樂池相秦。
韓、趙、魏、燕、齊帥匈奴共攻秦。
秦使庶長疾與戰修魚,虜其將申差,敗趙公子渴、韓太子奐,斬首八萬二千。
參見編輯
中國戰爭列表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函谷关之战_(前318年)&oldid=70568929」
延伸文章資訊
- 1最後一次五國合縱攻秦,為何還是以失敗告終? - 每日頭條
秦朝(前221年至前207年),是由戰國時代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統一大帝國。秦朝開國君主秦王政自稱始皇帝,從此有了皇帝一詞語。國號秦,王室嬴姓, ...
- 2為啥秦國能扛住六國合縱攻秦,齊國只一次五國伐齊就一蹶不振?
楚、燕暫時受秦威脅不大,態度消極,心存觀望。實際出兵僅魏、趙、韓三國。聯軍攻至函谷關,被秦軍擊退。次年秦在修魚( ...
- 3合縱攻秦之戰_百度百科
合縱攻秦之戰,或稱五國攻秦之戰,是指周慎靚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楚、趙、魏、韓、燕、齊等國先後組成各種聯軍,進攻秦國(今陝西、河南、山西 ...
- 4合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合縱,或合從,合眾弱以攻一強,中國春秋時期及戰國時期的外交及軍事策略,是南北縱向諸個國家合作,抵擋西邊秦國的東向發展。戰略上即使倡議諸國組成被動的聯合防禦 ...
- 5【討論】合縱軍是目前最精彩篇章吧@王者天下哈啦板
合縱軍篇,不但讓所有登場的將領都有高光時刻,每人的風格也均清楚呈現。 ... 合縱失敗後就是秦國滅國跟統一的劇情,基本上秦國後面都沒什危險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