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設計涉及産品、服務、系統在工業化導入下與工具,組織和邏輯的構想,——不僅僅是因爲系列過程所産生。

將設計冠以「工業的(industrial)」形容詞,必須與「産業(industry) ... 工業設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智慧財產權法律與知識所有權 主要權利 著作權 專利 商標 精神權利 工業設計 實用新型 地理標誌 商業秘密 鄰接權 特殊權利 商號權 域名權 資料庫權利 掩模作品 育種者權利 補充保護證書 自主智慧財產權 其它主題 批評 更多… 編輯方框 工業設計(英語:industrialdesign)是以工學、美學、經濟學為基礎對工業產品進行的設計,它是20世紀初工業化社會的產物,其設計理念從產生之初的「形式隨機能」發展到現今的「在符合各方面需求的基礎上兼具特色」。

隨著以機械化為特徵的工業社會向以信息化為特色的知識社會邁進,工業設計也正由專業設計師的工作向更廣泛的用戶參與演變,用戶參與、以用戶為中心成為設計的關鍵詞,並展現出未來設計的趨勢。

工業設計者的設計構思,應該包括產品的整體外型、各種細節特徵的相關位置、顏色、材質、音效;還要考慮產品使用時的人因工程學。

更進一步的工業設計構想,會考量到產品的生產流程、材料的選擇、以及在產品銷售中展現產品的特色。

工業設計者必須引導產品開發的過程,藉由改善產品的可用性,來使產品更有價值、更低生產成本、更高的產品魅力。

目次 1定義 2工作範圍 3工業設計師 4方法、流程 4.1設計目標的確立DesignDefine 4.2草圖IdeaSketch 4.3前兩者的演示、研討 4.4草模IdeaModel 4.5產品原型Prototype 5設計分析方式 6工業設計的演變 7優秀設計的十條準則(DieterRams"Gooddesign"principles) 8參考文獻 9外部連結 定義[編輯] 工業設計就是對工業產品的使用方式、人機關係、外觀造型等做設計和定義的過程。

他將產品的功能通過有型的方式創造性的體現,使得工業產品和人的適當的、高效的,甚至有情感的交流得以實現。

他是一種產品與人溝通的語言,是工業產品和人之間的重要紐帶,是用戶體驗的決定性組成部分。

工業設計師的作品 1901年工業設計先祖WALTERGROPIUS,在德國魏瑪地方創設包浩斯機構從事現代化的改革之後,世界各國紛紛藉蒸汽機及發動機的力量創造人類生活用品,為達其原先立意「自由」、「平等」、「博愛」的宗旨,改變以往帝王式的華麗唯美之模式,揭舉三大改革方向: 改變傳統造形; 改變製造的素材; 改變生產方式,也就是今日所謂的「量產」(MASSPRODUCTION),模式大都以機械力取代人力,以達人人能消費得起。

1970年國際工業設計協會ICSID(InternationalCouncilofSocietiesofIndustrialDesign)為工業設計下了一個完整的定義:「工業設計,是一種根據產業狀況以決定製作物品之適應特質的創造活動。

適應物品特質,不單指物品的結構,而是兼顧使用者和生產者雙方的觀點,使抽象的概念系統化,完成統一而具體化的物品形象,意即著眼於根本的結構與機能間的相互關係,其根據工業生產的條件擴大了人類環境的局面。

」 1980年國際工業設計協會理事會(ICSID)給工業設計更新的定義:「就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而言,憑藉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而賦予材料、結構、構造、形態、色彩、表面加工、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規格,叫做工業設計。

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工業設計師應當在上述工業產品全部側面或其中幾個方面進行工作,而且,當需要工業設計師對包裝、宣傳、展示、市場開發等問題的解決付出自己的技術知識和經驗以及視覺評價能力時,這也屬於工業設計的範疇。

」 2006年國際工業設計協會理事會(ICSID)給工業設計又作了如下的定義:設計是一種創造活動,其目的是確立産品多向度的品質、過程、服務及其整個生命週期系統,因此,設計是科技人性化創新的核心因素,也是文化與經濟交流至關重要的因素。

