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灣的經濟從以農業為主(1952年農業占台灣GDP的32%)轉變為以工業為主(1986年工業 ... 傳統上工業部門一直為能源使用最多的產業,但近年來其能源消耗占比已從1986年 ... 臺灣經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2月3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臺灣經濟"—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本條目翻譯自其他語言維基百科,需要精通本領域的編者協助校對翻譯。

如果您精通本領域,又能清楚地將來源語言翻譯為中文,歡迎您協助參與校對與修訂,原文參見維基數據。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條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見討論頁。

  「中華民國經濟」重定向於此。

本文介紹的是中華民國(臺灣)的經濟發展現狀。

關於1949年前的中華民國經濟,詳見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經濟。

台灣經濟臺北,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所在地貨幣新台幣(NTD)財政年度公曆貿易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國際商會(以台澎金馬獨立關稅區的名稱加入)統計數據國內生產總值 ▲7591.04億美元(2021年估算值)[1] ▲1.4萬億美元(2021年購買力平價,預估)[2] -排名:第21名(2021年定類數據)、19名(2021年購買力平價)、29名(2021年人均定類數據)、13名(2021年人均購買力平價)名-增長率: ▲6.45% (2021年) ▲4.42% (2022年預估)[3] -人均: ▲$33,004(2021年預估)[4] ▲$59,398(2021年購買力評價,預估)[1] -按產業分布: 農業:1.8% 工業:36% 服務業:62.1% (2017年)[5] 通貨膨脹(消費者物價指數)1.33%(2021年預估)[4]貧困人口比率1.5%(2012年)[5]吉尼係數33.6中(2014年)[5]勞動力1149.8萬(2020)[5]-按產業分布: 農業:4.9% 工業:35.9% 服務業:59.2% (2016年)[5] 失業率▼3.68%(2020年)[4] 主要產業 電子、通訊和信息、石油煉製、化工、紡織、鋼鐵、機械、水泥、食品加工、載具、消費品、製藥 農業:大米、玉米、蔬菜、水果、茶葉;豬、家禽、牛肉、牛奶;魚 天然資源:小儲量煤炭、天然氣、石灰石、大理石、石棉 經商容易度▼15名(非常容易,2020年)[6]對外貿易出口▲4464.5億美元(2021年)[7] 出口貨品半導體、石化、汽車/汽車零部件、船舶、無線通信設備、平板顯示器、鋼鐵、電子、塑料、計算機主要出口夥伴  中華人民共和國(+)29.7%  東南亞國家協會(+)15.4%  美國(+)14.6%  香港(+)14.2%  日本(-)6.8%  歐洲聯盟(-)6.6% (2020年)[8] 進口▲3811.7億美元(2021年)[7] 進口貨品石油/石化、半導體、天然氣、煤炭、鋼鐵、計算機、無線通訊設備、汽車、精細化工、紡織主要進口夥伴  中華人民共和國(+)22.2%  日本(-)16.0%  東南亞國家協會(+)12.5%  美國(-)11.4%  歐洲聯盟(-)10.1%  南韓(+)7.2% (2020年)[8] 外債▲1819億美元(2017年12月3日預計)[5]公共財政國債▼國內生產總值的35.5%(2020年)[5][note1] 收入91.62萬億美元(2017年預估)[5]支出92.03萬億美元(2017年預估)[5]信貸評級 標準普爾:[9] AA(國內) AA(國際) AAA(T&C評估) 展望:積極[10] 穆迪:[11] Aa3 展望:積極 惠譽國際:[12] AA- 展望:穩定 主要數據來源: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除非另外說明,所有數據均以美元表示。

閱論編 台灣經濟為高度發達的自由市場經濟。

中華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在亞洲排名第五,在全球排名第十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列入發達經濟體[13]。

世界銀行也將台灣納入高收入經濟體。

[14]台灣擁有全球技術最先進的微晶片製造商。

[15][16][17][18] 目次 1經濟發展史 2經濟數據 2.1定類數據 3台灣各地經濟 4經濟展望 4.1全球金融危機 5外貿經濟 6產業經濟 6.1消費品產業 6.2半導體產業 6.3資訊科技產業 6.4農業 6.5能源產業 6.6鋼鐵和重工業 6.7海洋產業 7市值最高的公司 8勞工政策 8.1工會政策 8.2勞動保護 8.3積極的勞動力市場政策 8.4工作時間 9科技及工業園區 10經濟研究機構 11相關 12參考文獻 13注釋 14外部連結 經濟發展史[編輯] 主條目:台灣經濟史 台灣在1950-1960年代初為美援接受國,後轉變為援助輸出國及全球重要的對外投資國,主要集中在亞洲投資。

據估算,台灣在中國的私人投資總額超過1500億美元,[19]官方數據顯示台灣在東南亞的投資額與在中國的相當。

清朝初期,明朝的支持者(明鄭)曾短暫流亡台灣。

1949年中國共產黨控制中國大陸,200萬國民黨支持者逃往台灣。

[20][21][22] 美援對穩定台灣戰後經濟很重要,美援在1951-1962年間占台灣國內投資總額的30%以上。

以上這些因素加上政府的經濟政策及教育的普及,使工農業和人民生活水準有了巨大進步。

台灣的經濟從以農業為主(1952年農業占台灣GDP的32%)轉變為以工業為主(1986年工業占台灣GDP的47%)。

[23]1952-1961年間台灣經濟平均每年增長9.21%。

[23] 台灣的經濟轉型也離不開地緣政治因素。

雖然美援在1970年代減少,但美援在台灣工業化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也使台灣與美國保持著國家安全及經濟方面的交流。

因為美援的不確定性,所以台灣經濟加速從1950年代的進口替代模式轉向了出口導向型模式。

外貿和出口的發展有利於吸收農業在經濟中的重要性下降而造成的過剩勞動力。

[24]1970年代台灣經濟從製造廉價商品(如紡織品和玩具)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了以重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的模式,1980年代又轉向了先進的電子工業。

台灣經濟從1980年代開始日益變得自由開放,政府逐步將國營事業私有化。

[24]因應全球科技的發展,台灣在1981年成立了新竹科學園區。

台灣對中國的投資刺激了兩岸貿易,也降低了台灣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度。

[24]1981-1995年間台灣經濟平均每年增長7.52%,服務業增長了51.67%,服務業超越工業成為最大經濟部門,也變爲台灣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

台灣的國際貿易主要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進行協助。

[25]台灣因中央銀行的金融政策和創業優勢,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與其他亞洲國家相比受到的損失很小。

經濟數據[編輯] 下表列出1980-2019年間台灣主要的經濟指標。

若通貨膨脹率低於2%則用綠色箭頭表示。

[26] 年份 國內生產總值 (購買力平價,Billion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購買力平價,美元) GDP增長(真實數據) 通貨膨脹率 (%) 失業率 (%) 政府債務 (佔GDP的百分比) 1980 61.9 3,463 ▲8.0% ▲19.0% 1.2% n/a 1981 ▲72.5 ▲3,983 ▲7.1% ▲16.3% ▲1.4% n/a 1982 ▲80.6 ▲4,356 ▲4.8% ▲3.0% ▲2.1% n/a 1983 ▲91.4 ▲4,864 ▲9.0% ▲1.4% ▲2.7% n/a 1984 ▲104.2 ▲5,463 ▲10.0% ▲0.0% ▼2.5% n/a 1985 ▲112.7 ▲5,834 ▲4.8% ▼−0.2% ▲2.9% n/a 1986 ▲128.2 ▲6,570 ▲11.5% ▲0.7% ▼2.7% n/a 1987 ▲148.1 ▲7,511 ▲12.7% ▲0.5% ▼2.0% n/a 1988 ▲165.6 ▲8,300 ▲8.0% ▲1.3% ▼1.7% n/a 1989 ▲187.1 ▲9,283 ▲8.7% ▲4.4% ▼1.6% n/a 1990 ▲205.0 ▲10,048 ▲5.6% ▲4.1% ▲1.7% n/a 1991 ▲229.5 ▲11,139 ▲8.4% ▲3.6% ▼1.5% n/a 1992 ▲254.2 ▲12,221 ▲8.3% ▲4.5% ━1.5% n/a 1993 ▲278.0 ▲13,240 ▲6.8% ▲2.9% ━1.5% n/a 1994 ▲305.2 ▲14,410 ▲7.5% ▲4.1% ▲1.6% n/a 1995 ▲331.8 ▲15,535 ▲6.5% ▲3.7% ▲1.8% n/a 1996 ▲358.7 ▲16,664 ▲6.2% ▲3.1% ▲2.6% n/a 1997 ▲387.2 ▲17,806 ▲6.1% ▲0.9% ▲2.7% 24.9% 1998 ▲407.5 ▲18,598 ▲4.2% ▲1.7% ━2.7% ▼23.6% 1999 ▲441.9 ▲20,002 ▲6.7% ▲0.2% ▲2.9% ▲23.7% 2000 ▲481.0 ▲21,590 ▲6.4% ▲1.2% ▲3.0% ▲26.2% 2001 ▲485.7 ▲21,679 ▼−1.3% ▲0.0% ▲4.6% ▲30.0% 2002 ▲520.7 ▲23,119 ▲5.6% ▼−0.2% ▲5.2% ▼29.6% 2003 ▲552.9 ▲24,462 ▲4.1% ▼−0.3% ▼5.0% ▲32.0% 2004 ▲605.1 ▲26,670 ▲6.5% ▲1.6% ▼4.4% ▲33.3% 2005 ▲658.4 ▲28,915 ▲5.4% ▲2.3% ▼4.1% ▲33.9% 2006 ▲716.8 ▲31,333 ▲5.6% ▲0.6% ▼3.9% ▼33.1% 2007 ▲783.8 ▲34,141 ▲6.5% ▲1.8% ━3.9% ▼32.1% 2008 ▲804.8 ▲34,936 ▲0.7% ▲3.5% ▲4.1% ▲33.3% 2009 ▼798.2 ▼34,526 ▼−1.6% ▼−0.3% ▲5.9% ▲36.6% 2010 ▲893.9 ▲38,593 ▲10.6% ▲1.0% ▼5.2% ▲36.7% 2011 ▲947.1 ▲40,777 ▲3.8% ▲1.4% ▼4.4% ▲38.2% 2012 ▲984.4 ▲42,220 ▲2.1% ▲1.9% ▼4.2% ▲39.2% 2013 ▲1,022.3 ▲43,739 ▲2.2% ▲0.8% ━4.2% ▼39.0% 2014 ▲1,082.5 ▲46,195 ▲4.0% ▲1.2% ▼4.0% ▼37.8% 2015 ▲1,103.1 ▲46,956 ▲0.8% ▼−0.3% ▼3.8% ▼36.6% 2016 ▲1,132.9 ▲48,128 ▲1.4% ▲1.4% ▲3.9% ▼36.2% 2017 ▲1,192.5 ▲50,593 ▲3.1% ▼1.1% ▼3.8% ▼35.5% 2018 ▲1,251.5 ▲53,023 ▲2.6% ▲1.5% ▼3.7% ▼35.0% 2019(預估) ▲1,300.2 ▲55,078 ▲2.0% ▲0.8% ▲3.8% ▼33.6% 定類數據[編輯]   關於匯率的波動,請見「新臺幣」。

