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資料回應題2015 中文| 香港考試大典Wiki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題(b)則問中國三農狀況的轉變而可能引起的兩個社會問題。

貧富懸殊呀、城鄉差異呀,農地荒廢呀,都沒有什麼玄奧。

考生只要多作解釋,不難在6分拿3-4分。

香港考試大典Wiki 導覽 首頁 討論 所有頁面 社區 近期網誌 核心科目 中國語文 卷一閱讀能力 卷二寫作能力 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 卷四說話能力 其他 英國語文 Paper1Reading Paper2Writing Paper3Listening&IntegratedSkills Paper4Speaking 其他 數學 卷一傳統題 卷二多項選擇題 單元一(微積分與統計)M1 單元二(代數與微積分)M2 其他 通識教育 卷一資料回應題 卷二延伸回應題 其他 選修科目 應用學習科目 創意學習 媒體及傳意 商業、管理及法律 服務 應用科學 工程及生產 應用學習中文 其他語言科目 法語 德語 印地語 日語 西班牙語 烏爾都語 FANDOM 遊戲 電影 電視 wiki 探索wiki 社群中心 建立wiki 註冊 尚未註冊? 登入 Advertisement 台灣正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卷一資料回應題2015中文 編輯 歷史 討論(0) 2015HKDSEPaper1and2 Paper1Q1 第一題的資料A相當直接,考生絕對不用讀書。

因為連第一產業是什麼這些小學常識也在資料提供。

趨勢十分清楚,就是第二和第二產業佔國內生產百份比愈來愈高,而第一產業則愈來愈低。

資料B則述及中國農村人口佔全國人口百份比。

十分明顯,由1990年至2013年,佔的比例是愈來愈低。

資料C則是一幅關於中國城鎮與農村收入的漫畫。

城鎮居民的收入以高鐵速度增長,農民收入則只以「驢速」前進,望塵莫及也。

資料D則是一則評論文章,指中國糧食資源日趨短缺,但沙漠化、土壤惡化、重金屬污染等環境問題則日益嚴重。

題(a)問根據資料A、B和C描述中國三農問題狀況的轉變。

不知三農問題是什麼不要緊,題目寫明是農業、農村和農民。

跟著資料,逐樣逐樣解釋,5分應能輕易奪3分。

考的最多是書寫能力和書寫速度。

最重要的是,三農問題是學校必教的題目,考生絕不會大驚小怪,正所謂啱曬平時唔睇報紙的學生。

題(b)則問中國三農狀況的轉變而可能引起的兩個社會問題。

貧富懸殊呀、城鄉差異呀,農地荒廢呀,都沒有什麼玄奧。

考生只要多作解釋,不難在6分拿3-4分。

題(c)要考生就每一個在上題提到的社會問題,提出及解釋一項可以處理該問題的措施。

這題也是是6分題,未到要學生議論滔滔的程度。

但是這題可議之處,是考生如提及政治改革,或者在政商結構動手術,是否也是可以接受的「措施」?相信考評局應會接受這類答案。

但即使如此,我們也可以看到「政治」元素已由問題主動炮製轉移至交由學生「自由」提供的新範式。

Q2 第2題問及青少年美容,是這幾年不少學校都曾討論的熱門議題,苦等良久終於現身,應該不少同學都已熟練。

題(a)大概就資料A能指出朋輩影響,以及西方思想傳入。

較直接簡單。

至於題(b),應否禁止未滿18歲人士進行醫療上的非必要整形外科手術呢?則資料B中按慣例,羅列了正反不同觀點:手術失敗的風險以及青少年的自由。

「立法」的題目,依一般的框架討論立法的必要性、執行的可行性、是否有效,大概足夠。

惟大可多加探討青少年的自由以及家長或監護人的責任等,能更扣題和深入。

Q3 這題題(a)較容易,只是普通的趨勢題和指出旅遊業收益的好處,關鍵在於「潛在好處」,故除了資料已表示的經濟收入以外,也許應點出如就業機會等收入以外的好處吧。

但個人認為最亮點在於資料B,即2005年全球旅遊業的CO2排放量及預計2035年的比較。

今年應不少同工預計會出自由行或一簽多行,但結果竟出國際旅客,更跨單元至能源、科技與環境」,故題(b)問及「全球關注點」,應更集中在資料B的環境、全球暖化問題,以及資料C的遊客行為,以至文物破壞等。

