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道行道 潘國華|金燈臺活頁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古語中,有一句成語與“聽道行道”的意義相仿的,就是“知行合一”。

這成語的意思即知道應做的事,而必須付諸行動,使知道與行動相符。

而“聽道行道”亦 ... 頁栓 简 活頁刊 電子書館 影音 書籍 聖經 支持 繁⇔简 活頁刊 主頁 活頁刊 第82期 1999.7 聽道行道 潘國華    在中國古語中,有一句成語與“聽道行道”的意義相仿的,就是“知行合一”。

這成語的意思即知道應做的事,而必須付諸行動,使知道與行動相符。

而“聽道行道”亦即聽道後應將所聽履行於生活行事中。

  根據一些教育專家研究有關記憶力的報告顯示:學生只能將所聽過的課程內容記牢百分之十;而若在聆聽授課時加上一些實物教材,可將課程內容記牢百分五十;而若在授課堂上加增觀察及親身參與的話。

學生可記牢百分九十。

  從這個研究報告也可看到“聽道”和“行道”間的主要關係,原來“行道”可以增加記憶,亦間接加強“聽道”的能力和興趣。

保羅亦呼籲信徒應以各樣的智慧和方法,將神的話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裏。

(西三:16)而其中一種智慧和方法就是“行道”。

而主耶穌對那些遵行神的誡命的人保證說:“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太五:19)   聖經裏有關“聽道行道”的經文不少,但只有雅各比較刻意描寫“聽道”和“行道”二者之關係,在其書中提出“聽道行道”之人的三方面準則(雅一:18-25),現簡述如下: 一.聽道而行道者之特徵(雅一:18-21)   在第十八至二十一節中可找得一個聽道而行道者的三個特徵:   1.知道生命的來源(雅一:18)   在神所給予的各樣恩典中,“新生命”是信徒最大,最寶貴的恩典。

這個“重生”是完全按照神的旨意的,正如(約一:13)指出:“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

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

”在此,雅各亦同樣表明這理:“神用真道生了我們”(18節)既然如此,一個聽道而行道的人必定知道生命的來源。

他是神用真道所生,故此亦願意聽道行道了。

  2.知道聽道的技巧(雅一:19)   雖然知道生命的來源是十分重要,但將這“新生命”的本質表現在生活的品格上尤為重要。

既然信徒都是神用真道所生,這新生命的本質包括一個願意順服神旨意的心和喜歡聆聽神話語的態度。

記得初信主時筆者對神的道十分嚮往,每次聽道時都抄筆記,而且除了參加所屬教會的崇拜,主日學和團契聚會外。

還很喜歡出席一些聯合性的聚會,例如港九培靈研經大會及一些訓練班等。

有一次在聽道時,講員以“不讀經,不吃早餐”,“NoBibleNoBreakfast”來鼓勵會眾多作靈修,當時心裏感動還加上另一句自勉多讀經:“不讀經就不睡覺”,“NoBibleNoSleep”如此,筆者初信時早晚都有靈修時間與神親近。

這是新生命的本質,就是喜歡神的話。

  除此以外,雅各在此亦提醒信徒應如何聽道。

雅各說:“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

”(19節)這句話包括三個含意:   A.指聽道者已有好的準備去聆聽;   B.指聽道者在聆聽時有吸收,有思想,會明白。

這好比撒種的比喻中所指的,種子落在好土裏會結實,即人聽道後明白,然後結實,有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收成(太一三章)。

  C.指出真正聽道的人,內心是會有一個願意順從真道的心態。

  總括來說,雅各在這裏要求信徒應將“新生命”的本質表現在生活上,而在聽道時,就要快快的聽,即用一個立志行道的態度去聽道。

  3.知道心靈的準則(雅一:21)   雅各在這節經文中討論心靈的準備,他提出消極和積極兩面。

消極方面來說:雅各勉勵信徒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

”若將此句聖經與以弗所書第四章二十五節比較時,應將“脫去”翻作“棄絕”較好。

而“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是特別指在宗教上的一些自以為義的污穢,就是人試圖以自己的力量去過生活,想藉此去對神的喜悅。

雅各在上文(20節)示指出人的怒氣,這也是其中的一種污穢。

有些人想以自己的怒氣去作神的工作,帶領教會,但至終都會失敗,因為雅各很鄭重地說:“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

”(20節)至於“盈餘的邪惡”是指一些拜偶像的行徑。

全句即:雅各要求信徒在消極方面棄絕,拼棄一切在思想上,行動上自以為義的事情,亦將一切拜偶像或貪愛世界的行徑拋棄。

  而在積極方面,雅各勉勵信徒“要存溫柔的心去領受那所栽種的種,就是能救我們靈魂的道。

”(21節)信徒已接受主耶穌作救主,固然已有得救的確據,但雅各呼籲他們仍要存溫柔的心去接受神的話語;因為道種固然已在信徒生命中,但這只不過好像才生的嬰孩一樣的較弱,故此他們要去愛慕神的話,學習,熟練仁義的道理,長大成人。

而達到這地步,只有以謙卑,溫柔的心去聽道,才能領受更多神的真理。

  為此,在心靈的準備上信徒要棄絕那些阻礙他們靈性長進的事物,然後存溫柔的心去領受神的話。

二.聽道而行道者之特務(雅一:22-25)   在這段經文中亦可以看到聽道而行道者之三個特別的任務:   1.會誠實地思考(雅一:22)   雅各在此勉勵聽道而行道的人首先要誠實地思考。