任務:設計在於對結構、組織、功能、表達和經濟關係的發現和評估,其任務是: 增強全球可持續化發展和對環境的保護(全球道義) 賦予人類社會整體,個人與集體的利益與自由 決定用戶,生産者和市場領導者(社會道義) 不論世界如何全球化,支援文化多樣性(文化道義) 賦予産品、服務和系統與其特性在形式(符號的、語義學)的表達並與它們的內涵相協調(審美的、美學)一致。

設計涉及産品、服務、系統在工業化導入下與工具,組織和邏輯的構想,——不僅僅是因爲系列過程所産生。

將設計冠以「工業的(industrial)」形容詞,必須與「産業(industry)」的術語或製造的意義、或「工業化行爲(industriousactivity)」的傳統意義有關。

因此,設計是一種涉及衆多專業的廣泛頻譜,其範圍包括了産品、服務、平面、室內、建築等所有相關領域。

這些活動應該以協和的方式與其他專業團隊合作——進一步提升生命的價值。

因此,設計師一詞涉及到以智慧專業方式實踐的個體,而不簡單的是爲商業或服務業的企業。

2015年在第29屆大會公布的工業設計新定義如下: 「工業設計是一個策略性解決問題的過程,推動創新,建立企業的成功,藉由創新的產品,系統,服務和體驗,進而增進更好的生活品質。

」 這定義的一個擴大解釋如下:「工業設計是一個策略性解決問題的過程,推動創新,建立企業的成功,藉由創新的產品,系統,服務和體驗,進而增進更好的生活品質。

它是一個跨學科的專業橋梁,運用創造性解決問題,展現於產品,系統,服務,體驗或企業使之獲得更好的解決方案得到更好的結果它的核心提供了著眼於未來更樂觀的方式,共同打造的解決方案,透過重新定義問題找出機會。

鏈接創新,技術,研究,企業和客戶提供跨越經濟,社會和環境領域新的價值和競爭優勢。

工業設計師以人為中心的設計過程。

獲得使用者的深刻理解需要通過同情和應用務實的,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來設計產品,系統,服務和體驗。

在創新過程中的運用相關策略並具有獨特的優勢彌補不同的專業學科和商業利益。

設計師亦創造出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價值以及對一個更好的生活品質作出貢獻。

」[1] 工作範圍[編輯] 筆記本電腦外形的工業設計 廣義的工業設計包括諸多領域: 產品設計(交通工具設計,生活類用品設計,電子類產品設計等) 環境藝術設計(室外環境規劃,室內裝飾設計等) 視覺傳達設計(企業識別系統,平面設計等) 狹義的工業設計一般專指產品設計。

它主要包括: 交通工具設計(車輛,飛行器,船艇等) 設備儀器設計(工業設備,生產機器,醫療設備及儀器,工程儀器工具等) 生活用品設計(文具,燈具,餐具、螺絲刀、鉗子等) 傢具設計(桌子,椅子,床,沙發) 電子產品設計(數碼類產品,電腦,電子手錶,家用電器等) 家電設計(例如:微波爐、洗衣機、家用燈具) 其他類(玩具、人機介面) 發展中的工作範圍: 工業設計,是人類生活、行為模式的一種跨領域的改善規劃活動,加上各種數位工具的幫助,工業設計學科現代化之後大為新興勃發,十九世紀的工業設計師只需要畫畫酒瓶或是槍砲的外觀紋飾,但目前一個好的工業設計師或團隊,在職場上須同時平衡包括:藝術(生活文化)——經濟(生產與行銷)——科學(工程)之間的問題,是最主要的聯結者與產品具體化的開發者,已成為影響各國知識經濟實力的重要角色或力量之一。

華人雖為世界知名的工業產品製造者,相關文獻鬆散闕漏及尚待各界專業共同開發的處女地甚多,歐美早期即多有來自各領域的相關文獻,如心理學家撰寫工業產品對使用者的心性影響論文,理論學家探討產品的社會現象、企管人士談論產品設計的價值體驗效益等等,至此,我們也必須瞭解到許多著名的工業設計的工作案例實際上並非單純由工業設計師可以獨力完成。