台灣經濟逐年表現[27][28] 年份 經濟增長(%)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美元) 增長(%) 1951 - -- 154 - 1952 12.00 -- 208 35.06 1953 9.49 -- 178 -14.42 1954 9.64 -- 188 5.62 1955 7.72 -- 216 14.89 1956 6.17 -- 151 -30.09 1957 7.81 -- 170 12.58 1958 7.68 -- 185 8.82 1959 8.81 -- 140 -24.32 1960 7.20 -- 163 16.43 1961 7.05 -- 161 -1.23 1962 8.93 -- 172 6.83 1963 10.74 -- 189 9.88 1964 12.63 -- 214 13.23 1965 11.89 -- 229 7.01 1966 9.63 -- 249 8.73 1967 11.15 -- 281 12.85 1968 9.71 -- 319 13.52 1969 9.59 -- 357 11.91 1970 11.51 -- 397 11.20 1971 13.43 -- 451 13.60 1972 13.87 -- 530 17.52 1973 12.83 -- 706 33.21 1974 2.67 -- 934 32.29 1975 6.19 -- 985 5.46 1976 14.28 -- 1,158 17.56 1977 11.41 -- 1,330 14.85 1978 13.56 -- 1,606 20.75 1979 8.83 -- 1,950 21.42 1980 8.04 -- 2,389 22.51 1981 7.10 -- 2,720 13.86 1982 4.81 -- 2,699 -0.77 1983 9.02 -- 2,903 7.56 1984 10.05 -- 3,224 11.06 1985 4.81 -- 3,314 2.79 1986 11.51 -- 4,036 21.79 1987 12.75 -- 5,350 32.56 1988 8.02 -- 6,370 19.07 1989 8.72 -- 7,613 19.51 1990 5.54 -- 8,205 7.78 1991 8.37 -- 9,125 11.21 1992 8.31 -- 10,768 18.01 1993 6.81 -- 11,242 4.40 1994 7.50 -- 12,150 8.08 1995 6.50 -- 13,119 7.98 1996 6.18 -- 13,641 3.98 1997 6.05 -- 14,020 2.78 1998 4.20 -- 12,820 -8.56 1999 6.73 -- 13,804 7.68 2000 6.31 -- 14,908 8.00 2001 -1.40 -- 13,397 -10.14 2002 5.48 -- 13,686 2.16 2003 4.22 -- 14,066 2.78 2004 6.95 -- 15,317 8.89 2005 5.38 -- 16,456 7.44 2006 5.77 -- 16,934 2.90 2007 6.85 -- 17,757 4.86 2008 0.80 -- 18,081 1.82 2009 -1.61 -- 16,933 -6.35 2010 10.25 -- 19,197 13.37 2011 3.67 -- 20,866 8.69 2012 2.22 -- 21,295 2.06 2013 2.48 -- 21,973 3.18 2014 4.72 -- 22,874 4.10 2015 1.47 -- 22,780 -0.41 2016 2.17 -- 23,091 1.37 2017 3.31 -- 25,080 8.61 2018 2.75 -- 25,792 2.84 2019 2.71 -- 25,909 0.45 2020 3.11 -- 28,383 9.5 台灣各地經濟[編輯] 2016年台灣各鄉鎮、區、市家庭年收入中位數 2016年台灣各縣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排名[29] 排名 市縣 新台幣 美元 購買力平價 1 台北市 990,292 30,699 65,539 2 新竹市 853,089 26,446 56,459 - 臺北基隆大都會區 830,788 25,754 54,982 - 臺北基隆桃園大都會區 807,860 25,044 53,465 4 新北市 733,776 22,747 48,562 5 桃園市 731,518 22,677 48,413 - 台灣 727,098 22,540 48,120 6 台中市 724,905 22,472 47,975 7 新竹縣 724,840 22,470 47,971 8 澎湖縣 709,066 21,981 46,927 9 嘉義縣 709,033 21,980 46,925 10 基隆市 706,808 21,911 46,777 11 宜蘭縣 700,034 21,701 46,329 12 花蓮縣 693,292 21,492 45,883 13 高雄市 684,260 21,212 45,285 14 金門縣 668,582 20,726 44,248 15 苗栗縣 657,292 20,376 43,500 16 台南市 643,743 19,956 42,604 17 台東縣 623,485 19,328 41,263 18 彰化縣 618,969 19,188 40,964 19 雲林縣 607,776 18,841 40,223 20 屏東縣 592,066 18,354 39,184 21 南投縣 569,453 17,653 37,687 22 嘉義縣 562,743 17,445 37,243 經濟展望[編輯] 截至2018年,台灣收入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別為電信、金融服務和公用事業。

[30]在2015年的全球創業指數(GEI)中,台灣排名亞洲第一。

[31]台灣在1987年以前主要依靠技術官僚進行經濟規劃[32],在過去的30年裡,台灣GDP實際增長率平均在8%左右。

自二戰結束以來台灣出口一直保持增長,通貨膨脹率及失業率保持在低水平,外匯儲備位居世界第四。

台灣的經濟指標主要由行政院主計總處[33]和經濟部[34]發布。

現今台灣和很多發達經濟體一樣有著相同的經濟問題。

隨著勞動密集型產業日後將繼續向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如中國、菲律賓和越南)轉移,未來台灣經濟將不得不進一步向高科技及服務型經濟轉型。

[35]近年來台灣成功地實現了貿易市場的多元化,對美出口份額從1984年的49%降至2002年的20%。

隨著台灣對東南亞及中國的出口增長及開發歐洲市場的努力取得成果,台灣對美貿易依賴度將繼續下降。

[36]因台灣加入了世貿組織並希望成為「亞太區域運營中心」,所以這將進一步推動台灣經濟的自由化。

台灣經濟在低工資及世界經濟去國際化的背景下正面臨經濟邊緣化的問題。

[37]這導致了人才前往其他國家尋找職業機會。

台灣的企業多為中小企業,因此阻礙了台灣政府進行經濟轉型的嘗試。

[38] 台灣的間接稅包括總收入稅和增值稅。

[39]根據萬事達在2014年發布的世界旅行目的地指數,台灣的國際過夜旅客數(2014數據)在全球20大旅遊目的地中排第15位。

[40] 全球金融危機[編輯] 台灣經濟從2007年-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中迅速復甦,此後經濟一直穩步增長。

2009年台灣經濟發展低迷,但由於嚴重依賴出口,使台灣經濟容易受到世界經濟波動影響。

[41]2008年第四季度經濟下滑了8.36%,失業率來到了2003年以來最高水平。

[42]作為對策政府推出了56億美元(占GDP的3%)經濟刺激計劃,並為企業提供財政激勵以及實行稅收減免。

[43]刺激計劃的重點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對低收入家庭進行資助,以及對中小企業、新投資實行稅收減免。

