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學) 傳統治理模式在20 世紀末產生新型治理模式的背景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九、組織再造的意涵為何?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規定行政院的部會,應精 簡為13 部、4 委員會及5 個獨立機關,此一規定是否符合組織再造之精 神? 文要密察,心要洪放。

心大百物皆通,心小則百物皆病。

合內外,平若發現有您的著作而不願在此分享,請見諒並留言與來信告知,將為您處理~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009130929(行政學)傳統治理模式在20世紀末產生新型治理模式的背景因素為何?新興的治理模式又為何??行政學九、組織再造的意涵為何?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規定行政院的部會,應精         簡為13部、4委員會及5個獨立機關,此一規定是否符合組織再造之精        神?精簡部會將面臨何種困難? 【擬答】: (一)組織再造的意涵      依學者漢默與錢辟(M.HammerandJ.Champy)於1993年所著《改造企      業》(ReengineeringtheCorporation)一書所做的界定:再造工程為根      本重新思考,徹底翻新作業流程,以便在現今衡量績效的關鍵上,如成      本、品質、服務和速度等,獲得鉅大的改善。

     申言之,組織再造乃是以顧客為導向的前提下,徹底、重新建構組織的作        業流程,而這種流程上的改變,亦可能導致組織結構上的改變,例如再      造工程的核心要素之一,資訊科技的進步(其他要素分為顧客導向,以      流程為中心,目標導向與系統性思考等),像透過網際網路的資訊共享,      即可能改變原有的組織設計與安排。

(二)我國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與組織再造的關係辯證      依據我國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的規定,未來行政院組織將修改為十三      個部、四個附屬委員會,以及五個獨立機關,此項做法事實上僅可稱為組      織重組(Reorganization)而非組織再造。

     因為該法只在於組織數目的改變、合理的配置,並未涉及中央行政機關      作業流程的重新建構,雖然組織再造將導致組織結構的變動,但嚴格而      論,我國的作法仍未與組織再造的精神相符。

(三)我國未來精簡部會可能遭遇的困難      依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的規定,我國現行行政院組織的變動係屬於      組織變革的課題,惟就學理而論,可能遭遇的困難包括:  1.變革威脅到傳統規範與價值的改變          如果變革會使原先的組織行為規範與價值觀念發生改變時,可能遭致        「保守派」的抗拒。

 2.變革威脅到群體關係的改變          如果變革使成員彼此關係必須重新調整時,因對新關係懷有疑懼,不知          能否適應,可能為保持現狀而採抗拒態度。

 3.因變革威脅到個人經濟利益          如果變革結果會使某些人失去目前既得經濟利益,則此些人可能千方百          計設法抗拒變革,以維護其眼前利益。

 4.因變革導致工作技術與方法改革          如果變革的目的是在改變原來的工作技術與方法,如以電子計算機代替          算盤,可能會遭致恐懼難以適應新技術與方法者的抗拒。

 5.變革而產生不安全感覺          如果變革使某些人在心理上、生理上及工作上產生不安全感覺,認為必          將遭致顯著損失時(如失去工作),即可能採取抗拒行為或態度。

 6.變革威脅到權力結構的改變          如果變革會使某些擁有權勢者可能失去其權勢時,則變革行動即可能受          到他們的抗拒。

 7.變革而產生不方便感覺          如果變革的過程中必須修改法令規章及調整設備等,因考慮到「沈澱成           本」(sunkcost)問題及不方便性,在「怕麻煩」與「惰性」的觀念          下,變革行動可能遭遇抗拒。

 8.變革係由外界壓力所造成          如果變革是由機關組織外的個人或群體因「路見不平」,而思「拔刀相          助」之念,因此建議並發動對該機關組織從事必要變革,則其成員在        「維護機關榮譽」的心理下,可能不認為有變革必要,而採取反抗態度。

 9.變革所需資源難以充分配合          如果變革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資訊、權力等資源無法充          分配合提供,變革推動者可能因此抗拒變革措施。