另外,一些知名的工業設計研究所紛紛招收其他領域非科班出身的學生,來因應這個仍在不斷演進之中的應用學科及其社會需求。

為求工業設計在華人地區整體健全的發展,實有釐清其工作體系範圍之必要性,以凸顯與促進相關的各界探討,定義工業設計過去與未來的課題,並參考近年歐(IF)美(IDEA)日(G-Mark)等國際設計獎項論壇討論內涵,條列出相關派生類項: 經營管理:設計管理、設計公司經營、設計經紀人、設計評獎機構、設計仲介機構、工藝設計化(現代商品化)…… 經濟學:設計品牌價值精算、設計力、設計形象商品、設計品牌…… 史學:華人工業設計史:(需先定義與工藝史之間的差異始為之)例如天工開物、大同(寶寶)、裕隆(飛羚101)、宏碁電腦、華人工業設計師…… 交通:街道傢具設計、公共號誌設計、交通設備設計、人孔蓋設計、水溝蓋設計、交通機具 建築:建築五金設計、室內五金設計、照明燈具設計 社會學:產品使用者心理、產品的社會影響、文化(民俗)產品(如廟器)、設計方法學、設計語意 未來學:展望設計 藝術:工業美學、質感、設計流派、設計風格、裝飾藝術產品、各產業實務圖學、產品文化、設計元素、設計工具 環境:綠色產品、循環運用設計、節能設計、園藝產品設計、生產流程 法律:設計抄襲、專利、協同開發流程、安全規範…… 健康:醫療產品設計、輔具設計、通用設計、嬰幼設計、食具設計 機械設計:各產業實務力學設計、流體(散熱)設計、演光設計、架構(迴路)設計 材料:特殊材料、材料加工、材料特性、材料估價、材料生產、材料聲學 工業設計機構:政府、學術單位、公司、個人 工業設計師[編輯] 工業設計師主要是設計出最能符合顧客群需求的產品,並使產品標準化,進而量產。

也是創意工作者、更是把創意副諸實踐的推手。

並在諸多規範下,設計出最能符合顧客群需求的產品。

工業設計師是具體化來自產品管理師或經理人(PM/ProductManagement)、銷售分析師、市場分析師等所歸納開出的抽象客戶使用需求,提案後客觀研發新產品,或是再演化更精進的產品。

方法、流程[編輯] 設計目標的確立DesignDefine[編輯] 一般是以設計師腦力激盪,或者根據客戶的要求而進行深化所得來的。

設計目標往往只是模糊的產品意向,這與實際設計還有很大的差距,不過由於時間與成本的問題,設計目標的確立也會有很大差異,這些設計目標從完全的創造到仿製改進都有可能,完全是在設計目標確立的時候所定立的。

草圖IdeaSketch[編輯] 設計構思階段的草圖,在專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常被認為是設計創意思考的實踐、紀錄和整合表現的重心。

大多數設計師將其視為表達設計思維最直接有效和激動人心的手段。

對設計師而言,設計是在草圖中成長起來的。

美國設計師R.富蘭克林(JamesRFranklin)曾這樣描述草圖的作用,「一面反覆繪畫草圖,同時用一種幾乎像佛教禪宗的方式用直覺去領悟用手剛剛畫出來的草圖中的現實境界。

對於我來說,這就是在設計。

」 在設計過程中,從踏勘基地、分析環境、收集資料開始,形式各異的設計草圖便隨之出現。

這時草圖有紀錄性的、分析性的,也有對隨之而來的感受、聯想的勾畫。

草圖可以最大限度地快速捕捉設計靈感,表達各種構思創意,是概念設計中反映思維衝動,賦予設計對象以外觀和形式的重要表現手段。

並且設計構思草圖還成為概念設計中創造性思維的真實記錄,體現了設計靈感和創意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同時還與各類環境藝術設計圖紙一起構成了全面表達設計思維活動形成和完善的系列「文件」。

前兩者的演示、研討[編輯] 設計師通過視覺化的設計語言將無形的創意思想轉化為可視的具體現象,並透過「演示」及「研討」以達到與他人交流的目的。

探討和溝通必須在產品設計的每一個關鍵的步驟中進行,特別在製作SampleModel(樣機)的時候尤為重要。

因為產品設計過程中「探討和溝通」的結果越接近最終結果,其愈能達到設計的目的。

草模IdeaModel[編輯] 工業設計工作中的草模主要是設計人員在打樣之前用來自我檢視產品的外形面、機能面,與使用者的溝通互動時,是否與設計師所初步想像的有所差異。

