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情商課》:在關於自卑的故事當中,我最不買帳的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但你也可以開始一盤你自己的遊戲啊。

戀愛,本來就是一次開始的機會吧。

」 在交往中感到自卑,當然很辛苦。

感到自卑時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士奇傳播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18/12/13,生活PhotoCredit:如何出版精選書摘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文:蔡康永 自卑,是來自腦中「理想的我」 感到自卑時,不要只檢討自身的條件,而不檢討別人評鑑你的標準。

那個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的標準,到底是誰訂的? 沒有人不自卑。

差別只在於,你有沒有把自卑太當回事。

恰如其分的自卑,是一定要的啊。

我認識這麼多以表演為工作的人,他們當中比較被認可的,幸運地得到了「明星」的頭銜,再誇張一點,他們會被稱為「女神」、「男神」。

起碼我認識的十幾位「女神」、「男神」,沒有一個不自卑。

但他們沒有把「自卑」當成一塊揹不動的石頭,他們不介意開自己的玩笑,讓別人清楚地知道,他們自卑的點在哪裡。

當然,我相信他們也深藏了一些嚴重自卑的事,是沒辦法拿來開玩笑的。

那是他們的地雷,踩到會爆炸。

但即使是藏在他們口袋裡的那些自卑,也沒有沉重到拖住他們無法起飛,反而可能促使他們更用力的展現自己。

那些石頭,一定曾經很重,重到小時候的他們,被拖到舉步維艱。

但隨著自己長高長大,相對的,那些口袋裡的石頭,就不那麼重了。

關鍵在於:我們要長大,而不是讓那些藏在口袋裡的石頭,越長越大。

我有個朋友,是位明星,也被某些人稱為女神什麼的。

她確實很漂亮,但跟任何漂亮或不漂亮的人一樣,她也永遠有煩惱。

「我跟他分手了。

」她說。

我一邊品嘗著我的大蒜披薩餅,一邊覺得西方食物不太冒煙這件事,實在是缺憾。

此刻有人要講分手的故事,那麼桌上的食物就一定要冒煙啊,那就是人間的煙火滄桑啊。

「我以為他對你很好。

」我說。

「我跟他在一起,壓力好大。

」她說。

「他所有朋友學歷都好高,不是紐約這個大學的博士,就是倫敦那個大學的碩士⋯⋯」 「你是跟他交往,又不是跟他那些朋友交往。

」我說。

「⋯⋯其實我以前也好想出去念書⋯⋯」她說。

「你現在很好啊,想念書,將來再找時間出去念就行了吧。

」 「⋯⋯他媽媽,也瞧不起我。

」她說。

「他們那種家庭,覺得我們這種表演的工作,很丟臉。

」 「嗯嗯,聽起來也就是個人云亦云的太太。

你跟他媽媽就互相看不順眼吧,又怎麼樣呢?」 「行不通的,時間久了,他一定會被他媽媽和那些朋友影響的。

⋯⋯唉,長大了,很難單純的談戀愛了,對不對?」 「你如果加入別入已經玩到一半的遊戲,當然就要照別人的規矩。

但你也可以開始一盤你自己的遊戲啊。

戀愛,本來就是一次開始的機會吧。

」 在交往中感到自卑,當然很辛苦。

感到自卑時,不要只檢討自身的條件,而不檢討別人評鑑你的標準。

如果你只顧著檢討自身的條件,那是檢討不完的。

因為只要評鑑的標準有問題,再怎麼好的人,也永遠不夠好。

那個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的標準,到底是誰訂的? 恐怕就是我們自己訂的。

我們從小不斷被鼓勵要有夢想,要向偉人看齊,要嚮往一個精采的人生。

這些種籽埋在我們的心裡,如人所願的話,會養成一個有意志力的上進者,但也免不了,會同時在這個上進者的心裡,樹立一個再怎麼用力伸手,也永遠搆不著的完美標準。

這個從小懸掛我們腦中的完美標準,成為我們一輩子想要做到的「理想的我」。

只要跟這個「理想的我」一對照,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各種不夠好:不夠高、不夠會賺錢、對人不夠熱絡,皮膚不夠白,生的孩子不夠傑出,名片上的頭銜不夠響亮⋯⋯沒完沒了。