而因問及「兩個」關注點,資料C宜歸納為遊客質素更為適切。

Paper2Q1 就題目而言,題a考影響新聞自由的因素,題b則問高度新聞自由能否提升政府管治效能。

在題目字眼和要求的技巧上,本題較淺白,理解題目和把握答題焦點難度不高。

就試題涵概範圍而言,內容主要與單元二中的法治、社會政治參與有關,但題目字眼(題b)設定了討論焦點為香港政府,無疑是減低了考生要具備中國和全球視野作論證比較的知識基礎和高階思維要求。

更重要的是,題b問及「高度」的新聞自由,嚴格上是需要以現實情況作比較(即何謂自由度的高低),但在近年的社會時事中,可供學生引述的重要實例並不多(媒體金主易手?主流媒體報導欠中立?報章頭條被撤換?劉進圖案?),而且未必與政府管治有直接關連(相反在國際上則有阿桑奇和斯諾登等明顯例子)。

而且,一旦論及新聞自由對管治影響,在現時香港不健全的民主制度下,社會興論對當權者的影響不但有相當有限,而且難以受到客觀上對等的重視。

由此可見,以贊成為主要立場的考生,或有可能跌入論證困難的陷阱,而不自知(例如誇大網上新媒體的出現對政府施政的影響)。

最後,考生亦須對香港政府管治效能的主要動力有一定認知,如公務員制度、問責制的理念和實踐、行政主導的格局等,考慮到深淺程度,以上概念相信未必是很多學校的教學重點,所以答此題的考生要達合格或中游水平應較容易,但要取高分則有明顯較大難度。

Paper2Q2 跟其他兩題相比,題二在議題上(標準工時)相對較大路易準備,因為大多教科書都有使用,甚至在2012年的練習卷有旁及,加上文憑試前標準工時研究報告剛剛推出,很多考生因而對此感熟悉而選答。

但正如上年「膠鴨題一樣,議題熟悉亦可以很難答甚或離題,關鍵在題型的要求。

以下我將分別就a、b兩部展開分析解說。

題a要求考生指出香港就標準工時達成共識所面對的障礙(困難),且必須針對「主要持分者」分析。

在2013年卷二Q1,正正有相類似題目(當時是垃圾徵費,但只此一次),當時考生需代入政府角色作答,而今次則不用。

因此,考生需考慮到政府是否包括在主要持分者之中。

在答題策略上,持分者更多答案也更豐富,加上政府作為立法者的角色明確,應可包括其中。

參考2013年該題答案,「不同持分者難以互相理解」、「不同持分者無法理性溝通」、「推行需時致政策拖延」,甚至「不同持分者間有利益衝突」等,都同樣呼應緊扣「標準工時題」的要求。

當然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但只要考生夠勤力,並針對標準工時的具體內容回應,其實足以應付。

題b則可能是6大分題中,甚至是卷二史上最麻煩的一題。

關鍵概念字,相信大家都知道是「必要」。

「標準工時」與「生活素質」的關係,只屬卷一程度,大多考生即使要正反立論也沒有問題。

但當扣連「必要性」,問題的結構就大大不同。

當然,這同時要參考考評局不久後將出爐的評卷準則,在人人遭殃的前提下,考評局依慣例調低要求的機會很高。

但若以語理分析,這題的論證方法,將可以非常困難,變相容易離題。

要論證必要性,正方在邏輯上要使用「雙重否定」(若沒有標準工時,則沒有生活素質);反方則須指出須用同樣前提,但推論相反結果(即使沒有標準工時,仍可有生活素質)。

若考生用一般影響評論的方式論證(標準工時提升/降低生活素質),在邏輯上其實並沒有回應「必要性」的分析要求。

例如,考生可指出若沒有標準工時,港人難以有時間建立文化素養及享受文化生活,又或在人際關係上與朋友家人疏離,甚至難以作政治參與,建立公民社會有困難,效能感低,作為正方答案;反方則可指出,在現今沒有標準工時的香港,大家的物質生活仍然充裕,又或社會制度如醫療教育等亦十分建全等等。

