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源轉型的長期危機及綢繆 - 奇摩新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民對於再生能源最大的疑問,就是在於其間歇性及變動性,對此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是要發展儲能系統,我們呼籲政府再生能源的規劃應該要與儲能系統的規劃 ... 閱讀全文0思想坦克2021年8月2日上午7:00·9分鐘(閱讀時間)圖片來源:中央社⊙LinChien-Yen長期而言,我們面對日益嚴重的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的大環境,加上疫情及經濟重大投資使得電力需求持續增加,但供應端的基載機組、再生能源及儲能系統不足或遲緩,使得未來的能源轉型有諸多風險與危機,基於對這些問題的掌握,我們得進一步改善及規劃,及提早解決、應付問題。

氣候變遷的發生氣象局表示,今年5月創74年來平均最熱紀錄,5月平均溫度達27.8度,高於氣候平均值1.8度,台灣17個氣象站達到歷史新高。

今年梅雨季溫度也達史上第二高溫,台灣13個平地測站統計均溫為28.1度,僅低於2020年28.2度,但與長期平均值26.6度相比,今年梅雨季溫度高出了1.5度。

今年用電量也成長快速,史上尖峰用電量最高前五名,全部發生在今年5到7月,分別排名第一是7月13日的3859.9萬瓩,第二是5月28日的3840.1萬瓩,第三是7月12日的3821.2萬瓩,第四是7月9日的3816.3萬瓩,第五是6月18日的3808.4萬瓩,需電量迭創高峰。

從長期的資料觀察我們可得知,當氣溫越高,無論是平均用電或尖峰用電的用電量也會越高,這樣的溫度上升所造成的用電成長,成為難以預估的新變數。

台灣的夏季氣候溫暖潮濕,更增加了空調的使用需求,進而導致用電成長。

氣候變遷會使長期的氣候預測越來越失準、越嚴重,像今年異常高溫、缺水的現象,將來只會一再重演,成為新常態,對於台灣未來的能源轉型產生更大負面影響。

如何強化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氣候風險」,我們需要有更加彈性、韌性的能源結構,以面對此危機。

基載機組的不足檢視我們的能源結構,今年的513及517大停電,有一關鍵原因就是用電量高於預估值,加上當時大約10%的機組正在歲修,使得供電不足。

台灣因為夏季會有用電高峰的原因,本就安排5月至9月不進行機組歲修,將歲修安排在冬春季,但是在去年冬季因為台電在中南部有多部天然氣機組同時歲修,造成加速惡化了中南部空氣品質。

使得台電飽受壓力與批評,導致歲修安排非常困難。

對電力供應不足及歲修安排困難的解決方法就是增加更多發電機組,使歲修能有更大的空間。

對此台電選定於基隆協和電廠、桃園大潭電廠、苗栗通霄電廠、台中火力發廠及高雄興達電廠等地更新改建共18座天然氣機組,取代燃煤發電,其總容量達1556萬瓩。

除了新建新的機組外,歲修安排還有另一個需面對的問題,台灣一共有235部水力、火力及核能機組,其歲修都需要依法安排,也要考量到實際的用電情況及歲修能力,事前需準備資金、原物料零件及人力,今年原定安排有117部機組歲修,幾乎一半的機組會分階段進入歲修,對於台電及電力供應而言都是不小的考驗,須確保歲修品質又須調配人力物力,除了增加機組也應該重視工程人員的人力安排。

將供電面穩定住才能避免缺電危機,透過減煤、增氣、展綠、非核,才能穩健減煤及才能保持備用容量已達15%、備轉容量率10%,保證台灣供電無虞。

再生與儲能並進政府預計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20GW,風力發電裝置容量則達6.9GW以上,但目前已大幅落後,其中太陽光電截至2020年底累積總裝置容量應達6.5GW,但據台電官網指出截至2021年4月完成僅6.1GW。