[44]該計劃的主要目標還包括提高對俄羅斯、巴西和中東等新市場的出口。

[45]此後台灣經濟緩慢復甦,到了2010年11月台灣失業率降至4.73%,為兩年新低,2011年底失業率繼續降至4.18%,為40個月新低。

[46][47]2010年每月平均工資也在穩步上漲,較2009年同期增長了1.92%。

[48]2010年11月工業產出再創新高,較上年同期增長19.37%,這表明出口強勁且本地經濟不斷增長。

[49]私人消費也在增長,零售額比2009年增長了6.4%。

[50]2010年台灣經濟增長了10.5%,世界銀行預測台灣經濟將在2011年繼續增長,增長幅度為5%。

[51]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台灣因受到進行中的中美貿易戰影響,經濟在2019年5月出現下滑。

[52] 外貿經濟[編輯] 台北國際電腦展是全球第二大的科技展,[53]吸引了眾多外國投資者。

[54] 對外貿易在過去40年一直是台灣經濟高速增長的動力,如今台灣仍是出口導向型經濟,因而它依賴於一個開放的世界貿易體制,所以台灣經濟容易受到世界經濟衰退所影響。

1960年代貿易總額增長了5倍以上,70年代增長了近10倍,80年代又增長了一倍。

[55]1990年代的增長更為溫和,略低於兩倍。

出口結構從以農產品爲主轉變為以工業品為主(現占98%)。

電子產業是台灣工業部門最重要的出口產業,也是美國投資最多的產業。

台灣已加入衆多貿易協定,2010年台灣前五大貿易夥伴分別為中國、日本、美國、歐盟和香港[56][57]。

台灣的生育率為世界最低,房價也很高。

由於台灣的人口下降速度快於其他發達經濟體,所引發的勞動力短缺、內需下降和稅收下降問題引起人們擔憂。

[58][59] 台灣作為一個自然資源匱乏以及國內總需求相對較低的島國經濟體,其高學歷的人力資源[60]將大大有助於[61]產品附加價值的創新管理[62][63][64][65],因而擴大台灣的國際貿易。

2002年1月台灣作為加入世貿組織,由於「一中原則」及中國的壓力,因此使用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的名義加入。



2011年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BERI)將台灣的投資環境排在全球第三位。

[66] 台灣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計算機晶片代工生產國,也是先進的LCD面板製造、[67]DRAM計算機內存、網絡設備以及消費電子產品的設計和製造國。

[68]主要的硬體公司包括宏碁、華碩、HTC、富士康、台積電以及和碩。

另一個主要的出口工業部門為紡織品產業,但由於勞動力短缺、間接成本增加、土地價格以及環境保護等原因,其重要性正在下降。

[69] 台灣主要進口原材料及資本貨物,占進口總量的90%以上。

台灣的大部分能源需求依賴進口。

台灣的第三大貿易夥伴為美國,美國占台灣出口額的11.4%,進口額的10.0%。

[70][71]。

最近中國已成為台灣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夥伴。

2010年中國占台灣出口額的28.0%,進口額的13.2%。

[70][71]隨著兩國經濟日益相互依存,這一數字正在迅速增長。

台灣主要從中國進口農業及工業原材料,主要向美國出口電子產品和消費品。

隨著台灣人均收入的提高,對進口高品質消費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2002年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為87億美元。

台灣與其貿易夥伴之間缺乏正式外交關係,但並未嚴重阻礙其迅速擴大對外貿易。

台灣在60多個沒有邦交的國家設有文化或經貿辦事處,用以代表台灣的利益。

除了加入世貿組織,台灣還以「中華台北」(這個名稱源於中國對某些組織施加的影響)的名義加入亞洲開發銀行及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這些發展反映了台灣經濟的重要性,以及希望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的願望。

台灣是亞洲開發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會員。

台灣(簡稱中華台北[72])也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73]、國際能源署[74]的觀察員,國際商會的會員。

2010年6月29日,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台灣還與新加坡及紐西蘭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

[75][76]2015年台灣申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77] 2010年6月29日,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重慶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78][79]這可能會擴大台灣的出口市場。

然而ECFA給台灣整體經濟帶來的真正利益與影響仍存在爭議。

[80]此協議將允許台灣製造的500多種產品以低關稅或零關稅進入中國大陸市場。

[81]政府還尋求與新加坡[82]及美國建立貿易協定。

[83] 產業經濟[編輯] 臺北市信義計劃區由摩天大樓所構成的天際線 高雄市天際線 台中中央商務區1986年工業產值占台灣GDP的一半以上,到了2002年已逐漸下降到31%。

[84]台灣工業已從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向資本及技術密集型產業轉移,其中電子與信息技術產業占工業部門的35%。

[84]台灣的工業部門主要由中小企業所構成,大企業較少。

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在向海外轉移,取而代之的是資本及技術密集型產業。

[85]台灣的製造業是在過度依賴代工及ODM模式的狀況下成長起來的,在全球製造業中處於「早熟」階段。

[86][87]資訊工業策進會[88][89]負責台灣資訊及通訊產業[90]的發展。

工業技術研究院是台灣先進的應用技術研究中心。

[91]台灣的藝術產業也很重要,2019年台灣藝術品銷售額達2.254億美元,台灣的收藏家和藝術家在全球藝術品市場上受到矚目。

[92] 政府斥資18.3億美元發起「e-Taiwan」計劃,打算改善台灣的資訊及通訊基礎設施,主要涵蓋政府部門、民眾生活、商業、交通、寬頻五個領域。

[93][94]該計劃旨在提高行業競爭力及政府效率,改善民眾生活質量,並將台灣的寬頻用戶數量增長到600萬。

[94]2010年軟體行業增長了7.1%,產值達40億美元,占亞太地區總產值的3.3%。

2009年數位內容產業增長了15%,產值達140.3億美元。

[93]2010年光電工程產業(包括平板顯示器和太陽能光伏)總產值為2.2萬億新台幣,比2009年增長了40%,占全球市場份額的五分之一。

[95]台灣參與了全球電子產業的價值鏈。

[96]台灣IT產業中的電子元件和個人電腦行業有著國際級實力。

[97] 台灣的初創企業也在不斷增長。

[98][99] 消費品產業[編輯] 台灣是全球運動用品的主要生產國,2020年總產值為新台幣598億元,其中產量的40-50%為室內健身器材。

[100]台灣也是全球高爾夫器材的主要生產國,占全球產量的80%。

[101]全球四大高爾夫器材代工商都為台灣企業,但這些公司正越來越多地以自己的品牌銷售產品。

[102] 半導體產業[編輯] 主條目:台灣半導體產業台灣資訊科技業以半導體產業為主,包含積體電路製造、設計和封裝。

[103]台灣因有強大的晶圓代工能力及完整的產業供應鏈,所以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

[103][104]2009年產值達390億美元,集成電路製造、封裝和測試領域位居全球市占首位,設計方面為第二位。

[105]台積電和聯華電子是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製造商,聯發科技是全球第四大無廠半導體公司。

[106][107]1987年台積電首創無廠半導體代工模式,重塑全球半導體產業。

[105][108]1977年工業技術研究院建立台灣首座3英寸晶圓廠,接著1980年聯華電子成立,到2002年台灣半導體產業已領先全球,擁有40座晶圓廠。

[105][109][103]2007年台灣半導體產業超越美國,僅次於日本。

[110]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使產業的出口和銷售受到影響,不過到2010年已恢復,各公司利潤創新高。

[111][112]半導體製造業為台灣的首要產業,與美國同行進行著激烈競爭。

[113][114]2020年僅台積電一家公司就占有全球50%的市場份額,台灣已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絕對領導者。

[115] 資訊科技產業[編輯] 南部科學園區的台積電工廠 過去20年台灣的資訊科技業在全球IT市場中有著重要角色。

[116]1960年台灣基本沒有電子工業。

[117]後來台灣政府為了建立資訊科技產業,開始專注於發展高科技專業技術、市場行銷和經營知識,聯電與台積電等公司相繼成立。

[118]台灣以其產業資源和產品管理經驗成為亞太地區的資訊科技產業研發中心,全球主要供應商與之密切合作。

[116]中小企業占有產業產值的85%,也有少數大企業。

[116]中小企業通常以OEM(代工)或ODM(貼牌)模式製造產品,從而減少了用於研發的資源。

[116]因為主要是OEM/ODM模式,所以企業通常不對新產品的研發、生產和營銷進行深入研究,而是依賴美國及日本的先進技術與關鍵零組件。

[116]全球20家頂尖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公司在台灣設有採購辦事處。

[119]台灣為《資訊科技協定》的簽署國,[120]從2002年1月1日起逐步取消IT產業關稅。

[119] 台灣是全球電腦運算、通訊和資料管理中心,有很多大型伺服器集群在台灣運作。

Google在彰化設有亞洲最大的數據中心。

全球海底光纜網絡與台灣相連,台灣為重要的通訊樞紐。

[121] 農業[編輯] 主條目:台灣農業 花蓮瑞穗的茶園 台灣的經濟奇跡奠基於農業。

[122]如今農業占台灣GDP的3%,服務業則占73%。

1945年台灣被移交給中華民國後,政府頒布了「以農業發展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的長期戰略。