高分位,則在於反駁及衡量技巧展現。

例如,有人認為,沒有標準工時下,香港一樣有大量綠化環境,讓港人享受綠色生活,但實際上,由於工時長耗盡港人工作及精神,只能形式上擁有郊野公園,但實際上卻無法享受綠色生活,可見標準工時是必要(反駁)。

而從廣泛性而言,較追求物質生活的港人仍然佔多數,但文化及政治生活則並非大多港人選擇,因此標準工時對港人而言並非必要政策(衡量)。

Paper2Q3 題a問得直接,要求考生解釋娛樂産業作為全球文化對受眾的影響。

整條考題設計開放,從判斷誰是受眾,到理解娛樂產業在全球文化當中所扮演角色,再分析其帶來的不同影響,再再考驗考生能否做到思維全面,推敲深入。

討論過程離不開對發展中、已發展地區的消費者正面負面的影響,考核考生對文化單一和文化多元的概念應用。

若考生對娛樂產業觀察仔細,亦能得出輸出文化的大國其民眾與企業亦是受眾之一。

因此,同學平日不能再只是關心娛樂版的韓星動態或其代言的各種品牌,更要留意這種流行文化現象背後連帶的龐大消費市場及其相關產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及政治影響——韓流不只增加韓國的娛樂行業收益,亦帶旺其化妝品、服飾、飲食及旅遊等市場;國家更可藉著輸出文化,強化大韓民國的民族意識,有助凝聚國民,提升其身份認同。

題b的開放程度更大,難度亦相應更高。

考生需判斷「軟實力是否政府增加其世界影響力的有效途徑」。

處理立場判斷題目,離不開正反論證。

因此,若考生認同觀點,必要在論證過程中深入探討軟實力如何透過娛樂文化、國家政策及相關制度等方面,有效地在國際社會贏得認同,發揮影響。

援引例證必不可少,例如日本正因其政治文化、人權制度接近主流西方民主國家,因此她在重大國際議題上的決策亦佔一席位。

順此推論,中國政治制度文化,最為國際社會詬病,但近年她強勢掘起,影響力漸大,又如何解釋?或者,這便可替眾考生作為建立駁論的切入角度。

但題目背後的假設,仍逃不了主流的大國思維——強大、主導世界格局,是大國發展的主要目標。

但縱觀現實世界,中國正正是因為這種發展邏輯,不只令周邊地區感受威脅,無助互信建立,亦因為這種思維,窒礙其他文化的發展甚至生存空間。

因此出現了「理想與現實」的極大落差——全球化的理想美好圖像應是各種文化的相互交流,彼此認識,繼而建立尊重與包容;但現實是,因大國對文化,以至文明的論述壟斷,恐怖主義才成為全球的頭號敵人。

因此,題目雖然較卷一開放,但在權力精英主導國家發展論述的情況下,考生的思維仍被框限。

2015通識 卷一 Q1/ 1.  三農問題 參考資料一,農業:該段時期的第一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百分比下降。