在設計過程中,依照不同產品的設計流程與不同階段會有不同形式的草模:具體而言有概念模型、機能模型和展現模型等類型的區別。

比較常見的有機能草模(或稱功能原型)與外觀草模。

常出現的比例有1:1、1:2、1:5等;如果是交通運輸設計類別的話則會出現1:10到1:20不等的外觀比例。

草模在表達設計思維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工具促進設計思考的深化,設計師利用各種各樣的模型使構思形象化,表達了設計中的三度空間關係,激發了自身的創造力,使許多抽像的、難以想像的問題在發展中得到了較好的解答。

材質:關於草模有用到的材質,多為設計人員身邊俯拾可及的材料,像是紙片,瓦楞紙,木板等等,若提及設計業界專業的草模材料則有PU發泡材、EK板,代木(一種仿木材的積層物,顏色多為暗紅色)、中高密度保麗龍等等。

產品原型Prototype[編輯] 工業設計的過程中,在構想展開後,須評估不同的設計方案;在設計定案之前,常須透過產品原型(prototype)來進行最終選擇設計案評估,評估在機能、機構、操作、視覺上等方面的合理性。

產品原型可能因為設計師或者客戶又或者是生產廠房的問題而改變,也就是說這是工業設計中最主要,最關鍵,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一步,因為經過這一階段,產品就會進行量產。

設計分析方式[編輯] 可以從多角度分析一個產品設計: 實用功能(功能性、人因工程學、安全性、可用性、親近設計「對使用者友善」、保養/護理) 語義功能 審美功能 符號學/語義學的功能 徵兆功能(視覺的、觸覺的、嗅覺的、聽覺的、味覺的徵兆) 符號功能(社會的觀點、文化的/宗教的觀點、目標群的觀點) 永續設計(綠色設計、生態性、可持續性) 生命週期(耐久性,技術上的可用性) 垃圾清除 通用設計 經濟性 製造成本/製造複雜性 製造技術 生產步驟的數量 原料 原料多樣性/原料複雜性 運輸、倉儲費用(體積、重量、折疊性、堆積性) 工業設計的演變[編輯] 包浩斯校舍 工業革命時期,人們發現很多問題源自結構性,這種困擾使人思考是否可從源頭設計著手加以解決。

不同時期的智者,由於各擁有不同的見解,因而產生不同的創作,「工業設計」乃應運而生。

例如「美術工藝運動」就是因工業革命之後,自然動力、各種材料及技術和新的工具與機械的發明,而產生的科學及工業奇蹟。

但對於傳統的懷舊和未來的憧憬,使得一些智者就科學、工業、工藝和藝術與其哲學的關係進行全面性思考。

他們反對模仿、欺騙的行為,主張作品的率直性與簡潔性。

他們也反對裝飾性,反對機器生產,並主張手工製作,主張思考、勞動和創造。

「新藝術運動」就是因「美術工藝運動」對機器的反對,提高了生產製作成本,使得這些作品變成資產階級的奢侈品,無法嘉惠大眾。

因此,另一批人就以拋棄歷史式樣和關心機器生產為思想,講求結構、形態和製程的合理性,由內而外結合藝術造形理論和風格,崇尚創造、藝術的表現。

但由於太過講求風格,反而流於型態的變化及裝飾,造成作品的華而不實。

「機能主義」則以美為功能的預示、行動為功能的呈現、特性為功能的記載為宣言,探討造形與機能的關係。

以改變材料、建立結構的創新及新美學,促使工業技術的建立和造形的許可性,建立於「方法和功能」,而非建立在「易於了解」上。

他們相信有機性及需要,造形追隨機能,並痛恨高度封建和專制的文化。

德國「包浩斯學院」(Bauhaus)創辦人沃爾特·格羅佩斯(WalterGropius),主張以團隊合作方式及客觀方法,積極拯救因機器大量生產所造成家庭的無序,並探討設計品質,使之回歸到符合人本目的、感情及基本需要,避免人類成為機械的奴隸。

