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難治療隱藏著解離性人格疾患| M先生的故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強迫症在身心疾患中是很特別的。

在訓練過程中,雄哥特別提到在精神官能症中,少數男女比例相當(1:1)。

被認為是精神官能症中,生理機制具有相當比例的比重。

孩子 親師溝通 親子溝通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青少年憂鬱症 拒學 網路成癮 妥瑞氏症 婦女 更年期 懷孕 生理期 離婚與單親 婦女藥物資訊 銀髮 長者用藥安全 老年憂鬱症 失智症 瞻妄 音樂 課程分享 藝術 藝療小說 藝療文章分享 心理創傷 心理創傷 創傷後壓力症 解離 邊緣性人格 創傷知情 EMDR EMDR介紹 經驗分享 文獻分享 講座活動 情緒 焦慮 憂鬱 躁鬱 強迫症 恐慌 自律神經 失眠 癮 酒癮 網路成癮 賭博 戀物癖 Searchformisempty! WHAT'SNEW? Loading...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強迫症難治療隱藏著解離性人格疾患|M先生的故事 李政洋身心診所 李政洋醫師, 強迫症, 創傷知情, 解離   強迫症在身心疾患中是很特別的。

在訓練過程中,雄哥特別提到在精神官能症中,少數男女比例相當(1:1)。

被認為是精神官能症中,生理機制具有相當比例的比重。

在藥物發展出來之前,單獨使用心理治療的效果比較難預期。

當藥物問世之後,很多藥物被嘗試過,三環抗憂鬱劑clomipramine有不錯的效果。

(不過在我當住院醫師的時候,醫院已經沒有這個藥品)藥物治療幫助來談者可以更好的利用心理治療,縮短心理治療要達到效果需要的時間。

  血清素藥物裡面的Fluvoxamine,是這系列藥物中被發現,與clomipramine效果相當,副作用更少。

Setraline也同樣有效果。

不過,還是有不少的患者,這些藥物沒有產生效果。

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有人嘗試合併使用精神調節劑,像是risperidone,或aripoprazole。

  心理治療裡面的認知行為療法,被認為是對強迫症會有幫忙的方法。

在住院醫師期間,就拜讀,由國內強迫症專家,湯華盛醫師、黃政昌博士,介紹藥物治療、行為治療與認知治療,家屬、患者可以怎麼做。

--------------------------------------------------------------- 今天的故事來自紐約市立醫院的精神科。