另外2020年風力發電預計完成離岸520MW、陸域814MW,但截止2021年4月風力發電完成僅離岸128MW、陸域735MW。

對此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受訪時強調,這主要是疫情因素攪局,延宕只是一時,他對達成目標仍很有信心。

但是經過513及517大停電後,人民對於再生能源發電充滿懷疑,經濟部應出面處理。

距離政府規劃的2025能源轉型的期限,只剩下不到三年半的時間,如何達到20%再生能源的願景,顯然困難重重,裝置容量的落後成為了能源轉型需處理的重大議題。

據中國工程師學會會刊由台灣電力公司電力調度處處長吳進忠所撰〈大量再生能源併網的衝擊與電力調度因應策略〉一文,提及「依據台電公司委託美國電力研究院(EPRI)之研究結果,因應大量再生能源併網需額外準備再生能源裝置容量10%之備轉容量。

」,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目標為20GW,風力發電裝置容量目標為6.9GW,加總約為27GW,至少還需要增設2.7GW的備轉容量。

人民對於再生能源最大的疑問,就是在於其間歇性及變動性,對此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是要發展儲能系統,我們呼籲政府再生能源的規劃應該要與儲能系統的規劃並進,才是有效解決再生能源不穩定的質疑。

現在的發電模式,就是發的電即發即用,所謂儲能系統就是將離峰時或是將多餘的電力儲存起來,在用電高峰時釋出,隨著再生能源規模逐年成長,儲能系統的角色勢必將越來越重要。

台電目前規劃2020年建置23MW、2022年102MW、2025年590MW的電池儲能系統。

這樣的規劃是遠遠的不足夠,現階段台灣電力儲能大多由水力發電負責,目前大觀、明潭抽蓄電廠儲能能力合計約2.6GW,但由於氣候變遷,今年初遇到了56年來最嚴重乾旱,水力發電將來能否繼續承擔儲能的責任,將會是一個大問題?目前能源局已建置台中龍井、高雄永安等光電站之儲能設備,並進行運轉測試。

儲能系統之需求未來將以自建及輔助服務等兩種方式來滿足,所以回過頭來檢視2025年才建設590MW的儲能系統裝置容量,顯然太少,政府應重新制訂目標,以滿足2.7GW的備轉容量的需求,分擔風險,以應對將來的氣候變遷危機。

繼續閱讀報導產業用電的大增及控管依電力統計資料顯示,過去10年(2009年~2019年)年均成長率1.34%,2020年用電成長2.1%,經濟部統計將已盤點的重大投資案用電需求納入計算後,預估未來2021年至2027年用電需求年成長率約2.5%,尖峰負載成長約2.3%。

長期而言,台灣的用電需求持續增加,2020年工業部門的用電為1506億度,佔用電量55.6%,為了經濟的增長,這些大企業在台灣的投資建設,政府顯然沒有說不的空間,但也因此對台灣的用電成為負擔與危機,2021年施行的《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俗稱「用電大戶」條款),規範契約容量5000kW以上用戶,必須在5年內設置契約容量10%的再生能源。

這目標顯然遠遠不足,政府預計2025年能源結構要有20%的再生能源,卻只要求用電大戶五年內只要10%的裝置容量,因此政府應該立即調整目標為20%,及將用電大戶定義門檻改為800kW以上用戶,才能符合國家整體能源的規劃。

這些用電大戶都是富有的財團,應該要善盡社會責任,投資建設再生能源產業以及建置儲能設備,為政府及社會分擔用電的壓力,落實企業社會責任。

以台積電為例,據〈台積電109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2020年台積公司使用的總能源消耗量為169億度,其中電力約佔95%;天然氣佔5%;柴油則小於0.1%。

