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山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海岸山脈是菲律賓群島漂移而來的陸地,因此地質為安山岩的火山集塊岩,與綠島、蘭嶼相同,因為與花東縱谷的板塊不同,兩相撞擊下,使花東地區成為台灣地震發生最頻繁的地區 ... 海岸山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07年9月26日)請協助改善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擴充請求中找到。

請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關於與「海岸山脈」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條目,請見「海岸山脈(消歧義)」。

海岸山脈 山脈 遠眺海岸山脈 國家  中華民國 地區 花蓮縣台東縣 最高點 新港山  - 海拔 1,680 m(5,512ft)  - 坐標 23°08′23″N121°19′17″E/23.13972°N121.32139°E/23.13972;121.32139 長度 175 km(109 mi) 海岸山脈位置略圖 海岸山脈(南勢阿美語:sawaliyanalutuk)為台灣五大山脈之一,日治時期被稱為台東山脈,位於臺灣本島之東緣,即臺灣東部,北起花蓮縣花蓮溪口,南迄臺東縣卑南溪口,其縱長約175公里,東西之平均寬度為10公里,稜脈呈東北-西南走向[1],是五大山脈之中最低矮者,山嶺高度多在1000公尺左右,北段較低,南段較高,最高峰為高1680公尺的新港山[1][2]。

目次 1地形 2地質 3主要山峰 4參考資料 地形[編輯] 海岸山脈一般以秀姑巒溪切穿而分成南北兩段。

北段北自花蓮溪口的花蓮山起[3](地質學家認為花蓮市的美崙山、花崗山亦係海岸山脈殘餘的山丘[4]),經賀田山、月眉山、六階鼻山、八里灣山、大奇山而抵秀姑巒溪,八里灣山是北段最高峰,但高度未及1000公尺。

北段為花38-1線、花46線、台11甲線光豐公路切斷,另有米棧-月眉古道、奉公越嶺路等古道[1]。

奇美以南是南段,自里牙津山起,經三間屋山、北花東山、成廣澳山、新港山、都蘭山而止於卑南溪,南段除有東河到富里的東富公路切穿外,新開通的台30線玉長公路(從卓溪鄉的南安瀑布起,經玉里、安通,鑿穿海岸山脈後,直抵台11線的寧埔);還有瑞穗到豐濱大港口的瑞港公路、安通越嶺道等古道及道路切穿海岸山脈。

海岸山脈東西兩側有許多平行主稜的小稜脈,學者稱為「雁狀排列」,如同雪山山脈北段[1]。

受到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綠島和蘭嶼正以每年八公分的速度旋轉、移向台東,約50萬和120萬年後就會在台東縣台東市位置連接,成為海岸山脈的一部份。

數百萬年後海岸山脈北段會脫離台灣本島至琉球海溝一帶隱沒入歐亞大陸板塊底下而消失。

地質[編輯] 海岸山脈是菲律賓群島漂移而來的陸地,因此地質為安山岩的火山集塊岩,與綠島、蘭嶼相同,因為與花東縱谷的板塊不同,兩相撞擊下,使花東地區成為台灣地震發生最頻繁的地區[5]。

