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藝律師深度解讀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管理體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也許你也曾有這樣的經歷:搜集、收藏、閱讀了很多公號文章,最終記住的卻沒多少。
也許你也有同感:下載了一電腦硬碟的資料,最後一個也沒打開看。
也許你也希望:構建自己的知識管理體系,將所學的知識內化於心、外化於形...
對於律師來說,知識管理極為重要,但卻很容易陷入以下三個誤區:一是將知識管理的工具誤認為是知識管理本身,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常常陷入到比如說把印象筆記,它的這些存儲了很多知識,很多內容的功能就認為是知識管理本身,實際上工具僅僅是輔助手段而已。
二是僅就具體的知識進行管理,而忽略了新舊知識的聯動,可能很多人僅僅只就具體的知識去學習去汲取去管理,而忽略了要把自己本身就有的舊知識和新知識結合在一起形成自由體系的意識。
三是缺少深度思考和實際踐行,誤將管理知識等同於知識管理,僅僅把學到的知識存儲在印象筆記或者是電腦的硬碟裡面。
對與我們來說如何既避免以上三個誤區,又從知識輸入到實際踐行把知識變成自己的經驗和能力呢?也許你可以嘗試用以下五個步驟構建自己的知識管理體系。
第一步:知識輸入
1.學會高效讀書
一本書不可能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一定是根據目錄來挑選自己最喜歡最有用的部分跳著讀。
最近,成甲老師在分答小講里分享的關於如何在5分鐘內高效讀一本書的方法,對我深有啟發。
我們耳熟能詳的二八原理其實在讀書方面也可以有所體現。
如何用20%的時間讀一本書80%的精華呢?
當我們拿到一本新書,首先要看四個部分--"封、目、序、尾"。
"封"即封面(包括封底),我們拿到一本書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這本書的封面和封底,在這上面會有一些推薦人簡短的話,比如說成甲老師的這本書中,有的推薦人說,「這本書是個人知識管理精進的指南」
。
也有的人推薦說:「是最難得部分不是收集,不是整理,而是內化」。
通過這樣的推薦語,我們就能瞬間了解到這本書所要講的主要內容和點是什麼。
所謂"目"即目錄,在目錄會提到每一部分講的重點內容是什麼,如果在目錄中看到生僻的概念或者是我們所需要汲取的知識輸入的內容輸入的話,就可以直接翻開這一部分的內容閱讀。
第三個"序"即序言,在目錄之後,一本書可能會有一些人推薦的序,也可能是這本書的作者自己寫的自序,但無論是誰寫的,他的序一定會將這本書所得內容進行高度的概括、歸納和總結。
可以說,序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的提煉。
第四個"尾"即結尾,在結尾的部分作者一定會把這幾個月以來寫書的過程,寫書的內容,寫書的結論和心得再次進行回顧。
所以我們通過封、目、序、尾這四個部分就可以在非常短時間之內來了解到一本書的精華。
這四部分往往是一本書的精華所在,也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地方。
為什麼有的大神能一年讀二百多本書?為什麼得到APP的牛人可以在很短的時間之內消化一本書後用語音的方式分享出來呢?這就是高效讀書的奧秘所在。
2.提煉所需要點
我們會發現,在進行知識輸入的時候無論是看一本書或者是看微信文章都需要提煉所需要的要點。
一篇文章或書中的觀點可能只有10%-20%的內容是可以為我們所用的。
對於這10%-20%我們不知道或者是想把它組合起來的內容一定要提煉起來,放在自己的印象筆記裡面,形成電子版本,方便日後檢索。
在做知識管理的時候儘量把所要學習和儲存的東西形成電子版本,不要僅僅記錄在記錄本上或者是手繪思維導圖,手繪思維導圖的創始人托尼·博贊在創始手繪思維導圖的時候網絡還不發達,但是現在電子版的思維導圖已經非常多了,並且製作電子版的思維導圖更適合律師的工作習慣,也更容易儲存在印象筆記裡面,方便我們通過它強大的檢索功能去檢索到。