藉著基本課程,對材料的了解及知識的應用,打破藝術家、工藝家間的藩籬。

1930年代美國經歷經濟大恐慌,商業藝術家與廣告插畫者乃思考產品外觀的改進,使產品能誘發人們的欲望,以解決銷售的困境。

有人探討以人為本、使用者與製造品調和的設計;有人運用科學原理於產品造形上;有人使產品簡潔化並易於了解;有人把鋁材或塑膠應用在產品中,使造形更輕巧和簡潔;更有人把未來的情境應用於設計中。

40、50年代除考慮造形、機械功能之外,還得另外考慮到產品生命周期和創造使用者的需要。

企業界從當代生活的研究與消費者的需求來引導設計,並從市場分析和產品規畫來界定產品參數,以滿足消費者的興趣。

戰後新一代的設計師努力於象徵符號的探討,建議被製造的物品須提供消費者心理上的滿足,使得消費者能更方便地辨認與了解。

另一方面,為了降低成本而採行的產業外移,更引發了產品的國際化。

除此之外,這一時期由於物品的增多、交通的便利,郵寄購買的服務也開始流行,加上生活空間的不足,出現了不少強調可堆積性、可折疊性、模組化、高雅及多功能的優良產品。

另外配合環境可替換的單元協調組合產品,由從前僅供一人使用的專業產品設計中蛻變出來。

1950年代,波普藝術(popularart)由歐洲傳入了美國,使得年輕人對環境、大眾文化與生活感受更加關心。

年輕的設計系學生因此受到深刻的影響,同時也產生關心人類價值和環境品質的人本主義。

有識之士重新檢視設計價值、使命、文化和大眾事務,對於產品的唯物主義、可丟棄性、品質、安全,以及對廣告、產品和包裝意象的欺騙,給予道德批判。

這個結果使得設計師除了必須重新探討消費者所了解的符號傾向,考慮製造品是否像是一種波普藝術的造形之外,同時也得了解設計是一種對大眾生活負責的工作。

波普藝術設計 70年代以後,工業設計影響了生活的各個層面,專為單一目的而設計的主題在這時已經很難看到了,設計的發揮也因主題、設計師背景、產品類別、公司型態等而有所不同。

但自60年代流傳下來對大眾生活的責任感,卻由於1970年代的產品包裝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而有所反省。

能源危機更使得設計師必須對環保及能源問題盡一份心意。

輕、薄、短、小的產品於焉而生。

在這個年代中,有識之士紛紛著書疾呼,包括《為真實世界設計》、《合乎人性之設計》、《設計自覺》、《設計倫理和跨代設計》等。

這些著作探討設計哲學、倫理和設計師應該考慮的有關文化、社會、生態、經濟、殘障安全等問題。

此外,還包括人體工學、人因工程學、電腦輔助設計、設計管理和策略、產品認知工程、感性工學等。

這些問題與學問,自70年代以後被廣泛地探討與應用。

1980年代義大利的Memphis運動,打破了傳統造形與功能的變化。

在Memphis的看法裡,設計的規則是自我的表現與剎那的自由,卻受限於語意學的界限。

50、60年代的人類文化學、波普藝術、象徵符號學、人本主義、東方哲學與型態,重視人性的、較可回憶的及較多情感的設計,影響著整個70、80年代的設計界,形成了後現代主義。

隨著以機械化為特徵的工業社會向以信息化為特色的知識社會邁進,工業設計的範疇也隨之擴展,工業設計由主要為工業企業服務擴大到為金融、商業、旅遊、保險、娛樂等現代服務業服務;由產品設計等硬體設計擴展到公共關係、企業形象等軟體;由有形產品的設計擴展到「體驗設計」、「非物質設計」等無形產品的設計,用戶參與設計的創新2.0模式逐步浮現,工業設計也正由專業設計師的工作向更廣泛的用戶參與演變,「工業設計」的概念逐漸為內涵更加豐富的「設計」概念所取代。

基於經濟、觀念及「道可道,非常道」的理由,至今對後現代設計還未有一個主要的定義。

可知各種時期不同的大師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工業設計歷史的發展因子都可做為設計創意的泉源。

