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傑明·富蘭克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班傑明·富蘭克林FRS FRSE(英語:Benjamin Franklin,又譯范克廉,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出生於美國麻省波士頓,美國博學家、開國元勛之一。
班傑明·富蘭克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介紹的是美國開國元勛。
關于姓名相似的費城鑄幣局官員,請見「富蘭克林·皮爾」。
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Franklin班傑明·富蘭克林第6任賓夕法尼亞州州長任期1785年10月18日-1788年11月5日副州長查爾斯·比德爾托馬斯·米福林前任約翰·迪金森繼任托馬斯·米福林美國駐法國公使任期1779年3月23日-1785年5月17日指定大陸國會前任無繼任托馬斯·傑斐遜美國駐瑞典公使任期1782年9月28日-1783年4月3日指定華盛頓向邦聯議會前任無繼任喬納森·拉塞爾第1任美國郵政總長任期1775年7月26日-1776年11月7日指定大陸國會前任無繼任理查德·貝奇賓夕法尼亞下議院議長任期1764年5月-1764年10月前任艾薩克·諾里斯繼任艾薩克·諾里斯[1]
個人資料出生1706年1月17日(儒略曆1705年1月6日)英屬北美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逝世1790年4月17日(1790歲-04-17)(84歲)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死因胸膜炎國籍 美國政黨無黨籍配偶德寶拉·里德(1730年結婚;1774年妻逝)兒女威廉·富蘭克林弗朗西斯·富爾傑·富蘭克林莎拉·富蘭克林·貝奇專業科學家作家政治家宗教信仰自然神論簽名
班傑明·富蘭克林FRSFRSE(英語:BenjaminFranklin,又譯范克廉[2],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3]),出生於美國麻省波士頓,美國博學家、開國元勛之一。
他是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學家、發明家,同時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共濟會的成員。
作為科學家,他因電學發現和理論成為美國啟蒙時代和物理學史上重要人物。
作為發明家,他因避雷針、雙目眼鏡、富蘭克林壁爐等聞名。
[4]他創立了許多民間組織,包括費城消防站和賓夕法尼亞大學。
[5]
富蘭克林很早就不懈倡導殖民地團結,最初以作者和發言人身份在倫敦呼籲,被譽為「美國第一人」。
作為美國駐法國第一任公使,他成為新生國家榜樣,[6]其所領導的公使館亦成為美國建國後最早的駐外代表機構。
富蘭克林在美國民族精神上起奠基作用,倡導實用節儉、艱苦奮鬥、教育明哲、團體精神、自治政府,反對政治和宗教威權主義,富有啟蒙運動的科學和包容精神。
歷史學家亨利·斯蒂爾·康馬格[7]稱:「富蘭克林出清教徒精神而不染,濯啟蒙運動光芒而不妖。
」[8]沃爾特·艾薩克森認為這讓富蘭克林:「成為當時美國成就之最,在創立美國社會形式上影響最深。
」[9]
費城是殖民地大都,富蘭克林是該城成功的報紙編輯和出版人,在23歲時出版《賓夕法尼亞報》[10]。
[11]富蘭克林用筆名「理查德·桑德斯」出版《窮理查年鑒》,由此致富。
在1767年後,他參與《賓夕法尼亞紀事》報[12],該報主張革命,批評英國政策。
1751年,富蘭克林協助創辦費城學院,擔任首位校長,學院後為賓夕法尼亞大學。
他組織創辦美國哲學會,任首位秘書,在1769年擔任主席。
富蘭克林代表眾殖民地前往倫敦,力勸議會撤銷不得人心的印花稅法案,成為美國民族英雄。
作為傑出外交家,他在法國巴黎大受歡迎,在建立積極的美法同盟上貢獻巨大,這些努力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起關鍵作用,確保革命能從法國獲得補給。
在費城做郵政多年後,富蘭克林於1753年成為殖民地郵政代理總長,建立首個全國通訊系統。
在革命期間,他成為美國首任郵政總長。
富蘭克林積極參與社區、殖民地、州際、全國、國際各項事務。
1785至1788年,他擔任賓夕法尼亞州長。
最初,富蘭克林擁有並販售奴隸,但到1750年他釋放僕人,從經濟角度表示反對,成為廢奴主義者中傑出代表。
富蘭克林人生傳奇多彩,科學與政治上遺產豐富,在眾開國元勛中雄踞鰲頭,之後兩個世紀紀念不斷,多次在美國硬幣或紙幣(半美元硬幣/100美元紙幣)、艦船、城郡、學院、公司及各類文化活動再現。
目次
1先祖
1.1母系
1.2父系
1.3家庭
2波士頓早年
3費城
3.1共讀社和圖書館
3.2報紙新聞
3.3與德寶拉·裏德的普通法婚姻
3.4威廉·富蘭克林
3.5共濟會
3.6成功作家
4發明與科學
4.1電學
4.1.1風箏實驗和避雷針
4.2大西洋流
4.3人口研究
4.4光波理論
4.5氣象學
4.6牽引風箏
4.7冷卻
4.8溫度對導電性影響
4.9海洋學
4.10決策
4.11水面浮油
5音樂
6西洋棋
7經歷
8美德、宗教和個人信仰
8.1道德十三條
9奴隸制
10逝世後
11參考文獻
12更多閱讀
12.1傳記
12.2學術研究
12.3歷史編纂學
12.4一手資料
13外部連結
13.1生平傳記和引導信息
13.2在線班傑明·富蘭克林的寫作
13.2.1班傑明·富蘭克林的自傳
先祖[編輯]
母系[編輯]
1667年8月15日,本傑明·富蘭克林的母親艾比亞·富爾家(AbiahFolger)在麻省楠塔基特出生。
外祖父彼得·富爾家是位磨坊主、教師。
外祖母瑪麗·莫雷爾曾是契約勞工。
當查理一世開始迫害清教徒時,她一家為追求宗教自由率先出逃。
1635年,她們坐船前往波士頓。
外祖父那種「叛逆註定代表美洲殖民地。
」[13]作為法院職員,外祖父不畏權貴豪強為中產店員和手藝人辯護,觸犯地方長官入獄。
班傑明·富蘭克林效法外祖父,與賓州權貴威廉·佩恩唱對臺戲。
父系[編輯]
班傑明·富蘭克林的父親若西亞·富蘭克林(JosiahFranklin)是位牛脂蠟燭匠,肥皂匠。
1657年12月23日,若西亞生於英格蘭北安普頓郡。
祖父托馬斯·富蘭克林是位鐵匠,祖母是簡·懷特。
本傑明的父親和所有祖輩都生於英格蘭。
家庭[編輯]
若西亞和兩位妻子共生育17子女。
1677年左右,他在埃克頓迎娶首位妻子安娜·蔡爾德,在生育3子女後於1683年來到波士頓,之後再來4人。
妻子去世後,若西亞於1689年7月9日在老南聚會所迎娶艾比亞·富爾家,受到牧師山姆·維拉德祝福。
班傑明是他們第8子,是父親第15個孩子,兒子中老十,也是最小的兒子。
波士頓早年[編輯]
富蘭克林誕生地對面二樓紀念標誌
1706年1月17日,班傑明·富蘭克林在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牛奶街出生,[3][14]在老南聚會所受洗。
班傑明的哥哥是詹姆斯·富蘭克林和他是若西亞·富蘭克林17孩子之一,第二任妻子艾比亞·富爾家10孩子之一。
他的哥哥是詹姆斯·富蘭克林和妹妹簡。
若西亞想要班傑明就讀神學,由於拮據只讀了兩年。
他就讀波士頓拉丁學校,但沒有畢業;隨後自學。
雖然「他的父母要他以教堂為業」[15]但富蘭克林10歲時失學。
他為父親工作一段時間,12歲時做哥哥詹姆斯的學徒。
詹姆斯是個印刷匠,帶富蘭克林進入出版行業。
15歲時,詹姆斯創立《新英格蘭報》[16],是殖民地第一份完全獨立的報紙。
富蘭克林想要寫文章出版,被拒後採用中年寡婦筆名賽倫斯·杜古德(SilenceDogood,即「沈默行善」)。
杜古德夫人的信件得以發布,在小鎮引發討論。
詹姆斯和報紙讀者都沒有注意到這個把戲,當被戳穿後,詹姆斯很不高興。
富蘭克林很小就倡導言論自由。
1722年,哥哥因文章觸犯州長被關押三周,小富蘭克林接管報紙,以杜古德夫人之名稱(引用「加圖信件」):「沒有思想自由就不會有智慧,沒有言論自由就不會有公共自由。
」[17]17歲時,富蘭克林未經允許離家出走。
[18]在途中,富蘭克林打破了素食,吃了鱈魚。
[19]
費城[編輯]
青年富蘭克林,羅伯特·菲克[20]繪,1746年
17歲的富蘭克林逃到賓夕法尼亞州費城,想在新的城市開始新的生活。
初到時,他在城裏幾家印刷店裏工作,但感到不滿意。
幾個月後,州長威廉·吉斯男爵勸說富蘭克林去倫敦獲取設備,建立一家新報社。
在倫敦時,富蘭克林注意到這個想法華而不實,就在印刷店做排版,現為史密斯菲爾德聖巴多羅買大教堂。
托馬斯·德納姆是位商人,雇傭富蘭克林做店員、圖書管理員,在他的幫助下1726年富蘭克林回到費城。
[18]
共讀社和圖書館[編輯]
1727年,21歲的班傑明·富蘭克林創立了共讀社(Junto),組織一群「志同道合的工匠商販在改良社區時自我提升。
」共讀社討論時事,並在費城催生出許多其它組織。
[21]共讀社依照英國咖啡屋建立,咖啡屋是散布啟蒙思想的中心。
[22][23]
共讀社最大消遣是閱讀,但圖書昂貴稀少。
社員建立圖書館,彼此共享資料,富蘭克林寫道:
既然圖書常在我們探討時引用,我提議聚會時收集些書,方便我們查閱;通過募集圖書館,我們應該、也喜歡留存它們,每個人都能參閱他人書籍,可以說人人共有所有圖書。
[24]
這還是不夠用。
富蘭克林提出建立會員圖書館,集資購書以供閱讀。
這導致費城圖書公司[25]成立:1731年富蘭克林撰寫條例。
1732年,富蘭克林雇傭美國首位圖書館員路易斯·蒂莫西[26]。
圖書館公司現為一家大型學術研究圖書館。
[27]
報紙新聞[編輯]
班傑明·富蘭克林(中)操作印刷機。
查爾斯·米爾斯[28]副本,底特律出版公司[29]繪
托馬斯·德納姆去世後,富蘭克林回到老本行。
1728年,富蘭克林與休·梅雷迪思[30]一道建立印刷店;來年他開始出版報紙《賓夕法尼亞報》(ThePennsylvaniaGazette)。
報紙通過印刷文章和觀察給予富蘭克林激發當地改革和倡議的平臺。
經過一段時間,他的評論,以及敏銳塑造出一位勤勞聰明青年的正面形象,給他在社會上帶來尊重。
即便在富蘭克林成為著名科學家和政治家後,他依然習慣性地用樸實的「本·富蘭克林,印刷匠」('B.Franklin,Printer')簽名。
[18]
1732年,班傑明·富蘭克林出版美洲第一版德語報紙《費城報》[31],可一年後被新的德語報紙擠垮。
[32]富蘭克林用德語印刷摩拉維亞宗教書籍,常到訪伯利恆的摩拉維亞弟太陽酒店。
[33]1751年,在人口增長和對殖民地影響的手冊里,他稱德裔人「粗魯的聖騎士」[34],不能融入英語移民的「膚色」,稱「黑色和黃褐色」是殖民地社會結構的弱點。
雖然富蘭克林顯然很快反思,對之後的手冊進行刪節,但這種觀念導致他日後在1764年的政治挫敗。
[35]
富蘭克林視報紙為教導美國人道德的良好工具。
在《班傑明·富蘭克林的新聞》[36]中,拉爾夫·弗拉斯卡[37]認為他視其為侍奉上帝,富蘭克林覺得道德在乎行為,因此行善就是侍奉上帝。
雖然自己不怎麼樣,但富蘭克林覺得自己勝任道德訓誡。
富蘭克林通過連鎖合作從卡羅萊納到新英格蘭建立印刷網絡,以此來嘗試影響美國道德生活,由此創立首個新聞連鎖業務。
這不單單是做生意,和那時許多出版商一樣,他認為出版有服務公共的義務。
[38]
班傑明·富蘭克林盾徽
在1730年前一段時間,富蘭克林在費城立足時,城裏有兩大「小可憐」[來源請求]報刊,安德魯·布拉德福的《美國水星周報》[39]和塞繆爾·凱默《藝術科學綜合指南及賓夕法尼亞報》[40]。
每周刊登的藝術科學指南全部來自《錢伯斯綜合字典》[41]。
富蘭克林接手後立刻刪去「指南」,修訂成為《賓夕法尼亞報》。
報紙很快就成為富蘭克林的性格摹寫盤,他在上面自由地發表諷刺文章,展示自己的機警敏智,甚至純粹是惡作劇或娛樂。
從一開始,他就知道如何讓自己的模式為自己所用。
他寫的一系列文章叫做《大忙人》[42],這是他在1729年為布拉德福的《美國水星》寫的,這一列文章以約瑟夫·艾迪生的風格為基礎,並對其加以修改以使其適應當地情況。
節儉的佩興斯在自己的小店裏忙忙碌碌,抱怨著那些浪費她寶貴時間的什麽也沒買的光顧者。
佩興斯取材於自稱為「觀眾先生」的那些女士。
大忙人本身就是一個真正的禦用者,就像《閑談者》上的畢克爾斯塔福一樣。
Ridentius、尤金尼厄斯、卡托,克裏迪奧以及其他許多虛構的人物代表了傳統的十八世紀的古典主義。
即使在這一點上,富蘭克林對當代進行諷刺,比如「索爾哲學家」克裏斯蒂奧顯然影射的就是富蘭克林的對手塞繆爾·凱默。
[來源請求]
隨著時間推移,富蘭克林不再依賴文學慣例,而是更多運用自己的內在幽默。
在這一點上,他卻沒有發現他們所具備的新的精神,比如艾迪生的優良教養、或斯威夫特的尖刻諷刺或浦伯尖銳的完整性。
富蘭克林為自己的《賓夕法尼亞報》撰寫的絕妙短篇在美國文學占據不朽地位。
[來源請求]
和當時大多數報紙一樣,《賓夕法尼亞報》印刷品質不好。
富蘭克林忙裏忙外,無瑕提升機械設備標準,甚至沒有對報上陳腐過時消息進行適當編輯校對。
他對報業的實際影響並不大。
[來源請求]另一方面,他刊登圖書廣告,對推廣世俗文學興趣盎然。
毫無疑問,他的刊物對文化的貢獻使得賓夕法尼亞在革命年代裏與眾不同。
類似許多出版人,富蘭克林在印刷店旁邊搭建書店;在賣書時趁機閱讀。
[來源請求]
富蘭克林計劃跨殖民地建立新聞網絡,提高收益,廣布道義,收獲一些成就。