   10.變革目的、內涵及作法遭致誤解           如果組織成員對變革的真正目的及其作法懷有偏見,或有所誤解時,變          革行動即可能受到不分青紅皂白的抗拒。

十、新公共行政學派和「黑堡宣言」(BlacksburgManifesto)的擁護者十分        重視常任文官體系,原因為何?他們主張常任文官在治理過程中,應該扮        演那些重要的角色? 【擬答】: 新公共行政與黑堡宣言對文官體制重視的原因 韋柏(Weber)曾說:「在現代國家中,真實的政府之所以能使其自身發生效力者,既不在於國會的辯論,亦不在於皇帝的敕令,而實繫於日常生活中行政事務的推行,這等事自必操於公務員手中」。

此外,房納(Finer)也說:「國會、內閣、總統是統而不治的,公務員是治而不統的。

」均說明了在現代治理過程中,常任文官是國家真正的治理者,也是擁有專業知識的統治者,因 此其角色與重要性備受薪公共行政學派與黑堡學者的重視。

行政人員應有的角色扮演 新公共行政學派與黑堡宣言,尤其是黑堡學者認為文官集團長期在憲法與法律的規範下參與公共利益的制定與執行,其思惟習慣與角色扮演,比較能夠接近公共利益的精神,它是有力的政治符號,並期許文官在民主的治理過程,扮演以下的角色: 扮演執行與捍衛憲法的角色 常任文官於就職時已宣誓護衛憲法;而行憲的終極目標則是增加機會、促進平等以及持續提升全民的生活品質。

扮演人民受託者角色 常任文官受人民所託,於治理過程中扮演正當與重要角色;不屈服於短視的壓力,而應考量長遠的全民利益。

扮演賢明少數的角色 常任文官要能扮演睿智的「賢明少數」(judiciousfew),而非隨波逐流的「喧嚷的多數」(vociferousmany)或「有權的少數」(thepowerfulfew)。

扮演平衡輪的角色 常任文官必須對外在環境有回應或有反應,但不是只會聽命行事的忠誠僕人;他必須以維持機關觀點、公共利益以及憲政運作為職志。

換言之,常任文官應以其合法權力及專業判斷在治理過程各種勢力中,扮演平衡輪的角色。

扮演分析者與教育者的角色 常任文官必須能為自己所做所為提出合理說明,其扮演分析者與教育者的角色,以增加政務首長、所有在治理過程中的參與者,乃至一般民眾對公共事務的了解,並灌輸他們公共利益的概念。

十一、試就聖吉(PeterSenge)所論「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練」,詳述學習            型組織的主要運作內涵有那些? 【擬答】: 瓦特金(Watkins)與瑪席克(Marsick)認為,學習型組是一種不斷在學習與轉化的組織,其學習的起始點在成員個人、工作團隊、整體組織,甚至亦發生在與組織互動的社群中。

而學習型組織的主要運作內涵則可由聖吉(P.Senge)所提出的五項修練來加以說明: 系統思考: 是一種「見樹又見林」,窺見整體的修練方法,故聖吉以系統思考為主軸,做為其他四項修練的基礎。

學習型組織著重整體觀,認為「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集體的智慧高於個人的智慧」,由於組織問題常與成員相互牽連,增添了解決組織危機的複雜性,進行系統思考正可在面對環環相扣的複雜系統時,以「關照全體」、「看見整體」的角度對問題做全盤考量,而非顧此失彼 的片面探討。

心智模式: 是一種深植人心、根深蒂固的既成觀念,影響我們如何去理解、看待、認知這個世界,形成問題的處理模式。

由於心智模式是既有的、有限的經驗與知識的組合,透過學習、反思與探詢,不斷釐清、反省與改進我們內在的世界圖像,可以將心智模式予以擴充、改變與重組。

自我超越: 此能力來自創造性的張力與實現願景的意志力。

創造性張力來自願景拉向實際的一方,自我超越就是要認清並設法縮小願景與現況的差距,並以堅強的意志力求自我的成長與突破。

團隊學習: 組織中學習的基本單位是團隊,不是個人;除非團隊能夠學習,否則組織便失去前進的動力。

團隊學習包含三個方向:首先,學習萃取高於個人的團隊智力;其次,發展創新、協調一致的行動;再者,重視團隊成員所扮演的角色與影響。

所以,團隊學習必須運用深度會談、反覆討論、反思及探詢,善用團隊意見衝突,跨越習慣性防衛,發揮團隊智商高於個人智商、團隊表現高於個人表現的團隊集體力量,獲取組織團隊的最佳表現。