如果我們興奮的看完,像小松鼠收集堅果一般點擊收藏,之後忘個精光,那麼這篇文章不會帶給我們任何知識的認知和複利。
早前看過一篇文章——《提煉後的知識才是力量》,這篇文章介紹了黃金三分法的處理模板。
所謂黃金三分法指的是,當我們看到一篇文章對我們有幫助的時候,我們需要把其中有用的部分用黃金三分法的方法提煉出來。
所以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闡述了什麼事實,對我們有什麼幫助,最終要形成一個結論,通過這篇文章如何指導日後的實踐行動,但這個模板僅僅是一種思維方法提示我們每一篇文章都應該這樣提煉。
不過大家也可以形成自己的風格,哪種方法更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無論是哪一種提煉的方法重要的是我們能夠把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提煉出來,而不僅僅只是將這篇整體的文章儲存在我們的手機或者是印象筆記裡面,這樣存儲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一定要把我們所需要的知識提煉出來。
所以在看過一篇乾貨文章之後,重要的不是看後贊同的點點頭,而是將我們不知道的或能拿來所用的要點提煉出來,總結歸納成規律並在未來指導自己的實際行動。
3.輸出倒逼輸入
所謂"輸出倒逼輸入"的方法是指,先定一個知識輸出的目標,這個目標可以是自己擅長的部分也可以是自己想學習的內容,目標定好之後就開始在一定的期限內(如一周之內)利用各種渠道知識輸入,待期限截止,再用各種方式知識輸出。
以"輸出倒逼輸入"的方式有針對性的知識輸入和有效的知識輸出,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參加分享活動的每一個人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汲取到有針對性的知識,也可以快速的將學習區變成舒適區,擴展自己擅長的領域,加速構建自己的知識管理體系。
第二步:深度思考
在快速發展的時代里,太追求"速食主義"未必都是好事。
我們需要有深度思考的意識和深度思考的時間。
當看到一篇文章時,要多用批判性思維審視文中的什麼觀點有用?什麼例證是可以被拿來放在別處列舉?什麼底層知識可以和自己已知的研究領域相聯動?能否提煉出規律並在未來需要用到的時候指導實踐?
在成甲老師的這本書中,提到了一個概念叫黃金思維圈,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看一篇文章或讀一本書的時候,或者在和別人交流溝通的時候,要多問幾個為什麼。
在《提煉後的知識才是力量》一書當中提到了一種方法就是讀一本書或者看一篇文章的時候要問自己十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問自己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要用自己的話總結這篇文章的核心要點,最好不要超過兩條微博的數字。
並且我們在總結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包括我們去思考去溝通的時候都應該用結構化思考力這樣的一種方法和結構去總結和提煉。
第二個問題可以問自己這篇文章的哪些信息和要點是值得我們記錄的,也就是一篇文章中只有10%-20%的內容是需要我們提煉總結的。
第三個問題問自己這篇文章中提出了哪些問題,想要解決什麼。
在這些問題中作者可能有的已經解決了,那麼他解決的方法是什麼,可能有的還沒有解決,那可以想一想如果是自己的話該怎麼去解決。
第四個問題是文章的觀點是不是有道理。
我們知道當一個社會熱點出現的時候會出現大量的自媒體的文章,它的觀點是不是自己所支持的?我們自己認為的觀點是什麼?我們要用一種批判性的思維角度去考慮問題,不能看到一篇文章就點點頭覺得它說的很有道理。
不同角度的觀點和立場也都不一樣,我們要深度的思考謹言慎行,在做出判斷之前先要深度思考。
第五個問題在讀完文章之後要反思一下這篇文章跟自己有什麼樣的關係,自己從中得到什麼啟發,有了啟發以後要不要去檢索一些文章知識去追查它的根源?如果有的地方沒有看明白要不要去學習一下?所以一篇文章在讀完之後僅僅是認同是完全不夠的。