[43]1731年,他從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開始。
在第二位編輯去世後,編輯遺孀伊麗莎白·提莫西[44]在1738–46年接班,幹的不錯。
她是殖民時期第一位女性印刷匠。
[45]富蘭克林在之後三十年裏與她和她的兒子彼得關系不錯,彼得在1746年接班。
[46]報紙在政治辯論上保持中立,為公共討論提供機會,鼓勵他人挑戰權威。
彼得·提莫西迴避武斷粗魯的偏見,在1765年英國危機爆發後力推愛國。
[47]不過,富蘭克林的《康乃狄克報》[48]沒有成功。
[49]
與德寶拉·裏德的普通法婚姻[編輯]
德寶拉·裏德(1759年)女兒莎拉·富蘭克林·貝奇(1743–1808年)
1723年,寄居裏德家時17歲的富蘭克林向15歲的德寶拉·裏德(DeborahRead)求愛。
當時,富蘭克林依州長意見準備前往倫敦,前途未卜。
裏德母親剛剛喪夫,拒絕了富蘭克林對女兒的請求。
[18]
在倫敦時,州長的支援不濟,旅途不得不延長。
等不及的德寶拉與約翰·羅傑斯[50]結合。
這是個遺憾的決定,羅傑斯為躲債帶著嫁妝逃到巴巴多斯不知下落。
由於重婚法律約束,德寶拉不能再嫁。
1730年9月1日,富蘭克林與德寶拉·裏德建立普通法婚姻。
他們接受富蘭克林私生子威廉·富蘭克林,將其帶大。
他們有兩個孩子,兒子弗朗西斯·富爾家·富蘭克林生於1732年10月,在1736年因天花去世。
女兒莎拉·富蘭克林生於1743年,與理查德·貝奇結婚,生育7子女,在父親年老時照顧有佳。
德寶拉害怕大海,不願意與丈夫出使歐洲,另一個可能是班傑明怪罪德寶拉不讓兒子接種疫苗以致大病。
[51]1769年11月,德寶拉致信稱因丈夫長年不在,自己「不滿抑鬱」生病,但班傑明辦完事情後才回來。
[52]1774年,德寶拉·裏德·富蘭克林中風去世,而班傑明依然在英格蘭辦事,直至1775年才回來。
威廉·富蘭克林[編輯]
威廉·富蘭克林
1730年,24歲的富蘭克林公開承認自己有兒子私生子威廉,母親不明。
[53]他在費城接受教育。
30歲時,威廉在1760年代初在倫敦學習法律。
威廉也有個私生子,威廉·譚波爾·富蘭克林(WilliamTempleFranklin),生於1762年2月22日。
母親不詳,孩子被寄養。
1762年末,威廉迎娶巴巴多斯種植園主女兒伊麗莎白·唐斯[54]。
在威廉通過司法考試後,1763年班傑明幫助他取得新澤西最後一任皇家州長任命。
威廉是個保皇黨,在獨立戰爭中與父親決裂。
老富蘭克林無法接受兒子的立場。
1776年,威廉被新澤西革命政府推翻,在珀斯安波易業主大樓囚禁了一段時間。
1782年,威廉跑到英軍駐紮的紐約。
保皇黨協會是個準軍事化組織,總部在紐約,威廉成了協會領袖。
他們對新澤西、南康州、紐約北面進行遊擊戰突襲。
[55]當英軍撤離時,威廉·富蘭克林也一道前往英國。
他住在倫敦,再沒有回來。
1782年在與英國和談時,「...班傑明·富蘭克林堅持要求武力反抗美國的保皇黨不納入此條款(他們能得到大赦)。
毫無疑問,他想著威廉·富蘭克林。
」[56]
共濟會[編輯]
《窮理查年鑒》,1739年
1731年,富蘭克林進入當地共濟會,在1734年成為大師,反應他在賓州地位快速上升。
[57][58]同年,他編輯出版共濟會在美第一本書,翻版詹姆斯·安德森的《共濟會憲章》[59]。
富蘭克林餘生都是會員。
[60][61]
成功作家[編輯]
1733年,富蘭克林開始以筆名理查·桑德斯(RichardSaunders)出版著名的《窮理查年鑒》(內容包括原創和引用),深受大眾歡迎。
富蘭克林常常用筆名寫作,這是毫無疑問的,但角色理查·桑德斯卻反復否認。
「窮理查箴言」,其中格言,如「一分錢省下貴如兩便士」(常被誤當做「一分錢省下就是一分錢掙得」)以及「來訪的客人就像鹹魚,三天就會發臭」常被現代社會引用。
世俗智慧就是在任何場合下給出恰當的格言,富蘭克林的讀者得以準備。
每年能賣出一萬本,成為常態。
[62]1741年,富蘭克林開始出版《英屬美洲種植園綜合雜誌和歷史紀事》[63],是美國第一本月刊。
1758年,他不再續寫年鑒,改印《父親亞伯拉罕的布道》[64],或《致富之路》[65]富蘭克林的《自傳》於1771年開始編輯,但在他逝世後出版,成為經典之作。
夏時制常被歸於富蘭克林在1784年匿名文章,這是錯誤。
[66]現代夏時制由喬治·弗農·哈德遜於1895年提出。
[67]
發明與科學[編輯]
富蘭克林是個驚人的發明家,有避雷針、玻璃琴、富蘭克林壁爐、雙光眼鏡、靈便導尿管。
富蘭克林從未申請專利,在自傳中他寫道:「...在享受他人發明極大便利時,我們應該做出發明,助人為樂;要自由慷慨。
」[68]
電學[編輯]
1746年,班傑明看到阿奇博德·斯賓塞[69]用靜電做演講,開始探索電學[70]富蘭克林認為電的「vitreous」和「resinous」並非不同的流體(當時觀點),而是同樣的流體受到不同壓力(威廉·沃森於同年獨立提出)。
富蘭克林率先將其標註為正極和負極,[71][72]發現電荷守恆定律。
[73]1748年,他製造多層電容,將11片玻璃夾住鉛板,用絲線吊住,連接導線,自稱「電池」(不是伏打電堆)。
[74]
《班傑明·富蘭克林取電於天》,1816年,費城藝術博物館,班傑明·韋斯特繪
1753年,倫敦皇家學會表彰富蘭克林科普利獎章;1756年,他成為十八世紀為數不多的美國院士。
哈佛耶魯向他頒發榮譽學位。
[75]cgs單位電荷由他命名:1富蘭克林(Fr)等於1靜庫侖。
1764年,老哈佛大堂失火,原先藏品全部被毀,富蘭克林建議大學收集新電學實驗設備。
收集設備日後成為哈佛科學儀器歷史典藏的一部分,現陳列在哈佛科學中心,對外開放。
[76]
富蘭克林一度研究電療法,包括電浴。
電療法日後被廣泛應用。
[77]
風箏實驗和避雷針[編輯]
1750年[來源請求],富蘭克林出版實驗,認為通過暴風雨放飛風箏可以證明閃電是放電現象。
1752年5月10日,法國的托馬斯-弗朗索瓦·達利巴爾[78]驗證富蘭克林實驗,用40-英尺(12-公尺)鐵棍代替風箏,從雲端收集到電火花。
6月15日,富蘭克林可能在費城聖司提反聖公會教堂進行著名實驗,從雲端成功收集電火花。
1752年10月19日,富蘭克林在《賓夕法尼亞報》描述該實驗,[79][80]但沒有提到實驗人是自己。
[81]12月21日,該報告在皇家學會誦讀,在《哲學快報》[82]刊登。
[83]1767年,約瑟夫·普利斯特裏在其《電學歷史與現狀》[84]中出版細則。
富蘭克林小心站在絕緣體上,在屋頂下避雨,以免遭到電擊。
[85]俄國格奧爾格·里奇曼教授進行類似的實驗時被電擊致命。
在文章裏,富蘭克林提到危險,並給出確保安全措施,如接地。
富蘭克林並未像流行小說敘述一般把風箏飛到天上被雷劈中,否則有生命之虞。
[86]富蘭克林放飛風箏,在烏雲中收集電荷,說明打雷放電。
[來源請求]10月19日,富蘭克林致信英國重復實驗時寫道:
雨水打濕風箏線讓其導電,能發現電流不斷流向指旁鑰匙,用這個鑰匙可以給小瓶,或萊頓瓶充電。
從中得到的電火花[可以]用來進行所有電學實驗,通常這是藉助橡膠玻璃圓罩或管子完成的;因此打閃完全顯明相同的電性質。
[87]
富蘭克林電學實驗發明了避雷針。
他稱尖銳而非圓鈍[88]的端頂能夠遠距離平靜釋放。
他猜測安裝「直立鐵棍,尖如針頭,鍍金防銹,在棍底連接導線,通向建築外地面...棍頂便能夠在烏雲劈雷前安靜吸收電火花,由此保護我們免遭突然可怕的傷害!」在自己房子上做了一系列實驗後,富蘭克林推動費城學院(現賓州大學)和賓州大堂(後獨立大廳)於1752年安裝了避雷針。
[89]
大西洋流[編輯]
《富蘭克林與電》,鑄印局雕(1860年)
在做郵政代長時,富蘭克林開始對北大西洋流感興趣。
1768年在英國時,他從殖民地海關局聽到抱怨:為什麽相比普通商船到羅得島紐波特,英國送信郵船到紐約要多出幾周?商船發自倫敦,航程更長更復雜,而郵船發自康沃爾郡法爾茅斯。
富蘭克林問自己的堂兄、楠塔基特捕鯨船長提莫太·福爾傑[90],回復稱商船規避強烈的向東海中央洋流。
郵船則迎頭駛入,頂著不利的3英里每小時(5公里每小時)洋流。
富蘭克林與福爾傑和其它老練船長一道研究,繪制洋流,稱其為灣流。
1770年,富蘭克林的灣流圖在英國出版遇冷。
之後,灣流圖於1778年在法國、1786年在美國出版。
原版是英國版,遇冷後被認為遺失,直到1980年伍茲霍爾海洋研究員、灣流專家菲爾·理查德森在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重新發現。
[91][92]《紐約時報》對其整版頭條報道。
[93]
英國船長多年後才采納富蘭克林導航建議;這使得航程縮短了兩周。
[94][95]1853年,海洋學家、制圖師馬太·方丹·莫裏[96]註意到雖然富蘭克林繪制編訂了灣流,但他並不是發現者:
雖然富蘭克林博士和提莫太·福爾傑船長率先將灣流繪入導航圖,但灣流不能說是他們發現的,十六世紀的皮特·德安吉拉和漢弗萊·吉爾伯特爵士已經註意到它。
[97]
人口研究[編輯]
富蘭克林對新興的人口學產生重大影響。
[98]托馬斯·馬爾薩斯因研究人口增長率著名,他稱讚富蘭克林的貢獻。
[99]卡曼[100]和德雷克[101]稱富蘭克林的《人口增長觀察》[102](1755年)與以斯拉·斯泰爾斯的《基督團體講述》[103](1760年)一道成為十八世紀美國盎格魯裔人口學主要作品。
;德魯克認為富蘭克林頗富「廣大領導力和先見之名」。
[104][105]
在1730-1740年代,富蘭克林開始注意到人口增長,發現當時的美國人口增長速度世界之最。
[106]富蘭克林強調人口增長取決於食物供給(日後馬爾薩斯加以發展),美國農田富饒多產。
他計算美國人口每12年翻倍,在一個世紀內會超過英國。
[107]1751年,他撰寫《人口增長觀察》。
四年後,報告在波士頓匿名發表,很快在英國見面,影響了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馬爾薩斯。
富蘭克林的預測讓英國領導人警覺,他們不願意這樣,希望對殖民地經濟多加限制。
[108]
富蘭克林是奴隸人口研究的先鋒,在1755年的文章里加以研究。
[109]
光波理論[編輯]
富蘭克林和同時代的萊昂哈德·歐拉是少數支持克裏斯蒂安·惠更斯光波論的科學家,當時的科學界無視光波論。
十八世紀艾薩克·牛頓的微粒論占主流,直到1803年托馬斯·楊的雙縫實驗才讓多數科學家註意惠更斯理論。
[110]
氣象學[編輯]
1743年10月21日,據流行傳說,從西南吹來的烏雲擋住富蘭克林看月食。
他註意到盛行風其實從東北吹過來,與預期正好相反。
他從哥哥那裏得知雖然波士頓在費城東北,同樣那片烏雲在月食後才到達波士頓。
由此,他推斷烏雲沒有順著盛行風的方向飄移。
這一觀點大大影響了氣象學。
[111]
1783年,冰島拉基火山噴發,以及之後1784年歐洲寒冬,富蘭克林研究了這兩個不相關事件的聯系,在講授中提到這些。
[112]
牽引風箏[編輯]
雖然班傑明·富蘭克林以閃電風箏實驗出名,他也用風箏在水面上拉人拖船。
[113]喬治·波考克[114]的著作[115]中用風箏拉人漂過水面是得到富蘭克林啟發。
[116]晚年,他提議用這一方式拖船。
冷卻[編輯]
論文內海龍捲風插圖
一個熱天裏,富蘭克林穿著濕衣服吹風比穿乾衣服涼快,由此注意到製冷原理。
為了更多理解現象,富蘭克林做出實驗。
1758年暖和的一天,他在英國劍橋和科學家約翰·哈德裏[117]一道往水銀溫度計噴乙醚,並用風箱吹風。
[118]隨著蒸騰繼續,溫度計讀數下降至7°F(−14°C)。
另一溫度計常溫讀數維持在65°F(18°C)。
在信件《蒸騰冷卻》[119]富蘭克林稱:「看來人可以凍死在酷暑裏。
」
溫度對導電性影響[編輯]
據邁克爾·法拉第,雖然電解液化效應不能歸功於富蘭克林,但他對非導體冰的實驗值得一提。
[120]不過,賓州大學A·D·巴赫教授在1836年報告中稱非導體加熱導電效應,如氣體,可以歸功於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寫道:「...加熱些許能夠使一些非導體變得導電良好,...」「...水雖然是自然良好導體,凍冰時不再導電。
」[121]
海洋學[編輯]
年老的富蘭克林匯集海洋學發現於《海事觀測》[122],1786年由哲學會《快報》出版。
[123]文集包括海錨、雙體船外殼、水密艙、船體避雷針和能在風暴天氣保持穩定的湯碗。
決策[編輯]
在1772年致約瑟夫·普利斯特裏的信件裏,富蘭克林給出最初的正反列表,[124]這是常見的決策技巧,即決策平衡表:
... 我的辦法是用條線把紙分兩列,一邊寫正,另一邊寫反。
在思考三四天後,我在兩邊記下筆記,記錄支持或反對的不同動機。
在統一意見時,我努力掂量;若一邊一個,勢均力敵,就都劃去。
若一個「正」差不多合兩個「反」,就劃掉三個。
如果兩個「反」約合三個「正」,就劃去五個。
這樣,我看到表格平衡所在。
如果一兩天後沒有重要新意,就由此決定了。
[124]
水面浮油[編輯]
坐船時,富蘭克林注意到當廚子倒餿水時,船的尾跡不見了。
他在倫敦克拉珀姆公地大池塘研究效果:「我用一壺油,倒一些在水面上...雖然不過一勺子,但立刻讓幾平方碼的水面平靜下來。
」之後,他在「手杖中空藏油」,用這個把戲來「平靜水面」。
[125]
音樂[編輯]
玻璃琴
富蘭克林能夠演奏小提琴、豎琴和吉他。
他也譜曲,如古典樂弦樂四重奏。
在倫敦時,他製造了改良的玻璃琴,與之前的相反是玻璃在桿子上轉動,樂手手指握住。
他與倫敦玻璃匠人查爾斯·詹姆斯[126]一道製作,類似樂器很快出現在歐洲其它地區。
[127]
西洋棋[編輯]
富蘭克林好玩西洋棋。
他從1733年玩起,使得他成為殖民地第一位知名棋手。
[128]1786年12月,他在《哥倫比亞》雜誌上發表《西洋棋之道》[129]是美國第二篇有關西洋棋的文章。