相比2020年台北市總用電量為161億度,台積電的用電量堪比一個直轄市。

但我們也要肯定台積電公司,台積電也積極在全球購買再生能源,已達全公司用電量的7.6%,但仍有成長空間。

節電與電價控管首先要求工商業大戶落實「每年節電1%」,縣市政府「每年節電2%」的目標,透過節能與增加再生能源裝置容量來改變長期用電持續上漲的趨勢。

至今為止落實率不彰,應建立相關究責制度,成立中央與地方專責單位,落實節電目標。

工業用電一向都是用電大戶,節電目標應該要從用電大戶與縣市政府帶頭落實,但台灣的電價非常低廉,不僅無法達到以價制量效果,更無法反映真實供電成本,為了緩解尖峰時段用電壓力,台電目前研議的「即時電價」方案,分階段會有不同的電價標準,使用電大戶在尖峰時段更合理的用電,此政策應盡快上路才能解緩用電的壓力。

結語持續邁向減煤、增氣、展綠、非核的能源目標,一方面針對基載機組的建設應該要持續推動,以解決用電需求,除了新建燃氣機組,也要確保燃氣機組歲修人力物力,落實夏季不歲修、冬季不惡化中南部空品的原則。

另一方面再生能源的目標也要檢討過去一年來的落後要如何追上目標,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的裝置容量建設要強化與在地居民的溝通與協調,同時和地方縣市政府與企業界合作,多方管道加速建設。

政府應立即修正《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的目標,必須在5年內設置契約容量20%的再生能源。

其次針對各縣市地方政府也要制定5年內設置裝置容量20%的再生能源目標。

透過公私合力、中央與地方合力的方式,解決再生能源現階段發展遲緩問題。

最後,將儲能系統建設目標應該重新檢討,儲能系統應該和再生能源視作互補的關係,彼此的建設應該同時並進,才是強化我們電力穩定的基本之策。

作者為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能源暨永續專案研究助理更多思想坦克文章製造僵局,開創有利台灣的談判空間疫苗拜物教在台灣──從嫌棄AZ談起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投稿去鉅亨網·2天前〈商品報價〉美冬小麥良率逼近新低小麥期貨強彈近3%芝加哥三大農產品期貨周一(11日)漲跌不一,小麥因美國冬小麥良率接近新低而上揚,黃豆與玉米受累於巴西上調產量預估而走跌。

美國農業部周一發布作物進展報告顯示,僅30%的冬小麥評級優良,遠低於分析師預期的40%,也低於去年同期的優良率53%。

分析師稱,4月初的小麥Moneydj理財網·2天前晶片荒令全球汽車產量短少140萬輛、歐洲受創最深MoneyDJ新聞2022-04-1208:24:53記者賴宏昌報導《汽車新聞(AutomotiveNews)》週一(4月11日)報導,預測機構AutoForecastSolutions(AFS)指出,今年迄今全球汽車預估產量已縮減約140萬輛、較一週前預估值增加98,900輛。

AFS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晶片短缺導致歐洲汽車組裝廠額外取消97,600輛生產計劃、今年迄今產量累計縮減747,000輛。

歐洲IC設計服務諮詢公司Sondrel4月6日發出警告,封裝前置時間已從8-9週拉長至50週或更久。

彭博社日前報導,Susquehanna金融集團發表報告指出,2022年3月晶片前置時間增加2天、平均達26.6週,創2017年開始統計以來最長紀錄。

ThomsonReuters報導,BMWAG執行長OliverZipse在週一刊登的《新蘇黎世報(NZZ)》專訪中提到,汽車業晶片短缺問題可能會延續至2023年。

福斯(Volkswagen)財務長ArnoAntlitz4月9日表示,晶片供給可能得等到2024年才能完全滿足需求。

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NV鉅亨網·1天前iKala今年員工數將擴增近3成規劃兩年內申請IPOAI公司愛卡拉(iKala)今(12)日啟用新辦公室,展望今年,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表示,混合辦公模式已成為新趨勢,因應營運需求,今年將成立台中辦公室,並擴大招募Z世代人才,也計畫在兩年內申請IPO。