第六個問題可以問自己是否要用圖表來表示。
用電子版思維導圖的形式來進行知識輸入更有效率更方便檢索。
第七個問題是,這個信息的記憶點是什麼。
所謂的記憶點,通俗來說就是關鍵詞的提煉,類似於印象筆記里的標籤,是一個非常高效檢索自己想要內容的方法,也是在文章和讀書當中需要提煉關鍵詞的一個思維方式。
第八個問題可以問自己怎麼樣進行下一步的行動或者這篇文章哪些方面是有用的。
在看過一篇文章的觀點和建議後,一定要細化成自己的行動建議,如何將這些啟發作為自己以後的行動指引或指南是非常重要的。
第九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就是所學到的知識怎樣才能跟我以前的知識結合起來,是串聯?是並聯?是歸納總結?是提煉?還是升華?它的這些事實哪些可以拿來作為例子在日後的分享當中可以引用,哪些觀點可以拿來借鑑的。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學到知識以後能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以上十個問題就是《提煉提煉後的知識才是力量》這篇文章所介紹的方法。
對於黃金思維圈深入的去思考問題也可以結合律師或者是法律人的工作場景來進行試用。
不管是自己做工作管理或者是在做日常的法律工作,一定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一定要深度的思考。
第三步:總結規律
總結規律最好的方法就是復盤。
復盤在律師的工作當中在團隊的協作當中也是非常有益的。
在復盤這個問題上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就是什麼不是復盤。
復盤這個詞源於圍棋,是復盤高手在下這盤棋的當中用了哪些思路和方法是值得初級玩家借鑑的,它並非簡單的指開個總結會議或者批鬥會。
所謂的復盤是要通過總結來得出規律,這種規律可以指導我們在未來做同樣類型的事件的時候所要遵循的,或者通過對於對手,對於其他人在做同樣的事情有什麼經驗和教訓,總結出這樣的經驗和教訓的規律來之後指導我們自己未來的實踐。
所以重要的不是復盤的內容而是復盤的動作,當邁出復盤這一步後,可以自我復盤、對他人復盤、對團隊復盤,最終找到規律並不斷疊代升級。
第四步:優化輸出
知識輸入之後,經過深度思考、復盤總結規律、聯動自己已有的研究領域,在自我消化吸收之後,務必要優化輸出。
輸出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寫出來(包括寫文章、寫反思筆記)、畫出來(畫思維導圖)、說出來(演講、講座、線上線下分享),甚至唱出來(例如公眾號"CU檢說法"《史上第一個被用RAP解讀的工作報告》這篇文章插入的歌曲,即是將兩會上檢察長的工作報告寫成歌詞用RAP唱出來)。
當然,優化輸出的方式還有很多,比如製作成PPT課件、開會討論形成的會議紀要、復盤得出的規律總結及下一步實施的具體方案等,也都屬於優化輸出的結果。
第五步:實踐應用
若想讓知識融化在自己的血液里,知識管理體系的構建不可止步於知識輸出。
從知識輸入到知識輸出並沒有徹底的完結,還要真正的運用知識,去實踐去應用。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同樣,沒有實踐應用,知識永遠也不是自己的。
不經過自己踐行的知識,有再多地輸入和輸出也然並卵。
總之,運用知識輸入、深度思考、總結規律、優化輸出、實踐應用五個步驟,知識聯動、步步為營,才能將所學知識搭建成自己的知識管理體系,五步構建自己的知識管理體系,你學會了嗎?
提煉後的知識才是力量(值得推薦)
有很多人都知道使用印象筆記做為知識管理的工具,但絕大多數人都停留在收集過程中,看到一篇好的文章,會收集到印象筆記中,然後就結束了,收藏的文章很少去再次閱讀。知識並不是力量,在知識管理過程,收集只...
10分鐘掌握高效閱讀的五大步驟和十大關鍵
今天小V給大家分享的課程是戰隼老師(知識管理專家)的「高效閱讀的五大步驟和十大關鍵」參考閱讀時間:5min閱讀方法論心得實踐分享:怎樣把閱讀轉化為能力關於閱讀,我們都遇到過這些問題:如何選擇最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