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這樣做!幫助寶寶發展手部精細動作 - 嬰兒與母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什麼是精細動作?需要訓練嗎?看看0~3歲寶寶精細動作發展里程碑,讓爸媽知道如何幫助孩子發展精細動作,以及應該避免哪些事。

| 嬰兒與母親.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說明。

我知道了 0% 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0~3歲這樣做!幫助寶寶發展手部精細動作 作者: 湯佳珮|發表日期:2020-05-18 收藏 關鍵字: 生長發育 、 嬰幼兒 什麼是精細動作?需要訓練嗎?看看0~3歲寶寶精細動作發展里程碑,讓爸媽知道如何幫助孩子發展精細動作,以及應該避免哪些事。

  雖然說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成長進度,但爸爸媽媽也不可不知屬於寶寶的發展里程碑,了解寶寶每個月齡的精細動作發展,才能正確給予生活上的對應支持,引導寶寶發展精細動作以及判斷異常的警訊。

什麼是精細動作? 「精細動作」是指手腕前到手指、指尖部位所產生的動作,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孫揚琇表示,精細動作除了手部以外,也需要肩膀、手肘和手腕等關節來互相配合,才能發展出良好的手部動作。

從嬰兒3個月大開始藉由玩玩具和探索環境的過程,精細動作發展會越來越成熟。

精細動作發展較慢的原因? 經驗不足: 生活中實際使用手部操作的活動較少,或是爸媽幫太多忙,例如小孩不想收玩具、自己穿鞋襪,爸媽就直接幫忙做完,孩子少了練習的機會,自然而然相關精細動作發展就會較慢。

延伸閱讀:孩子有發展遲緩嗎?有6成家長警覺不足錯失黃金治療期 視力有問題: 視力問題會影響寶寶看不清楚,無法正確辨別東西和自己的距離,造成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較慢,也可能在操作的過程中遭遇挫折,降低參與精細動作活動的意願。

感覺登錄有問題: 如果感覺登錄有問題,會有「觸覺過度敏感」和「觸覺區辨能力不佳」的情形。

觸覺過度敏感會避免去碰觸一些特定材質的東西,造成操作經驗不足,而觸覺區辨能力和本體感覺運用不佳,則會影響手部操作的速度和動作品質(動作較笨拙)。

肌肉骨骼有問題: 先天性手部骨頭和手指發育不全,會影響抓握動作和手指操作技巧的發展,嚴重的話會影響雙手的使用;如果中樞神經系統受損傷(腦傷),肌肉張力會異常,也可能會造成手部動作無法平順地做出來或是關節角度受限,進而影響到精細動作的發展。

何時要就醫?可能異常的警訊? 孫揚琇治療師指出,現在小孩接收的刺激、模仿對象較多,經常會提前出現超齡的動作。

因此,如果小孩的精細動作發展比以下表格的月齡提前出現,是很正常的現象;但如果到了以下月齡,仍不會做相對應的精細動作,則建議盡早就醫確認;至於早產兒,則應以矯正年齡為準。

0~3歲精細動作發展里程碑? 如何幫助孩子發展精細動作? 0~6個月: 這時期手部動作剛開始發展,抓東西需要良好的眼球動作配合,可以使用聲光玩具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並平順緩慢地上下左右移動,練習孩子眼球的追視能力,並帶著孩子的手臂揮動來撥弄及抓握玩具,也可將孩子的雙手帶到胸前或是身體中線來玩玩具。

7~8個月: 孩子會想要用手抓食物來吃,過程中可以練習手眼協調能力以及手指抓握動作。

6~12個月: 此階段為抓握動作發展的重要時期,開始會使用大拇指去抓握東西。

可以準備符合孩子手掌大小的積木或玩具來練習抓握的動作,隨著抓握動作越來越成熟,可以改變抓握東西的形狀和大小,並可帶著孩子的雙手各拿一個積木或玩具來互相敲擊;也可藉由與孩子玩「給玩具」的遊戲,來練習手指放開的動作;當孩子會伸出食指來戳洞時,可以給予有按鈕的玩具來練習按壓的動作,或是帶著孩子用食指來探索玩具的孔洞。