由1990年的27.1%下降到2013年的10.0%。

第三產業所佔的百分比上升,由1990年的41.4%上升到2013年的46.1%。

而第二產業的所佔的百分比則大致相若,但有上升的趨勢。

由1990年的41.4%上升到2013年的43.9%。

反映出農業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性正在下降。

參考資料二,農村:該段時期的農村居住人口比例下降。

由1990年的73.6%下降到2013的46.3%。

反映出中國農村正面臨勞動力減少的問題,從事農業的人下降。

參考資料三,農民:城鎮居民賺取的收入增長快速。

農民收入增長則放緩,反映中國的農民和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日益擴大。

圖中的速度緩慢的驢車代表農民的收入增長緩慢。

而高速火車代表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長快速。

2.       三農轉變引發的社會問題 第一, 中國社會面臨糧食供應短缺問題。

因為糧食所受的限制,以及農業在中國經濟中所佔的份額下降。

糧食供應可能會減少。

國內農產生產可能未能滿足人民的需要。

糧食短缺和進口比較貴的產品,可能導致物價上漲和食物供應不穩的問題。

第二, 中國人民會面臨健康受害的問題。

由於而更多農民離開農村,大量土地廢置,土地漸漸失去土地的生產力,土壤造成沙漠化,土壤退化及水土流失。

農民為了增加產量,過度使用化學品和肥料,導致土地污染及食物供應不穩的問題。

3.       問題解決方法 針對糧食短缺問題,中國政府可以透過資助農民使用機器化的農耕技術提高糧食產量。

以及為農民提供教育,讓農民懂得使用機器的知識。

同時,政府提高小麥及稻米的最低購買價,補貼農民以保證農民獲得相對較公平的收入,維持農民的生活素質。

政府提供更多資源讓農民可以改善農地土壤條件,以增加農業產出等,從而解決糧食短缺和通漲的問題。

針對健康的問題,中國政府可透過嚴格的監控及發牌制度提升食物安全水平,從而保證食物合乎食用的標準。

此外,政府需要改善糧食生產地的環境,讓農作物在一個適合的環境生長。

同時需要處理農地的污染根源,禁止使用受污染農地及水源生產糧食,以及嚴厲懲罰導致嚴重食物安全問題的不付責任生產者,從而改善問題。

Q2/ (a)    香港青少年整容的兩個原因 原因一 : 在朋輩方面,青少年在青春期期間,希望得到朋輩認同,在從眾心理下整容。

資料A中,一名花4萬元整容23歲大學女畢業生,小時候被同學取笑外貌,整容後感到輕鬆自在。

青少年正身處一個尋找身份認同感的階段,當他們與朋輩相處,他們會在意朋輩對他們的看法。

如朋輩取笑他們的外貌,青少年會感到自卑,認為他們得不到朋輩認同,因而自尊感下跌。

因此,為了提升自尊和獲朋輩認同,青少年會進行整容。

再者,資料A的23歲大學女畢業生指出,她的朋友向她查詢整容意見,可見青少年亦會在好奇心驅使下整容。

原因二 : 在社會風氣方面,青少年受家長,前途和傳媒影響而整容。

資料A中,一名4歲女孩在家長支持下整容,有部分人認為整容是為事業投資,而一名23歲大學女畢業生在求職前整容。

整容風氣普及,不少傳媒鼓吹「V面」,「大眼睛雙眼皮」等觀念,而名人傳宣令整容更易接受。

香港家長一向關心子女的學業,他們望子成龍,希望他們日後有好的事業和理想發展。

他們認為有好的外貌能增加事業成功的機會。

因此,他們鼓勵子女進行整容。

(b)   立法禁止青少年進行醫療上非必需的整容 我很大程度上不同意此做法。

可行性 : 立法禁止青少年進行醫療上非必需的整容的可行性令人質疑。

香港政府立法在香港禁止青少年進行醫療上非必需的整容,或能阻止青少年在本港進行整容。

然而,在全球化影響下,資訊流通的速度驚人,青少年隨時可接受到世界各地的資訊。

他們可在網際網路查找到其他國家的整容資訊。

例如中國,南韓等。

如青少年不能在本港進行整容,他們可選擇到其他地方整容,而香港政府不能對這些情況作出檢控。

由此可見,立法禁止青少年進行醫療上非必需的整容的可行性不大。

人權 : 立法會破壞青少年可享有之自由。

聯合國國際人權宣言中指明每人均有人權和自由。

如香港政府提出應立法在香港禁止青少年進行醫療上非必需的整容,必定會受到社會反對,正如早前政府提出強制要求青少年驗毒同樣受到社會反對。

即使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我們亦不能而此為藉口,扼殺他們的自由。

再者,若然立法,或會觸及年齡歧視。

駁 : 有人認為立法原意是為免青少年在社會風氣下,受到錯誤價值觀影響,盲目跟隨風氣整容。

然而,立法只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如資料B所言,培養青少年的個人成長是學校和家庭的責任,不應以法律妥限制青少年的自由。