[128]文章大贊西洋棋,給出下棋行為準則,多次再版譯文。
[130][131][132][133]他和朋友用下棋來學習意大利語,贏家布置語法作業,輸家下次要背誦出來。
[134]
做公務員及出使英國(歐洲比美國棋下得好)時,富蘭克林棋逢高手,得以進步。
他常去倫敦老屠夫咖啡屋[135]下棋社交,與要人接觸。
到訪及日後出使巴黎時,他去了知名的CafédelaRégence,法國最佳棋手定時匯聚咖啡屋。
他的棋局沒有記錄,無法用現代尺度衡量。
[136]
1999年,富蘭克林進入美國世界西洋棋名人堂。
[128]費城富蘭克林商業西洋棋俱樂部[137]是美國第二老的西洋棋俱樂部,以他名字命名。
經歷[編輯]
班傑明·富蘭克林
1736年班傑明·富蘭克林組建了北美第一支志願消防隊。
班傑明·富蘭克林1743年開始籌備一家學院,八年後學院成立,即為賓州大學的前身。
與此同時,他開始研究電及其他科學問題。
1748年,班傑明·富蘭克林退出了他的印刷生意,不過他仍然能從他的合夥人手中分得印刷店可觀的利潤,亦因此有時間進行他各項發明和研究,當中包括了他對電的研究。
1751年班傑明·富蘭克林在賓夕法尼亞州成立了一家醫院。
這醫院日後成為全美國的首家醫院。
班傑明·富蘭克林同時是一名出色的公職人員。
不過他亦因為曾以權力替親人謀求進昇,使他的公務生涯蒙上污點。
他最重要的政治成就包括改革北美的郵政系統,以及出任外交職位,分別代表北美殖民地與宗主國英國打交道,以及之後出使法國。
1754年,他率領賓夕法尼亞州代表參加在紐約州奧爾巴尼舉行的殖民地大會,提出各殖民聯合的計劃。
雖然當時計劃沒有被接納,但當中的不少內容之後被放進了美國的憲法內。
1757年,他代表賓夕法尼亞州人到英國向英王陳述,居住了五年,期間向英國人民及政府官員闡述了殖民地的狀況和意見。
牛津大學因為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在這段時間頒贈他榮譽博士學位。
他亦是在這段時間為WilliamFranklin奔走,使他成功當上新澤西州的州長。
1764年班傑明·富蘭克林再度代表賓夕法尼亞州到英格蘭。
在倫敦時他極力反對1765年英國對殖民地開徵的《印花稅法案》。
但是班傑明·富蘭克林同時為他的私交朋友取得美洲印花稅代理人的職位,他的誠信令民眾支持度大為受損。
一般相信這次事件令班傑明·富蘭克林在日後再沒有當上更高民選職位。
縱使他令這法案成功得到取消,公眾對他的支持已不再復返。
但他仍然為美洲殖民地效力,在美國革命前替殖民地向英國陳情。
這亦導致了班傑明·富蘭克林和他效忠英王的私生子WilliamFranklin決裂。
本傑明·富蘭克林畫像,由戴維·馬丁(DavidMartin)於1767年創作
1767年,班傑明·富蘭克林到了法國,受到法國人的熱烈歡迎。
1775年3月,從英國倫敦回到北美洲。
之後於費城,他被選為英國北美殖民地大陸會議的成員,參與起草《美國獨立宣言》。
1776年,富蘭克林被派到法國任代表美國的專員,一直至1785年。
在任其間他很受法國社會各階層的歡迎,有些富有的法國家族甚至流行以他的畫像裝飾畫廊。
班傑明·富蘭克林出使法國十分成功,取得對初生美國來說非常重要的法美軍事同盟,以及談判簽訂了1783年的《1783年巴黎條約》。
當班傑明·富蘭克林在1785年回到美國時,他對美國獨立所作出的貢獻只在華盛頓之下。
1787年,已經退休的班傑明·富蘭克林出席了修改美國憲法的會議,成為唯一同時簽署美國三項最重要法案文件的建國先賢。
這三份文件分別是:《獨立宣言》,《1783年巴黎條約》,以及1787年的《美國憲法》。
在這一年,富蘭克林捐款修建了以他命名的富蘭克林·馬歇爾大學。
鮮有人知的是,班傑明·富蘭克林雖是美國著名的建國元勳,但在美國革命爆發以前,他主要是作為外交人員,亦曾經強烈反對北美革命。
在看到英國不可能繼續維持美洲殖民地統治之後,他才成為獨立運動的熱切支持者。
直至1780年,他仍然考慮呼籲容許英國保持對美洲的主權,以換取殖民地的高度自治。
美德、宗教和個人信仰[編輯]
富蘭克林強調:唯有當人民是貞潔的,新共和國才可能生存。
他的一生便在探索這公民角色與個人美德之間的關係,就像PoorRichard所表達的箴言一樣。
他認為有組織的宗教需留有好男人及他們的同胞,但他自己卻很少出席禮拜。
當富蘭克林在巴黎會見了伏爾泰,便請這位了不起的傳道士保佑他的孫子,伏爾泰用英文說了「上帝和自由」,並加上這句話-「這是致贈給富蘭克林先生的孫子唯一適當的祝福」。
富蘭克林的雙親皆為虔誠的清教徒[138],他們加入了波士頓的老南教堂,這是波士頓最自由的清教徒會堂,富蘭克林也於1706年在那裡受洗禮[139]。
他的父親(一位貧困可憐的雜貨商)擁有科頓·馬瑟的著作《Bonnifacius(EssaystodoGood)》的抄本,富蘭克林經常認為這對他的人生產生了關鍵性影響。
富蘭克林的第一個筆名「SilenceDogood」就是在向這本書與馬瑟後來一篇知名的布道文致敬。
書中亦提及成立志願協會對社會的好處,從科頓·馬瑟身上,富蘭克林得知成立這個協會將會對社會產生貢獻,但富蘭克林的組織能力才是影響美國人忍讓個性的最主要因素[140]。
富蘭克林在1728年公開了他的信仰並出版了這本書,書中並未提及諸多清教徒們的思想,像救世、地獄、耶穌的神威等等。
他也在1776年的自傳中澄清,自己身為一位自然神論者,仍然保有著對上帝的堅強的信念:道德善良的人們及清教徒對美國獨立的責任。
(它便是富蘭克林在1787年6月的憲法大會中,告訴人們每日禱告詞的實踐內容。
)在FirstGreatAwakening(第一大覺醒)[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期間,富蘭克林對於福音派長老GeorgeWhitefield來說,是一個熱心的支持者。
富蘭克林並不強力支持Whitefield的理論,但對於「藉由做好事來規勸人們崇拜上帝」這部分,他卻是敬仰Whitefield的。
富蘭克林出版了Whitefield所有的佈道和日誌,也因此促進了GreatAwakening(大覺醒)[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當富蘭克林停止去教會後,他在他的自傳中寫道:
「星期天是我學習的日子,而且我未曾懷疑過,就像神的存在-祂創造了這個世界,並以祂的遠見來治理,最令人接受的服務,便是對人類做些有益的事;我們的靈魂是不朽的,不論現在或未來,所有的罪犯都將受到懲處,而堅貞的美德都將受到讚賞。
」
道德十三條[編輯]
班傑明·費城富蘭國家紀念館雕像
1726年富蘭克林20歲,試圖總結出道德十三條,並在日後實踐。
在自傳中,他列出:
「節制:食不過飽,飲不過量;」
「節言:於人於己不利的話不說,避免瑣碎的閑聊;」
「秩序:物件有所歸,辦事有定時;」
「決心:該做的事情一定要做,決心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
「節儉:花錢要於人於已有利,決不浪費;」
「勤勞:珍惜時間,時間要花在做有用的事情上,力戒無意義的舉動;」
「誠實:力戒虛偽欺詐,心存良知與公正,說話亦如此;」
「正直:不做有損他人的事情,要做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是你的義務;」
「中庸:不走極端,別人對你的冒犯,若是正當,就要善於容忍;」
「整潔:身體、衣物以及住所,要保持清潔;」
「寧靜:對待瑣事、平常事或者不可避免之事,不可自擾;」
「貞節:不要縱欲過度,有傷身體,切忌損害自己或者他人的安寧和名譽;」
「謙虛:仿效耶穌與蘇格拉底。
」
富蘭克林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每周一項,「等到一種美德養成了習慣,再實行下一項」。
富蘭克林沒有完全做到,許多時候自認失敗,但這極大地促進自己進步,有助成功與幸福,因而在自傳裏用了更多篇幅研究該計劃,寫道:「因此我希望,我的一些子嗣能夠從效法榜樣中獲益。
」[141]
奴隸制[編輯]
費城富蘭克林墓
100美元紙幣
富蘭克林少年時,英殖民地的非裔奴隸制度泛濫,沒有受到任何阻力。
[142]在他一生中,費城奴隸頗多。
1750年,費城半數有產人蓄奴。
城市碼頭工人有15%被奴役。
富蘭克林蓄奴至多時有7人,2男在家裏和店裏工作。
富蘭克林張貼販奴廣告和追逃懸賞,在店裏銷售奴隸。
他在國際和國內奴隸貿易中取利,甚至在1740-50戰爭期間批評那些逃到英軍的奴隸。
但是,富蘭克林之後變成了「謹慎廢奴者」,發言批評。
1758年,富蘭克林倡議開設學校,為費城奴隸提供教育。
去英國時,富蘭克林帶來彼得和金兩奴隸隨行,1756年,金在那裏離開。
1758年,金為「薩福克的一位夫人」工作。
[143]根據普通法系和之後的尚利訴哈維案,富蘭克林能否追回金存疑,但他沒有下手。
1762年回來後,富蘭克林更加反對奴隸制。
到1770年,他釋放自己的奴隸,攻擊奴隸制和販奴貿易。
不過,他拒絕在1787年制憲會議公開討論。
[144]他傾向兩邊倒,沒有徹底與奴隸制劃分界限。
[145][146]
晚年時,國會被迫討論奴隸制問題,富蘭克林發文數篇強調廢奴和黑人融入社會的重要性。
這些文章包括:
《致信公眾》(1789年)
《改善自由黑人的計劃》(1789年)
《西迪·麥哈穆·易蔔拉欣與奴隸貿易》[147](1790年)[148]
1790年,紐約和賓州貴格會向國會遞交廢奴請願書。
他們得到賓州廢奴會和會長富蘭克林的支持。
[149]
逝世後[編輯]
富蘭克林在1790年4月17日逝世,與其妻合葬在費城ChristChurch的墓地。
1928年以後每張百元美鈔上都印有班傑明·富蘭克林的肖像,再加上美元身為世界主要流通貨幣的重要性,導致班傑明·富蘭克林的長相廣為世界各地不少人所熟悉。
美國在線曾於2005年舉辦了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當中富蘭克林獲選為美國最偉大人物的第五位[150]。
參考文獻[編輯]
^IsaacNorris
^【尋夢園】中大范克廉樓.文匯報.2018-05-15[2021-02-25].
^3.03.1Engber,Daniel.What'sBenjaminFranklin'sBirthday?.2006[2009-06-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8).accordingtodocumentsfromBoston'scityregistrar,heactuallycameintotheworldontheold-styleJan.6,1705.So,thisyear'stricentennialisrightontime.
^Inventor.TheFranklinInstitute.[2012-04-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05).
^Isaacson,Walter.BenjaminFranklin:AnAmericanLife.NewYork:Simon&Schuster.2003.
^H.W.Brands,TheFirstAmerican:TheLifeandTimesofBenjaminFranklin(2000)
^HenrySteeleCommager
^Isaacson2003,p.491
^WalterIsaacson,BenjaminFranklin(2003),p.492
^窮理查的年鑒
^H.W.Brands.TheFirstAmerican:TheLifeandTimesofBenjaminFrankli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0).p.390.
^PennsylvaniaChronicle
^Isaacson2003,p.14
^Contemporaryrecords,whichusedtheJuliancalendarandtheAnnunciationStyleofenumeratingyears,recordedhisbirthasJanuary6,1705.TheprovisionsoftheBritishCalendar(NewStyle)Act1750,implementedin1752,alteredtheofficialBritishdatingmethodtotheGregoriancalendarwiththestartoftheyearonJanuary1(ithadbeenMarch25).Thesechangesresultedindatesbeingmovedforward11days,andforthosebetweenJanuary1andMarch25,anadvanceofoneyear.Forafurtherexplanation,see:OldStyleandNewStyledates.
^——.Introduction.AutobiographyofBenjaminFranklin.Macmillan'spocketEnglishandAmericanclassics.NewYork:Macmillan.1901:vi[1771][2011-02-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TheNew-EnglandCourant
^Isaacson,(2003)p.32
^18.018.118.218.3CarlVanDoren,BenjaminFranklin.(1938).
