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暖锋过境时,温暖湿润,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为多云有雨的天气。

与冷锋相对。

暖锋比冷锋移动速度慢,可能会连续性降雨或出现雾。

滯留鋒 ... 天氣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5年5月1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天氣圖"—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布的一張美國天氣圖(2006年10月21日) 天氣圖(英語:weatherchart)是將特定地區某段時間的氣象要素表現在地圖上,能夠幫助閱讀者掌握天氣狀況。

天氣圖的創始者包括威廉·瑞德菲爾(WilliamRedfield)[1]、威廉·瑞德(WilliamReid)[2]、艾力亞斯·盧米斯(EliasLoomis)[3]、以及法蘭西斯·高頓(FrancisGalton),他們為了研究出一套關於暴風系統的理論,而製作出了第一張天氣圖。

天氣圖是測量或追蹤各種相關數值,例如氣壓、溫度、雲量等,再將之描繪在地圖上。

天氣圖上通常會標注各種記號,以代表雲量、降水,或其他重要資訊。

舉例來說,一個「H」符號代表高氣壓,將能夠判定當地應該會有穩定的天氣。

而一個「L」記號則代表了低氣壓,通常會帶來降水與不穩定的天氣。

此外,航空所用的天氣圖經常會包含湍流和大氣結冰的記號。

目次 1鋒面 2鋒帶類型 2.1冷鋒 2.2暖鋒 2.3滯留鋒 2.4囚錮鋒 2.5颮線 3參考文獻 4參見 5外部鏈接 鋒面[編輯] 天氣圖上常見的鋒面記號一覽:1.冷鋒2.暖鋒3.滯留鋒4.囚錮鋒5.表面接觸帶6.颮線/鋒切線7.乾線8.熱帶波 在氣象學中,鋒面(front)是指密度不同(:溫度、溼度)的氣團(airmass)邊界。

當鋒面通過第一個區域時,將會造成氣溫、溼度、風速和方向、大氣壓力以及降水的改變。

冷鋒經常伴隨著低壓系統,大多是位於高壓系統的邊緣,極鋒(polarfront)則是位於高等極鋒噴流(high-levelpolarjet)朝向赤道那一側的邊緣。

鋒面的移動通常受到高空氣流的影響,但通常移動速度較慢。

在北半球,鋒面通常是以由西向東的方向移動(有時鋒面也可做南北向的移動)。

由於氣壓梯度力和科氏力的關係,鋒面的移動範圍很廣。

鋒帶會受到地形因素的控制影響,例如山脈和大量的水體。

鋒帶類型[編輯] 主條目:鋒(氣象) 冷鋒[編輯] 當某一氣團的溫度較前方氣團來得低,而也較乾燥時,若不論地形效應(地形效應),這個氣團的邊界就稱為「冷鋒」[4]。