要青少年不受到錯誤價值觀影響,應該由教育做起,而教育責任亦在於政府。

政府應該鼓勵學校向學生灌輸正確價值觀,教育他們要欣賞自己,不應以貌取人。

在教育下,青少年方可建立正確價值觀,他們懂得欣賞自己,有高的自尊感,自然不會去進行整容。

Q3/ (a)描述旅遊趨勢: 資料A反映國際旅遊趨勢。

例如:國際旅遊業的人數持續擴大。

國際遊客人數在1990年至2012年期間持續上升由1990年的434(百萬)增長到2012的1035(百萬),而且在2012年超過10億。

1990年至2012年間的國際旅遊業收入大幅增長。

由1990年的262(十億)增長到2012的1078(十億)。

2012年的收入約是1990年的四倍。

一個潛在好處; 第一,在經濟方面創造新的職位。

例如:因為國際旅遊的上升,旅客的人數會不斷上升,旅客會更多消費,在購物和飲食方面的需求大大提升,因此更多在餐飲服務和銷售服務上的職位會能多。

第二,成立新的企業。

例如:更多的酒店,旅遊社的成立。

因為國際旅遊的上升,旅客對住宿,活動按排的需求更多,因此,更多的酒店,旅遊社的成立滿足客戶的需求。

第三,基建發展上升。

因為國際旅遊的上升,現有的基建不足滿足現有客戶的需求,因此政府會興建更多道路網路,機場設施配合旅客的需求。

(b)   兩個全球關注點 一 :旅客質素 在愈來愈多遊客出國旅行的趨勢下,旅客質素將成為其中一個全球關注點。

各國旅客外遊,他們會到訪不同國家的旅遊景點。

同時,他們亦會跟當地人有更多的接觸,可促進文化交流。

然而,這可能造成文化衝突。

資料C中,一名中國遊客在埃及古廟刻上自己的名字。

另外,早前有新聞報導指出峇里珊瑚礁遭刻簡體字,懷疑是中國遊客在潛水時所做的。

另外,我們亦時聞有遊客尖隊,隨處拋垃圾,破壞旅遊景點的衛生。

當各國擔心遊客質素,或會推出法例禁止旅客的某些行為,譬如義大利設新罰款禁遊客物件霸佔海灘,台東多良車站禁遊客開車上山。

而資料C亦指出中國國家旅遊局派發指南,教導何謂文明的行為。

由此觀之,在愈來愈多遊客出國旅行的趨勢下,全球會關心旅客會否做出不文明的行為。

二 :環境問題 在愈來愈多遊客出國旅行的趨勢下,環境問題將成為另一個全球關注點。

遊客出國旅行需乘搭飛機等交通工具,旅行途中將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根據資料B,在2005年,航空運輸佔了全年旅遊業碳排放的43%,預計在2035年航空運輸將佔了全年旅遊業碳排放的53%,急增10%。

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將造成各種環境問題。

例如氣候暖化,海平面上升等。

而這些環境問題,同時引發其他問題,例如氣候暖化使冰川融化,北極熊和企鵝等生物失去棲息地。

另一方面,海平面上升會淹沒位於低窪的國家,如荷蘭,孟加拉和馬爾地夫。

由此得知,在愈來愈多遊客出國旅行的趨勢下,全球會關心其引致之環境問題。

分類 增加分類 取消 儲存 除非另有註明,否則社區內容均使用CC-BY-SA授權條款。

Advertisement FanFeed 薩爾達傳說Wiki MinecraftWiki 缺氧Wiki FollowonIG Newsletter JoinFanLab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