建立共同願景: 願景代表願望的景象,是理想、目標和希望之所在,也是組織向上發展的動力。

組織有共同願景,成員才會積極投入,勇於實現承諾,為共同目標而努力。

共同願景的塑造,必須建立在系統思考及個人願景的基礎上,並來自於組織成員的相互激盪與探詢,以及個人願景的分享與擴散。

綜上而論,學習型組織之運作可分為三個層次: 在個人層次上,較偏向於創造有利其持續學習之機會,並透過各種安排來提升與其他成員相互探究與對話之機會及能力。

在團隊層次上,轉傾向於鼓勵成員間之相互合作,並進行建立團隊學習之制度及氣候。

在整體組織的層次上,除提供前述各項學習條件外,更須建立體制以吸取學習經驗並使成員或部門間能共享之,而且對成員授能,使其能向集體性之願景邁進。

十三、試扼要說明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的重要內容為何?並據以論述我國當前行政組織的主要缺失有那些?及相關改進之道為何? 【擬答】: 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的主要內容 總體而論,民國93年6月23日總統公佈的「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已大致規範出未來中央行政機關的組織架構、層級與名稱、機關及其內部單位設立之原則,至其主要內容則簡述如下: 例外規定:國防、檢察、調查及警察組織等。

適用及準用範圍:適用範圍為行政院及其所屬各級機關,準用對象則包括行政院以外之中央政府機關。

機關組織之型態:區分為機關、獨立機關、附屬機關、附屬機構及行政法人等五類。

統一機關與內部層級及名稱:中央機關只設四級,分別為一級機關名稱為「院」,二級機關為「部」或「委員會」(獨立機關亦適用之),三級機關為「署」或「局」,四級機關為「分署」或「分局」,並統一各機關內部單位之名稱。

明訂機關組織法規名稱、內容及其之適用:一、二、三級機關及獨立機關以組織以法律定之,並統一為法及通則,其餘機關之組織以命令定之,並統一為規程及準則。

確立政務職務制、文官長及幕僚長制:對於機關重要職務之設置,包括首長、副首長及幕僚長人數、職務列等等均予以明確規範。

明訂機關設立、調整及裁撤之要件。

明定獨立機關法源及其合議制成員任命程序:此一規定突破長久以來,一般行政機關為政府為民服務唯一型態的傳統作法,增加其他更具效能的組織選項。

明訂機關規模及建置標準:行政院設十三個部、四個附屬委員會、五個獨立機關,三級機關最多為五十個等。

增訂行政法人法源:為我國得設置行政法人的法源基礎。

基準法公佈施行後相關期限立法規定:本法除自公佈日施行外,亦特別規定行政院應於本法公佈後三個月內,檢討調整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及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草案,送請立法院審議。

我國行政組織的缺失:本段同學答覆我國行政院組織的缺失亦為正解 機關事權不夠確實,未能把握機能一致的原則。

駢枝機構及冗濫人員過多。

偏重中央集權的組織型態,影響地方基層人員的工作情緒。

機關名稱混亂,體例不一。

機關組織法規過於硬性,不足以應付實際的需要: 地方行政機關之組織過份通案化,未能顧及地方上因地制宜的需要: 機構之設置未能根據業務需要: 政府機構之間缺乏完整統一的協調行動: 委員會型態的組織名實不符: 機關人員之間的溝通不足。