^BenjaminFranklin:atimeline.[2018-12-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6).
^RobertFeke
^OntheimportanceoftheJuntoseeMichaelD.Mumford,"Socialinnovation:tencasesfromBenjaminFranklin."Creativityresearchjournal(2002)14#2pp.253–66.
^DavidWaldstreicher,ed.,ACompaniontoBenjaminFranklin(2011)p.30
^J.A.LeoLemay,TheLifeofBenjaminFranklin,Volume2:PrinterandPublisher,1730–1747(2005)pp.92–94,123
^Murray,StuartA.P.Thelibrary:anillustratedhistory.NewYork:SkyhorsePub.2009.ISBN 978-1602397064.
^LibraryCompanyofPhiladelphia
^LouisTimothee
^MargaretBartonKorty,"BenjaminFranklinandeighteenth-centuryAmericanlibraries."TransactionsoftheAmericanPhilosophicalSociety(1965):1–83.inJSTO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harlesMills
^DetroitPublishingCompany
^HughMeredith
^DiePhiladelphischeZeitung
^GermanNewspapersintheUSandCanada.[2014-10-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2).
^JohnB.Frantz,"FranklinandthePennsylvaniaGermans."PennsylvaniaHistory(1998):21–34.online
^"PalatineBoors"
^Philip.Gleason,"TroubleintheColonialMeltingPot."JournalofAmericanEthnicHistory(2000)20#1pp.3–17.
^BenjaminFranklin'sJournalism
^RalphFrasca
^Frasca,Ralph.BenjaminFranklin'sJournalism.FidesetHistoria.1997,29(1):60–72.
^AndrewBradford'sTheAmericanWeeklyMercury
^SamuelKeimer'sUniversalInstructorinallArtsandSciences,andPennsylvaniaGazette
^Chambers'sUniversalDictionary
^"TheBusy-Body"
^RalphFrasca,BenjaminFranklin'sPrintingNetwork:DisseminatingVirtueinEarlyAmerica(2006)ISBN 978-0826216144
^ElizabethTimothy
^Baker,IraL.ElizabethTimothy:America'sFirstWomanEditor.JournalismQuarterly.1977,54(2):280–85.doi:10.1177/107769907705400207.
^RalphFrasca,"'ThePartnershipatCarolinaHavingsucceeded,wasEncourag'dtoEngageinOthers':TheGenesisofBenjaminFranklin'sPrintingNetwork",SouthernStudies:AnInterdisciplinaryJournaloftheSouth(2006),Vol.13Issue1/2,pp. 1–23.
^Smith,JefferyA.ImpartialityandRevolutionaryIdeology:EditorialPoliciesofthe'South-CarolinaGazette,'1732–1735.JournalofSouthernHistory.1993,49(4):511–26.
^(ConnecticutGazette,1755–68年)
^Frasca,Ralph.'IamnowabouttoestablishasmallPrintingOffice ...atNewhaven':BenjaminFranklinandtheFirstNewspaperinConnecticut.ConnecticutHistory.2003,44(1):77–87.
^JohnRodgers
^Coss,Stephen."WhatLedBenjaminFranklintoLiveEstrangedFromHisWifeforNearlyTwoDecad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mithsonianMagazine(September2017).
^November1769Lett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fromDeborahReadtoBenFranklin,franklinpapers.org
^SkempSL.WilliamFranklin:SonofaPatriot,ServantofaKing,OxfordUniversityPressUS,1990,ISBN 0195057457,p.4
^ElizabethDownes
^Fleming,Thomas,ThePerilsofPeace:America'sStruggleforSurvival,(Collins,NewYork,2007)p.30
^Fleming,p.236
^TheHistoryChannel,MysteriesoftheFreemasons:America,videodocumentary,August1,2006,writtenbyNoahNicholasandMollyBedell
^FreemasonryGrandLodgeofBritishColumbiaandYukonwebsite.Freemasonry.bcy.ca.[2009-09-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9).
^JamesAnderson'sConstitutionsoftheFree-Masons
^VanHorne,JohnC."TheHistoryandCollectionsoftheLibraryCompanyofPhiladelphia",TheMagazineAntiques,v.170.no.2:58–65(1971).
^Lemay,Leo.Franklin,Benjamin(1706–1790).牛津國家人物傳記大辭典線上版.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2004].doi:10.1093/ref:odnb/52466. 需要訂閱或英國公共圖書館會員資格
^VanDoren1938,第109頁.
^TheGeneralMagazineandHistoricalChronicleforalltheBritishPlantationsinAmerica
^FatherAbraham'sSermon
^TheWaytoWealth
^BenjaminFranklin,writinganonymously.AuxauteursduJournal.JournaldeParis(DukeUniversityPress).1784-04-26,28(117):23.JSTOR 2922719.doi:10.2307/2922719(法語). RevisedEnglishvers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trievedonMarch11,2008.
^G.V.Hudson.Onseasonaltime.TransProcRSocNZ.1898,31:577–88[2018-06-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3).
^BenjaminFranklin.Partthree.TheAutobiographyofBenjaminFranklin.[2018-06-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3).
^ArchibaldSpencer
^ScienceandMedicine.ColonialAmericaReferenceLibrary.Encyclopedia.com.2016[2017-02-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3).Franklin'sinterestinelectricityoriginatedwhenhesawatravelingscientificlecturer,ArchibaldSpencer,performan"electricityshow"inBoston,Massachusetts.
^Franklin,Benjamin.LettertoPeterCollinson.FranklinPapers.1747-05-25[2016-05-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0).
^"BenjaminFranklin(1706–179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cienceWorld,fromEricWeisstein'sWorldofScientificBiography.
^ConservationofCharge.[2006-02-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18). .ArchivedFebruary18,2008.
^Franklin,Benjamin.LettertoPeterCollinson.1749-04-29[2016-04-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7).
^VaDoren1938,第168頁.sfnerror:notarget:CITEREFVa_Doren1938(help)
^Tomase,Jennifer.'AHow-ToGuide'exploresBenFranklin's'can-do'legacy.HarvardUniversityGazette.2006-06-01[2016-08-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5).
^*Schiffer,MichaelB,DrawtheLightningDown:BenjaminFranklinandElectricalTechnologyintheAgeofEnlightenment,pp.136-137,301,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2006ISBN 0520248295.
^Thomas-FrançoisDalibard
^BenjaminFranklin,"TheKiteExperimen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rintedinThePennsylvaniaGazette,October19,1752.InThePapersofBenjaminFranklin,TheAmericanPhilosophicalSocietyandYaleUniversity;digitaleditionbyThePackardHumanitiesInstitute,Vol.4,p.360a.RetrievedFebruary6,2017
^HistoricalSociety,BenjaminFranklinHisto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trievedFebruary6,2017
^StevenJohnson(2008)TheInventionofAir,p.39ISBN 978-1594484018.RetrievedFebruary6,2017
^PhilosophicalTransactions
^NationalArchives,TheKiteExperiment,19October175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trievedFebruary6,2017
^HistoryandPresentStatusofElectricity
^VanDoren1938,第159頁.
