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蕁麻疹纏身壓力大是元凶! - 全民健康基金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A:慢性蕁麻疹以看皮膚科的人居多,因為是皮膚症狀的表現,根據研究資料顯示,90%以上患者都是先看皮膚科進行診斷治療,不過也有人認為是免疫問題而看風濕 ...
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30期
出刊日:2014-10-15
返回上一層
慢性蕁麻疹纏身壓力大是元凶!
在台灣,每5個人就有1人曾有長過蕁麻疹的經驗。
隨著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罹患慢性蕁麻疹的人也愈來愈多,研究發現,7成的慢性蕁麻疹患者,都是「壓力」惹的禍!
諮詢/朱家瑜(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皮膚科副教授)
撰文/王美雲
自小有慢性蕁麻疹的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祕書長黃毓惠,熱愛跑步,每天晚上跑步流汗後、洗熱水澡時,蕁麻疹都會發作,也因為身為皮膚科醫師的她了解此病總在起疹後1小時很快消失,因此早已習慣與它和平共處,對生活沒有造成很大困擾。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楊志勛也說,他在大學聯考時曾因考試壓力發過蕁麻疹。
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病之一,蕁麻疹俗稱「風疹塊」,可分為急性與慢性。
研究顯示,人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機率會發生蕁麻疹,23.3%的華人都曾出現蕁麻疹症狀,女性則是男性的2至3倍。
舉凡天氣熱、運動後流汗、壓力大、食物、藥物甚至不明原因,都會引起蕁麻疹發作,突然間全身皮膚會到處出現紅、腫、癢的「膨疹」,一直抓不停。
大部分人得到的是急性蕁麻疹,常是因為對於外來物質過敏所引起,只要找到過敏原並避免接觸,大約幾天就會痊癒。
急性蕁麻疹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突然發得全身到處都是,但不到半天時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頂多發作二、三天,會自己痊癒。
可以冰敷或洗冷水澡來暫時止癢。
急性蕁麻疹 來得快去得快
蕁麻疹是典型的皮膚第一型過敏反應,常因人體中有認識外來過敏原的E型免疫球蛋白(IgE)而引起,例如許多人對海鮮類食物過敏(如蝦子、螃蟹、蚵等),由於這些食物中所含有的蛋白引發人體產生特異性的IgE,一旦與過敏原結合,便會引發皮膚中或血液中肥大細胞(mastcells)的活化反應,將細胞中的組織胺(histamine)釋放出來,組織胺會使得皮膚中的血管擴張、組織腫脹,誘使興奮神經引起厲害的癢感,於是就形成了典型的皮膚疹子。
不少人先入為主地認為,起「風疹」是因為吃到不新鮮的蝦、蟹等海鮮,其實不一定如此。
在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包括酒精、感冒病毒、塵.、乳膠、芒果、奇異果、日光、樹脂、香精、有機溶劑或藥物等,都可能讓皮膚突然發癢,出現丘疹、紅疹,這就是急性蕁麻疹。
急性蕁麻疹治療首重找出真正病因,所以患者最好仔細回想發病前一、兩天是否接觸到上述可能的過敏原,進而避免接觸過敏原。
急性的蕁麻疹症狀通常會自行痊癒,若不舒服可以冰敷或輕拍緩解症狀,也可以口服抗組織胺或打一針抗組織胺,很快就會改善;若是真的很癢,則可以搭配擦止癢藥膏。
建議每天大量喝水,勿搔抓過敏的皮膚。
慢性蕁麻疹原因多
當蕁麻疹症狀日復一日、反覆發生超過6週以上,則屬慢性蕁麻疹,有人經年累月拖了好幾年也治不好。
慢性蕁麻疹通常不是食物過敏引起的,引發的原因很多,可分類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約佔60%;另一類是「誘發性蕁麻疹」,約佔40%,包括物理性蕁麻疹(如皮膚劃紋症、延遲型壓力性蕁麻疹、震動型血管水腫)、膽鹼型蕁麻疹、腎上腺型蕁麻疹、冷蕁麻疹、運動引發型蕁麻疹、接觸性蕁麻疹、水因性蕁麻疹等。
所謂「皮膚劃紋症」其檢測很簡單,可使用原子筆鈍端劃過患者皮膚3至5分鐘後,看皮膚是否產生線狀的膨疹。
這類患者常因手提包包或重物、手錶帶壓迫處、手肘壓在桌上、椅背擠壓背部,甚至是內衣肩帶或絲襪太緊導致不會癢的膨疹出現,很快就會消腫。
至於熱與壓力引起的膽鹼型蕁麻疹則常以小點狀的膨疹散佈於全身流汗或體溫較熱的部位。
慢性蕁麻疹症狀和急性蕁麻疹一樣,皮膚會出現許多紅色到粉紅色、輕微鼓起或膨出的疹子,稱為膨疹。
外觀上看起來很像被蚊子咬到的紅疹,也可以大到超過10公分直徑,每個疹子都腫起來,好像一個一個鼓起來的浮雕般。
疹子還常會莫名奇妙突然發得全身到處都是,時常「輪番上陣」在不同部位發出新的疹子。
