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花多少錢和時間才能撐起孩子的暑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暑期來臨,如何給孩子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成為了不少家長的心頭大事。

補知識、補見識、補特長、補體格……暑假幾乎成了中國家長們給孩子「大補」的最佳時機。

有的家長給孩子報8個興趣班,花費了上萬元,有的家長將孩子送出國遊學,花費數萬元……這個假期,柳州的孩子們都是如何渡過 ?

柳州市游泳館外,站滿排隊幫孩子報名上興趣班孩子的家長。

林馨 攝

採訪|周瀟男 林馨

編輯|周瀟男 林馨

放假了,一篇《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的文章在家長們的朋友圈熱傳,道盡了一些家長暑假消費的苦惱。

興趣班、輔導班……這些傳統項目依舊是暑期經濟的傳統「賣點」。

今年,中國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做好2018年中小學幼兒園學生暑期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要豐富學生暑期生活,各類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要統籌調配師資,儘量多開設一些豐富多彩的興趣班,滿足中小學生的暑期需要。

整天排滿興趣班 孩子樂此不疲

每天上午7時許,還在睡夢中的7歲半女孩軒銘,被手機里的英語課程給喚醒。

迷迷糊糊睜開眼睛後,軒銘顧不得刷牙洗漱,立馬坐在床上用手機軟體聽英語醒腦,開啟被興趣班填充得滿滿的一天。

根據軒銘的假期安排,周一至周五,她每天要上鋼琴、游泳、毛筆字、機器人四節課,上午和下午各兩節課。

這意味著,一節興趣班課剛結束,軒銘要立刻起身趕往下一節課。

直至周末,她的日程安排才稍微空下來。

早在軒銘還不會說話也不會走路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和各類興趣班打交道。

據軒銘的媽媽彭女士介紹,軒銘從半歲就開始上早教,然後是上興趣班。

在彭女士教育觀念里:「教育孩子2歲起定規則、講秩序,3歲以前養生活習慣,6歲以前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閱讀習慣。

」彭女士細數著這些年在女兒身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

女兒半歲以後,彭女士先是給女兒先後報了兩個早教班,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良好的習慣。

一有空餘時間,彭女士就帶軒銘去聽音樂會,培養音樂興趣,使得軒銘逐漸愛上了鋼琴。

軒銘在一家培訓機構學習搭建積木。

周瀟男 攝

「女兒參加過右腦、蒙台梭利數學、畫畫、英語、舞蹈、游泳、鋼琴、書法、機器人、朗讀.....」彭女士一一數到。

從出生至今,軒銘上過10餘種興趣班,大多數興趣班堅持了數年之久。

彭女士曾粗略計算過,女兒一年上興趣班的花費有時要花費將近10萬元。

這個暑假,女兒四個興趣班的總費用是8910元。

為了接送女兒上各種興趣班,彭女士和丈夫兩人來回奔波換崗。

夫妻倆人還買了一輛7座汽車,方便接送女兒上興趣班。

有時,課程安排得太滿,為了能無縫銜接,軒銘就在車上吃飯、睡覺。

好在選擇上興趣班這件事上,彭女士比較「民主」,上什麼班學什麼內容,都與女兒一一商量。

「去年暑假,我提議讓女兒學習機器人但被她拒絕,她認為這是男孩子才學習的課程。

但今年,女兒的想法轉變了,參加了一次機器人試課後,主動提出要參加機器人興趣班。

」彭女士說道。

暑假,彭女士和女兒商討後報名的興趣班,多數是以修養身心為主。

「學游泳是為了鍛鍊身體、學鋼琴是為了學習一門藝術的語言、學書法是為了學習一門藝術.....」

有時,看著女兒奔波在各興趣班的小小身影,彭女士也會心疼,擔心她太累。

但軒銘卻「樂此不疲」,只是笑笑說:「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一點也不累。

都說讀書或者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樣在路上。

為了讓軒銘勞逸結合,空閒時彭女士會帶軒銘外出遊玩,用腳步感受這個世界。

如今,近到柳州市區大大小小的各種場館、公園,遠到全國百個城市、亞洲、北美洲、澳洲數十個國家、地區都有軒銘旅遊的足跡。

這個假期,彭女士還將帶軒銘出國旅遊。

軒銘在柳州馨藝書畫藝術培訓中心煉習毛筆字。

周瀟男 攝

在彭女士看來,這些大大小小的興趣班,在軒銘身上多少產生了作用。

軒銘顯得比多數同齡孩子更自律,也擁有了更多興趣愛好。

如今,軒銘有一台自己的專屬手機,但彭女士卻從不用像別的家長一樣擔心女兒沉迷玩手機,消磨時光。

軒銘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使她能自覺的使用手機,平日軒銘只用手機來完成各類APP軟體上的題目,卻從不在手機上玩遊戲、刷抖音。