^Franklin'sK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MuseumofScience,Boston.
^Wolf,A.,HistoryofScience,Technology,andPhilosophyintheEighteenthCentury.NewYork,1939.p.232
^LightningRods:FranklinHadItWrong.NewYorkTimes.1983-06-14[2018-03-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7).
^Krider,Philip.BenjaminFranklinandLightningRods.PhysicsToday:42.January2006[2017-01-01].doi:10.1063/1.2180176. 已忽略未知參數|url-access=(幫助)
^TimothyFolger
^PhilipL.Richardson(February8,1980),"BenjaminFranklinandTimothyFolger'sfirstprintedchartoftheGulfStream",Science,vol.207,no.4431,pp.643–45.
^"HowFranklin'schartresurface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PhiladelphiaInquirer,postedDecember18,2005,accessedNovember26,2010
^JohnN.Wilford,"PrintsofFranklin'schartofGulfStreamfound",NewYorkTimes(N.Y.,N.Y.),pp.A1,B7(February6,1980).
^1785:BenjaminFranklin's"SundryMaritimeObservations,"
TheAcademyofNaturalSciences,April1939 m
^1785:BenjaminFranklin's'SundryMaritimeObservations'.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October2,2008,.NOAAOceanExplorer.
^MatthewFontaineMaury
^Source:ExplanationsandSailingDirectionstoAccompanytheWindandCurrentCharts,1853,p.53,byMatthewFontaineMaury
^Dr.AlanHouston.BenjaminFranklinandthePoliticsofImprovement.YaleU.P.2008:106–41[2018-06-03].ISBN 030015239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I.BernardCohen.TheTriumphOfNumbers:HowCountingShapedModernLife.W.W.Norton.2005:87[2018-06-03].ISBN 978-039305769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6).
^Kammen(1990)
^Drake(2011)
^ObservationsConcerningtheIncreaseofMankind,PeoplingofCountries,etc.
^EzraStiles'"DiscourseonChristianUnion"
^JamesDavidDrake.TheNation'sNature:HowContinentalPresumptionsGaveRisetotheUnitedStatesofAmerica.U.ofVirginiaPress.2011:63[2018-06-03].ISBN 978-08139312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7).
^MichaelG.Kammen.PeopleofParadox:AnInquiryConcerningtheOriginsofAmericanCivilization.CornellU.P.1990:81[2018-06-03].ISBN 080149755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2).
^J.A.LeoLemay.TheLifeofBenjaminFranklin,Volume3:Soldier,Scientist,andPolitician,1748–1757.U.ofPennsylvaniaPress.2008:245[2018-06-03].ISBN 08122412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1).
^Isaacson2003,p.150
^OwenAldridge,Alfred.FranklinasDemographer.JournalofEconomicHistory.1949,9(1):25–44.JSTOR 2113719.
^GeorgeWilliamVanCleve.ASlaveholders'Union:Slavery,Politics,andtheConstitutionintheEarlyAmericanRepublic.U.ofChicagoPress.2010:148[2018-06-03].ISBN 978-022684669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2).
^JognGribbin,"InsearchofSchrödinger'scat",BlackSwan,p.12
^Heidorn,KeithC.Heidorn,PhD.EclipsedByStor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WeatherDoctor.October1,2003.
^存档副本.[2018-06-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5).
^Fisher,SydneyGeorge.TheTrueBenjaminFranklin5.Philadelphia:J.B.LippincottCompany.1903:19[2018-06-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0).
^GeorgePocock
^ATREATISEonTheAeropleusticArt,orNavigationintheAir,bymeansofKites,orBuoyantSails
^Pocock,George.ATREATISEonTheAeropleusticArt,orNavigationintheAir,bymeansofKites,orBuoyantSails.London:Longmans,Brown,andCo.1851:9[2018-06-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4).
^JohnHadley
^TheWritingsofBenjaminFranklin:London,1757–1775.Historycarper.com.[2010-09-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28).
^CoolingbyEvaporation
^Faraday,Michael.Experimentalresearchesinelectricity2.R.&J.E.Taylor.1839:v.... Franklin'sexperimentsonthenon-conductionofice ...
^Jones,ThomasP.JournaloftheFranklinInstituteoftheStateofPennsylvania.PergamonPress.1836:182–83.Inthefourthseriesofhiselectricalresearches,Mr.Faraday ...
^MaritimeObservations
^Price,Richard;Thomas,DavidOswald;Peach,Bernard.TheCorrespondenceofRichardPrice:February1786–February1791.DukeUniversityPress.1994:23[2009-10-02].ISBN 0822313278.
^124.0124.1Franklin,Benjamin.ToJosephPriestley.Willcox,WilliamBradford(編).ThepapersofBenjaminFranklin:January1throughDecember31,177219.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1975:299–300[1772][2018-06-03].ISBN 0300018657.OCLC 3106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0).
^*W.Gratzer,EurekasandEuphorias,pp.80–81
^CharlesJames
^Bloch,Thomas.TheGlassharmonic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GFIScientific.
^128.0128.1128.2JohnMcCrary,ChessandBenjaminFranjegherhklin-HisPioneeringContribution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DF).RetrievedonApril26,2009.
^"TheMoralsofChess"inColumbianmagazine
^DavidHooperandKennethWhyld,TheOxfordCompaniontoChess,OxfordUniversityPress(2nded.1992),p.145.ISBN 0198661649.
^TheessayappearsinMarcelloTruzzi(ed.),ChessinLiterature,AvonBooks,1974,pp.14–15.ISBN 0380001640.
^TheessayappearsinabookbythefelicitouslynamedNormanKnight,ChessPieces,CHESSmagazine,SuttonColdfield,England(2nded.1968),pp.5–6.ISBN 0380001640.
^Franklin'sessayisalsoreproducedattheU.S.ChessCenterMuseumandHallofFam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inWashington,D.C.RetrievedDecember3,2008.
^WilliamTempleFranklin,MemoirsoftheLifeandWritingsofBenjaminFranklin,reprintedinKnight,ChessPieces,pp.136–37.
^OldSlaughter'sCoffeeHouse
^TheHistoryofChessinFiftyMoves,byBillPrice,FireflyBooks(U.S.)Inc.,Buffalo,NewYork,2015,ISBN 978-1770855298,pp.90–95
^TheFranklinMercantileChessClub
^Isaacson,2003,pp. 5–18
^OldSouthChurch.Isaacson,2003,p.15.Oldsouth.org.[2009-09-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31).
^Isaacson,2003,p.102
^AutobiographyofBenjaminFranklinpage38forwar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yBenjaminFranklin
^Bordewich,FergusM.TheFirstCongress.Simon&Shuster.2016:199.ISBN 978-1451691931.
^Isaacson,Walter.ChapterEight.BenjaminFranklin:AnAmericanLife.NewYork:Simon&Schuster.2003.
^Waldstreicher,David."BenjaminFranklin,Slavery,andtheFounders:Onthedangersofreadingbackwards."Common-place.org.04,no.4(July2004).http://common-place.org/book/benjamin-franklin-slavery-and-the-founders-on-the-dangers-of-reading-backward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offer(2011),pp.30–31
^Waldstreicher(2004),pp.xii,xiii
^SidiMehemetIbrahimontheSlaveTrade
^MyraJehlen,MichaelWarner,editors,TheEnglishLiteraturesofAmerica,1500–1800,PsychologyPress,p.89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1997,ISBN 0415919037
^BenjaminFranklinforThePennsylvaniaAbolitionSocietytotheUnitedStatesCongress,ThememorialofthePennsylvaniaSocietyforpromotingtheAbolitionofSlavery,thereliefoffreeNegroesunlawfullyheldinbondage,andtheImprovementoftheConditionsoftheAfricanRace(February3,1790)
^#http://dsc.discovery.com/convergence/greatestamerican/greatestamerican.htmlTheGreatestAmericanpageonTheDiscoveryChannel請檢查|url=值(幫助).[2012年2月5日](英語). [永久失效連結]
更多閱讀[編輯]
外部影片連結PresentationbyH.W.BrandsonTheFirstAmerican:TheLifeandTimesofBenjaminFranklin,October5,2000,C-SPANPresentationbyWalterIsaacsononBenjaminFranklin:AnAmericanLife,July22,2003,C-SPANPresentationbyEdmundS.MorganonBenjaminFranklin,November12,2002,C-SPANPresentationbyStacySchiffonAGreatImprovisation:Franklin,France,andtheBirthofAmerica,April12,2005,C-SPANBooknotesinterviewwithJamesSrodesonFranklin:TheEssentialFoundingFather,May19,2002,C-SPANInterviewwithGordonS.WoodonTheAmericanizationofBenjaminFranklin,June4,2004,C-SPANPaneldiscussiononFranklinwithWalterIsaacson,GordonWood,andStacySchiff,hostedbyJimLehrer,January8,2006,C-SPANPresentationbyFranklinbiographerWalterIsaacsontotheNewYorkHistoricalSocietyonBenjaminFranklin'slegacy,May11,2016,C-SPANPaneldiscussionwithEllenR.Cohn,EmmaJ.Lapsansky-Werner,J.A.LeoLemay,BillyGordonSmith,JamesSrodes,andPageTalbottonBenjaminFranklin:InSearchofaBetterWorld,November30,2005,C-SPAN
傳記[編輯]
Becker,CarlLotus."BenjaminFranklin",DictionaryofAmericanBiography(1931)–vol3,withlinksonli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rands,H.W.TheFirstAmerican:TheLifeandTimesofBenjaminFranklin(2000)ISBN 978-0385495400–scholarlybiography;onlinefree
Crane,VernonW.BenjaminFranklinandarisingpeople(1954)shortbiographybyascholar;onlinefree
Franklin,Benjamin.TheAutobiographyofBenjaminFranklin;manyeditions
Gaustad,EdwinS.BenjaminFranklin(2006).doi:10.1093/acprof:oso/9780195305357.001.0001online
Isaacson,Walter.BenjaminFranklin:AnAmericanLife.NewYork:Simon&Schuster.2003.ISBN 978-0743260848. ,popularbiography;onlinefree
Ketcham,Ralph.BenjaminFranklin(1966)228pponlineedi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hortbiographybyscholar
Lemay,J.A.Leo.TheLifeofBenjaminFranklin,scholarlybiography,3volumesappearedbeforetheauthor'sdeathin2008
Volume1:Journalist,1706–1730(2005)568ppISBN 978-0812238549
Volume2:PrinterandPublisher,1730–1747(2005)664ppISBN 978-0812238556
Volume3:Soldier,Scientist,andPolitician,1748–1757(2008),768ppISBN 978-0812241211
Morgan,EdmundS.BenjaminFranklin(2003),interpretationbyleadingscholaronlinefree
Schiff,Stacy,AGreatImprovisation:Franklin,France,andtheBirthofAmerica,(2005)HenryHolt
JamesSrodes,Franklin,TheEssentialFoundingFather,(2002,softcover2003,RegneryHistory)ISBN 978-0895261632ISBN 978-0895261045
VanDoren,Carl.BenjaminFranklin.Viking.1938.ISBN 978-1931541855. ,PulitzerPrizewinningbiography;onlinefree
Wood,Gordon.TheAmericanizationofBenjaminFranklin(2005)ISBN 978-0143035282,intellectualhistorybyleadinghistorian.
Wright,Esmond.FranklinofPhiladelphia(1986)ISBN 978-0674318106–scholarlystudy
青年讀者
Asimov,Isaac.TheKiteThatWontheRevolution,abiographyforchildrenthatfocusesonFranklin'sscientificanddiplomaticcontributions.
Fleming,Candace.BenFranklin'sAlmanac:BeingaTrueAccountoftheGoodGentleman'sLife.Atheneum/AnneSchwart,2003,128pp.ISBN 978-0689835490.
學術研究[編輯]
Anderson,Douglas.TheRadicalEnlightenmentsofBenjaminFranklin(1997)–freshlookattheintellectualrootsofFranklin
Buxbaum,M.H.,ed.CriticalEssaysonBenjaminFranklin(1987)
Chaplin,Joyce.TheFirstScientificAmerican:BenjaminFranklinandthePursuitofGenius.(2007)
Cohen,I.Bernard.BenjaminFranklin'sScience(1990)–Cohen,theleadingspecialist,hasseveralbooksonFranklin'sscience
Conner,PaulW.PoorRichard'sPoliticks(1965)–analyzesFranklin'sideasintermsoftheEnlightenmentandrepublicanism
Dull,Jonathan.BenjaminFranklinandtheAmericanRevolution(2010)
Dull,Jonathan.ADiplomaticHistoryoftheAmericanRevolution(1985)
Dray,Philip.StealingGod'sThunder:BenjaminFranklin'sLightningRodandtheInventionofAmerica.(2005).279pp.