優秀設計的十條準則(DieterRams"Gooddesign"principles)[編輯] 優秀的設計應該是創新的。

(GoodDesignIsInnovative.) 優秀的設計讓產品更加實用。

(GoodDesignmakesaproductuseful.) 優秀的設計是美的。

(GoodDesignisaesthetic.) 優秀的設計使產品更容易被讀懂。

(GoodDesignmakesaproductunderstandable.) 優秀的設計是謙虛的。

(GoodDesignisunobtrusive.) 優秀的設計是誠實的。

(GoodDesignishonest.) 優秀的設計經得起歲月的考驗。

(GoodDesignislong-lasting.) 優秀的設計是考慮周到並且不放過每個細節的。

(GoodDesignisthoroughdowntothelastdetail.) 優秀的設計是關懷環境的。

(GoodDesignisenvironmentallyfriendly.) 優秀的設計是簡潔的。

(GoodDesignisaslittledesignaspossible.) 參考文獻[編輯] ^ICSID網站:DEFINITIONOFINDUSTRIALDESIGN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7-03-17. 外部連結[編輯] 設計中的人性化從何而來?-《商學院》封面專題 工業設計協會 WDO-國際工業設計協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DSA-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DP–亞洲設計師交流協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CID-中國工業設計協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IDA-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KDA–香港設計師協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JIDA–日本工業設計師協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DS–泰國工業設計師協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SC–新加坡設計理事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KAID-韓國工業設計師協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設計獎項 IDEA-美國優秀工業設計獎 IF-德國漢諾威工業論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Mark-日本工業設計優秀獎-GoodDesign賞(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ddotAward德國紅點設計大獎(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ore77美國Core7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aiwanExcellenceAwards-台灣精品獎 Lite-OnAward-光寶創新獎(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aiwanInternationalDesignCompetition-台灣國際創意設計大賽 SuccessfulDesignAwards-China中國最成功設計大賽 紅星獎-中國創新設計 閱論編設計 設計綱要(英語:Outlineofdesign) 設計主題 設計師  學科傳媒設計 廣告 裝幀 企業形象設計 展會設計 電影標題設計(英語:Filmtitledesign) 平面設計 運動圖形設計(英語:Motiongraphicdesign) 郵票設計(英語:Postagestampdesign) 列印設計(英語:Printdesign) 插畫 信息設計 教學設計 新聞設計(英語:Newsdesign) 攝影 零售設計(英語:Retaildesign) 標示 /交通標誌設計(英語:Trafficsigndesign) 字體排印學 /字體設計 視頻設計(英語:Videodesign) 商品展示設計 環境設計 建築 建築光學 建築設計 被動太陽能建築設計(英語:Passivesolarbuildingdesign) 環境設計 環境影響設計(英語:Environmentalimpactdesign) 園林設計 電腦輔助園林設計(英語:Computer-aidedgardendesign) 健康社區設計(英語:Healthycommunitydesign) 旅店設計(英語:Hoteldesign) 室內建築(英語:Interiorarchitecture) 室內設計 體驗室內設計(英語:Experientialinteriordesign) Keyline設計(英語:Keylinedesign) 景觀建築 可持續景觀建築(英語:Sustainablelandscapearchitecture) 景觀設計(英語:Landscapedesign) 空間設計(英語:Spatialdesign) 城市設計 工業設計 汽車設計 汽車懸架設計(英語:Automotivesuspensiondesign) CMF設計(英語:CMFdesign) 瓦楞紙箱設計(英語:Corrugatedboxdesign) 電吉他設計(英語:Electricguitardesign) 家具設計 可持續家具設計(英語:Sustainablefurnituredesign) 