冷空氣的密度較高,因此會鑽到密度較低的暖空氣下方通過,是積狀雲(外型類似棉花球)形成的主因。

冷鋒通過時經常影響風速變化,並會造成空氣的垂直流動(氣流),並可能擾亂當地的氣候,在冷鋒前後導致大雨、暴風雨、颮線、龍捲風、暴風雪等天氣現象。

冷鋒之後的空氣通常較原本的更乾燥和更冷。

在天氣圖上,冷鋒的平面位置是以藍色三角形構成的線條標注,三角形的尖端指出鋒面的方向。

冷鋒的移動速度是暖鋒的兩倍快。

暖鋒[編輯] 鋒面在移動過程中,若暖空氣起主導作用,推動鋒面向冷氣團一側移動,這種鋒稱為暖鋒。

暖鋒過境時,溫暖濕潤,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為多雲有雨的天氣。

與冷鋒相對。

暖鋒比冷鋒移動速度慢,可能會連續性降雨或出現霧。

滯留鋒[編輯] 鋒面如果沒有水平方向的移動時,或者部分鋒面沒有水平向移動時,此鋒面即為滯留鋒。

滯留鋒常引起持久性的降水和暴雨。

是造成春季及初夏降雨的主要天氣系統。

此一鋒面可能由是冷鋒南下時,停滯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低壓槽產生的新鋒面。

如果配合西南氣流帶來的暖濕空氣,或者其上有氣旋發展時,它常常會形成暴雨,而造成水災。

囚錮鋒[編輯] 囚錮鋒(中國大陸稱作錮囚鋒,港澳稱作錮囚鋒)是鋒的一種,是由於冷鋒追上暖鋒,或者兩條冷鋒迎面相遇而成(也有同一條冷鋒的兩段迎面相遇而形成的)。

囚錮鋒的形成經常發生在溫帶氣旋的成熟階段,通常出現在中高緯度地區。

颮線[編輯] 是指帶狀的雷暴群所構成的風向、風速突變的一種中至小尺度的強對流天氣,通常伴隨或先於冷鋒出現。

其破壞性很強大。

颮線的產生多是由於冷空氣行進至暖濕地區時造成了上冷下暖的格局,使對流層上下熱力結構不同,產生高強度的強對流天氣。

颮線上的雷暴通常是由若干個雷暴單體組成的,因此可以產生劇烈的天氣變化。

在20世紀早期,颮線通常被用作冷鋒的代名詞。

颮線過境時的典型現象為風向突變、風速快速增加、氣壓驟然上升以及氣溫急劇變化,全盛階段平均風力在10級以上,陣風超過12級。

同時也可能伴有雷暴、暴雨、冰雹、強力的直線風、龍捲風和海龍捲風。

颮線通常具有典型的弓狀特徵,並伴隨強力的直線風。

龍捲風則可能在中尺度低壓區存在時沿著波形線狀回波存在。

在夏季時弓形回波可能會發展為超強對流風暴,並以極高的速度通過大範圍區域。

雨盾狀遮蔽部的後方邊緣通常伴隨著發展成熟的颮線,並存在尾流低壓,有時甚至伴隨熱暴流。

颮線的水平範圍很小,長度通常只有150~300公里,寬度僅半公里到幾十公里,高度也只有3公里左右。

其維持時間一般為4~10個小時。

參考文獻[編輯] ^WilliamRedfield(1789-185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6年10月22日引用 ^WilliamReid(1791-185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6年10月22日引用 ^TheLawsofStorm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6年10月22日引用 ^UniversityofIllinois.ColdFron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6年10月22日引用 參見[編輯] 天氣 地表天氣觀測 外部鏈接[編輯] http://www.nmc.cn/publish/observations/china/dm/weatherchart-h000.ht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央氣象臺天氣圖 閱論編氣象數據與參數常規 絕熱過程 平流(英語:advection) 浮力 氣溫垂直遞減率 閃電 紫外線指數 懸浮粒子 太陽輻射 地面天氣圖 太陽光 能見度 雨量 渦量 風 風速 風切變 凝結 雲 雲凝結核 霧 降水 水蒸氣 雪深 雪壓 對流 對流有效位能 對流抑制指數 對流不穩定(英語:Convectiveinstability) 對流溫度(英語:Convectivetemperature) 自由對流層(英語:Freeconvectivelayer) 螺旋性 抬升指數(英語:Liftedindex) 理查遜數 溫度 露點‎(Td) 相對溫度 相當溫度(Te) 絕對溫度 濕度 相對濕度 位溫(θ) 相當位溫(θe) 森林火險氣候指數(RWI)(英語:Forestfireweatherindex) 海面溫度 乾球溫度 濕球溫度 濕球位溫 蒸氣壓 熱力學溫度 風寒指數 酷熱指數 暑熱壓力指數 壓力 氣壓 高氣壓 低氣壓 斜壓 正壓 壓強梯度力 閱論編地圖 地圖集 地理學 測繪學 地圖學 地圖 地圖投影 世界地圖 早期世界地圖 地圖學 地理學家 地形圖 地質圖 航海圖 天氣圖 專題地圖 語言地圖 路線圖 示意地圖 心臟圖 地圖相關條目 規範控制 AAT:300028359 GND:4627128-4 NARA:10660190 NDL:00572833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天氣圖&oldid=67489061」 分類:氣象學天氣天氣預報隱藏分類:自2015年5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AA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AR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AzərbaycancaCatalàᏣᎳᎩČeština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añolEestiفارسیSuomiFrançaisעבריתHrvatskiItaliano日本語Қазақша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LombardमराठीNederlandsNorsknynorskਪੰਜਾਬੀ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ščinaSvenskaУкраїнська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