法規繁多,手續複雜,造成民怨。

我國行政組織缺失改進之道:本段同學答覆我國政府再造委員會所提的五大目標亦為正解 依機能一致的原則,嚴格劃分機關的事權: 加強分層負責(授權): 合理調整機關名稱,使體例統一: 地方政府的組織法應具有彈性化,使能因地制宜,符合需要: 切實實行均權制度: 嚴格實施員額評鑑裁汰冗濫人員: 各機關的組織、編制應具有彈性: 執行性質的機關應避免採用委員會的型態: 十五、傳統治理模式在20世紀末產生新型治理模式的背景因素為何?新興的治理模式又為何?試分別說明之。

【擬答】: 新興治理模式產生的背景因素 國家財政危機 新治理的興起乃因國家能力衰退,尤其是1980年代及1990年代國家財政資源的緊縮。

藉由私部門的加入,提供集體利益的公共服務。

國家必須扮演一個協調者的角色,在極小的公共預算直接成本下整合公私部門的資源。

意識型態轉向市場 新右派雷根與柴契爾政府的政治文化從集體轉向個人,意識型態從政府轉向市場,政府並非社會問題的解決者,反而是問題本身。

全球化 全球化鼓勵發展跨國的制度,同時也為公私之間的交易形式尋求較少的順從與較多的談判議價空間。

國家的失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家的發展,所有主要意識型態觀點對國家的表現或多或少感到失望。

在國家財政出現危機,以及「大政府」不斷出現挫敗後,選民轉而支持承諾減稅和增加更多個 人自由的政黨。

新公共管理的出現 新公共管理預先設定國家正式放棄其所屬組織,讓專業經理人管理。

其次,新公共管理提倡減少輸入項的控制,而更加強調評估與績效。

新公共管理使用的正式評估指標多來自私部門組織,而少有來自於官僚理論。

社會變遷與日趨複雜 每個時代的議題皆源自當時社會變遷的本質,目前的社會變遷的問題,包含強化參與機制、環境保護和性別等議題。

社會的日趨複雜使政府更加仰賴外部的知識資源,而新治理可視為國家持續獲取專業技能和知識的方法。

新興的治理模式 美國行政學者彼得斯(B.GuyPeters)認為,當代政府的新治理模式已經漸漸浮現,並且具有明顯的特質,可歸納為下列四種新的治理模式: 市場式政府 此一模式的基本假設係肯定市場機能的優越性,認為傳統治理結構最大的問題在於官僚體制的獨占性,致使機關規模和預算出現極大化,文官體系缺乏足夠誘因以致效率低落,另因缺乏施政成本壓力導致過度生產等現象。

市場式政府的特徵包括:採取分權化的組織結構;運用私部門的管理技術,並將功績薪給制改制為績效薪給制;引進市場競爭的誘因結構,創造內部市場化的決策機制;其提供的公共利益在於降低施政成本。

參與式政府 此一模式與市場式政府模式關係密切,因為公共官僚體制的獨占性同時也會帶來組織的過度層級化,不僅造成內部成員日漸疏離、上下溝通阻塞、本位主義,同時也造成機關對外部環境變遷的反應鈍化,並漠視人民的實際需求。

參與式政府要對抗的是傳統官僚典範的層級節制(Hierarchy)體系,其主要特徵包括:力求更為扁平化的組織型態;在管理上採用全面品質管理(TQM)和建立團隊的策略;運用諮議及協商的決策方式。

其所提供的公共利益在於增進公職人員和民眾對政府施政的參與度。

彈性化政府 彈性化政府的特徵包括:運用「虛擬組織」,亦即政府的運作應著重於系統的層次更甚於組織結構的層次,如網絡型組織;在管理方面,由於彈性化政府係以任務及目標為導向,因此虛擬組織內的成員並不固定,故採取工作團隊式的管理;其決策方式不拘泥於既定格局,而採取實驗性強的應變式決策。