[123]農業在早期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工商業增長的支柱。

1951年農業占台灣GDP的35.8%[123],到了2013年已降為GDP的1.69%,總產值為新台幣4759億元。

2013年台灣農業由種植業(47.88%)、畜牧業(31.16%)、漁業(20.87%)和林業(0.09%)所構成。

[124]台灣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國際貿易自由化,政府實施新的農業政策,計劃將農業發展為更具競爭力及現代化的綠色產業。

[125] 台灣只有25%的土地適合耕種,但幾乎所有的可耕地已被高度開發,有些地方可以一年二耕甚至三耕。

農業的發展遠慢於工業。

台灣缺乏提高產業利潤所需的基礎設施投資及技術培訓,農場規模也不大,以上這些原因造成台灣的農業邁向現代化遇到困難。

[126]1974-2002年間台灣農業人口穩定減少,促使農業委員會開始引進現代化的農場管理技術,並為農民提供技術培訓,也提供建立更好的農業生產及資源分配體系所需的諮詢服務。

[126]推進農業機械化有助於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同時提高生產力;水稻和甘蔗的生產已完全機械化。

[127]台灣的主要農作物是水稻、甘蔗、水果(很多是熱帶水果)及蔬菜。

台灣的大米生產可以自給自足,不過需要從美國進口大量小麥。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肉類的生產和消費急劇增加。

台灣出口大量冷凍豬肉,但受到1997年爆發的口蹄疫影響。

還出口包括魚類、水產養殖品、海產品、罐頭、冷凍蔬菜、穀物等農產品。

台灣在加入世貿組織後預計農產品的進口將增加,並開放原先受到保護的農產品市場。

能源產業[編輯] 台中清水的風力渦輪機 主條目:台灣能源參見:臺灣發電廠列表和台灣電力公司 台灣缺乏自然資源,所需能源多數從國外進口(目前為98%)。

[128]2002年台灣能源進口總額為115.2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1%。

[129]傳統上工業部門一直為能源使用最多的產業,但近年來其能源消耗占比已從1986年的62%下降到2002年的58%。

[129]能源消費以原油及石油產品為主(48.52%),其次是煤炭(29.2%)、天然氣(12.23%)、核電(8.33%)和水力發電(0.28%)。

[130]台灣所需石油也嚴重依賴進口,2002年有72%的石油來自中東。

台灣本島的電力主要由台灣電力公司供應,1994年通過一項法案後允許獨立發電廠供電,提供了本島20%電力。

[131]台灣所需的天然氣多數由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供應。

[131]台灣目前有三座運作中的核電站。

在建的第四座核電站於2014年封存。

[132] 台灣人均能源消耗量與亞洲鄰國相當,[133]經濟部在2005年7月宣布,計劃到2025年減少1.7億噸二氧化碳排放。

[134]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514萬噸。

[135]政府還計劃在2020年前將能源效率每年提高2%,以進一步減少排放。

[136]也計劃到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7%。

[136] 台灣是全球第四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的LED生產國。

[137]2010年台灣安裝了超過166萬平方米的太陽能集熱器,安裝密度居世界第三。

[138]台灣政府已安裝了155台風電渦輪機,可產生81.6兆瓦的電能,並有更多的項目正在計劃或建設中。

[139]截至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台灣能源使用量的6.8%。

[140]2010年,綠色能源產業產值為109.7億美元。

[137]政府還計劃投資8.38億美元推廣可再生能源的,並額外投資6.35億美元用於研發。

[140] 鋼鐵和重工業[編輯] 截至2017年台灣是全球第13大鋼鐵出口國。

2017年台灣出口了1200萬噸鋼材,2018年的鋼鐵出口量增長了1%,來到1220萬噸。

2017年台灣出口的鋼鐵約占全球鋼鐵出口總量的3%。

2018年台灣鋼鐵出口量是全球最大鋼鐵出口國中國的六分之一,第二大出口國日本的近三分之一。

以貨物價值計算,鋼鐵出口額僅占2018年台灣出口貨物總額的3.6%。

台灣向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鋼材。

2009年到2019年台灣的鋼鐵出口增長了24%。

2018年美國從台灣進口了鋼管及管材30萬噸。

台灣向鄰國出口了大量鋼扁平材。

2018年台灣不鏽鋼出口量約為50萬噸。

[141] 台灣是世界第四大工具機和工具機零部件出口國。

大台中地區為工具機製造商的聚集地。

[142] 台灣達明機器人公司是世界第二大協作式機器人生產商。

[143] 台灣的汽車工業非常重要,台灣企業已加大投資在汽車電氣化方面,特斯拉有75%的供應商為台灣公司。

[144] 海洋產業[編輯] 主條目:台灣海洋產業 2017年台灣出口了162艘遊艇。

[145]2018年台灣是世界第四大遊艇生產國,僅次於義大利、荷蘭和土耳其。

[146]台灣是世界上最大的漁業國家之一,相關的魚類加工業也很重要。

[147] 市值最高的公司[編輯] 參見:台灣公司名單 參考福布斯2019年發布的全球2000大上市企業指數,台灣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是: 福布斯在2019年發布的全球2000大上市企業指數(台灣企業部分)[148] 排名 公司 總收入(億美元) 利潤(億美元) 總資產(億美元) 市值(億美元) 1 鴻海科技集團 175.6 4.3 110 41.2 2 台灣積體電路 34.2 11.6 68 222.4 3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 3.5 0.1 73.0 4.1 4 富邦金融控股 21.9 1.6 250.6 14.9 5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 16.7 1.2 187.2 12.8 6 台塑石化 25.5 2 13.2 35.4 7 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13.5 1.6 19.2 20.6 8 南亞塑膠 11 1.7 18.6 19.9 9 台灣塑膠公司 7.6 1.6 13.2 35.4 10 台塑石化 25.5 2 16.3 22.3 11 中國鋼鐵 13.3 0.8 21.9 12.6 12 中華電信 7.1 1.2 15.2 27.7 13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3.2 0.9 115.2 12.4 14 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12.3 0.8 17.4 10.2 15 廣達電腦 34.1 0.5 21.5 7.6 16 統一企業公司 14.3 0.6 13.2 13.1 勞工政策[編輯] 工會政策[編輯] 國民黨遷移到台灣前在中國制定的《工會法》賦予勞工組織工會的權力。

然而在台灣民主化以前,工會因受到嚴格的管制和國家社團主義的影響而使作用受限。

[149]台灣民主化前的《工會法》規定,員工只能在公司組織工會,這代表不被允許組織行業層面的工會。

此外,每個公司或地區只能存在一個工會。

[149]不允許教師等特殊職業團體成立工會[150]。

罷工和集體談判的權力也受到法律限制。

[151]1930年的《集體談判協議》規定,如果沒有政府批准,集體談判在法律上是無效的。

[151]1986年台灣開始民主化,使工會政策和參與工會的方式發生巨大改變。

1986-1992年間加入工會的勞工增加了13%。

[151]台灣出現了一些自治的非官方工會,包括2000年獲得法律承認的台灣總工會。

[151]21世紀初期對《工會法》及《集體談判協議》進行了修正。

修正後的《工會法》解除了對特殊職業團體的集體代表限制。

[150]2008年的《集體談判協議法》保障了工會與雇主談判的權力。

[151] 勞動保護[編輯] 隨著1980年代台灣民主化進程的推進,對勞工的勞動權益及其勞動保護水準有所提高並增加,與東亞其他國家相比,台灣的勞動保護水準仍相對較高。