軒銘的乖巧讓不少孩子的家長甚是羨慕,紛紛向彭女士「取經」學習育兒理念。

但彭女士認為,「教育沒有對錯,每家有每家的育兒方式,不同的教育方式得出不同的結果。

如果選擇給孩子盡情地玩,到頭來就要接受自己的孩子沒有一技之長,不去作比較。

正值暑期的廣西柳州市學生參加機器人班,動手製作機器人。

林馨 攝

老人接送孩子放棄打麻將 叫外賣是常態

一到暑假,爸媽都需要上班,孩子又不能在家放羊,送到各類培訓班裡,成了很多家庭的不二選擇。

上、下午的課在不同地點,就涉及到接送的問題。

爸媽多數還在上班,不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成了接送的主力。

龐國敏開學將進入小學讀三年級,報了籃球(30天)、網球(32天)、全腦開發(一周兩次)、游泳(常規課)。

龐國敏媽媽算了算,一個暑假,她給孩子繳納了4000的費用。

她表示:「我這個算是少的了。

孩子的同學都去上各種興趣班,有些報了8個班。

花費都在上萬元。

雖然興趣班時間已經盡力錯開,但還是有些扎堆在一起了。

夫妻雙方都要上班,接送全靠給力的外公接。

專門做了一份清單,寫好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上什麼課,外公按圖索驥,直接送過去。

外婆一路跟著,負責後勤。

帶點水果和水,在中場休息時,外婆就開始不斷投餵。

「你知道嗎,現在老人帶娃,天天接送,一天在三個地方轉場,馬不停蹄,麻將都沒得搓了。

」龐國敏媽媽表示,學網球是下午五點開始,外婆來不及做飯,叫外賣是常態。

柳州市游泳館內,不少孩子在學習游泳。

周瀟男 攝

補體能,媽媽每天陪跑

上學期末,上三年級的馮佳萱拿回來的成績單,體育是「良」。

媽媽的焦慮體質發作,自己定下任務表,暑假每天帶著女兒出門跑步。

作息和上學時間差不多,7:40左右起床,洗漱後直接出發去跑步,跑完回來吃早飯。

從家順著柳江河邊跑,跑到文惠橋頭轉頭,來回三四公里。

到家樓下,運動不能停,再來三組跳繩。

「到了四年級,離小升初越來越近了,成績單必須全優。

體育是短板,得補!」馮佳萱媽媽說,暑假放到現在,除了下雨天,已經跑半個月了,「想想自己平時運動不多,結果為了女兒拼了,真是笑中帶淚。

7月21日,廣西柳州馨藝書畫藝術培訓中心,學生正在煉習毛筆字。

周瀟男 攝

出國遊學 花三萬讓孩子長見識

為了孩子見長識,並提高口語水平,11歲的唐安琪被父母安排去美國參加遊學。

短短13天的時間,媽媽秦女士支付了3萬多元的費用。

唐安琪的遊學行程設計,既有住家體驗,又可以去當地學校跟學生一起上課。

秦女士稱,這樣的英語學習環境對孩子來說肯定有好處,身邊很多朋友都給孩子報了境外遊學。

「這不能說是一種剛需,但很多有經濟能力的家長都會讓孩子去體驗一下。

據了解,目前,出國遊學大致分為兩種,主要由教育培訓機構、旅行社等合作組織操作;另一種是旅行社組織的親子團,由父母陪同子女出國,在常規的旅遊產品基礎上,特別增加名校深度游等內容。

也有少部分孩子是通過父母或親屬的關係出國體驗學習。

7月21日,在廣西柳州一家培訓機構,學生動手製作機器人。

周瀟男 攝

放養,讓孩子回鄉

5歲的蘭馨今年上幼兒園中班,由於爸爸媽媽工作比較忙,這個暑假,決定由爺爺奶奶帶回鄉下。

蘭馨的爸爸認為,奶奶家是正宗的鄉下,自己也是在鄉下長大的地方。

雖然從宏觀的城市化進程和下一代的將來的角度看,孩子不屬於那裡。

但從父母的家園情結和少年情懷角度看,那裡值得孩子去體驗。

此外,假期回鄉,孩子會接觸到跟爸爸或爺爺有血緣關係的人,從而更清楚體會兒歌里的「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姑姑」這樣的關係。

當孩子問「TA是誰?」「爸爸的妹妹,你應該叫姑姑。

」這樣的解釋讓孩子更直觀了解族譜關係。

讓蘭馨爸爸欣慰的是,女兒回鄉十多天,懂得了一粥一飯來之不易。

每次吃飯前,會自己主動盛飯,而且還吃得特別乾淨。

不再需要大人哄著,跟在後面餵。

7月21日,柳州市游泳館內,不少孩子報名學習游泳興趣班。

林馨 攝

柳州任教的何華英老師認為,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和經濟條件都不一樣,沒有真正的對或錯。

無論是給孩子報名上千過萬的輔導班或者遊學項目,還是讓孩子回歸自然,都是讓孩子接觸社會、深入社會的好機會。

其實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最好的學習是在實踐中體驗、最好的成長是按照自己原來的樣子成長。

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愿是美好的,但更應該學會「量力而行」,用「花錢精」代替「花錢多」。

你們的暑假也是這樣笑中帶淚、苦中有樂嗎

你希望孩子怎麼度過暑假?

跟我們分享一下孩子的暑假故事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