所締造的公共利益在於降低施政成本和增進組織成員的合作團結。

解制式政府 此一模式最具普遍性,解除管制一般也稱為「鬆綁」,此處非指經濟政策上的解除管制,而專指政府內部管理上的解制。

解制式政府的基本假定是,倘若能夠排除政府運作上的過度管制,將使其更具效率功能;甚至,過多的法規束縛一旦解除,政府將更具創新能力從事改善社會集體福利的行動。

此一模式認為控制公共官僚體制者,法規章程更甚於組織結構,因此對組織型態並沒有特別的偏好;在管理方面,強調管理者是促使組織目標順利達成的關鍵角色,因此應賦予更多的自由裁量權;在決策方面,認為官僚體制是決策的主要樞紐,因而企業型官僚應擔負更多決策責任;其提供的公共利益為增進政府部門的創新能力和行動力。

十六、在政策方案的決策模式中,有所謂「垃圾桶模式」(GarbageCan             Model),試問「垃圾桶模式」的內涵為何?其理性程度如何?並請舉           例說明。

【擬答】: 垃圾桶模式的意涵 柯漢提出的垃圾桶模式 提出者:柯漢(MichaelCohen)等學者在1972年以〈組織選擇的垃圾桶模式〉(AGarbageCanModelofOrganizationalChoice)一文開啟了垃圾桶決策模式的討論。

特質:組織決策呈現「有組織的混亂」狀態,這種狀態有三項特質: 有問題的偏好(problematicpreference):由於人們的偏好往往不一致、前後矛盾或互相衝突,因此偏好是在行動過程中漸漸形成的,而非一開始即根據明確的偏好去規劃行動。

不明確的技藝(uncleartechnology):組織內的成員往往對組織的整體運作缺乏瞭解,而且在工作時大都透過嘗試錯誤,或從經驗中學習的方式來獲取工作知識。

流動性的參與(fluidparticipation):組織在決策過程中,參與決策者可能前後完全不同,故同樣的議題由於不同的人員出席討論,結論也可能與原先規劃不同。

決策:由於組織在決策上具有上述三種特質,柯漢等學者於是認為政策的產生如同一個由「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案」、「參與者」,以及「選擇機會」所構成的垃圾桶,當垃圾桶中的問題剛好碰到解決方案、且該方案符合參與者的需求,同時決策者又能發現問題與解決方案時,組織就會產生決策了。

金頓的修正 垃圾桶決策模式的觀念於1995年經由金頓(John.W.Kingdon)的修正而更貼近公共政策的決策過程。

他指出公共政策的形成是「問題的確認」、「政策提案的形成與精緻化」以及「政治因素」等三項因素交互而成的。

同時他也提出「政策窗」(policywindow)的觀念,意指當這三項因素交會時,政策就有可能形成,各方參與者應把握這個政策窗打開的稍縱即逝的機會,努力推動政策過關。

垃圾桶模式的理性程度 垃圾桶決策模式認為組織在決策時呈現一種「有組織的混亂狀態」(organizedanarchies),因此決策的理性程度不高,介於理性程度更低的漸進決策模式(incrementalmodel)與理性程度稍高的混合掃描決策模式(mixed-scanningmodel)之間。

垃圾桶決策模式的實例 我國政府與國會的決策過程,常常出現垃圾桶決策的狀況。

像是國內這兩年接連發生梅嶺、陽明山兩起重大遊覽車車禍,於是早已存在的大客車監理制度問題與乘客強制保險終能浮上檯面討論,且迅速通過;如新的大客車高度不得超過三點五米、大座位需配備安全帶、發行大客車安全標章、乘客強制險等都在民國九十七年實施。

/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我的相簿 nevergo2far8's新文章未來地圖--讀後感想政策論證政策網絡V.S.社會網絡(公共政策)中國的少數民族政策公共政策的政策評估論誠信(心理學)政府採購法(預習用)台獨的政策可行性分析NADH是什麼國際關係的閒談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新資料夾清風明月堂---心靈與茶的相遇(墨上塵)陳老師的地方自治&公共行政夏老師的公文範例公文範例中華電子佛典學會般若文海司法院大法官全國法規資料庫陳老師的法學緒論法學資料檢索系統大紀元-古文觀止台北E大-數位學習網希望森林生涯輔導網Excel教學ICRT'sbroadcast哼議題電影VOA(useful)思想家俱樂部(aboutlanguagelogics)語言學習區esl nevergo2far8'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關鍵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