大部分蕁麻疹會癢,並且常常癢到讓人無法入睡。
慢性蕁麻疹治療的原則首先還是要先找出任何可能的病因,並盡量避免發生,例如避免穿緊身褲、背負太重或肩帶太緊的皮包、戴手錶等行為。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是最難治療的,因為找不到病因,必須長期以口服抗組織胺來控制病情,臨床證實,服用約半年至兩年,自發性蕁麻疹有根治的機會。
▲工作壓力大也是誘發蕁麻疹的原因之一。
慢性蕁麻疹7成與壓力大有關
根據臺大醫院的研究顯示,78%的慢性蕁麻疹患者,與精神、情緒、工作等壓力大有關係,這是一種「身心皮膚病」。
他們在發病前半年的壓力指數特別高,30至40歲年輕族群佔大宗,若長期處在心理壓力大的生活情況下,失眠比例會升高,如此反而壓力更大,往往互為因果、持續惡化。
若能改變生活節奏、調整作息、紓解生活壓力,可有明顯改善,甚至可讓蕁麻疹不藥而癒。
曾有慢性蕁麻疹病人吃了5種藥物治療都沒有用,患者每天都很焦慮、很煩躁,天天都在數身上有多少紅疹,搞到人快自殺了,結果他參與新藥的雙盲臨床試驗,一個月後就告痊癒了,但其實他只是吃了同一種舊藥,卻因不用再提心吊膽、壓力鬆懈,蕁麻疹就逐漸痊癒了!這顯示與壓力有關的慢性蕁麻疹,身心調適很重要,藥物反而是輔助治療而已。
此外,許多自體免疫疾病和慢性蕁麻疹有關,特別是自體免疫甲狀腺炎;也曾有報告提及慢性感染如中耳炎、牙周病等會引發慢性蕁麻疹;近年來,國際間也很關注慢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可能是慢性蕁麻疹的致病因子之一。
▲蕁麻疹發作時,皮膚會出現粉色輕微鼓起的疹子。
應耐心服藥 無效再換藥
目前新一代的長效型抗組織胺有些也具有免疫調節的功能,長期服用可以降低皮膚的敏感度,可以控制過敏反應的發生,且沒有傳統抗組織胺有嗜睡的副作用,與中醫的調整體質概念很接近。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患者常常很著急,只吃一次藥覺得沒效,就跟醫生要求換藥,建議最好要連續吃一週以上、甚至二週無明顯效果再來換藥。
臨床上,的確有極少數的病患在長期服用抗組織胺之後,治療效果不佳,這時則可以考慮長期以免疫抑制劑或免疫調節劑治療。
最新研究顯示,生物製劑也可以有效控制慢性蕁麻疹。
健康Q&A
Q:慢性蕁麻疹需要抽血檢測過敏原嗎?
A:慢性蕁麻疹進行抽血檢測過敏原的意義不大,90%的病人並不需要抽血檢測。
首要是做皮膚劃紋症檢查,可以原子筆鈍端劃過患者皮膚,利用物理性壓力刺激病患真皮的組織胺釋放,而產生線狀的膨疹;其次是詢問病史,看發病型態;也可進行自體血清皮膚測試;視情況再進行抽血檢查。
Q:慢性蕁麻疹看皮膚科還是風濕免疫科?
A:慢性蕁麻疹以看皮膚科的人居多,因為是皮膚症狀的表現,根據研究資料顯示,90%以上患者都是先看皮膚科進行診斷治療,不過也有人認為是免疫問題而看風濕免疫科。
Q:過敏體質的人,易有慢性蕁麻疹嗎?
A:過敏體質的人的確比較容易罹患慢性蕁麻疹,過去研究分析發現,慢性蕁麻疹的人有4成合併有鼻過敏,常見過敏原大約近5成是塵.。
Q:中藥可以改善治療慢性蕁麻疹嗎?
A:看中醫吃中藥治療慢性蕁麻疹,基本上如果是透過調整體質的方式,或許也有其一定之療效,並不會影響西藥治療的效果;但要提醒大家的是,此病是因免疫力太強導致的,因此要避免使用可以提升免疫力的中藥,以免適得其反,病情反而加重。
Facebook
Google+
Twitter
微博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全台陷入餿油風暴致癌物超標3倍
伊波拉病毒疫情持續升溫前往西非國家應提高警覺
飲食、運動、藥物三管齊下Hold住糖尿病!
秋高氣爽出國去!認識旅遊醫學門診
白內障治療把握最佳時機再造美麗新「視」界
動不動就覺得累!疲倦纏身怎麼解?
是感冒還是過敏性鼻炎?
我想有個超完美下巴!
老是無精打采,難道癌症復發了嗎?!
冬天想泡腳養生,該注意什麼?
眼睛紅,怎麼了?
聰明掌握5要訣健康吃火鍋!
頸動脈超音波檢查揪出血管病變防中風
纖纖十指洩漏你的健康秘密
延伸文章資訊
- 1蕁麻疹讓人癢到受不了!皮膚科醫師3招預防大發作
為了幫助有慢性蕁麻疹困擾的患者,了解症狀的嚴重度,以及改善的進度,建議連續一到兩週,每天二十四小時記錄蕁麻疹發作時的「膨疹數量」和「搔癢程度」的 ...
- 2蕁麻疹懶人包—皮膚科醫師教你不癢不癢小撇步
無論急性或慢性蕁麻疹,都可以透過國際通用認可的UAS7蕁麻疹檢測表,每天規則紀錄發作時的膨疹數量與搔癢程度,幫助自己與醫師評估疾病嚴重度與發作頻率, ...
- 3請問好心肝/蕁麻疹5問
- 4來得又快又癢的蕁麻疹該就醫治療還是等它自己退? | 皮膚| 科別
這邊先講一個結論:如果急性蕁麻疹發作,請先治療,先不要想檢查! 蕁麻疹的診斷主要是靠臨床診斷,也就是醫師透過臨床症狀的表現以及相關的病史詢問,就 ...
- 5蕁麻疹跟食物有關?皮膚科醫師:先分清急性、慢性差別
所以如果常常出現蕁麻疹的症狀,又找不出是哪種食物過敏,黃毓惠建議還是去皮膚科就醫,很可能是因為有自體免疫的問題引起,如果不儘早處理,也可能讓症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