[152]1984年8月實施的《勞動基準法》是台灣首部全面的勞動保護法。

[153]在勞動基準法實施前,《工廠法》是管理勞工事務的主要法律,但由於其涵蓋的企業及勞動問題範圍過小,而且沒有對違規者進行懲罰,因此在實際生活中沒有效用。

[153]相比之下,《勞動基準法》涉及的企業及勞動問題範圍更廣,並對違法行為有著詳細的處罰細則。

此法規定解僱員工前需要有通知期,並且要求給勞工更多的遣散費。

[154]其他的勞動問題也受到的《勞動基準法》規範,包括合同、薪資、加班費、工傷事故補償等問題。

[155]該法也明確規定對雇主的違法行為進行懲罰,包括罰款和刑事責任。

[154]1987年8月1日勞動部成立,用來進行勞檢和執行《勞動基準法》。

[155] 在台灣,企業中只要有一名雇員,雇主就有義務爲其繳納勞保費。

勞工保險的繳納比例分為雇主70%、雇員20%、政府10%。

[156]在繳納社會保險(國民年金)方面,企業應按員工薪資的6%以上繳納。

[157][158][159] 積極的勞動力市場政策[編輯] 工作時間[編輯] 科技及工業園區[編輯] 經濟研究機構[編輯]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台灣經濟研究院 中華經濟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工業技術研究院 台灣畜牧研究所 相關[編輯] 台灣銀行業 台灣水泥業 台灣國防工業 台灣銀行列表 台灣汽車製造商名單 台灣公司名單 台灣最大企業名單 台灣都會區列表 台灣製造 台灣奇蹟 台流 台灣最低工資 台灣稅制 台灣交通 台灣證券交易所 台灣紡織業 參考文獻[編輯] ^1.01.1c=171,193,122,124,156,423,935,128,939,172,132,134,174,532,176,178,436,136,158,542,941,946,137,546,181,138,196,142,182,359,135,576,936,961,184,144,146,528,112,111,&s=NGDPD,&sy=2020&ey=2026&ssm=0&scsm=1&scc=0&ssd=1&ssc=0&sic=0&sort=country&ds=.&br=1WorldEconomicOutlookDatabase,October2021請檢查|url=值(幫助).IMF.org.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14October2021].(原始內容存檔於13October2021).  ^WorldEconomicOutlookDatabase,April2020.IMF.org.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21April2020].  ^楊文君.111年經濟成長預測4.42%110年也上修為6.45%.中央廣播電臺.2022-02-24.  ^4.04.14.2GDP:PreliminaryEstimatefor2021Q2andOutlookfor2021.dgbas.gov.tw.Directorate-GeneralofBudgetAccountingandStatisticsExecutiveYuan.[22Feb2021].  ^5.05.15.25.35.45.55.65.75.8TheWorldFactbook.CIA.gov.CentralIntelligenceAgency.[12May2019].  ^EaseofDoingBusinessinTaiwan,China.Doingbusiness.org.[23January2017].(原始內容存檔於19December2016).  ^7.07.1ImportandExport:PreliminaryEstimatefor2021.mof.gov.tw.中華民國財政部.[7Jan2022].  ^8.08.1TradeProfile-ChineseTaipei.WorldTradeOrganization.2016[8October2018].(原始內容存檔於23August2018).  ^TaiwanRatingsRaisedTo'AA/A-1+'WithPositiveOutlook.S&PGlobal.[2021-08-11].  ^Rogers,Simon;Sedghi,Ami.HowFitch,Moody'sandS&Prateeachcountry'screditrating.TheGuardian.15April2011[28May2011].(原始內容存檔於1August2013).  ^Moody's-creditratings,research,toolsandanalysisfortheglobalcapitalmarkets.Moody's.2021-02-24[2021-08-11].  ^TaiwanCreditRating.  ^SelectAggregates.Imf.org.[27July2018].(原始內容存檔於14March2019).  ^WorldBankCountryandLendingGroups–WorldBankDataHelpDesk.datahelpdesk.worldbank.org.[27July2018].(原始內容存檔於11January2018).  ^Archivedcopy.[27August2019].(原始內容存檔於1March2019).  ^Archivedcopy.[27August2019].(原始內容存檔於9August2019).  ^Archivedcopy.[27August2019].(原始內容存檔於12May2019).  ^Archivedcopy.[27August2019].(原始內容存檔於3April2019).  ^TaiwanInvestmentinChina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1April2011. ^Dunbabin,J.P.D.TheColdWar.PearsonEducation.2008:187[12November2015].ISBN 978-0-582-42398-5.(原始內容存檔於10June2016).In1949ChiangKai-shekhadtransferredtoTaiwanthegovernment,goldreserve,andsomeofthearmyofhisRepublicofChina.  ^Ng,Franklin.TheTaiwaneseAmericans.GreenwoodPublishingGroup.1998:10[12November2015].ISBN 9780313297625.(原始內容存檔於2January2016).  ^TaiwanTimeline-RetreattoTaiwan.BBCNews.2000[21June2009].(原始內容存檔於24June2009).  ^23.023.1TheStoryofTaiwan-Economy.Taiwan.com.au.[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February2010).  ^24.024.124.2TheStoryofTaiwan-Economy.Taiwan.com.au.[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February2010).  ^TaipeiTaitra-ListofTAITRAoverseasoffices.Taipei.taiwantrade.com.tw.[9November2013].(原始內容存檔於28October2016).  ^ReportforSelectedCountriesandSubjects.www.imf.org.[2020-05-02].(原始內容存檔於31July2020)(美國英語).  ^最新統計指標.主計處.行政院主計處.[2May2020].(原始內容存檔於24June2020).  ^表格:國民所得統計常用資料(2008SNA)-年.IISWindowsServer.[2020-01-06].(原始內容存檔於30July2020)(中文).  ^Accordingto[1]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9November2017.(IMF-WEOApril2017),PPPrateisNTD15.11perInt'l.dollar;accordingtothe[2]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3November2017.,theaverageexchangerateisNTD32.258135perUSdollar(theaverageexchangerateoftheyearwas32.258135NTDto1USD);GDPpercapitafiguresinUSDareretrievedfrom[3]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1February2018.andarepublishedbyNationalStatisticsofRepublicofChina(Taiwan)[4]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30October2017.. ^薪資行情大調查電信業月薪破10萬最高.Chinatimes.com.[27July2018].(原始內容存檔於22June2018).  ^TheChinaPost.TheChinaPost.[27July2018].(原始內容存檔於23July2017).  ^Documents(PDF).isites.harvard.edu.[12October2012].(原始內容(PDF)存檔於3July2013).  ^NationalStatistics,RepublicofChina(Taiwan).eng.stat.gov.tw.[27July2018].(原始內容存檔於25April2009).  ^MinistryofEconomicAffairs,R.O.C.-StatisticsofEconomic.Moea.gov.tw.14November2013.(原始內容存檔於15July2013).  ^Taiwan-Economy.QFinance.[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9August2010).  ^Skarica,David.TheGreatSuperCycle:ProfitfromtheComingInflationTidalWaveandDollarDevaluation.JohnWileyandSons.2010:208[22February2019].ISBN 978-0-470-62418-0.(原始內容存檔於25September2020).  ^Downloads-2013-WhitePaper-AmCham-AmericanChamberofCommerceinTaipei-臺北市美國商會.Amcham.com.tw.[4March2015].(原始內容存檔於16March2015).  ^MarketInsights-MichaelPage(PDF).MichaelPage.[27July2018].  ^AsiaPacificIndirectTaxCountryGuide(PDF).Kpmg.de.[6August2018].(原始內容(PDF)存檔於4April2013).  ^Mastercard :2014GlobalDestinationCitiesIndex(PDF).Newsroom.mastercard.com.[6August2018].(原始內容(PDF)存檔於16September2018).  ^Skarica,David.TheGreatSuperCycle:ProfitfromtheComingInflationTidalWaveandDollarDevaluation.JohnWileyandSons.2010:208[22February2019].ISBN 978-0-470-62418-0.(原始內容存檔於25September2020).  ^Taiwan-Economy.QFinance.[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9August2010).  ^Taiwan-Economy.QFinance.[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9August2010).  ^Taiwan-Economy.QFinance.[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9August2010).  ^Taiwan-Economy.QFinance.[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9August2010).  ^Joblessratefallsto2-yearlowinNovember.ChinaPost.22December2010[22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6December2010).  ^Taiwan'sjoblessratedropsto40-monthlowinDecember.FocusTaiwanNewsChannel.30January2011[30January2011].(原始內容存檔於4August2020).  ^Regularsalaryupfor12consecutivemonths.FocusTaiwanNewsChannel.22December2010[22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18January2012).  ^Novemberindustrialproductionindexhitsfreshhigh.FocusTaiwanNewsChannel.23December2010[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19January2012).  ^Taiwanretailsalesforecasttohitrecordhighthisyear.FocusTaiwanNewsChannel.24December2010[25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18January2012).  ^JudyLi.Taiwan'sEconomicGrowthtoReach5%in2011:theWorldBank.ChinaEconomicNewsService.19January2011[19January2011].(原始內容存檔於24January2011).  ^TaiwaneconomyremainssluggishinMayamidglobaltradewar.[29June2019].(原始內容存檔於29June2019).  ^RalphJennings.Tablets,Internet-linkedSmartSensorstoStaratComputex.PCWorld.10January2011[19January2011].  ^Computexshowdrawsover23,300foreignbuyers.ZDNet.11June2001[19January2011].(原始內容存檔於18April2012).  ^ServicesofEconomicDivision.TaipeiEconomicandCulturalOffice,Canada.[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3October2011).  ^ImportbyKeyTradingPartners.MinistryofEconomicAffairs.December2010[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5October2013).  ^ExportbyKeyTradingPartners.MinistryofEconomicAffairs.December2010[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5October2013).  ^EastAsia/SoutheastAsia ::Taiwan-TheWorldFactbook.CentralIntelligenceAgency.2020-02-07[2020-02-29].Taiwan'sdiplomaticisolation,lowbirthrate,rapidlyagingpopulation,andincreasingcompetitionfromChinaandotherAsiaPacificmarketsareothermajorlong-termchallenges.Taiwan'stotalfertilityrateofjustoveronechildperwomanisamongthelowestintheworld,raisingtheprospectoffuturelaborshortages,fallingdomesticdemand,anddecliningtaxrevenues.Moreover,Taiwan'spopulationisagingquickly,withthenumberofpeopleover65expectedtoaccountfornearly20%oftheisland'stotalpopulationby2025.PresidentTSAI’sadministrationhasmadelittleprogressonthedomesticeconomicissuesthatloomedlargewhenshewaselected,includingconcernsaboutstagnantwages,highhousingprices,youthunemployment,jobsecurity,andfinancialsecurityinretirement.  ^AsianDevelopmentOutlook(ADO)2020:WhatDrivesInnovationinAsia?(PDF).AsianDevelopmentBank:207–208.2020-04-03[2020-04-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7).  ^Backgroundpaper(PDF).Un.org.[28June2017].(原始內容(PDF)存檔於12July2017).  ^ChineseTaipei.Innovationpolicyplatform.org.[27July2018].(原始內容存檔於14July2018).  ^Data(PDF).unctad.org.[27February2018].(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9August2017).  ^Karimaa,Alexandra.Value-AwareApproachtoManagementofInnovativeSoftwareProductsandServices(PDF).www.joebm.com.February2013[27September2015].(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7September2015).  ^[5] ^BloombergPursuits-Bloomberg.Bloomberg.com.[27July2018].(原始內容存檔於1July2016).  ^Taiwanworld'sthird-bestforinvestment:researchfirm.FocusTaiwanNewsChannel.1September2011[1September2011].(原始內容存檔於19January2012).  ^Taiwan'sICTindustrygearsupforprosperous2011.TaiwanToday.23December2010[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18July2011).  ^Skarica,David.TheGreatSuperCycle:ProfitfromtheComingInflationTidalWaveandDollarDevaluation.JohnWileyandSons.2010:208[22February2019].ISBN 978-0-470-62418-0.(原始內容存檔於25September2020).  ^MajorIndustriesinTaiwan.Taiwan.com.au.[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2February2010).  ^70.070.1ImportbyKeyTradingPartners.MinistryofEconomicAffairs.December2010[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5October2013).  ^71.071.1ExportbyKeyTradingPartners.MinistryofEconomicAffairs.December2010[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5October2013).  ^ChineseTaipei-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TradeandEnvironmentWorkingPapers.2011[13October2012].doi:10.1787/5kgcf71l188x-en.(原始內容存檔於3July2013).  ^ResearchfromTASC.Aseancenter.org.tw.[7October2012].(原始內容存檔於3July2013).  ^https://www.iea.org/countries/chinese-taipei ^JennyW.HsuAndAriesPoon.Taiwan,SingaporeSignFree-TradePact.WSJ.7November2013[4March2015].(原始內容存檔於2April2015).  ^LucyCraymerandFannyLiu.TaiwanandNewZealandSignFree-TradeAgreement.WSJ.11July2013[4March2015].(原始內容存檔於31March2015).  ^HongKong,TaiwanseektojoinAIIB.Chinadaily.com.cn.[27July2018].(原始內容存檔於27July2018).  ^Chinese,Taiwansignlandmarkeconomicpact.XinhuaNewsAgency.24June2010[29June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3July2010).  ^TaiwanNews,ECFAsigningscheduledforJune29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1October2013.25June2010 ^JohnPike.TaiwanSeesGainsinCloserTiesWithChina.Globalsecurity.org.16July2009[17July2009].(原始內容存檔於5September2009).  ^TaiwanranksfifthinmajorimporterstoChinain2010.ChinaPost.CNA.2January2011[1January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5September2012).  ^Taiwan,Singaporepreparetoforgeeconomicpartnership(update).FocusTaiwanNewsChannel.15December2010[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19January2012).  ^Taiwan-USTIFAtalkstoresumenextmonth.ChinaPost.23December2010[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9January2011).  ^84.084.1MajorIndustriesinTaiwan.Taiwan.com.au.[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2February2010).  ^San,Gee.TaiwaneseCorporationsinGlobalisationandRegionalisation.OECDDevelopmentCentreWorkingPapers.1April1992[27July2018].doi:10.1787/263030024237.(原始內容存檔於23September2018).  ^AreThree-letterAcronymsHoldingTaiwanHostage?.Ddg.com.tw.[27July2018].(原始內容存檔於3May2019).  ^TheTransformationofTaiwan'sStatusWithintheProductionandSupplyChaininAsia.Brookings.edu.[27July2018].(原始內容存檔於12June2018).  ^III-InstituteforInformationIndustry.Web.iii.org.tw.[26January2013].(原始內容存檔於3July2013).  ^FIND-ForeseeingInnovativeNewDigiservices.Find.org.tw.(原始內容存檔於8October2010).  ^MeasuringtheInformationSociety2011(PDF).Itu.int.[6August2018].(原始內容(PDF)存檔於15March2016).  ^IndustrialTechnologyResearchInstitute.Itri.org.tw.1April2013[26January2013].(原始內容存檔於3July2013).  ^Chow,Vivienne.Taipei'sThrivingArtSceneLookstoBecomeanInternationalStar.www.artnews.com.ArtNews.[14July2021].  ^93.093.1ICTtoTaiwan.AustralianGovernment.18November2010[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10January2011).  ^94.094.1e-TaiwanProgram2004.eTaiwanProgram.5May2005[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1July2011).  ^Taiwan'sOptoelectronicsindustrytotalsNT$2.2tril..ChinaPost.6January2011[5January2011].(原始內容存檔於9January2011).  ^Electronicsindustrystats(PDF).unstats.un.org.2010[3November2012].(原始內容(PDF)存檔於3May2019).  ^Data(PDF).file.icsead.or.jp.[27October2012].(原始內容(PDF)存檔於3July2013).  ^SlushCSOonTaiwan'sStartups:YouthMustTaketheLead.BeyondTimes.13November2015[15August2016].(原始內容存檔於26August2016).  ^Leichman,AbigailKlein.TaiwanStudentsFlyToIsraelforaTasteofStartupSauce.Israel21C.July2016[15August2016].(原始內容存檔於21July2016).  ^Liao,George.Taiwan'ssportinggoodsproductionexpectedtobreakNT$60billionthisyear.www.taiwannews.com.tw.TaiwanNews.[5August2021].  ^Wu,ChingFang.Taiwan'sGolfGearManufacturersBounceBackasTigerWoodsReturnstoGlory.english.cw.com.tw.CommonwealthMagazine.[5August2021].  ^Liu,Philip.SwingingFortheFairway:TaiwanGolfEquipment.topics.amcham.com.tw.TaiwanTopics.[5August2021].  ^103.0103.1103.2EmergingIndustries.Taiwan.com.au.[19January2011].(原始內容存檔於15September2009).  ^TheStatusoftheSemiconductorIndustryinTaiwan(PDF).DepartmentofInvestmentServices,MOEA.[19January2011].(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7August2011).  ^105.0105.1105.2MegChang.VeterantellsstoryofTaiwan'ssemiconductorindustry.TaiwanToday.18June2010[19January2011].(原始內容存檔於30August2011).  ^UPDATE1-UMCpostsweakersales;freshdemandseen.Reuters.7January2011[17January2011].(原始內容存檔於11January2011).  ^13FablessICSuppliersForecasttoTop$1.0BillioninSalesin2010!.ICInsights.21December2010[19January2011].(原始內容存檔於26December2010).  ^JeffreyWord.BusinessNetworkTransformation:StrategiestoReconfigureYourBusinessRelationshipsforCompetitiveAdvantage.JohnWileyandSons.2009:194.ISBN 9780470528341.  ^JohnA.Matthews.ASiliconValleyoftheEast:CreatingTaiwan'sSemiconductorIndustry(PDF).CaliforniaManagementReviews.1997[19January2011].(原始內容(PDF)存檔於17July2011).  ^TaiwansemiconductoroutputovertakesUnitedStates.ChinaPost.29October2007[18January20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May2011).  ^Taiwan'sSemiconductorIndustryRecordsFastestYOYGrowth.RNCOS.6January2010[19January2011].(原始內容存檔於25May2010).  ^Taiwan'sTSMCsalesrisemorethan40%in2010.AgenceFrance-Presse.10January2011[19January2011].(原始內容存檔於26February2014).  ^AgamShah.Intel:Wedon'tseetheendofMoore'sLawyet.CITEworld.8May2013[4March2015].(原始內容存檔於1March2014).  ^Scienceandtechnology:NoMoore?-TheEconomist.TheEconomist.[4March2015].(原始內容存檔於27February2015).  ^Chien-chung,Chang.Taiwantoremainlargestsemiconductormaterialmarketin2020,2021.focustaiwan.tw.FocusTaiwan.[17November2020].  ^116.0116.1116.2116.3116.4MajorIndustriesinTaiwan.Taiwan.com.au.[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2February2010).  ^Chang,Chun-Yen.MadebyTaiwan:boomingintheinformationtechnologyera.WorldScientific.2001:vii.ISBN 9789810247799.  ^Chang,Chun-Yen.MadebyTaiwan:boomingintheinformationtechnologyera.WorldScientific.2001:x[12November2015].ISBN 9789810247799.(原始內容存檔於2May2016).  ^119.0119.1ICTtoTaiwan.AustralianGovernment.18November2010[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10January2011).  ^Schedulesofconcessions.WorldTradeOrganization.[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3February2018).  ^Chan,KG.TaiwanluresbusinessesamidHongKongjitters.asiatimes.com.AsiaTimes.[19June2020].(原始內容存檔於21June2020).  ^LandandNaturalEnvironment.CouncilofAgriculture,ExecutiveYuan.[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8July2011).  ^123.0123.1TheStoryofTaiwan:Preface.GovernmentInformationOffice,ROC.[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14November2011).  ^Archivedcopy.[11July2015].(原始內容存檔於24September2015).  ^Agriculture.Taiwan.com.au.[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15September2009).  ^126.0126.1Agriculture.Taiwan.com.au.[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15September2009).  ^Mechanization.CouncilofAgriculture,ExecutiveYuan.[23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8July2011).  ^SustainableDevelopmentofRenewableEnergy.MinistryofEconomicAffairs,BureauofEnergy.[25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8October2011).  ^129.0129.1Energy.Taiwan.com.au.[25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15September2009).  ^EnergySupply.MinistryofEconomicAffairs,BureauofEnergy.[24November2015].(原始內容存檔於4March2016).  ^131.0131.1Taiwan.EnergyInformationAdministration,DepartmentofEnergy,USA.[25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15December2006).  ^Lin,Sean.AECapprovesplantoshutterfourthnuclearfacility.TaipeiTimes.4February2015[5March2015].(原始內容存檔於9February2015).  ^PerCapitaGDPandPrimaryEnergyConsumptioninMajorCountries(2007)(PDF).MinistryofEconomicAffairs,BureauofEnergy.[25December2010].(原始內容(PDF)存檔於18May2011).  ^Taiwan.EnergyInformationAdministration,DepartmentofEnergy,USA.[25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15December2006).  ^Taiwan'sGreenEnergyProductionValueSurgestoNT$340B.inFirst11Monthsof2010.CENS.23December2010[25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4July2011).  ^136.0136.1EdwardC.Gates.InvestmentPlanbyTaiwan.BiofuelsWatch.25December2010[25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18July2011).  ^137.0137.1Taiwan'sGreenEnergyProductionValueSurgestoNT$340B.inFirst11Monthsof2010.CENS.23December2010[25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4July2011).  ^II.SolarEnergy.MinistryofEconomicAffairs,BureauofEnergy.[25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8October2011).  ^I.WindEnergy.MinistryofEconomicAffairs,BureauofEnergy.[25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8October2011).  ^140.0140.1EdwardC.Gates.InvestmentPlanbyTaiwan.BiofuelsWatch.25December2010[25Decem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18July2011).  ^GlobalSteelTradeMonitor-SteelExportsReport:Taiwan(PDF).USDepartmentofCommerce.InternationalTradeAdministration.May2019[9October2019].(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8June2017).  ^Taiwan:SupportingtheNextGenerationofAerospaceManufacturing.www.mmsonline.com.ModernMachineShop.[8July2020].(原始內容存檔於11July2020).  ^Huang,Elaine.ThisMade-in-TaiwanRobotIsDrawingInternationalAttention.english.cw.com.tw.CommonWealth.[8July2020].(原始內容存檔於25December2019).  ^Lu,Kuo-chen.Taiwan'sTeslaBoom,andLookingforMore.topics.amcham.com.tw.Topics.[29October2020].  ^Murray,Simon.YachtBuildinginTaiwan.www.powerandmotoryacht.com.PowerandMotoryacht.[5December2019].(原始內容存檔於12May2019).  ^GlobalOrderBook.www.boatinternational.com.BoatInternational.[5December2019].(原始內容存檔於12May2019).  ^Gulle,Warwick.Fishingindustry-Taiwan.ro.uow.edu.au.BerkshirePublishingGroup.[5December2019].(原始內容存檔於12October2015).  ^ForbesTheWorld'sBiggestPublicCompanies2016Ranking.Forbes.[3May2020].(原始內容存檔於2October2019).  ^149.0149.1Chu,Yin-wah.DemocracyandOrganizedLaborinTaiwan:The1986Transition.AsianSurvey.1996,36(5):495–510.JSTOR 2645496.doi:10.2307/2645496.  ^150.0150.1Shi,Shih-Jiunn.ShiftingdynamicsofthewelfarepoliticsinTaiwan:fromincomemaintenancetolabourprotection.JournalofAsianPublicPolicy.2012,5:82–96.doi:10.1080/17516234.2012.662357.  ^151.0151.1151.2151.3151.4Wang,JamesW.Y.ThePoliticalEconomyofCollectiveLabourLegislationinTaiwan.JournalofCurrentChineseAffairs.2010,39(3):51–85.doi:10.1177/186810261003900303. 無效|subscription=free(幫助) ^Caraway,Teri.LaborRightsinEastAsia:ProgressorRegress?.JournalofEastAsianStudies.2009,9(2):153–186.doi:10.1017/s1598240800002976. 無效|subscription=free(幫助) ^153.0153.1Lin,Yen-Ling.WageEffectsofEmploymentProtectionLegislationinTaiwan(PDF).AsianEconomicJournal.2013,27(2):145–161.doi:10.1111/asej.12007.  ^154.0154.1Lin,Yen-Ling.WageEffectsofEmploymentProtectionLegislationinTaiwan(PDF).AsianEconomicJournal.2013,27(2):145–161.doi:10.1111/asej.12007.  ^155.0155.1Camhon,Kan.TheEffectsofEmploymentProtectiononLaborTurnover:EmpiricalEvidencefromTaiwan.EconomicInquiry.2011,49(2):398–433.Bibcode:10.1.1.362.6008請檢查|bibcode=值(幫助).doi:10.1111/j.1465-7295.2009.00278.x.  ^BureauofLaborInsuranceWebsite-Employer-LaborsInsuranceandEmploymentInsurancePremium-PremiumSharingRatio.www.bli.gov.tw.[2021-03-13](英語).  ^BureauofLaborInsuranceWebsite-EmploymentInsurance-Introduction.www.bli.gov.tw.[2021-03-13](英語).  ^HiringEmployeesinTaiwan:Benefits,Time-Off,&Termination.NNRoad.2020-03-09[2021-03-13](美國英語).  ^Aspalter,Christian.TheRoutledgeInternationalHandbooktoWelfareStateSystems.Taylor&Francis.2017-01-12.ISBN 978-1-317-04108-5(英語).  注釋[編輯] ^dataforcentralgovernment 外部連結[編輯] 經濟部統計處(MSExcel格式):[6]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閱論編中華民國主題歷史大陸時期(年表) 護國戰爭 鄭家屯事件 張勳復辟 府院之爭 護法運動 五四運動 北京政變 第二次直奉戰爭 廣州商團事變 六一六事變 第一次直奉戰爭 直皖戰爭 北伐 東北易幟 中原大戰 南京十年 抗日戰爭 國共內戰 外蒙古獨立 國府遷台 台灣時期(年表) 反共抗俄 古寧頭戰役 西昌戰役 四大改造 縣市選舉 中美協防 雲南反共救國軍 救濟大陸災胞 白色恐怖 榮民退役 復校 金門炮戰 中科院 反攻 中華文化復興 九年義務教育 臺灣奇蹟 中美斷交 退出聯合國 自強救國 黨外運動 美麗島事件 民主化 解嚴 野百合學運 國會全面改選 總統全民直選 在台灣 南向 裁軍 首次政黨輪替 去蔣化 是台灣 世貿 志願役 倒扁運動 二次政黨輪替 潛艦國造 課綱微調 太陽花學運 三次政黨輪替 台灣 轉型正義 新南向 萊豬 政治政府 北洋政府 護法軍政府 國民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 蔣中正政府 嚴家淦政府 蔣經國政府 李登輝政府 陳水扁政府 馬英九政府 蔡英文政府 外交 外交史 中俄蒙協約 中日民四條約 開羅宣言 2758號決議 邦交國 外交部 駐外機構 彈性外交 務實外交 活路外交 踏實外交 口罩外交 兩岸 臺灣問題 歷史 臺灣光復 臺海危機 開放兩岸探親 辜汪會談 飛彈危機 ECFA CSSTA 馬習會 臺海現狀 疆域 區劃 軍事 國防部 國軍 軍旗 勳章 憲法 增修條文 訴訟法 法律 審查制度 國民 身分證 護照 政黨 列表經濟 大陸時期經濟 大陸時期鐵路 中央銀行 科技 臺灣經濟 台灣經濟史 黃金運臺 美援 三七五減租 公地放領 耕者有其田 農技援外 六期四年計畫 十大建設 勞動基準法 十二項建設 十四項建設 新十大建設 愛台十二建設 前瞻計畫 媒體 彩券 統一發票 貨幣 大陸時期 銀圓 法幣 金圓券 銀圓券 中儲券 聯銀券 邊幣 銀毫 舊臺幣 東北券 藏幣 四川藏洋 老滇票 台灣時期 新臺幣 新臺幣硬幣 海南銀行銀圓券 文化 教育 高等教育 國家考試 國語 新文學運動 國語運動 國語政策 國字標準字體 國寶 國樂 節日 國家公園 國家風景區 自然保護區 自然生態保護區 環境保育 人口 大陸時期 臺灣人口 五族共和 中華民族 國族認同 中國人 臺灣人 金門人 華人 原住民 新移民 宗教 悟善社 主徒會 非基督教運動 中國佛教會 中國回教協會 穆斯林叛亂 國家象徵 稱號 國旗 國徽 國璽 國慶日 國歌 國旗歌 國花 國家元首 首都 分類 主題 閱論編臺灣戰後經濟建設計畫1970年代 十大建設 第六期臺灣經濟建設計畫 第七期臺灣經濟建設計畫 1980年代 十二項建設 十四項建設 第八期臺灣經濟建設計畫 第九期臺灣經濟建設中期計畫 1990年代 亞太營運中心 國家建設六年計畫 第十期臺灣經濟建設中期計畫 跨世紀國家建設計畫 2000年代 新十大建設 愛台十二建設 新世紀國家建設計畫 挑戰2008 2010年代 黃金十年國家願景計畫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閱論編世界貿易組織 阿爾巴尼亞·安哥拉·安地卡及巴布達·阿根廷·亞美尼亞·澳大利亞·巴林·孟加拉·巴貝多·貝里斯·貝南·玻利維亞·波札那·巴西·汶萊·布吉納法索·蒲隆地·柬埔寨·喀麥隆·加拿大·維德角·中非共和國·查德·智利·中國·哥倫比亞·剛果共和國·哥斯大黎加·象牙海岸·克羅埃西亞·古巴·剛果民主共和國·吉布地·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國·厄瓜多·埃及·薩爾瓦多·歐盟1·斐濟·加彭·甘比亞·喬治亞·迦納·格瑞那達·瓜地馬拉·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蓋亞那·海地·宏都拉斯·中國香港·冰島·印度·印度尼西亞·以色列·牙買加·日本·約旦·肯亞·南韓·科威特·吉爾吉斯·賴索托·列支敦斯登·中國澳門·馬達加斯加·馬拉威·馬來西亞·馬爾地夫·馬里·茅利塔尼亞·模里西斯·墨西哥·摩爾多瓦·蒙古國·摩洛哥·莫三比克·緬甸·納米比亞·尼泊爾·紐西蘭·尼加拉瓜·尼日·奈及利亞·北馬其頓·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拿馬·巴布亞紐幾內亞·巴拉圭·秘魯·菲律賓·卡達·盧安達·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獅子山·新加坡·索羅門群島·南非·斯里蘭卡·蘇利南·瑞士·台灣、澎湖、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2·坦尚尼亞·泰國·多哥·千里達及托巴哥·突尼西亞·土耳其·烏干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美國·烏拉圭·委內瑞拉·越南·尚比亞·辛巴威 註1.歐盟27個成員國均為WTO成員: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賽普勒斯·捷克·克羅埃西亞·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愛爾蘭·義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爾他·荷蘭(包括歐洲部分、阿魯巴、庫拉索及聖馬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註2.中華民國的正式會籍名稱為「台灣、澎湖、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代表團本身另以「中華臺北」作為簡稱。