我們就是不會滿足。

人類能生存到現在,靠的就是「不滿足」,能弄到多少吃的,就盡量弄到,能控制多少土地,就盡量控制。

其他動物當然也會盡量的吃、盡量繁殖。

只是人類的花樣多,除了吃與繁殖之外,我們還給自己找了很多任務,每項任務我們都不會感到滿足,所以人類遠比動物更上進,也遠比動物更自卑。

從小藏在腦中的那個「理想的我」,如果迫使我們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那我們就會同時收到鞭策與自責,鞭策使我們一直努力,自責則終於演化為自卑。

怎麼樣?我們是不是簡直想逼死自己? 不但要努力,還被設定為不能誇獎自己、不能認可自己。

看著在圓輪裡不斷跑、沒完沒了的跑著的松鼠,我們會忍不住發噱,直到我們領悟:我們是在看自己。

在關於自卑的故事當中,我最不買帳的一個故事,是安徒生童話的《醜小鴨》。

醜小鴨從小生活在鴨同伴中,因為和其他小鴨長相不同,而受到排擠。

醜小鴨去流浪,也因為沒有一技之長,而受到排擠,故事結尾,醜小鴨遇到一群天鵝,卻不但沒遭受排擠,反而受到歡迎,因為醜小鴨其實根本就是一隻天鵝! 呃,第一,長大並不會使一隻鴨自動變成鵝,不會使燒鴨變成燒鵝,也不會使醜小鴨變成大天鵝。

醜小鴨長大,只會成為醜大鴨。

第二,如果故事是一隻小鴨,從小長在天鵝群裡而受到排擠,後來終於回到鴨群得到接納,這樣起碼有「我不是異類,我只是從小沒對到組織」的寓意。

但由小鴨長大才「發現」自己是天鵝,這純屬運氣好、背景硬、血統強。

這故事安慰不了人。

快被自卑拖垮的人,怎麼辦? 我的建議是——把「理想的我」這四個字,去掉一半,它只是「理想」,不是「我」。

然後,把真的「我」組裝齊全——主要是把「我的缺點」都組裝進來。

真的「我」就跟炸雞是一樣有優點也必有缺點的,要又香又脆,那就一定同時有這麼多脂肪。

要享受小狗的可愛,那也就要準備好塑膠袋親手撿小狗拉的屎。

我們是完整的人,不是超級市場裡去了骨的肉片,我們有優點也有缺點,而且很可能缺點遠多過優點。

我們就只是我們自己,不是高科技中心研發出來完成特定任務的機器人。

12»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猜你喜歡Tags: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人際關係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奇葩說康熙來了自卑明星醜小鴨More...BrandStudio2022/05/25,理財PhotoCredit:VI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關鍵特務關鍵特務為關鍵評論網與讀者溝通品牌形象及表達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專區,內容由BRANDSTUDIO團隊製作。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本文作者:VI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台灣區總經理黃士豪 先前一名網紅指出「25萬高收入族煩惱跟3萬小資相同」引發熱議,多數網友都無法認同,但我曾經遇過一位每月平均收入約25萬的牙醫,焦慮指數遠超過一般月薪3萬小資族。

職業為牙醫的陳醫師,雖然每月收入依診所患者數量有所起落,但近一年來平均月收入也有25萬,如果看診數量較多,當月收入可能差不多是小資新鮮人一年的薪水。

接到陳醫師的諮詢需求時,我檢視了一下陳醫師資產負債情況,各種狀況算相當不錯,並沒有特別需要修改的地方,除了投資組合總資產比多數人高出許多外,手頭也有足夠現金可以擁有良好生活品質。

然而我也發現陳醫師的焦慮恐慌指數位居「前段班」。

在老婆還有一份時間彈性的工作,可共同貼補家用同時,陳醫師本人還是因為每月總「入不敷出」而始終對「缺錢」存在極大焦慮,對談時可以明顯感覺到他愁眉不展。

除了覺得賺的錢跟不上花錢速度外,陳醫師對投資始終無法看到明顯獲利,也對能不用擔心經濟壓力、實現財務自由和減少晚上及週末工作時間,這些遲遲無法達成的願望感到無力。

將陳醫師的資產負債、預算損益及投資組合全盤檢視一遍後,發現他入不敷出及焦慮主要原因有三個:「財務審視不全面」、「保險機會成本過高」及「理財結構過於保守」,而這三個問題同時也是相當多小資族財務管理及投資理財時容易犯的錯誤。

PhotoCredit:VI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 VI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台灣區總經理黃士豪建議陳醫師要看清財務全面大局拋除金錢焦慮。