鉅亨網·21小時前新債王:美股格局重現1999美股大崩盤可能即將到來有「新債券天王」稱號的雙線資本公司(DoubleLineCapital)執行長岡拉克(JeffreyGundlach)週二(12日)預估,股市現況和1999年情況相似,可能會在2023年迎來大災難非凡新聞影音·2天前颱風挾豪雨撲菲引發土石流.洪災釀25死隨著天氣愈來愈炎熱,颱風誕生的旺季也跟著來臨!菲律賓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這兩天就遭到梅姬颱風侵襲,引發土石流跟洪水災情,至少造成25人死亡。

鉅亨網·2天前中國穩供應鏈嚴禁各地擅自關閉高速公路、機場中國政府發布公告,要求各地政府不得擅自關閉高速公路、機場、碼頭,不得隨意限制貨運車輛,以減緩新冠肺炎疫情對物流的衝擊,穩定供應鏈。

Reactions3鉅亨網·23小時前〈商品報價〉乾旱影響良率小麥漲逾2%再度站上11美元俄烏談判陷僵局,加上美國生物燃料需求提升,帶動芝加哥三大農產品黃豆、玉米及小麥期貨周二(12日)全面收漲,其中小麥因美國作物良率偏低續漲逾2%,站回每英斗11美元上方。

氣候乾旱,恐使美國今年春麥種植日期也將開始得較晚,加上冬小麥良率偏低影響,近月芝加哥小麥(EBC東森財經新聞·2天前凍漲釀鉅損!中油新任董座李順欽:4月累計恐虧一半資本額中油新任董事長李順欽、總經理方振仁今(12)日正式就任,但在喜氣洋洋的交接儀式後,兩位將面臨第1項難題「中油鉅額虧損壓力」,李順欽在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希望政府能提供援助來緩解危機。

Moneydj理財網·2天前美通膨預期飆民眾財務比1年前慘、痛苦指數大增MoneyDJ新聞2022-04-1212:32:29記者郭妍希報導俄烏開戰使早已居高不下的通膨進一步加溫,恐有超出聯準會(Fed)掌控之虞。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最新釋出的一份調查顯示,美國消費者預期未來一年的通膨率高達6.58%、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ZeroHedge報導,根據紐約聯儲11日釋出的3月份消費者預期(ConsumerExpectations)調查,受訪者未來一年通膨預期從2月的6.00%跳升至6.6%,刷新歷史高,另外也是史上第三大單月漲點。

不過,3年通膨預期卻由3.8%略降至3.7%。

報告稱,短期通膨預期普遍分布在各個年齡層、教育程度以及所得族群。

根據調查,受訪者預期未來一年租金、醫療照護成本將分別上漲10.2%、9.2%(跟2月調查差不多),汽油價格則會成長9.6%(比前次調查多0.8個百分點),食物價格也會增加9.6%(比前次調查多0.4個百分點)。

根據調查,更多受訪者回報,家庭財務狀況比一年前還糟糕。

受訪者對未來一年的家庭財務狀況也較為悲觀,預期財務有望在一年後改善的受訪者減少了。

值得注意的是,ZeroHedge依據通膨率、未參與勞動率這兩鉅亨網·2天前北京出手穩市場信心提出支持上市公司發展「12條」中國政府提出支持上市公司發展「12條」,支持民營企業上市融資,鼓勵長期資金入市,展現穩定企業信心、穩定投資人信心、穩定政策預期的決心。

Reactions2鉅亨網·2天前日財相喊話效果曇花一現日圓乏力、美元指數亞洲盤站上100美元指數(DXY)在周二(12日)亞洲盤回到100以上,投資人預期今晚將出爐的美國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可能再創新高,並強化聯準會(Fed)積極升息方向。

日圓一度因財長的口頭警告回升,但後繼無力。

截稿前,追蹤美元兌六種主要貨幣的ICE三立新聞網setn.com·2小時前張國煒返長榮!她提張榮發遺囑嘆神奇財經中心/林昀萱報導長榮集團二房張國煒將重返集團,由弟弟派掌握的長榮國際,撤換掉在立榮航空的兩席法人代表,現任董事長林志忠昨(13)日也公告被迫去職。