硬體接口設計(英語:Hardwareinterfacedesign) 摩托車設計(英語:Motorcycledesign) 包裝 攝影鏡頭設計(英語:Photographiclensdesign) 產品設計(英語:Productdesign) 美術指導 感官設計 服務設計 互動設計 體驗設計 員工體驗設計(英語:Employeeexperiencedesign) 遊戲設計 關卡設計(英語:Leveldesign) 電子遊戲設計 硬體接口設計(英語:Hardwareinterfacedesign) 圖標設計 沉浸式設計(英語:Immersivedesign) 信息設計 聲音互動設計 用戶體驗設計 用戶界面設計 網頁設計 其他應用藝術 公共藝術 陶藝 /玻璃設計(英語:Glassart) 時尚設計 劇裝設計 珠寶設計 花卉設計(英語:Floraldesign) 遊戲藝術設計(英語:Gameartdesign) 道具設計師(英語:Propertydesigner) 風景設計(英語:Scenicdesign) 音效設計(英語:Sounddesign) 舞台/照明設計(英語:Lightingdesigner) 紡織設計(英語:Textiledesign) 其他設計和工程學 算法設計 鍋爐設計(英語:Boilerdesign) 概念設計 資料庫設計(英語:Databasedesign) 藥物設計 電動系統設計(英語:Electricalsystemdesign) 試驗設計 濾波器設計 任務設計(英語:Jobdesign) 集成電路設計 電路設計 物理設計 電力網絡設計(英語:Powernetworkdesign(IC)) 核武器設計方案 核酸設計(英語:Nucleicaciddesign) 組織設計(英語:Organizationdesign) 程序設計(化工) CPU設計 蛋白質設計(英語:Proteindesign) 研究設計(英語:Researchdesign) 社會設計(英語:Socialdesign) 軟體設計 宇宙飛船設計(英語:Spacecraftdesign) 戰略設計(英語:Strategicdesign) 系統設計(英語:Systemsdesign)  途徑 以活動為中心設計(英語:Activity-centereddesign) 自適應網頁設計(英語:Adaptivewebdesign) 情感設計(英語:Affectivedesign) 腦力激盪法 按委員會設計(英語:Designbycommittee) 契約式設計 概念知識理論(英語:C-Ktheory) 設計收斂 參與式設計(英語:Participatorydesign) 面向概念設計(英語:Concept-orienteddesign) 配置設計(英語:Configurationdesign) 語境設計(英語:Contextualdesign) 持續設計(英語:Continuousdesign) 從搖籃到搖籃設計 創造性解決問題(英語:Creativeproblem-solving) 創意技術(英語:Creativitytechniques) 關鍵設計(英語:Criticaldesign) 設計小說(英語:Designfiction) 防禦性設計 設計-招標-建造(英語:Design–bid–build) 設計-建造 建築師主導設計(英語:Architect-leddesign–build) 領域驅動設計 生態設計 能源中性設計(英語:Energyneutraldesign) 工程設計流程(英語:Engineeringdesignprocess) 概率設計(英語:Probabilisticdesign) 容錯設計(英語:Error-tolerantdesign) 容許故障設計 面向框架設計(英語:Framework-orienteddesign) 為裝配設計 為改變行為設計(英語:Designforbehaviourchange) 為製造設計 為六西格瑪設計(英語:DesignforSixSigma) 可測試性設計 為X設計(英語:DesignforX) 實用設計(英語:Functionaldesign) 生成設計(英語:GenerativeDesign) 地理設計(英語:Geodesign) 頂層設計(英語:High-leveldesign) 集成設計(英語:Integrateddesign) 集成頂層設計(英語:Integratedtopsidedesign) 基於智能設計(英語:Intelligence-baseddesign) 迭代設計(英語:Iterativedesign) KISS原則 底層設計(英語:Low-leveldesign) 元設計(英語:Metadesign) 心智圖 模塊化設計 新浪潮(英語:NewWave(design)) 物件導向設計 開放設計(英語:Opendesign) 參數設計(英語:Parametricdesign) 參與設計(英語:Participatorydesign) 基於平台設計(英語:Platform-baseddesign) 基於原則設計 流程為中心設計(英語:Process-centereddesign) 公共利益設計(英語:Publicinterestdesign) 理性設計(英語:Rationaldesign) 可再生設計(英語:Regenerativedesign) 可靠度 基於研究設計(英語:Research-baseddesign) 責任驅動設計(英語:Responsibility-drivendesign) 響應式網頁設計 安全壽命設計 永續設計 系統設計(英語:SystemicDesign) 面向系統設計(英語:SystemsOrientedDesign) 無表格網頁設計 限制理論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設計(英語:Top-downandbottom-updesign) 轉型設計(英語:Transformationdesign) 隔代設計(英語:Transgenerationaldesign) TRIZ 通用設計 為所有人設計(英語:DesignforAll(inICT)) 色彩通用設計 以使用率為中心設計(英語:Usage-centereddesign) 