延伸閱讀:喝奶會喘、坐不穩、爬不好…1歲前出現這些表現,恐肌肉發展異常! 1~2歲: 開始使用雙手來操作東西。

可以給予孩子插棒、形狀配對板、堆疊或組裝積木、投錢幣或將小豆子投入瓶子中等活動,來增加手眼協調能力;也可以讓孩子開始嘗試使用湯匙吃飯和拿筆隨意塗鴉(此時期只是讓孩子體驗不需要刻意去調整為正確的姿勢)。

爸媽也可以開始帶著孩子練習收玩具,一開始孩子無法獨立收拾好玩具,爸媽可以從旁給予協助,隨著多次練習,收拾玩具的動作會越來越熟練。

2~3歲: 可以帶著孩子玩雙手操作(一手穩定一手操作)的遊戲,例如:搓黏土、組裝玩具(運用手指和手腕動作來調整玩具的方向)、串珠、撕黏貼紙、對折紙張、剪紙、握筆畫畫(直線、橫線、圓形)和塗顏色等活動,建議爸媽可以讓孩子多參與日常生活活動,例如:吃飯、收拾玩具、穿脫鞋襪等,不要因為趕時間或是衛生清潔問題給予孩子過多的協助。

  精彩完整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4月號】雜誌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收藏 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孫揚琇 採訪撰文/湯佳珮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嬰兒與母親 2020年04月號  ●「那對夫妻」歡笑的背後,是用心的經營 ●9成準媽咪想問的孕肚問題,一次看懂! ●剖腹產傷口這樣照顧才對! ●天氣變化大,寶寶換季過敏怎麼辦? ●手足爭寵,可能是因為爸媽沒注意到這些事! 雜誌訂閱 熱門影音 防疫不可不知,兒科醫師分享全家抗菌重點 斜槓六寶媽《林叨囝仔》日夜不落拍就靠它 【影音】5種NG點心,寶寶想吃要控制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看更多 肺炎防疫懶人包 各縣市兒童BNT疫苗今天起陸續... 肺炎防疫懶人包 近半數重症兒童罹患腦炎!8大... 親子教育 「不公平!他的比較多!」為... 學習當爸媽 nacnac多功能溫控調乳器一機... 家庭關係 小孩停課改遠距,雙薪、醫護... 肺炎防疫懶人包 台北市幼兒園、國中小全面停... 親子教育 孩子跌倒受傷怎麼止血消毒?... 孕期知識 5大孕婦用品挑選攻略!一次... 資訊新知 好消息!教育部宣布2歲至未滿...  看更多 1 趙小僑大齡求子努力過,就不... 2 12月親子電影推薦平成時... 3 鯖魚no.1、秋刀魚no.2、鮭魚n... 4 達人爸爸育兒經──阿包醫生「... 5 幫助1~3歲成長的7大優選食材... 6 剖腹產現場紀錄全圖解→進入手... 7 下班後、睡前動一動,好孕自... 8 盜汗、失眠、焦慮、月經紊亂…... 9 不用藥養孩子,發燒就是要等... 當期雜誌 看更多 ● 媽媽真實經驗產後護理之家VS.在家坐月子  ● 兒童新冠肺炎疫苗,打還是不打? ● 爸媽要注意防範對策,小心幼兒染疫併發症 ● 職場媽媽大喊快崩潰,10大心聲說給你聽 ● 緊急送醫6要件,嬰幼兒染疫送醫指引 雜誌訂閱 駐站醫生看更多 黑眼圈奶爸 專長:兒童內科、兒童胸腔科 余雅雯 專長:婦科問題,產後調理、病理皮膚、抗老美容 何叔芳小兒科 專長:小兒專科、小兒腸胃科 加入駐站醫生&專家 部落客看更多 荷蘭爸爸 韋岱思,在荷蘭出生長大,唸大學時因為想多了解東亞來到台灣學習中文。

2010年... 不像媽媽 我身高矮又娃娃臉,我愛偷懶不做家事,我跟孩子天馬行空,有人說我不像媽媽;... 小桃媽 小桃媽,職業是諮商心理師,有兩位女兒,熱愛旅行、美食、親子活動。

當一位諮... 加入駐站部落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