若不誠實地思考,就會自己欺哄自己。

雅各寫這書信的時候,正是他的弟弟西門為主殉道的時候。

西門是一個將新生命的本質實行在生活上的人,他活出所信的基督,被當時反對基督教的羅馬政府所殺。

在這個背境下寫這書信時,雅各依然強調“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

”(21節)在當代來說,雖然將所聽的道實行在生活上是會帶有危險,因為羅馬人逼迫基督徒十分厲害,但雅各依然要求基督徒這樣做。

教會歷史記載雅各最後也因信仰而為羅馬政府所殺,為主殉道。

故此當代的信徒真要誠實地思考,到底能否將所聽的道實行出來。

感謝神,初期教會的信徒大都是忠心的戰士,是基督的精兵,他們寧為主殉道,也要個人承認他們的信仰。

  今日,大多信徒都處於信仰自由的國家,我們並沒有被逼迫,被殺害的危險,但可惜往往我們沒有好好地將所聽的道實行出來。

試設想若初期教會的信徒好像我們今日的表現一樣的話,只是聽道而不行道,恐怕福音還傳不出撒瑪利亞就已化為烏有了。

故此,一個聽道行道的人需要誠實地思考行道”所付出的代價。

若信徒只會聽道而不行道的話,我們只不過是自己欺哄自己。

  2.會仔細地察驗(雅一:22-25上)   在此,雅各試圖將一個只會聽道的人與一個聽道行道的人作一比較。

一個只會聽道的人就好像一個人對着鏡子看自己的樣子。

看見,走後,隨即就忘了他的相貌。

須知道古代的鏡是金屬鏡,不像今天所用的是玻璃鏡,而後面油上一層水銀。

故此古代的人看鏡子是較模糊不清,而今天就很不同。

為此,保羅說:“如今我們好像對着鏡子觀看,模糊不清…。

”(林前一三:12)所以,一個只會聽道的人很容易將所聽的道忘記。

  但相反,一個聽道而行道的人,他會仔細地察驗的。

他會詳細察看那使人自由之律法。

詳細察看的希臘文有“窺看”的意思。

為甚麼要窺看呢?因為內中有一些很重要,很寶貴的東西,雖然會很辛苦才看得到,但也要去看。

這動詞在(約二○:5,11)亦曾用過。

當時彼得和馬利亞探頭入耶穌的墓穴去窺看。

故此,雅各用這字來描寫信徒要“詳細察看”,好像“窺看”一件很重要的東西一樣地,去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的律法。

對一個順命的信徒來說,神的律法,典章是全備的,是使人得自由的。

因這律例,典章使人能在神的旨意中,找到真正的自由;律法對他來說,不再是死的儀文,而是活的法則。

一個聽道行道的人,是會仔細地察驗神對律例和典章,以致能遵行神的旨意。

不單如此,他會時常地察驗,將這活動變成每日必做和樂意做的事。

  3.他們會着實地履行(雅一:25下)   除了思考,察驗外,一個聽道行道的人會將所聽的道切切實實地履行。

留意這人不是被逼地將所聽的道實行出來,他亦不是無可奈何的,卻是實在地喜歡履行所聽的道。

雖然他會付上代價,甚至要吃一些苦頭,但他仍然樂意地去做,將行道變成他的習慣和樂趣。

因而雅各保證說:“這人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25節下) 三.聽道而行道者之特權   聖經中記錄了很多遵行神旨意,順服神的人所會得到的福份和應許。

筆者提出其中三點如下:   1.凡事得福(雅一:25下;啟一:3;申六:3)   上列經文都出一個聽道行道的人在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一個遵行神吩咐,謹守祂的律例,典章的人,必定會凡事得福。

雖然聖經並沒有指出他將會得到甚麼福份,但就算在短暫的今生中為行道而捱了一些苦頭,但在永恆裏必得主大大的獎賞。

主耶穌說:“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太五:19)   2.凡事順利(書一:7-8;詩一:2-3)   雖然這兩處的經文,重點在叫人默想神的話,但對於一個聽道行道的人來說,他亦會思想所聽的道而跟着遵從的。

當他思考神的話而遵行的時候,他就會嘗到聖經的應許,凡事順利了。

當然這裏所說的“凡事順利”,並不等於不會遇到任何艱難,但在苦難困境中,主亦會格外恩待和保守的。

使一些在人看來以為不幸的事,成為變相的祝福。

  3.凡事結果(約一五:7-6)   一個聽道行道的人,因為“行道”之故,自然會更多將神的話藏在心裏,亦因此而更願與主親近。

如此,他就會因着常在心裏,在凡事上結果子,將榮耀歸給神。

當然果子不單是指帶人信主所得的果子,亦是指聖靈所結的果子(加五:22),更指保羅在腓立比書第一章十一節所提及的“結滿了仁義的果子”。

結論   在雅各書第一章十八至二十五節這段經文中,雅各指出一個聽道而行道的人的三方面準則,他的特徵,特務,特權。

唯盼今天更多信徒勉力做個聽道行道的人,討主喜悅。

《金燈臺》第82期1999.7 你曾埋怨神嗎?禱告學(六)禱告的方法聽道行道棄暗投明-我們是世上的光約翰福音第三章16節略解認識基督(二)約翰福音中的“我是”人為甚麼有宗教信仰? 各期文章 訂閱本刊 尋找《金燈臺》文章 ※如果没有輸入關鍵字,將會列出全部文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