以使用為中心設計(英語:Use-centereddesign) 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 感情植入設計(英語:Empathicdesign) 用戶創新 價值驅動設計(英語:Value-drivendesign) 價值敏感設計(英語:Valuesensitivedesign) 為隱私設計(英語:PrivacybyDesign) 設計選擇(英語:Designchoice) 設計計算(英語:Designcomputing) 設計控制(英語:Designcontrols) 設計流程(英語:Designflow(EDA)) 設計領導(英語:Designleadership) 設計管理(英語:Designmanagement) 設計標記(英語:Designmarker) 設計方法(英語:Designmethods) 設計模式 設計研究 設計科學(英語:Designscience) 設計戰略(英語:Designstrategy) 設計理論(英語:Designtheory) 設計思考  工具智慧財產權組織獎項設計工具(英語:Designtool) 算法輔助設計(英語:Algorithms-AidedDesign(AAD))(AAD) 建築模型(英語:Architecturalmodel) 藍圖 綜合布局(英語:Comprehensivelayout) 計算機輔助設計(CAD) 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英語:Computer-aidedindustrialdesign)(CAID) 虛擬家居設計軟體(英語:Virtualhomedesignsoftware) 計算機自動設計(CAutoD) 設計質量指標(英語:Designqualityindicator) 電子設計自動化 流程圖 Mockup 產品設計規格 原型(工程) 寫生 分鏡 工程製圖 HTML編輯器 網站線框(英語:Websitewireframe) 智慧財產權 社區設計(英語:Communitydesign) 圍繞設計(英語:Designaround) 設計專利(英語:Designpatent) Geschmacksmuster(英語:Geschmacksmuster) 工業設計權(英語:Industrialdesignright) 歐盟工業設計權(英語:IndustrialdesignrightsintheEuropeanUnion) 組織 美國平面設計協會 特許設計師協會(英語:CharteredSocietyofDesigners) 設計與工業協會(英語:DesignandIndustriesAssociation) 設計委員會(英語:DesignCouncil) 國際論壇設計 設計學會(英語:TheDesignSociety) 設計研究學會(英語:DesignResearchSociety) 獎項 歐洲設計獎(英語:EuropeanDesignAward) 德國設計獎(英語:GermanDesignAward) 好設計獎(芝加哥)(英語:GoodDesignAward(Chicago)) 好設計獎 Graphex(英語:Graphex) 詹姆斯·戴森獎(英語:JamesDysonAward) 菲利浦親王設計獎 普利茲克獎 iF產品設計獎 紅點設計大獎 菲爾·卡夫曼獎 東京ADC賞 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祭 時報廣告獎 台灣精品獎  相關主題 美學 概念藝術 創意產業 文化圖標(英語:Culturalicon) .design 企業架構 未來學 智能設計 新產品開發 設計哲學 程序模擬 慢設計(英語:Slowdesign) STEAMfields(英語:STEAMfields) 非智能設計(英語:Unintelligentdesign) 可視化 惡性問題(英語:Wickedproblem) 設計概要 設計變更(英語:Designchange) 經典設計(英語:Designclassic) 設計總監(英語:Designdirector) 設計教育 設計元素和原則(英語:Designelementsandprinciples) 設計工程師(英語:Designengineer) 設計公司 設計史 設計知識(英語:Designknowledge) 設計語言 設計壽命(英語:Designlife) 設計負載(英語:Designload) 設計博物館 設計範例(英語:Designparadigm) 設計導向(英語:Designrationale) 設計審查(英語:Designreview) 設計規格 設計工作室(英語:Designstudio) 設計技術(英語:Designtechnology) 維基共享資源 維基教科書 維基新聞 維基語錄 維基文庫 維基詞典 規範控制 AAT:300054183 BNF:cb11961425s(data) GND:4072788-9 LCCN:sh85037199 NDL:00566177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工业设计&oldid=69548514」 分類:設計藝術設計工業設計隱藏分類:Webarchive模板wayback連結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AA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AsturianuБългарскиCatalà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eilge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Македонски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தமிழ்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