Ford,PaulLeicester.TheMany-SidedFranklin(1899)onlineedi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collectionofscholarlyessays
"FranklinasPrinterandPublish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inTheCentury(April1899)v.57pp. 803–18.
"FranklinasScienti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inTheCentury(September1899)v.57pp. 750–63.ByPaulLeicesterFord.
"FranklinasPoliticianandDiplomati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inTheCentury(October1899)v.57pp. 881–99.ByPaulLeicesterFord.
Gleason,Philip."TroubleintheColonialMeltingPot."JournalofAmericanEthnicHistory200020(1):3–17.
Houston,Alan.BenjaminFranklinandthePoliticsofImprovement(2009)
Lemay,J.A.Leo,ed.ReappraisingBenjaminFranklin:ABicentennialPerspective(1993)–scholarlyessays
Mathews,L.K."BenjaminFranklin'sPlansforaColonialUnion,1750–1775."AmericanPoliticalScienceReview8(August1914):393–412.
McCoy,DrewR.BenjaminFranklin'sVisionofaRepublicanPoliticalEconomyforAmerica.WilliamandMaryQuarterly.1978,35(4):607–28.JSTOR 1923207.
Merli,FrankJ.,andTheodoreA.Wilson,eds.MakersofAmericandiplomacy,fromBenjaminFranklintoHenryKissinger(1974)onlinefree
Newman,SimonP."BenjaminFranklinandtheLeather-ApronMen:ThePoliticsofClassinEighteenth-CenturyPhiladelphia",JournalofAmericanStudies,August2009,Vol.43#2pp. 161–75;Franklintookprideinhisworkingclassoriginsandhisprinter'sskills.
Olson,LesterC.BenjaminFranklin'sVisionofAmericanCommunity:AStudyinRhetoricalIconology.(2004).323pp.
Schiffer,MichaelBrian.DrawtheLightningDown:BenjaminFranklinandElectricalTechnologyintheAgeofEnlightenment.(2003).383pp.
StuartSherman"Frankli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1918articleonFranklin'swritings.
Skemp,SheilaL.BenjaminandWilliamFranklin:FatherandSon,PatriotandLoyalist(1994)–Ben'ssonwasaleadingLoyalist
Sletcher,Michael.'Domesticity:TheHumanSideofBenjaminFranklin',MagazineofHistory,XXI(2006).
Waldstreicher,David.RunawayAmerica:BenjaminFranklin,Slavery,andtheAmericanRevolution.HillandWang,2004.315pp.
Walters,KerryS.BenjaminFranklinandHisGods.(1999).213pp.TakespositionmidwaybetweenDHLawrence'sbrutal1930denunciationofFranklin'sreligionasnothingmorethanabourgeoiscommercialismtrickedoutinshallowutilitarianmoralismsandOwenAldridge'ssympathetic1967treatmentofthedynamismandproteancharacterofFranklin's"polytheistic"religion.
York,Neil."WhenWordsFail:WilliamPitt,BenjaminFranklinandtheImperialCrisisof1766",ParliamentaryHistory,October2009,Vol.28#3pp. 341–74
歷史編纂學[編輯]
Waldstreicher,David,ed.ACompaniontoBenjaminFranklin(2011),25essaysbyscholarsemphasizinghowhistorianshavehandledFranklin.onlineedi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一手資料[編輯]
SilenceDogood,TheBusy-Body,&EarlyWritings(J.A.LeoLemay,ed.)(LibraryofAmerica,1987one-volume,2005two-volume)ISBN 978-1931082228
Autobiography,PoorRichard,&LaterWritings(J.A.LeoLemay,ed.)(LibraryofAmerica,1987one-volume,2005two-volume)ISBN 978-1883011536
Bailyn,Bernard,TheIdeologicalOriginsoftheAmericanRevolution(1992)
BenjaminFranklinpapers,M.S.Coll.900,UniversityofPennsylvania,Philadelphia,Pa.Findingaid[失效連結]
Bailly,J.-S.,"SecretReportonMesmerismorAnimalMagnetism",InternationalJournalofClinicalandExperimentalHypnosis,Vol.50,No.4,(October2002),pp. 364–368.doi:10.1080/00207140208410110
Franklin,B.,Majault,M.J.,LeRoy,J.B.,Sallin,C.L.,Bailly,J.-S.,d'Arcet,J.,deBory,G.,Guillotin,J.-I.&Lavoisier,A.,"ReportofTheCommissionerschargedbytheKingwiththeExaminationofAnimalMagnetism",InternationalJournalofClinicalandExperimentalHypnosis,Vol.50,No.4,(October2002),pp. 332–363.doi:10.1080/00207140208410109
ThePapersofBenjaminFranklinonline,SponsoredbyTheAmericanPhilosophicalSocietyandYaleUniversity
BenjaminFranklinReadereditedbyWalterIsaacson(2003)
BenjaminFranklin'sAutobiographyeditedbyJ.A.LeoLemayandP.M.Zall,(NortonCriticalEditions,1986);390pp.text,contemporarydocumentsand20thcenturyanalysis
Houston,Alan,ed.Franklin:TheAutobiographyandotherWritingsonPolitics,Economics,andVirtu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4.371pp.
Ketcham,Ralph,ed.ThePoliticalThoughtofBenjaminFranklin.(1965,reprinted2003).459pp.
LeonardLabaree,andothers.,eds.,ThePapersofBenjaminFranklin,39vols.todate(1959–2008),definitiveedition,through1783.ThismassivecollectionofBF'swritings,andletterstohim,isavailableinlargeacademiclibraries.Itismostusefulfordetailedresearchonspecifictopics.Thecompletetextofallthedocumentsareonlineandsearchable;TheIndexisalsoonline,存檔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日期September28,2010).
"TheWaytoWealth."ApplewoodBooks;November1986.ISBN 0918222885
"PoorRichard'sAlmanack."PeterPauperPress;November1983.ISBN 0880889187
PoorRichardImprovedbyBenjaminFranklin(1751)
"Writings(Franklin)|Writings."ISBN 0940450291
"OnMarriage."
"SatiresandBagatelles."
"ADissertationonLibertyandNecessity,PleasureandPain."
"FartProudly:WritingsofBenjaminFranklinYouNeverReadinSchool."CarlJapikse,Ed.FrogLtd.;Reprinted.2003.ISBN 1583940790
"HeroesofAmericaBenjaminFranklin."
"ExperimentsandObservationsonElectricity."(1751)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語錄上的相關摘錄:本傑明·富蘭克林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班傑明·富蘭克林
生平傳記和引導信息[編輯]
特別報道:公民本傑明的最大的美德(CitizenBen'sGreatestVirtu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美國時代周刊
GuidetoBenjaminFrankli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yahistoryprofessorattheUniversityofIllinois.
班傑明·富蘭克林:一個非凡的人生(Anextraordinarylif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BS
班傑明·富蘭克林和電(TheElectricBenjaminFrankli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ushistory.org
BenjaminFranklin:ADocumentaryHistorybyJ.A.LeoLemay
BenjaminFranklin1706-179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傳記文本:Rev.CharlesA.Goodrich,1856
班傑明·富蘭克林:音樂家和發明家(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CeciliaBrauer
在線班傑明·富蘭克林的寫作[編輯]
Yaleeditionofcompleteworks
BenjaminFranklin的作品-古騰堡計劃
"DialogueBetweenFranklinandtheGout"CreativeCommonsaudiorecording.
LetterIV:FartherExperimen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ndLetterXI:Observationsinelectricit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ComprehensiveCollectionofFranklin’sElectricalWorks:TheElectricalWritingsofBenjaminFranklinCollectedbyRobertA.Morse(2004)
Franklin's13Virtu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ExtractofFranklin'sautobiography,compiledbyPaulFord.
TheConstitutionsoftheFree-Masons(1734).AnOnlineElectronicEdi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dfonly]EditedandpublishedbyFranklin.
PoorRichard'sAlmanac'(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窮理查曆書》
Franklin'sLastWill&TestamentTranscription.
ArticlesofBeliefandActsofReligion
TotheRoyalAcademyof*****(c.1781)(Satiricalwritingonflatulence)
班傑明·富蘭克林的自傳[編輯]
TheAutobiographyofBenjaminFrankli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inglepagevers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shistory.org
TheAutobiographyofBenjaminFrankli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rojectGutenberg
TheAutobiographyofBenjaminFrankli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briVoxrecording
前任:首任
美國郵政部長1775年-1776年
繼任:理查德·貝奇
前任:約翰·迪金森
賓夕法尼亞州州長1785年-1788年
繼任:托馬斯·米夫林
閱論編啟蒙時代 相關主題
無神論
資本主義
公民自由
反啟蒙運動(英語:Counter-Enlightenment)
批判性思維
自然神論
民主
經驗主義
百科全書派
開明專制
自由市場
哈斯卡拉運動
人文主義
人權
自由主義
自由、平等、博愛
方法的懷疑
自然哲學
客觀性
同理心
理性
理性主義
理智
還原論
