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溺水悲劇頻發誰是「罪魁禍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劉旭
編者按 8月8日,正值暑期,在河流湖泊眾多的江西省再次發生青少年溺水身亡的悲劇,這一次共有7人不幸同時遇難。
而根據相關統計,溺水已經成為造成中小學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殺手。
青少年溺水悲劇頻頻上演的背後,到底誰是「罪魁禍首」?又該如何有效防治?
再發溺水悲劇,7人不幸同時遇難
據江西省進賢縣官方通報,8日中午13時後,進賢縣10名青少年在溫圳鎮吃過午飯後,自行相約到滬昆高速溫圳撫河大橋下玩水,其中8人下水,2人在岸上觀看。
下水的8人出現溺水情況。
隨後又有人來到撫河岸邊,發現情況後於13時36分撥打110報警。
13時39分,溫圳鎮派出所接到110轉來的報警電話,立即派民警趕赴現場,與隨後趕到的消防官兵協同施救,當場救出一人,並對其餘7名落水青少年展開救援。
通報稱,進賢縣委、縣政府接到情況報告後,高度重視,立即組織政法委、武裝部、公安局、消防大隊、衛計委、安監局、教體局等部門和相關鄉鎮200餘人展開救援。
至18時左右,落水的7人均被打撈上岸,經醫務人員搶救後判定已無生命體徵,均已遇難。
目前,進賢縣成立了以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總調度的事故調查組、善後安撫組、應急處置組等工作小組。
事故的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經縣教科體局核實確定,死者中在校學生為2人。
死者家屬安撫等後續工作也在有序進行。
農村孩子溺亡事故發生率更高
在網絡上用江西、溺水等關鍵詞搜索,彈出來的相關信息觸目驚心,新聞報導中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溺水事故發生。
仔細梳理這些溺水事故,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發現,這些溺亡悲劇往往發生在農村的江河、水庫等野外水域,而悲劇的主人公大多是疏於照看的留守兒童。
今年5月14日15點左右,在江西省湖口縣均橋鎮,10名七年級學生游泳時發生意外,5名學生不幸溺亡。
學生所在的湖口四中是一所寄宿式學校,實行封閉式管理。
據學校老師介紹,學校里留守學生較多,這些孩子的父母長年在外地打工,只能跟隨爺爺奶奶生活。
而根據相關媒體的調查,活動場所匱乏、安全監護缺失、家長監護缺位等成為農村孩子溺亡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
幾年前在該省宜春市袁州區發生的「一家5名留守孩子溺亡,全村找不到年輕人救援」的新聞也印證了這樣的結論。
對此,該省一名中學老師告誡家長,要對孩子的安全問題更上心,尤其是暑假,家長要負起責任來。
在這名老師看來,農村的留守兒童較多,家長疏於照顧才是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
預防溺水,教育部門要求「嚴防死守」
為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安全管理,有效預防和減少溺水事故發生,確保學生生命安全,江西省教育廳今年上半年專門要求在全省中小學校開展預防學生溺水專項行動。
專項行動從4月15日至10月31日,共200天。
專項行動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原則,充分發揮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教育和管理職能,加強宣傳教育,加強日常管理,加強溝通協調,努力構建預防學生溺水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盡最大努力把溺水事故減到最低。
該省各級教育部門也同樣把預防學生溺水當作「頭等大事」,推出了不少有效的活動。
吉安市青原區教體部門堅持學生休暑假,安全教育不休假。
每周,各中小學校通過校訊通、班級微信群、群發簡訊等方式,提醒家長加強對孩子的日常管理。
當地還向廣大中小學生提供了研學、彈琴、航模、陶藝、美術、書法、舞蹈、球類等公益性暑期培訓活動,吸引不少中小學生參與,避免意外事故發生。
與此同時,社會上也有不少的公益組織將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少年溺水事故。
由江西省紅十字基金會、南昌市崛美行動公益發展中心主辦的「一家一個救生圈」公益項目,計劃在3年內面向社會籌集,並免費發放10萬套包含逃生繩、扣環、宣傳冊在內的專業救生圈裝備,在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區域及贛江流域實現村村全覆蓋,同時依託救生圈,實施「泳安計劃」進校園、進鄉村防溺水宣教活動,普及防溺水知識、溺水救援、洪災逃生自救基本技能。
家校應共同為孩子撐起「保護傘」
針對學生溺水事故頻發,教育部今年也曾發出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
信中希望廣大家長務必增強安全意識和監護意識,切實承擔起監護責任,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特別是加強放學後、周末、節假日期間和孩子結伴外出遊玩時的管理。
經常進行預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給孩子傳授相關知識和技能,不斷加強孩子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孩子們的避險防災和自救能力,嚴防意外事故的發生。
教育部門還要求家長讓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他人結伴遊泳;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學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時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尋求成人幫助。
對此,相關專家給予肯定,同時專家也呼籲,預防溺水不僅僅是學校義務,更是家庭教育的責任。
不少溺水事故都發生在暑期或周末,這更說明需要家校共同為孩子撐起防溺水「保護傘」。
專家還表示,在各級婦聯組織開展的家庭教育工作中,也應該將更多少年兒童防溺水教育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