40歲M先生患有強迫症(OCD)。

經過很長時間機構的安置,電痙攣療法、藥物治療、動力取向治療、認知行為療法。

沒有能夠減少他的洗手、檢查門鎖等症狀。

是治療比較困難的情況,由M先生、醫師、心理師一起合作,嘗試不同的方法。

  除了強迫的症狀,他提到

這是他用來描述,自己強迫的反芻思考的方式。

他的手看起來紅紅的,因為反覆洗手長著厚厚的繭。

他這次就診前,先停了30天沒有服用藥物。

他是對別人的看法很敏感。

他童年是在孤兒(育幼?)院長大,後來被領養。

他簡短的提到童年,有些受虐的經驗,但是也不想詳述。

他的媽媽以虐耐或是忽略的方式,責備他因為在孤兒院持續頭部受創而患有癲癇的情形。

  M先生一開始每週一次的心理治療,治療的主題是與焦慮相關的失眠。

他有一種覺的自己很明顯(不一樣)的感覺。

對於別人嘲笑他很怪,會很生氣的跟對方發生沖突。

調整藥物,同時進行認知行為治療,M先生仍受到強迫、及腦中混亂的想法困擾。

他回去看了之前的診所。

幾週後,傳回來接受治療的資料。

資料中提到,又嘗試了幾種血清素,以及合併精神調節劑、情緒穩定劑。

列出過去曾經診斷:憂鬱、躁鬱、強迫症、解離性人格疾患(DID)。

2個月後,M先生想再回來治療,覺得遇到的醫生不了解他。

  再次探索治療的目標,解離性人格疾患的議題浮現。

他對於這個診斷沒有什麼覺察,但是聽到也沒有很驚訝。

他很開放的,願意談談他的解離經驗。

有個很奇怪部分的他,常被隱藏起來,害怕這些部分出現,看起來好像自己瘋了。

(擔心自己瘋了,是很常見的擔心) 他常常聽到內在聲音,會批評他的行為,評論他的想法,或是會與他起爭執。

他有很嚴重的失憶。

M先生提到之前之所以會突然停止心理治療,是感覺到治療者太靠近了,擔心會發現真正的他是怎麼樣的。

(擔心自己不被了解,也擔心真實的自己被知道,卻不被接納,是常見的擔心。

治療師藉由將解離經驗,視為在早期創傷經驗中,發展出來保護自己的機制,透過衛教來建立關係。

以及對自己的負面想法,常來自於持續遭受,來自加害者的虐待。

  為了評估解離程度與確認解離型人格疾患的診斷,M先生做了解離經驗量表(DES)。

(李醫師會用這個量表,協助來談者觀察一些原本可能比較難描述的現象)評估之後,強迫症與解離型人格疾患都有足夠的支持。

當有感覺、記憶,所連結的焦慮,超過可以承受的範圍,會啟動解離,來緩和痛苦。

  M先生的解離量表,分數是33.37,超過30分,代表很有可能有解離症。

在治療3個月後,治療師在以Dissociativedisorderinterview schedule(DDIS)來確認診斷。

在DES的評估之後,M先生的信任,讓他開始可以說/可以表現出內在不同的部分。

他聽到一個聲音,告訴他透漏太多了。

治療師跟他保證,有相當程度的不信任,是很常見的。

同時,通往成功治療,重要的一步,是來認識不同部分的自己。

這樣的說明,讓M先生稍微放心一點,也願意來認識其他部分的自己:成年的M先生、小麥克、小女孩、牧師、老人。

(出現不同性別的部分,也是很常見的現象)   牧師來自於小時候想當牧師,他在14歲時放棄了這個夢想。

小女孩來自小時候,他希望自己是一個女孩。

也可能與他曾經被男性、女性騷擾過。

在剛成年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是雙性戀。

剛開始治療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是同志,但是沒有想要性行為的慾望。

在40多歲時,當他覺察到有些隨著老化過程,不可避免的痛苦和視力變化,老人出現了。

(超齡的部分,老靈魂的部分也是很常見的。

)   在嘗試過一些治療,沒有明顯的效果,治療師以不同的思維,重新來概念化治療計畫。

M先生相信,自己的內心世界分割成不同部分,強迫症的症狀,侷限在成年M先生的身上。

他反覆的行動,似乎是由於不同人格部分,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行動。

治療師與M先生一起,探索在檢查門之前,會有什麼感覺和想法。

原來一旦門關了起來,M先生會覺的焦慮不安,因而想要再檢查門,但是檢查也不會覺得安心,就這樣浪費了很多時間。

  了解生活史很重要。

M先生過去的性創傷,是症狀很重要的一塊拼圖。

第五個人格部分,Theo,取自thedevilone的縮寫。

他曾經去酒吧,遭到很幾個男人侵犯,就是由Theo出來處理。

在危機過去後,會退回幕後待命,等有危險的情況需要出手協助。

Theo很多時候都覺得有危險,特別是在夜晚,會讓M先生不睡覺,不斷去檢查門鎖了沒。

這樣的提醒是很模糊的,M先生認為就像是,覺得這樣的噪音很折磨,也因此M先生希望Theo可以永遠消失。

  在心理治療過程中,治療師邀請M先生辨認Theo,可能透過鎖門想要傳達的訊息。

因為Theo很明顯的待在背景,只把焦慮傳遞出來,而不是清楚的表達,關於要檢查門的動作。

如果Theo的工作,是想要來保障M先生的安全。

可能需要讓Theo知道,已經成功的確保安全了。

治療師邀請,M先生晚上要鎖門時,大聲地告訴所有部分的自己,現在門關好了。

下次諮商時,M先生認為這個方法有效。

但是幾個禮拜後,想要檢查門的衝動又偶爾會出現。