在海岸山脈擠壓形成的過程中,海底物質底泥及岩塊被推擠上陸地,形成特殊泥岩層,例如分布在海岸山脈南端,位於臺東縣的利吉惡地[1]。

而高熱岩漿噴發地表時混合了其他岩石,形成了以堅硬高大聳立的集塊岩為主體的山體,例如都蘭山[1]。

主要山峰[編輯] 海岸山脈超過一千公尺以上的山峰有十餘座,由北而南詳列如下: 織羅山(1,152公尺) 麻汝蘭山(1,280公尺) 三間屋山(1,334公尺) 北花東山(1,242公尺) 花東山(1,135公尺) 烏帽子山(1,012公尺) 安通越山(1,085公尺) 大莊越山(1,010公尺) 成廣澳山(1,597公尺) 分水崙山(1,441公尺) 白守蓮山(1,561公尺) 新港山(1,682公尺,最高峰) 麒麟山(1,544公尺) 嘉平山(1,016公尺) 富興山(1,023公尺) 里東峰(1,010公尺) 都蘭山(1,190公尺) 花蓮的海岸山脈(六階鼻山,標高586公尺) 花蓮縣豐濱郷的海岸山脈 花蓮縣豐濱郷的海岸山脈 臺東縣成功鎮的海岸山脈 臺東縣成功鎮的海岸山脈 臺東縣成功鎮的海岸山脈 臺東縣成功鎮成功漁港看海岸山脈 玉長公路橫貫海岸山脈 參考資料[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海岸山脈 ^1.01.11.21.31.41.5楊建夫.台灣的山脈.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2001:44.ISBN 9573049368.  ^海岸山脈.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2021-07-10].  ^七七高地花蓮觀光資訊網 ^東海岸成功至都蘭海灣曾是北呂宋火山島弧形成時先端的火山口熄隱區花蓮在地文化記憶庫 ^陳文山.海岸山脈-花東縱谷深度旅遊(PDF).阿山的地科研究室.[2014-07-03].(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6-03-05)(中文(臺灣)).  閱論編臺灣地形山脈臺灣五大山脈 中央山脈 玉山山脈 雪山山脈 阿里山山脈 海岸山脈 西部衝上斷層山地 加里山山脈 阿里山山脈 丘陵 飛鳳山丘陵 竹東丘陵 竹南丘陵 苗栗丘陵 〖豐原丘陵〗4 南段另稱〖霧峰山地〗 〖南投丘陵〗 【竹山丘陵】5 【斗六丘陵】 嘉義丘陵 新化丘陵 內門丘陵 嶺口丘陵 鳳山丘陵 恆春東側丘陵 臺地 林口臺地 桃園臺地群 伯公岡臺地 后里臺地 大肚臺地 八卦臺地 大水窟臺地1 觸口臺地2 番路臺地3 臺南臺地 恆春西側臺地 盆地 臺北盆地 臺中盆地 埔里盆地群 玉井盆地 泰源盆地 奇美盆地 河階 大溪河階群 新社河階群 鹿谷河階群 德武河階群 奇美河階群 布洛灣河階 平原 關渡平原 新竹平原 竹南平原 苗栗河谷平原 宜蘭平原 花東縱谷平原 恆春縱谷平原 臺灣西部平原 大甲扇狀平原 清水隆起海岸平原 彰化隆起海岸平原 濁水溪沖積平原6 嘉南平原 高雄平原 屏東平原 火山群 基隆火山群 大屯火山群 註釋 是竹山丘陵的一部分。

是斗六丘陵的一部分。

是嘉義丘陵的一部分。

〖〗代表歸類於加里山山脈,並非獨立分區。

【】代表歸類於阿里山山脈,並非獨立分區。

北半部屬於彰化隆起海岸平原,其範圍介於濁水溪與麥嶼厝溪之間;南半部屬於嘉南平原,其範圍介於濁水溪與北港溪之間。

閱論編臺灣的火山臺灣北部火山岩區大屯火山群七星山 –大屯山 –觀音山 –面天山 –小觀音山 –竹子山 –紗帽山 –烘爐山 –冬瓜山 –磺嘴山 –南大屯山 –二子山 –紗帽山 –七股山 –向天山 –鹿寮坪莊山 –內寮山 –八煙山 –竹子山 –嵩山 –菜公坑山 –丁火朽山 –栳寮湖山 –大尖山 –八斗山 –白雲山 –小草山 –鵝米山 –萬年塔基隆火山群基隆山 –新山 –武丹坑山(牡丹坑山) –塞連山 –九份 –金瓜石本山 –草山 –雞母嶺北方四島彭佳嶼 –棉花嶼 –花瓶嶼 –基隆嶼草嶺山 –龜山島臺灣西部火山岩區澎湖群島臺灣東部火山岩區海岸山脈 –綠島 –蘭嶼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海岸山脈&oldid=67384796」 分類:台灣山脈花蓮縣地理台東縣地理隱藏分類:自2007年9月擴充中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مصرىDeutschEnglishFrançais日本語한국어LietuviųМонголTiếngViệtBân-lâm-gú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