而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改以雲杉Reactions9中時財經即時·3天前救救二哥快斷氣了!他斷言聯電地板價:外資是恐怖情人大陸上海、昆山封城令延長,市場憂心衝擊台廠供應鏈,台股的電子族群成為重災區,加權指數終場暴跌236點(或1.37%),收在17048點。

三大法人合計狂砍405.6億,外資續賣超340億,儘管提款第一名為臺企銀,但股價逆勢上漲近3%,爆賣第二名聯電不意外,ptt網友哀嘆「411聯電告別式敬請參加」、「二哥開始有人踩人的恐慌跡象,瞄準40-45元」、「晶圓大哥台積電又被狂賣22,973真的是恐怖情人」。

Reactions12中時財經即時·2天前美股今晚不妙!核彈級數據要爆了白宮攤牌:真的異常全球通膨嚴峻,美國周二將公布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預計可能影響市場重大行情。

白宮於公布前夕示警,2月CPI的漲幅,並未完全反映戰火帶來的石油、天然氣價格成本上漲,料3月CPI將「異常上升」。

Reactions68陳唯泰·3天前三月營收新高10檔法人買且本益比低於15倍三月份營收的公告截止日,剛好碰到週末,因此順延到本週一(4/11)。

在今年三月份上市櫃公司的整體表現上,讓人感到意外地好,因為在基期相對偏高的情況下,仍然有接近160家公司,營收創下歷史新高,可見台股的基本面仍相對紮實。

Reactions1中時財經即時·15小時前尪轉調台積電美國廠!人妻開豪車又買房嗨喊:定居美國近期有網友分享一名同事轉調台積電美國廠,不到一個月,對方妻子稱目前住的房子寬敞又有泳池,買了兩輛賓士又簽約預售屋,計畫定居美國,讓他困惑「台灣人只要轉美國廠就可以當美國人?」其他網友看了紛紛搖頭,光工作簽證再到綠卡,就需要花費7、8年的時間,且當地生活可能跟台灣有落差,過了最初的新鮮感,才是挑戰的開始。

Reactions5中時財經即時·10小時前好市多黃金開賣!1公斤180萬網曬4年前價位哭喊:好後悔美式知名大賣場好市多販售許多高CP值的商品,但也不泛賣如鑽石、金條等昂貴的奢侈品。

日前有網友發現好市多再度上架黃金金條,只是1公斤就高達逾180萬元,令人買不下手;但其他網友曝光前幾年同等重量金條,最早約4年前的價位才124萬,與現在價差達56萬,讓不少當初怯步的網友後悔不已。

Reactions2中時財經即時·1天前1分鐘讀財經》台股狂殺也不怕主力買爆這12檔原因曝光小編今天(13日)精選5件不可不知的國內外財經大事。

即使台股大盤近期受國際情勢及通膨影響出現劇烈震盪,不過隨著各家公司紛紛開出3月營收,4月以來三大法人逆勢加碼中信金、台新金及中鋼等12檔個股,加碼幅度破萬張。

中時財經即時·22小時前22年前經濟慘劇重演華爾街大佬警告:美股災難來了素有「新債券天王」稱號的雙線資本(DoublelineCapital)創辦人岡拉克(JeffreyGundlach)近日針對美國經濟現況發表看法,他警告,由於美債殖利率出現倒掛,代表經濟衰退的前兆已經出現,明年也許會有一場災難降臨美股,此狀況也與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前的情境非常相似。

Reactions11今周刊·21小時前台泥股利不如預期該換存股亞泥?他說張董敢配1+1一定想很久:買10張送1張其實不錯水泥雙雄台泥(1101)、亞泥(1102)一向都是存股族最愛,亞泥日前董事會通過擬配發現金股利3.4元,台泥週一(4/11)則是宣佈發股票股利1元、現金股利1元,和去年全配現金股利3.37元一比,讓不少存股族略感失望。