「敢於求知」
科學
科學方法
社會主義
共相
魏瑪古典主義
啟蒙時代的思想家法國
讓·勒朗·達朗貝爾
埃蒂耶納·博諾·德·孔狄亞克
布豐
孔多塞侯爵
德尼·狄德羅
克洛德·阿德里安·愛爾維修
保爾·霍爾巴赫
孟德斯鳩
布萊茲·帕斯卡
讓-雅克·盧梭
弗朗索瓦·魁奈
薩德侯爵
伏爾泰
勞恩男爵
日內瓦
菲爾曼·阿鮑齊特
讓-雅克·盧梭
奧拉斯-貝內迪克特·德索敘爾
德意志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
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
約翰·哥特弗雷德·赫爾德
威廉·馮·洪堡
伊曼努爾·康德
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茨
戈特霍爾德·埃夫萊姆·萊辛
摩西·門德爾松
弗里德里希·席勒
克里斯多夫·馬丁·維蘭德
賽繆爾·馮·普芬多夫
格奧爾格·克里斯托夫·利希滕貝格
克里斯蒂安·沃爾夫
希臘
里加斯·費萊奧斯(英語:RigasFeraios)
阿達曼提奧斯·科拉伊斯(英語:AdamantiosKorais)
愛爾蘭
喬治·貝克萊
羅伯特·波義耳
埃德蒙·伯克
約翰·托蘭德
意大利
切薩雷·貝卡里亞
蓋塔諾·菲蘭傑里(英語:GaetanoFilangieri)
安東尼奧·傑諾韋西(英語:AntonioGenovesi)
皮埃特羅·維里(英語:PietroVerri)
路易吉·伽伐尼
詹巴蒂斯塔·維柯
尼德蘭
巴爾薩澤·貝克(英語:BalthasarBekker)
彼得·代·拉·考特(英語:PieterdelaCourt)
柏圖斯·庫那烏斯(英語:PetrusCunaeus)
胡果·格老秀斯
弗朗索瓦·赫姆斯特休斯(英語:FrançoisHemsterhuis)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亞德里亞安·科爾巴格(英語:AdriaanKoerbagh)
弗雷德里克·范·林霍夫(英語:FrederikvanLeenhof)
安東尼·范·列文虎克
伯納德·紐汶蒂(英語:BernardNieuwentyt)
巴魯赫·斯賓諾莎
揚·斯瓦默丹
亨德里克·韋爾馬斯(英語:HendrikWyermars)
波蘭
塔德烏什·恰茨基(英語:TadeuszCzacki)
胡戈·科萬塔伊
斯坦尼斯瓦夫·科納爾斯基(英語:StanisławKonarski)
伊格內修·克拉西茨基(英語:IgnacyKrasicki)
尤利安·烏爾辛·聶姆策維奇(英語:JulianUrsynNiemcewicz)
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
延傑伊·希尼亞德茨基(英語:JędrzejŚniadecki)
斯塔尼斯瓦夫·斯塔西茨(英語:StanisławStaszic)
約瑟夫·維比茨基(英語:JózefWybicki)
葡萄牙
塞巴斯蒂昂·若澤·德卡瓦略-梅洛
俄羅斯
葉卡捷琳娜二世
傑尼斯·伊萬諾維奇·馮維辛
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羅蒙諾索夫
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拉季舍夫
羅曼諾夫娜·沃龍佐娃·達什科娃(英語:YekaterinaVorontsova-Dashkova)
西班牙
卡洛斯三世
貝尼托·赫羅尼默·費伊豪·蒙特內格羅(英語:BenitoJerónimoFeijóoyMontenegro)
英國
弗蘭西斯·培根
約瑟夫·布拉克
詹姆士·包斯威爾
亞當·福格森
愛德華·吉本
羅伯特·胡克
大衛·休謨
弗蘭西斯·哈奇森
塞繆爾·約翰遜
約翰·洛克
艾薩克·牛頓
托馬斯·里德
亞當·斯密
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
美國
本傑明·富蘭克林
托馬斯·傑斐遜
詹姆斯·麥迪遜
喬治·梅森
托馬斯·潘恩
分類
閱論編法國大革命
舊制度
起因
國民制憲議會
君主立憲
國民公會
共和
督政府
執政府
年表
重要事件1788年
磚瓦之日(1788年6月7日)
維濟耶集會(1788年7月21日)
1789年
《第三等級是什麼?(法語:Qu'est-cequeleTiers-État ?)》出版(1789年1月)
通宵暴動(1789年4月28日)
三級會議集會(1789年5月5日)
國民議會(1790年6月17日-7月9日)
網球廳宣誓(1789年6月20日)
攻占巴士底獄(1789年7月14日)
大恐怖(1789年7月20日-8月5日)
八月法令(1789年8月11日)
人權和公民權宣言(1789年8月27日)
凡爾賽遊行(1789年10月5日)
1790年
高等法院的廢除(1790年2月至7月)
廢除貴族(1790年6月19日)
教士的公民組織法(1790年7月12日)
1791年
路易十六的出逃(1791年6月21日-21)
戰神廣場慘案(1791年7月17日)
皮爾尼茨宣言(1791年8月27日)
1791年法國憲法(1791年9月3日)
自抑法(1791年9月30日)
國民立法議會(1791年10月1日-1792年9月)
1792年
新的巴黎自治政府(1792年6月)
布倫瑞克宣言(1792年7月25日)
八月十日事件(1792年8月10日)
九月屠殺(1792.9)
國民公會(1792年9月20日-1795年10月26日)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1792年9月22日)
1793年
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1793年1月21日)
革命法庭(1793年3月9日-1795年5月31日)
恐怖時期(1793年6月27日-1794年7月27日)
救國委員會
治安委員會
吉倫特派(1793年7月13日)
馬拉之死(1793年7月13日)
全民動員(英語:Levéeenmasse)(1793年8月23日)
嫌疑犯處治法(1793年9月17日)
瑪麗·安托瓦內特被送上斷頭臺(1793年10月16日)
去基督教化運動(全年)
1794年
丹敦和德穆蘭被處死(1794年4月5日)
牧月22日法令(1794年6月10日)
熱月政變(1794年7月27日)
第一次白色恐怖(英語:FirstWhiteTerror)(1794年秋季)
雅各賓俱樂部關閉(1794年11月11日)
1795年
共和三年憲法(1795年8月22日)
格拉古·巴貝夫(1795年11月)
督政府(1795年-1799年)
1797年
果月政變(1797年9月4日)
第二次拉施塔特會議(英語:SecondCongressofRastatt)(1797年12月)
1799年
霧月政變(1799年11月9日)
共和八年憲法(1799年12月24日)
革命戰爭1792年(英語: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2)
瓦爾密戰役
保皇黨叛亂
舒昂黨叛亂
旺代戰爭
多芬
凡爾登戰役
圍攻蒂永維爾(法語:SiègedeThionville(1792))
圍攻里爾
圍攻美因茨(法語:SiègedeMayence(1792))
熱馬普戰役
圍攻那慕爾(法語:SiègedeNamur(1792))
1793年(英語: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3)
第一次反法同盟
旺代戰爭
下溫登戰役(英語:BattleofNeerwinden(1793))
法馬爾斯戰役(1793年5月23日)
奪取聖彼得羅和聖安蒂奧科(英語:CaptureofSanPietroandSant'Antioco)(1793年5月23日)
凱撒斯勞滕戰役(英語:BattleofKaiserslautern)
圍攻美因茲(英語:SiegeofMainz(1793))
瓦蒂尼戰役(英語:BattleofWattignies)
翁斯科特戰役(英語:BattleofHondshoote(1793))
圍攻貝勒加德(英語:SiegeofBellegarde(1793))
佩爾斯托特戰役(英語:BattleofPeyrestortes)
土倫港之役(1793年9月18日-12月8日)
第一次維桑堡戰役(英語:FirstBattleofWissembourg(1793))(1793年10月13日)
特魯亞斯之戰(英語:BattleofTruillas)
第二次維桑堡戰役(英語:SecondBattleofWissembourg(1793))(1793年12月26-27日)
1794年(英語: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4)
維萊昂科希戰役(英語:BattleofVillers-en-Cauchies)(1794年4月24日)
布盧戰役(英語:BattleofBoulou)(1794年4月30日-5月1日)
圖爾寬戰役(1794年5月18日)
圖爾奈戰役(1794年5月22日)
弗勒呂斯戰役(英語:Battle_of_Fleurus_(1794))(1794年6月26日)
朱安黨叛亂
阿爾登霍芬戰役(英語:BattleofAldenhoven(1794))(1794年10月2日)
1795年(英語: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5)
巴塞爾和約
1796年(英語: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6)
洛納托戰役(英語:BattleofLonato)(1796年8月3-4日)
卡斯奇里恩戰役(1796年8月5日)
泰寧根戰役(英語:BattleofTheiningen)
內勒斯海姆戰役(英語:BattleofNeresheim)(1796年8月11日)
安貝格戰役(英語:BattleofAmberg)(1796年8月24日)
維爾茨堡戰役(英語:BattleofWürzburg)(1796年9月3日)
羅韋雷托戰役(英語:BattleofRovereto)(1796年9月4日)
巴薩諾戰役(英語:BattleofBassano)(1796年9月8日)
埃門丁根戰役(英語:BattleofEmmendingen)(1796年10月19日)
施林根戰役(1796年10月26日)
第二次巴薩諾戰役(英語:SecondBattleofBassano)(1796年11月6日)
加利亞諾之戰(英語:BattleofCalliano)(1796年11月6-7日)
阿爾科萊戰役(英語:BattleoftheBridgeofArcole)(1796年11月15-17日)
遠征愛爾蘭(英語:Expéditiond'Irlande)(1796年12月)
1797年(英語: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7)
布列塔尼海軍集結(英語:Actionof13January1797)(1797年1月13日)
里沃利會戰(1797年1月14-15日)
加的斯灣戰役(英語:Actionof25January1797)(1797年1月25日)
萊奧本條約(英語:TreatyofLeoben)(1797年4月17日)
新維德之戰(英語:BattleofNeuwied(1797))(1797年4月18日)
坎波福爾米奧條約(1797年10月17日)
1798年(英語: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8)
埃及遠征(1798年–1801年)
1798年愛爾蘭起義(1798年5月23日-9月23日)
美法短暫衝突(1798年-1800年)
農民戰爭(英語:Peasants'War(1798))(1798年10月12日-12月5日)
1799年(英語: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9)
第二次反法同盟(1798年-1802年)
亞克圍城戰(英語:SiegeofAcre(1799))(1799年3月20-21日)
奧斯特拉赫戰役(英語:BattleofOstrach)(1799年3月20-21日)
史塔卡赫戰役(1799年3月25日)
馬尼亞諾戰役(英語:BattleofMagnano)(1799年4月5日)
卡薩諾戰役(1799年4月27日)
第一次蘇黎世戰役(英語:FirstBattleofZürich)(1799年6月4-7日)
特雷比亞戰役(1799年6月19日)
諾維戰役(英語:BattleofNovi(1799))(1799年8月15日)
第二次蘇黎世戰役(英語:SecondBattleofZürich)(1799年9月25-26日)
1800年(英語: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800)
馬倫哥戰役(1800年6月14日)
霍恩林登戰役(英語:BattleofHohenlinden)(1800年12月3日)
第二次武裝中立聯盟(1800年-1802年)
1801年(英語: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801)
呂內維爾條約(1801年2月9日)
佛羅倫薩條約(英語:TreatyofFlorence)(1801年3月18日)
阿爾赫西拉斯灣之戰(英語:BattleofAlgecirasBay)(1801年7月8日)
1802年
亞眠和約(1802年3月25日)
軍事將領陸軍
厄斯塔什·夏爾·達烏斯特(英語:EustacheCharlesd'Aoust)
皮埃爾·奧熱羅
亞歷山大·德·博阿爾內
讓-巴蒂斯特·貝爾納多特
路易-亞歷山大·貝爾蒂埃
讓-巴蒂斯特·貝西埃爾
紀堯姆·布律納
讓·弗朗索瓦·卡爾托(英語:JeanFrançoisCarteaux)
讓-艾蒂安·瓦希耶·尚皮歐內
沙皮伊·德·圖維爾(英語:CharlesBertinGastonChapuisdeTourville)
居斯蒂納伯爵(英語:AdamPhilippe,ComtedeCustine)
路易·尼古拉·達武
路易·夏爾·安托萬·德塞
雅克·弗朗索瓦·迪戈米耶(英語:JacquesFrançoisDugommier)
夏爾·弗朗索瓦·迪穆里埃
皮埃爾·馬里·巴泰勒米·費里諾(英語:PierreMarieBarthélemyFerino)
路易-夏爾·德·弗萊爾(英語:Louis-CharlesdeFlers)
保羅·格勒尼耶(英語:PaulGrenier)
埃曼努爾·格魯希
雅克·莫里斯·阿特里(英語:JacquesMauriceHatry)
拉扎爾·奧什(英語:LazareHoche)
讓-巴普蒂斯·儒爾當
弗朗索瓦·克里斯多夫·凱勒曼
讓-巴蒂斯特·克萊貝爾(英語:Jean-BaptisteKléber)
皮埃爾·肖代洛·德拉克洛
讓·拉納
夏爾·勒克萊爾
克洛德·勒古布(英語:ClaudeLecourbe)
弗朗索瓦·約瑟夫·勒費弗爾
艾蒂安-雅克-約瑟夫-亞歷山大·麥克唐納
讓-安托萬·馬爾博
馬塞蘭·馬爾博
弗朗索瓦-塞韋朗·馬爾索(英語:FrançoisSéverinMarceau)
奧古斯特·德·馬爾蒙
安德烈·馬塞納
邦·阿德里安·讓諾·德·蒙塞
讓·維克多·莫羅
愛德華·莫蒂埃
若阿尚·繆拉
米歇爾·內伊
皮埃爾-雅克·奧斯滕(英語:Pierre-JacquesOsten)
尼古拉·夏爾·烏迪諾
多米尼克·凱瑟林·德·佩里尼翁
讓-夏爾·皮什格魯
約澤夫·波尼亞托夫斯基
洛朗·古維翁-聖西爾
巴泰勒米·路易·約瑟夫·謝雷(英語:BarthélemyLouisJosephSchérer)
讓-馬蒂厄-菲利貝爾·塞律里埃
約瑟夫·蘇昂(英語:JosephSouham)
尼古拉·讓·德迪厄·蘇爾特
路易·加布里埃爾·絮歇
貝爾格朗·德·沃布瓦(英語:Claude-HenriBelgranddeVaubois)
貝盧諾公爵
海軍
夏爾-亞歷山大·利努瓦(英語:Charles-AlexandreLéonDurandLinois)
敵軍奧地利
約瑟夫·阿爾文齊
卡爾大公
克萊費特伯爵(為奧地利戰鬥的瓦隆人)
弗里德里希·弗萊歇爾·馮·霍策(為奧地利服務的瑞士人)
卡爾克羅伊特伯爵
帕爾·克賴(為奧地利服務的匈牙利人)
朗貝斯克親王(為奧地利服務的法國人)
馬克西米利安·巴耶·德·拉圖爾(為奧地利服務的瓦隆人)
卡爾·馬克·馮·萊貝里希
魯道夫·里特·馮·奧托(為奧地利服務的薩克遜人)
薩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的約西亞親王
彼得·夸斯達諾維奇
羅伊斯-普勞恩親王
約翰·梅薩羅什·馮·索博斯洛(為奧地利服務的匈牙利人)
卡爾·菲利普·塞博滕多夫
達戈貝爾·馮·烏姆瑟爾
