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碰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陸殼邊緣形成火山弧,如同現今的南美洲安第斯山脈。

大洋地殼薄(約6 公里厚)且緻密(約3.3 g/cm³),由玄武岩、輝長岩和橄欖岩組成。

因此,大多數洋殼在海溝處很容易 ... 大陸碰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大陸碰撞(英語:continentalcollision) 是一種在會聚邊界的板塊構造運動。

這個運動開始於兩塊陸殼中間隔著一塊洋殼,一塊陸殼邊緣具有俯衝帶,而中間的洋殼就在俯衝帶下沉消失。

在陸殼邊緣形成火山弧,如同現今的南美洲安第斯山脈[1][2]。

大洋地殼薄(約6公里厚)且緻密(約3.3g/cm³),由玄武岩、輝長岩和橄欖岩組成。

因此,大多數洋殼在海溝處很容易俯衝。

相比之下,大陸地殼較厚(約45公里厚)且有浮力,主要由花崗岩組成(平均密度約為2.5克/立方厘米)[3]。

當另一陸地殼隨著下沉板塊到達海溝時,因陸地密度低抵抗俯衝,就和對方地殼碰撞。

俯衝慢慢停止,火山弧也停止活動。

在原海溝的地方造成海岸山脈。

原海溝的位置成為也標誌著兩個地殼之間縫合帶。

在縫合帶常有蛇綠岩套,代表原先海洋地殼和地函岩石的碎片[2] 參看文獻[編輯] ^Toussaint,G.;Burov,E.;Avouac,J.-P.(2004)."Tectonicevolutionofacontinentalcollisionzone:Athermomechanicalnumericalmodel"(PDF).Tectonics.23(6):TC6003.Bibcode:2004Tecto..23.6003T.doi:10.1029/2003TC001604 ^2.02.1O'Brien,P.J.(2001)."Subductionfollowedbycollision;AlpineandHimalayanexamples".PhysicsoftheEarthandPlanetaryInteriors.127(1–4):277–291.Bibcode:2001PEPI..127..277O.doi:10.1016/S0031-9201(01)00232-1 ^Ernst,W.G.;Maruyama,S.Wallis;Wallis,S.(1997)."Buoyancy-driven,rapidexhumationofultrahigh-pressuremetamorphosedcontinentalcrust".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94(18):9532–9537.Bibcode:1997PNAS...94.9532E.doi:10.1073/pnas.94.18.9532.PMC23212.PMID11038569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大陆碰撞&oldid=68372016」 分類:構造地質學隱藏分類:使用PMID魔術連結的頁面含有英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BrezhonegCatalàEnglishEsperantoEspañolفارسیFrançaisBahasaIndonesiaItalianoBahasaMelayuNederlandsРусскийСрпски/srpski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