Reactions6中時財經即時·1天前台灣人買房超難?美國更扯!900萬人1原因決定不買了為對付持續飆升的通膨,美國聯準會(Fed)啟動3年來首次升息,且市場預期可能會採更激進的升息措施。

然這也衝擊房貸利率調高,房市經濟學家預估,自今年1月以來,已經有超過900萬購屋族,因為每月所需還款金額上升,超出原先預算後被迫放棄買房。

Reactions2工商時報·4小時前熱門股-華新價漲量增多頭氣盛華新(1605)布局新能源產業,加上3月及第一季營收傳捷報,13日股價開高走高,10點半左右即攻上漲停,並一路鎖死至終場,大漲3.1元、以34.3元收盤,創1995年8月以來新高,成交量放大至近17.7萬張。

理財周刊·22小時前金融股漲不停!一張表看出金融股誰最賺台灣的金融股本身為政府管制下的特許產業,通常還擁有股價牛皮、營運穩健的特性,再加上股價多為親民的「銅板價」,除了金控雙雄的富邦金及國泰金股價落在50元~100元、價格較高昂外,其餘金融股價格大都不超過50元,比起動輒上百元起跳的電子、半導體類股而言,來得容易入手;因此,金融股族群成為不少小資族當作存股入門首選,再加上烏俄戰引爆通膨危機,美國聯準會順勢升息,金融股漲勢猛烈。

Reactions1中時財經即時·2天前小確幸!一圖盤點超吸睛股東紀念品這款已經被搶爆股東紀念品是許多投資人買股票的小確幸,過往有不少公司因發放具吸引力的紀念品成為焦點,今年中鋼、王品、宏達電等公司尚未公布紀念品,但聯電送出「角落小夥伴」帆布包、大魯閣的消費券及開發金的故宮碗已經獲得不少股民關注,其中大魯閣發出價值超過2800元的消費抵用券更刺激股價連六天出現漲停。

時報資訊·23小時前《橡膠股》去年每股賺3.5元、小氣配息0.2元?國際中橡這樣說【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國際中橡(2104)2021年每股盈餘達3.5元,不過,董事會卻通過僅配息0.2元,國際中橡表示,考慮印度、土耳其兩座碳煙新廠後續資本支出,以及原物料價格處在高檔,而國際金融環境也走向升息,取得資金成本將遠高於過往,因此保留較高現金水位。

國際中橡2021年獲利明顯好轉,除了報價走高,加上1.8億美元和解金,全年稅後淨利33.95億元,年增率3.6倍,每股稅後盈餘3.5元,不過,董事會卻通過僅配息0.2元,盈餘發配發率只有5.7%。

國際中橡表示,考慮印度、土耳其兩座碳煙新廠後續資本支出,且原物料包括原油、煤價格處在高檔,而國際金融環境也走向升息,取得資金成本將遠高於過往,因此,保留較高現金水位,配息率才會偏低。

國際中橡計畫投資8300萬美元在印度籌建年產能15萬噸碳煙新廠,因疫情量產時間延後至今年底;不過,印度車市成長快速,印度碳煙廠後續仍有擴充的資金需求,另外與OYAK合資土耳其設立碳煙廠,因此,必須考量後續的資金規畫。

Reactions11中時財經即時·22小時前比俄烏戰更可怕!謝金河曝1大噩耗全球供應鏈恐大病一場疫情持續延燒,大陸官方堅守動態清零政策,包括上海和昆山都相繼封城,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發文表示,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3月26日上海封城,這兩件事都可以說是世界級的大事,今年虎年開年時大家都說「福虎生豐」,才只過幾個月,大家便發現「虎背難騎」,甚至可以說,經濟規模比俄羅斯大10倍的大陸清零封城效應,可能比俄烏之戰更可怕。