閱論編亞洲各國家和地區經濟聯合國會員國 阿富汗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巴林 孟加拉國 不丹 汶萊 柬埔寨 中華人民共和國 賽普勒斯 埃及 喬治亞 印度 印尼 伊朗 伊拉克 以色列 日本 約旦 哈薩克斯坦 北韓 南韓 科威特 吉爾吉斯斯坦 寮國 黎巴嫩 馬來西亞 馬爾地夫 蒙古 緬甸 尼泊爾 阿曼 巴基斯坦 菲律賓 卡達 俄羅斯 沙烏地阿拉伯 新加坡 斯里蘭卡 敘利亞 塔吉克斯坦 泰國 東帝汶 土耳其 土庫曼斯坦 阿聯 烏茲別克斯坦 越南 葉門 聯合國觀察員 巴勒斯坦 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 阿布哈茲 阿爾察赫 中華民國(臺灣) 北賽普勒斯 南奧塞梯 屬地和其他特殊政區 阿克羅蒂里和澤凱利亞 英屬印度洋領地 聖誕島 科科斯(基林)群島 香港 澳門 閱論編臺灣主題歷史歷史年表 史前時期 考古遺址 荷治時期 西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治時期 牡丹社事件 日治時期 自治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首個政黨 首次選舉 戰後時期 二二八事件 戒嚴 國府遷臺 白色恐怖 臺灣奇蹟 美麗島事件 民主化 解嚴 野百合學運 修憲 國會全面改選 總統全民直選 首次政黨輪替 對外關係史亞太 中國大陸 兩岸三通 服貿協議 太陽花學運 福建 香港 澳門 日本 琉球 韓國 印尼 菲律賓 越南 歐美 英國 西班牙 荷蘭 法國 德國 瑞典 俄羅斯 美國 巴西 地理 城市 氣候 自然災害 地震 地形 島嶼 海岸 火山 百岳 山峰 河流 湖泊 瀑布 濕地 地質 斷層 溫泉 特有種/保育物種 國家公園 國家風景區 自然保護區 自然生態保護區 環境保育 政治內部 政府 總統 副總統 行政院院長 總統府 行政區劃 中華民國 憲法 民主化 選舉 審查制度 國家安全會議 國安局 法律 警政署 國籍 行政院 立法院 司法院 考試院 監察院 軍事 國防部 國軍 空軍 海軍 陸軍 資通電軍 憲兵 後備兵 兵役 政黨 外部 外交 統獨議題 臺海現狀 中華民國在台灣 中華民國是臺灣 中華民國(臺灣) 中華民國臺灣 一邊一國 兩個中國 兩國論 特殊非兩國論 台灣地位未定論 議題 中華意識/台灣主體意識 臺灣意識論戰 去中國化/去臺灣化 台灣本土化運動 中國史觀/臺灣島史觀 台灣民族主義/中華民族主義 中國統一 台灣獨立運動 白色恐怖 南北差距 轉型正義 不當黨產 軍公教爭議 年金改革 經濟 銀行 中央銀行 新臺幣(貨幣) 統一發票 經濟史 美援 十大建設 十二項建設 六年國建 亞太營運中心 新十大建設 愛台十二建設 前瞻計畫 台灣農業 土地改革 三七五減租 公地放領 耕者有其田 科技 科學園區 半導體產業 能源 電力 礦業 都會區 證交所 期交所 櫃買中心 集保結算所 臺灣ETF TAIEX 交通 公路 汽車客運 鐵路運輸 台鐵 高鐵 捷運系統 飛航 民航相關事業列表 航空公司列表 港口 漁港 社會概觀 台灣社會學會 公衆假期與國定假日 文化輸出 臺灣書院 國際排名 人權 LGBT 社會運動 台灣之最 台灣之光 文化 文化史 次文化 飲食 小吃 夜市 茶文化 公益彩券 電影(電影列表) 戲劇 布袋戲 歌仔戲 梨園戲 客家大戲 電視劇(列表) 音樂 流行文化 語言 文學 文學史 建築 列表 攝影 觀光景點 台灣八景 哲學 人口 臺灣人 族群 原住民 漢族 本省人 外省人 閩南人 客家人 臺灣新住民 在臺外國人 省籍情結 國語政策 日本情結 倭寇 皇民化運動 國語家庭 灣生 去日本化 族群械鬥 原漢衝突 閩客械鬥 漳泉械鬥 海外臺灣人 日本籍 越南籍 美國籍 加拿大籍 澳大利亞籍 媒體 媒體史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新聞記者協會 電視 電台 報業 報業史 雜誌 新聞紙雜誌圖書管制 電玩 雜誌及期刊 地下電台 兩報三台 老三台 南臺灣三大報 媒體操縱 黨政軍退出媒體 亂象 財團化 統派 泛藍 親中 獨派 親綠 三民自 醫療 十大死因 國家衛生研究院 衛生福利部 全民健保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醫療機構 醫學中心 教育 教育史 發明與發現 體育 學術期刊 文獻資料庫 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政大機構典藏 華藝學術資料庫(英語:Airiti) 國家檔案館 環境 環境汙染 空氣汙染 垃圾焚化爐 分類 主題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臺灣經濟&oldid=71140104」 分類:​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台灣經濟APEC成員經濟體隱藏分類:​含有網址格式錯誤的引用的頁面Webarchive模板wayback連結CS1美國英語來源(en-us)引文格式1錯誤:無效參數值引文格式1錯誤:bibcodeCS1英語來源(en)自2022年2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需要專業人士關注的頁面含有多個問題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CatalàEnglishEspañolفارسیSuomiFrançaisעבריתहिन्दीBahasaIndonesiaIdo日本語한국어BahasaMelayuOccitanپنجابیPortuguêsРусский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Bân-lâm-gú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