英國
拉爾夫·阿伯克龍比
詹姆斯·索馬雷茲
愛德華·珀柳
約克和奧爾巴尼公爵
荷蘭
奧蘭治親王威廉五世
普魯士
卡爾·威廉·斐迪南(不倫瑞克-沃爾芬比特爾)
卡爾·阿洛伊斯·祖·菲斯滕貝格
弗雷德里希·路德維希(霍恩洛厄-英格爾芬根親王)
俄羅斯
亞歷山大·科薩科夫
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蘇沃洛夫
西班牙
路易斯·費爾明·德·卡瓦哈爾
安東尼奧·里卡爾多斯
其他派系人物波旁王朝
查理十世
路易十六
路易十七
路易十八
昂吉安公爵
孔代親王路易六世
孔代親王路易五世
路易-菲利普一世
瑪麗·安托瓦內特
薩伏伊的瑪麗·路易絲公主
杜巴利伯爵夫人
路易·德·布勒特伊
洛梅尼·德布里安
查爾斯·亞歷山大·德·卡洛訥
弗朗索瓦-勒內·德·夏多布里昂
讓·朱安
格雷斯·埃利奧特
阿爾諾·德·拉波特
讓-西弗雷安·莫里
奧諾雷·米拉波
雅克·內克爾
斐揚俱樂部
安托萬·巴納夫
拉梅特伯爵
夏爾·馬洛·弗朗索瓦·拉梅特
拉法葉
吉倫特派
雅克·皮埃爾·布里索
艾蒂安·克拉維埃
孔多塞侯爵
夏洛特·科黛
埃羅·德·塞舍爾
羅蘭·德拉普拉蒂埃
羅蘭夫人
讓·巴蒂斯特·特雷亞爾
皮埃爾·維克蒂尼安·韋尼奧
貝特朗·巴雷爾·德·維厄扎克
熱羅姆·佩蒂翁·德·維爾納夫
山嶽黨
保羅·巴拉斯
喬治·庫東
喬治·雅克·丹敦
雅克-路易·大衛
卡米爾·德穆蘭
羅歇·迪科
讓·馬里·科洛·德布瓦
讓-保爾·馬拉
普里厄-迪韋努瓦伯爵
普里厄·德拉馬爾訥
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
吉爾貝爾·羅默
讓·邦·聖安德烈
聖茹斯特
讓-蘭貝爾·塔利安
貝特朗·巴雷爾·德·維厄扎克
法布爾·代格朗蒂納(英語:Fabred'Églantine)
埃貝爾派
雅克·勒內·埃貝爾
雅克-尼古拉·俾約-瓦倫
皮埃爾·加斯帕爾·肖梅特(英語:PierreGaspardChaumette)
雅克·羅歐
波拿巴黨(英語:Bonapartism)
拿破崙·波拿巴
約瑟芬·德·博阿爾內
約瑟夫·波拿巴
呂西安·波拿巴
德·康巴塞雷斯
雅克-路易·大衛
讓·德布里
約瑟夫·費徹
夏爾-弗朗索瓦·勒布倫
菲利普-安托萬·梅蘭
其他
讓-皮埃爾-安德烈·阿馬爾
格拉克斯·巴貝夫
讓·西爾萬·巴伊
巴泰勒米侯爵
雅克·尼古拉·俾約-瓦倫
拉扎爾·尼古拉·馬格里特·卡爾諾
安德烈·舍尼埃
讓-雅克·杜瓦爾·代普雷梅尼爾(法語:Jean-JacquesDuvald'Eprémesnil)
安托萬·康坦·富基耶-坦維爾(法語:AntoineQuentinFouquier-Tinville)
奧蘭普·德古熱
亨利·格雷戈瓦
菲利普-弗朗索瓦-約瑟夫·勒巴
雅克-多納蒂安·勒雷
讓-巴蒂斯特·羅貝爾·蘭代
紀堯姆-克雷蒂安·德·拉穆瓦尼翁·德·馬勒澤布
安托萬·梅爾蘭·德·蒂翁維爾(法語:AntoineMerlindeThionville)
讓-約瑟夫·穆尼耶
皮埃爾·塞繆爾·杜邦·德·內穆爾
弗朗索瓦·德·納沙托
路易·米歇爾·勒佩萊蒂耶·德·聖法爾若
皮埃爾·路易·普里厄
讓-弗朗索瓦·勒貝爾
路易·馬里·德·拉雷韋耶爾-勒波
薩德侯爵
安托萬·克里斯托弗·薩利塞蒂
傑曼·德·斯戴爾
塔列朗
特雷薩·塔利安
居伊-讓-巴蒂斯特·塔爾熱
凱瑟琳·特奧
馬克-紀堯姆·亞歷克西·瓦迪埃
讓-亨利·服蘭
夏爾·亨利·桑松
安托萬·西蒙
著名思想家
啟蒙時代
博馬舍
埃德蒙·伯克
夏爾·庫侖
德尼·狄德羅
本傑明·富蘭克林
托馬斯·傑斐遜
安托萬-洛朗·德·拉瓦錫
孟德斯鳩
托馬斯·潘恩
讓-雅克·盧梭
西耶斯神父
伏爾泰
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
革命產物
馬賽曲
法國國旗
自由、平等、博愛
瑪麗安娜
巴士底日
先賢祠
法國共和曆
公制
人權和公民權宣言
至上崇拜
理性崇拜
無套褲漢
弗里吉亞帽
閱論編1751年至1800年科普利獎章獲得者1750年代
1751年:約翰·坎通
1752年:約翰·普林格(英語:JohnPringle)
1753年:班傑明·富蘭克林
1754年:威廉·劉易斯(英語:WilliamLewis(scientist))
1755年:約翰·赫克薩姆(英語:JohnHuxham)
1756年:未頒發
1757年:查爾斯·卡文迪什(英語:LordCharlesCavendish)
1758年:約翰·多倫德(英語:JohnDollond)
1759年:約翰·斯密頓(英語:JohnSmeaton)
1760年:本傑明·威爾遜(英語:BenjaminWilson(painter))
1760年代
1761年:未頒發
1762年:未頒發
1763年:未頒發
1764年:約翰·坎通
1765年:未頒發
1766年:威廉·布朗里格(英語:WilliamBrownrigg)
愛德華·迪拉沃(英語:EdwardDelaval)
亨利·卡文迪什
1767年:約翰·埃利斯(英語:JohnEllis(naturalist))
1768年:彼得·沃爾夫(英語:PeterWoulfe)
1769年:威廉·休森
1770年:威廉·漢密爾頓(英語:WilliamHamilton(diplomat))
1770年代
1771年:馬修·雷珀(英語:MatthewRaper)
1772年:約瑟夫·普利斯特里
1773年:約翰·沃爾什
1774年:未頒發
1775年:內維爾·馬斯基林
1776年:詹姆斯·庫克
1777年:約翰·馬奇(英語:JohnMudge)
1778年:查爾斯·赫頓(英語:CharlesHutton)
1779年:未頒發
1780年:塞繆爾·文斯(英語:SamuelVince)
1780年代
1781年:威廉·赫歇爾
1782年:理查德·柯萬(英語:RichardKirwan)
1783年:約翰·古德利克
托馬斯·哈欽斯(英語:ThomasHutchins(naturalist))
1784年:愛德華·華林
1785年:威廉·羅伊(英語:WilliamRoy)
1786年:未頒發
1787年:約翰·杭特
1788年:查爾斯·布拉格登(英語:CharlesBlagden)
1789年:威廉·摩根(英語:WilliamMorgan(actuary))
1790年:未頒發
1790年代
1791年:詹姆斯·雷內爾(英語:JamesRennell)
讓-安德烈·德呂克
1792年:本傑明·湯普森
1793年:未頒發
1794年:亞歷山德羅·伏打
1795年:傑西·拉姆斯登(英語:JesseRamsden)
1796年:喬治·阿特伍德
1797年:未頒發
1798年:喬治·沙克伯勒-伊夫林爵士
查理斯·哈契特
1799年:約翰·黑林斯(英語:JohnHellins)
1800年:愛德華·查爾斯·霍華德
1731–1750
1751–1800
1801–1850
1851–1900
1901–1950
1951–2000
2001年至今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IBSYS:90052017
BNC:000038514
BNE:XX877138
BNF:cb119034658(data)
BPN:16265204
CONOR:14762339
FAST:34115
GND:118534912
ISNI:0000000121339941
LAC:0006C1279
LCCN:n79043402
LNB:000051119
MusicBrainz:ca5c6242-7ba8-4cc9-9c32-3bf4719e54c6
NARA:10580588
NDL:00440037
NKC:jn20000720076
NLA:35100032
NLP:A12018958
NNL:000048721
NSK:000014086
NTA:06836010X
RKD:279007
ICCU:IT\ICCU\CFIV\071766
SELIBR:54072
SNAC:w6vz16nm
SUDOC:026873478
ULAN:500331804
美國國會國家人物傳記大辭典:F000342
VIAF:56609913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本傑明·富蘭克林&oldid=67386523」
分類:1706年出生1790年逝世班傑明·富蘭克林美國獨立戰爭人物大陸會議代表美國憲法簽署人美國獨立宣言簽署人美國科學家美國博學家美國發明家美國貨幣設計師美國男性記者美國自傳作家美國回憶錄撰寫人美國非虛構作品作家美國西洋棋書籍作家美國音樂家美國國際象棋棋手美國政治哲學家美國零售企業家美國圖書館學家美國慈善家美國內部告發者美國廢奴主義者美國社會運動者啟蒙運動哲學家言論自由運動者紳士科學家美國字體設計師文字發明者獨立學者修辭學理論家與電學相關的人物大學和學院建立者道德哲學家文化哲學家文學哲學家歷史哲學家宗教哲學家教育哲學家科學哲學家社會哲學家社會科學哲學家技術哲學家社會評論家使用筆名的作家美國駐瑞典大使美國駐法國大使美國郵政部長賓夕法尼亞州州長賓夕法尼亞大學教師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聖彼得堡科學院榮譽會員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美國哲學會會士科普利獎章獲得者牛津大學榮譽博士美國偉人名人堂入選者美國奴隸主美國新教徒美國素食主義者共濟會會長美國共濟會會員美國紙幣上的人物趣味密碼學家幽默研究者18世紀美國政治人物18世紀美國哲學家18世紀美國作家波士頓殖民時期人物費城人波士頓人箴言作家隱藏分類:包含ODNB來源的維基百科條目CS1法語來源(fr)含有哈佛參考文獻格式系列模板鏈接指向錯誤的頁面含有未知參數的引用的頁面Webarchive模板wayback鏈接含有網址格式錯誤的引用的頁面CS1英語來源(en)自2018年1月帶有失效鏈接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本地相關圖片與維基數據不同含有英語的條目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自2021年11月帶有失效鏈接的條目含有古騰堡計劃連結的條目包含BIBSY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P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CONO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A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NB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MusicBrainz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AR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LP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N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SK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RKDartist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B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ELIB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NAC-I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ULA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USCongres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29元素的規範控制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繁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覽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語錄
其他語言
AfrikaansAlemannischአማርኛAragonésالعربيةمصرىঅসমীয়াAsturianuAymarar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BislamaবাংলাBrezhonegBosanskiCatalàMìng-dĕ̤ng-ngṳ̄CebuanoکوردیČeštinaKaszëbsczi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VõroFrançaisArpetanFryskGaeilgeKriyòlgwiyannenGalegoAvañe'ẽ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KreyòlayisyenMagyarՀայերենԱրեւմտահայերէ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KurdîКыргызчаLatinaLëtzebuergeschLombardLietuviųLatviešuMalagasy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मराठीBahasaMelayuمازِرونی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ਪੰਜਾਬੀDeitschPolskiPiemontèisپنجابی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Русскийसंस्कृतम्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తెలుగుТоҷикӣไทยTürkmençe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ènetoTiếngViệtWinaray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YorùbáVahcuengh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富蘭克林效應- MBA智库百科
富蘭克林效應指相比那些被你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願意再幫你一次。換句話說,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方法 ... 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
- 2富蘭克林效應:被逼做了一次「濫好人」,因為心理混淆而會 ...
這個心理效應,就叫做「富蘭克林效應」(Ben Franklin Effect)。 什麼是富蘭克林效應? 原來,當年的班富蘭克林不只是發明家,也是極傑出的政治家。
- 3效應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效應是重要事件的因果關係,用於強調應當注意的狀態,以下依照漢語拼音排列,可兼用注音符號查詢, ... 福格特效應:光學; 富蘭克林效應(英语:Ben Franklin effect):心理學 ...
- 4富蘭克林效應應用完整相關資訊
取自"https://wiki.mbalib.com/zh-tw/%E5%AF%8C%E5%85%B0%E5%85%8B% ...貴人自求、化敵為友:談富蘭克林效應(Ben Franklin E...
- 5富蘭克林效應:被逼做了一次「濫好人」,因為心理混淆而會...
這個心理效應,就叫做「富蘭克林效應」(Ben Franklin Effect)。 什麼是富蘭克林效應? 原來,當年的班富蘭克林不只是發明家,也是極傑出的 ... 有一個朋友經常提到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