賺再多也是超支,都是因為缺乏財務的大局觀。

陳醫師雖然有做帳的習慣,但缺少了與老婆妥善溝通,因此對整個家庭支出總是後知後覺,金錢分配也有些混亂。

建議陳醫師應該要清楚將每月預算損益明確分類,倘若不能知道家中各個支出類別、就容易缺乏全局觀,不會知道各個預算哪邊多、哪邊少。

一直見樹不見林就會覺得每一筆支出都該花,最後造成怎麼賺都無法完全支付開銷。

例如:陳醫師接下來可能會面臨換車這類龐大支出的抉擇,如果缺乏支出優先順序,容易讓每個花錢決策看起來都很合理,最後將陷入錢永遠不夠花的窘境。

我建議陳醫師將保險、生活費、交通、教育等支出分類,明確定義出每月比例,將這些支出以平均月收入設定底限,在有限「開銷」下就能避免各項開銷造成不必要浪費。

省下不必要的花費就有機會產生複利效應,這是高收入族群容易忽略的思維,所以會更容易在各個支出項目當中超支,即便收入高,最後也跟很多人一樣入不敷出。

給陳醫師的建議一:想清楚機會成本,每一塊錢都很重要! 不管收入有多少,有個理財共通觀念必須記住:每一塊錢都很重要! 陳醫師的財務現況,比起入不敷出這問題,我覺得更需要立即為他進行深入「保險健檢」!全家人一個月單醫療及意外險就高達4萬元保險支出,明顯高出該負擔成本,更不符合機會成本。

相當多人購買保險這類看似有「保障」的產品時,特別容易忽略機會成本問題,覺得應該多保一點,當有需求時就能多拿回一點。

但是當我們只專注於保險,忘記或忽略其他開銷,就會造成過度投入。

無論收入有多少,保險支出絕不能超過每月收入十分之一。

以陳醫師這個案例來看,假設把每月41,000元保險費降到合理比例24,000元,即使只將這省下的17,000元為小孩簡單投資ETF,以報酬率9%計算,30年就有2,400多萬元。

多出的17,000元保險費,能提供的保障是否超過將錢放入投資的報酬率?這就是他已經失去的機會成本。

給陳醫師的投資建議二:想實現財富自由夢想,先拋掉對金錢的焦慮 為何擁有高收入的陳醫師,也有相當多資產分配於投資中,感覺做了很多投資、卻無法看到獲利成果?理由很簡單:因為投資配置沒有辦法支撐夢想。

分析他的投資組合,保障型資產高達600萬佔23%,防守型資產包含房子共2,000萬佔75%,進攻型資產只投入60萬、佔2%,明顯無法帶來足以支付開銷的高獲利。

我的建議是如果本身個性無法承受太多風險,可以將進攻型資產提高到至少47%,防守調整至47%;至於現金、活存這些保障型資產,就算每個月支出高達30萬,預留半年180萬保障金也就足夠,可以降低至7%。

在房地產無法變現情況下,他現在也只需要將當初為小孩存的美金保單活用於投資中立即就增加200萬進攻型資產,在已經懂得如何選股的情況下,自然就離夢想更進一步! 針對高收入族群的財務焦慮,建議先清楚所有支出項目,列出每項支出的底限;檢視每一支出的流向、好好善用機會成本;最後重新調整資產配置,才能慢慢邁向想要的理想生活。

PhotoCredit:VI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 本文章內容由「VI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

猜你喜歡Tags:高收入族群小資族投資焦慮財產管理資產管理機會成本財富自由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是促轉會公信力不足,還是社會沒共識?——寧靜革命的台灣,轉型正義之艱難1則觀點美國最高法院對女權與槍枝的奇異解讀,要從保守派看待憲法的角度說起3則觀點獲「官方認可」翻譯泰劇不搶快,看台灣25人團隊的「地瓜字幕組」如何力抗「中國字幕組」1則觀點同呼同吸的異鄉人,香港原來有烏克蘭菜——東歐餐廳1則觀點國民黨中常會提名蔣萬安參選台北市長:有信心讓藍天再現,組成疫情後的「台北隊」走向國際1則觀點最新數據:總勞動人口跌幅創40年最高2則觀點《娛樂已死未?》:香港關鍵詞「古天樂」2則觀點行政院會通過刪除《礦業法》霸王條款,為何原民和環團認為「一次性同意」可能有問題?1則觀點為什麼小馬可仕叫「邦邦」?關於菲律賓取「名字」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慣例4則觀點中職開季洋砲表現回顧:貴卻不好用,大洋砲時代即將夭折?2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