Reactions1中時財經即時·15小時前獨》星宇併立榮?立榮航空變天「小K」張國煒將接董座長榮集團海空分家將成定局?由弟弟派掌握的長榮國際,撤換掉在立榮航空的兩席法人代表,現任董事長林志忠被迫去職。

同一時間,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改以雲杉公司的法人代表回任立榮航空董事,並以代行董事長之姿於明天召開臨時董事會,有望接任立榮董事長,為後續與星宇合作或合併埋下伏筆。

Reactions3民視影音·3天前郭董女兒要出道?12歲妞妞拍MV大秀唱跳實力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跟曾馨瑩的12歲女兒--妞妞可能出道嗎?因為曾馨瑩擁有20多年舞齡,妞妞遺傳她藝術細胞,從小培養唱歌、跳舞底子,去年更登上鴻海尾牙展現超強唱跳實力,最新,曾馨瑩在IG限時動態PO妞妞穿粉色蓬蓬裙,對著攝影鏡頭唱跳的甜美畫面,頗有明星架式,網友好奇,難道郭董女兒在拍MV?EBC東森新聞·2天前陳時中估4月底「單日本土破千」點名4縣市高風險本土疫情持續嚴燒,已連續3日新增破400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2)日則坦言,以目前疫情的趨勢來看,4月底單日確診破千例,幾乎是一定會的,並點名國內4個高風險的Reactions43今周刊·2天前「空頭2年我都不怕!」翻滾股海18年沒賺錢還膽戰心驚…找到「這組合」月領10萬越跌越買阿福(詹英哲)於2020年離開待了21年的IBM,退休去。

那一年,他才48歲。

會有這個決定,是他從2017年改變投資方式,以存股和指數型股票基金(ETF)為主,每月創造10萬元被動收入。

2020年3月,他的投資組合成功躲過美股熔斷,他明瞭:「這個組合適合我,而且越跌越買,買了就不會賣。

」今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美國聯準會升息,台股動盪。

當市場一片恐慌時,他正準備分批買進ETF和台積電。

阿福老神在在的說:「我預留了兩年生活準備金,也就是說,我可以接受兩年空頭,不會被迫賣股。

同時,每月仍然可以有10萬元進帳。

」Reactions17時報資訊·22小時前《電腦設備》技嘉偏弱整理關鍵原因曝【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技嘉(2376)股價偏弱整理,法人認為,技嘉計畫於2023年將網通事業群分割讓與給100%持有子公司技鋼科技,屬於組織調整性質,目的讓集團內資源能夠更有效率的分配。

伺服器產品的研發設計技術以及軟體將分割給技鋼,其中未包含產能移轉,技嘉產能將為技鋼生產製造。

網通事業群一向是技嘉近年營運除了板卡以外再挹注新的成長動能,有利於技嘉評價提升。

但進行分割後,若未來技鋼股票公開發行,將會稀釋技嘉在伺服器產業的獲利成長動能,因此技嘉評價空間不易上修。

技嘉主要產品為主機板、顯示卡、伺服器及筆電等電競周邊產品,以自有電競品牌「AORUS」行銷全球,為全球前三大主機板、顯示卡製造商。

台灣競爭對手包含國內競爭對手包括宏碁(2353)、華碩(2357)、微星(2377)、華擎(3515),主要工廠位於台灣、大陸東莞及寧波。

2021年技嘉產品別營收占比分別為:主機板25%、顯示卡45%、伺服器20%、其他10%。

法人認為,今年顯卡價格遭到較大的逆風,以太坊2.0的機制將從工作量證明(PoW,ProofofWork)轉變為權益證明(PoS,ProofofStake),將不再用更多文章1.日圓再跳水換10萬台幣現賺1.2萬2.低利房貸長達157個月民眾不習慣?3.薪水敵不過物價上漲實質年減0.16%4.海洋水運業平均年終爽領62.2萬5.台積、航運領軍台股漲收17301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