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洋基因」的營地教育,如何在中國落地開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營地教育起源於美國,有150多年的歷史,在二戰之後獲得了大發展。

當時,人們發現,戰後生存下來的不是最健壯的人,而是生存技能強的人,這些人大多受過營地教育。

簡單來說,營地教育是一種體驗式教育。

它與傳統的夏令營和冬令營有一定區別的:夏令營和冬令營往往沒有固定的營地,營地教育更強調有固定的營地、營地建設、營地運營等等。

美國營地協會1998年給營地教育的定義為:「一種在戶外以團隊生活為形式,並能夠達到創造性、娛樂性和教育意義的持續體驗。

通過領導力培訓以及自然環境的薰陶幫助每一位營員達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靈方面的成長。

美國的第一個住宿營要追溯到1861年。

當時的營地裝備少得可憐:沒有空調的室內網球場,沒有手工縫製的足球,沒有環氧樹脂網球拍,沒有氣墊膠底運動鞋。

一切都簡陋至極甚至連廁所都沒有,但孩子們都得到了快速地成長。

如今美國全國上下對於營地教育的重視是顯而易見的。

據美國營地協會統計,目前美國有大約1.2萬個營地,其中有7000個住宿營地,5000個非住宿營地。

一項針對美國成功女性的調查顯示,80%的人參加過營地活動,64%的女CEO參加過女童軍的營地教育,92%的人表示營地教育能幫助她們面對未來成人世界的挑戰。

整體而言,營地教育在美國已經是家喻戶曉、得到全美家庭認可的教育方式。

它能夠在課外時間為青少年補充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幫助青少年成為更好的自己,並為個人的升學發展中提供支持。

正如美國營地協會副主席Scott Brody先生所說:美國的營地教育發展成熟,成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補充,也為孩子們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對於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言,營地教育這一社會教育模式,在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社會責任感、科學技術普及、文藝體育培養、勞動技能鍛鍊、習慣養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有調查顯示美國一年超過1000萬的兒童及青少年在營地參加活動使得自身技能得到成長和鍛鍊。

96%的美國孩子認為夏令營對於他們成長有益,通過與大自然接觸,學習各種生存技能,增加對社會的認識,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展示領導才能,培養團隊精神,鍛鍊獨立性。

我們可以將這些能力簡單概括為兩個關鍵詞:「團隊」、「自我」。

團隊相關的能力包括領導能力、溝通能力、執行能力、團隊責任心等在團隊協作時所必需的能力,站在人生長河的角度來看這些能力至關重要,但現在的學生受限於課業壓力,這方面的能力往往得不到培養。

而營地教育正是補充這一短板的強勁力量。

在營地中,孩子和年齡相仿的朋友們在一起制定目標、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需要自發主動地與團隊成員溝通交流、分享意見、互相激勵。

在與團隊成員「協同作戰」時,孩子可以感受1+1>2的合作的魅力,體會到什麼是責任心,收穫團隊成功的喜悅,有些孩子甚至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領導才能——往小了說,這些能力使孩子的人格得以更好地健全發展;往大了說,這些經歷可以接上現有教育和社會需求的脫節。

不少孩子在參加營地教育之前從未離開過父母,而在營地,孩子們需要自己動手完成任務,因而獨立性、動手操作能力得以被培養。

一位家長分享道:「6歲的女兒參加完營地教育後,從內向羞澀變得敢於在眾人面前跳舞表演。

」儘管並非所有的孩子都會有這種程度的轉變,但好的營地教育對於孩子的性格養成顯然有一定積極作用。

雖然營地教育多為團隊合作,可這並不意味著每一個個體會被弱化。

相反,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孩子通過發現他人與自己的不同之處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是怎樣的存在,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自我意識」。

比如,有的孩子很擅長表達,有的孩子則更喜歡傾聽,當這兩類孩子在同一個團隊時,雙方都可以比獨處時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身上的特質以及這個特質在一個團隊中可以扮演的角色。

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孩子們會逐漸發現自己。

那麼中國的營地教育目前的發展狀況是怎樣的呢?

雖然營地教育在中國處在風口,但真正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教育機構非常少。

目前國內最好的營地教育機構基本上都是從教育群體發展而來,都有教改和國際學校或者培訓機構的背景。

這些人大多是海歸,他們在國外較早地接觸了營地教育,然後把它引進到了國內。

營地教育的前景雖好,新進入者眾多,但由於尚在起步階段,有許多不成熟之處需要被家長或從業者仔細考量。

具體來說,目前來看中國的營地教育市場缺乏三個關鍵因素:專業的人才、成熟的課程體系、合適的營地。

人才

人才缺口顯而易見——營地教育在中國尚是一個新鮮的概念,相關專業的人才自然比較稀缺。

正如前文所說,許多從業者接觸到國外的營地教育後才將其引進至國內。

無論是專業的課程研發教師、營地導師/教練還是負責營地運營、客服的工作人員,這些都需要時間和人力去培養。

課程

課程體系往往是教育的核心部分,具體的項目則會根據營地的性質分類來設計。

現在營地分類比較多,有軍事營地、生存類營地、運動類營地、自然教育營地等,還有一些專項營地,比如說馬術營、皮划艇營等。

目前國內的營地教育多以項目式教學為主,然而如何設計出既符合中國學生的實際情況、又能真正達到培養孩子綜合素質目的(而非只是嘗鮮)的課程是一個頗具挑戰性的問題,更別說後期建立專業的課程標準與課程評估的難題。

營地

有「營」就必須有「地」,最基本的,從業者需要硬體上的營地建設,這一定程度上也拔高了市場的進入門檻。

比硬體設施更關鍵的自然是「軟實力」,比如課程與營地規劃的邏輯緊密程度——脫離課程設計出的營地其教學效果需要打一個問號。

這三個問題是從業者需要摸索的問題,也是家長們衡量一個營地教育項目是否「靠譜」的三個因素。

對於家長們來說,面對「營地教育」、「自然教育」、「博物館教育」等新潮的教育理念時,應仔細篩選、避免盲從。

更多問題,更多答案

面對中國的百億市場規模與營地教育初期的諸多問題,如何做好市場規範化與標準化?如何披荊斬棘解決實際問題?又如何抓住客群特點,促進產業盈利可持續與產業健康發展?9月2日,2017中國露營地行業公開課關於營地教育圓桌座談「青少年教育營地百億市場背後的博弈論」,即將為您解惑。

感謝你在無意中看到這篇文章,顏值都這麼高了,還願意看看小編的文章,希望可以給你帶來一點輕鬆在百忙的生活中,如果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想法也可以在評論區給小編留言,小編時刻在下方等著你,如果喜歡文章可以點擊關注即可,小編力求不讓你們失望,每天都會更新哦!

露營天下,讓露營更生活!

更多資訊盡在露營天下www.campave.com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