詢問之下發現,他連續好幾天,沒有繼續跟所有部分的自己通知,門已經關上了。

(當沒有持續的同步訊息,困在過去經驗的部分,會好像就忘記曾經知道的新資訊。

)治療師建議,每天晚上,告訴自己門關上了。

如果沒有檢查的衝動,他可以小聲告訴自己就夠了。

如果有強迫症狀,M先生會採用大聲告訴自己的方法。

  同樣的方法,M先生也順勢而為,應用在檢查瓦斯爐開關的強迫症狀,也收到了效果。

但是還沒有解決洗手的症狀。

甚至會洗到手都破皮。

治療師認為,這個症狀與其他的不同,是怕髒,擔心被汙染。

可能是來自對自慰的罪惡感,或是某些主觀上治療師向M先生核對看看自己的後設認知時,突然間,M先生身體往前靠近,用銳利的眼神狠狠地盯著治療師。

簡短的說話方式,屬於Theo,承認很多年前,曾在曼哈頓提供性服務。

隨著70年代愛滋病的宣導,他停止了這份工作。

治療師告訴他,同時也請其他人格部分可以一起聽。

有些人持續會為了已經過去的事情,懷抱著罪惡感。

罪惡感常來自,破壞了一個人自我認可的價值觀。

他可能曾經與陌生人,或是不想要發生關係的人發生關係。

當時可能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滿足生存的基本需求。

比起符合自己心裡的行事準則,要優先滿足生存的需求。

(最近在看Netflix,末日列車,沒有車票,基本需求不被保障的末節車廂民眾,也需要想盡辦法要活下去。

)也因此雖然不擇手段/不符合自己的行事準則,努力生存下來,心中的罪惡感、羞愧感仍持續著。

  治療師告訴M先生,要讓自己的強迫洗手改善,很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當時,已經做了當時所能做得最好的。

治療師也從同樣的觀點,來協助處理他的性困擾。

治療師協助M先生知道,性向認同通常是天生的。

不需要為自己喜歡男生感到羞愧。

M先生不再認為,過去的自己是不好,以及相對過去的現在,自己才是好的。

治療師邀請M先生,在感覺到衝動想要洗手,可以記得他對自己新的了解。

他可以在合適的時間洗手,以及在洗手的同時,可以告訴自己,手很乾淨了。

治療師也邀請M先生,不需要為了過去,感覺到罪惡感和羞愧感。

  在下一周進行心理治療,M先生提到自己已經可以停止強迫性洗手。

手上的繭、發紅的皮膚,都漸漸改善,幾個月後皮膚看起來已經回覆正常。

  M先生的仍保持著比較孤獨的生活,只與少數幾位信任的人來往。

治療師繼續在所有不同人格,各自的議題,與M先生一起合作。

在過程中,不斷的有不同部分人格間的相互聯繫。

有時候M先生會請治療師,把一些治療中覺的很重要,寫下來給他,要給所有部分的自己記得。

給不同部分的M先生的功課,也用書寫的方式傳達,M先生的團隊可以一起來處理,在下一次治療前做個回顧。

有時候在兩次治療之間,M先生會寫下一些記憶、問題或是想法,確保記得帶到治療中提出來。

------------------------------------------------------------------------------ OCD與DID之間的關聯,最早由RossandAnderson提出(這邊的Ross醫師,曾是國際創傷與解離協會主席,去年與香港社工師Andy出版中文解離專書:成為自己的隊友認識創傷與解離)。

他們發現在OCD患者中,有一群人,有明顯的解離現象。

認為所有OCD患者,都需要評估解離。

後續Goff等人的研究,以結構式會談評估100會強迫患者,發現解離分數最高者,也有最嚴重的強迫症狀。

在其中最常見到的解離現象是失自我感(可能的情況:好像不是我做的/是我做的,但是我感覺像是在旁邊/我不太記得有做這件事,感覺很模糊。

)失憶的現象,也很常會出現。

要注意的是,解離現象分數高,不代表一定有解離型人格疾患,也可能是有些強迫症狀會與解離現象很相似。

  創傷經驗常以不同的樣貌呈現,創傷知情的概念,在治療遇到困難,是需要重複評估的一個關鍵。

  今天的故事來自於一篇個案報告,作者: ShielaghShustaHochberg >>作者的網頁   參考資料: Successful TreatmentofRefractory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1999)AmericanJournal ofPsychotherapy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fbshare 李政洋身心診所 0 意見: 張貼留言 Follow: 門診表 111年10月門診表 課程。

檢測 音樂舒壓課程 自律神經檢測 聯絡我們 1.電話: 27620086 [email protected] 夥伴的園地 藝術治療師徐玟玲的榮格心理花園 藝術治療師周大為的藝想世界 HowArtYou?-黃暄文心理師/藝療師 人生事務所~吳立健心理師 黃詠恩音樂治療師 Lily心理話-吳姝俐諮商心理師 行動心理師的垃圾車-李汶軒心理師 頂溪心理諮商所 華人正念減壓中心 李政洋身心診所©2015.AllRightsReserved. CreatedbyThemeXpos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