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自述“几何人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岁,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终身教授;33岁,成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首位获华人得主;38岁,接受哈佛大学的第三次的邀请成为哈佛教授。

“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自述“几何人生” 2021-03-3018:34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原标题:“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自述“几何人生” 8岁,学业成绩平平;14岁,立志支撑家庭、投身学术;20岁,远渡重洋求学,22岁,获得数学博士学位;27岁,破解顶级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震动世界;30岁,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终身教授;33岁,成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首位获华人得主;38岁,接受哈佛大学的第三次的邀请成为哈佛教授。

被《纽约时报》盛誉为“数学皇帝”的丘成桐的一生可谓传奇而又励志,他如何不断地地挑战人类智慧极限,如何畅游于文理世界,又如何倾注心力培养后学? (《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新书发布会现场) 3月30日下午,《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该书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丘成桐的唯一自传,讲述他由中国乡村的清苦少年成长为举世瞩目的顶级数学界的励志故事,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发布会由译林出版社、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联合主办。

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东南大学副校长吴刚,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徐海,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杨澜出席并致辞,到场的还有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北京市第四中学、丘成桐科学基金会等知名机构的专家、学者。

发布会由译林出版社社长葛庆文主持。

丘成桐感谢父亲培养他对知识的热爱、母亲为子女做出的牺牲,正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他文理相融、面对困境坚韧不拔;感谢陈省身等老一辈数学家的无私提携,引领他遨游于数学的国度;最幸运的是遇到斯蒂芬·萨拉夫,经他指点,得以在众多师长的帮助下到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

他认为,数学拥有神奇的力量,对那些懂得驾驭它的人来说,数学能打破距离、语言、文化的隔膜。

“对我来说,数学赋予我的,是一本让我在世界各处随意走动的护照,同时也是探索这世界强而有力的工具。

”丘成桐说道。

他认为,数学家像文学家一样天马行空,凭爱好创作,数学可以说是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桥梁。

他自小随父亲遍读中国古典文史典籍,一生受惠。

少年最喜爱的《红楼梦》的结构影响了他对数学的看法。

书中情节千丝万缕,角色层出不穷,要花时间和眼力,才能把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形成整体。

他看待数学,尤其是几何分析也是这样。

数学有很多不同的分支,乍一看毫无关系,但当站得足够远再看,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一棵大树的各部分。

好的数学也应该同《红楼梦》一般,揭示普罗众生的问题,触及大自然中的芸芸现象,这样才能够深入,才能够传世。

在丘成桐看来,“数学家盼望的不是万两黄金,也不是千秋霸业”,数学家追求的是永恒的真理,热爱的是理论和方程。

数学比诗章还要华美动人,可以富国强兵,可以安邦定国。

他认为,21世纪应当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代,他有责任为中国数学教育服务,帮助中国成为数学强国。

《纽约时报》曾在题为“数学皇帝”的丘成桐人物专稿中这样写道:“丘成桐的故事就是展示中国的一个窗口。

通过他,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正努力与现代科学结合在一起。

如果这种结合获得成功,最终将重塑世界科技的平衡。

” 虽然世界上可以理解“卡拉比-丘流形”的人屈指可数,但这部《我的几何人生》,则让我们每个人得以发现人生的形状,汲取坚持的力量,触及人类智慧可能性的最远边界,向永恒的真理再走近一步。

丘成桐分别向清华大学图书馆、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东南大学,北京市第四中学赠送新书。

作者:李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推荐阅读 中国教育新闻网 文章 总阅读 免费获取 今日搜狐热点 6秒后 进入搜狐首页 今日推荐 进入搜狐首页 意见反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