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和拼音易混?Let's say no!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工作中,小佳總會遇到有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我的孩子正在學習拼音,擔心孩子把拼音和英語搞混了,所以就暫時不讓孩子學習英語。
也有家長說,我孩子現在還小,再等等吧。
這是許多家長在面對是否讓孩子學習英語和何時學習英語,問得比較多的問題。
小佳想與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家長們的這份擔心是否有必要?什麼時期為學習英語的最佳時段?
我們不排除英文字母和漢語拼音有相似的地方,如果讓孩子獨自一人學習,注意,這裡是獨自一人學習,剛開始確實會有出錯的情況發生。
但是我們佳音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會凸顯它們各自的規律及特點,採取孩子更易接受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分別地接收它們的信息特點,並且練習記憶。
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採取字母操和形體語言來教孩子們學習字母,同時配以正確的發音,使字母形狀和發音建立起直接的關係,在孩子大腦中永久定格,看到字母自然聯繫起發音,聽到發音自然想起字母。
其次,對於大多數孩子而言,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還是很容易區分的。
就好比我們漢語中的多音字,「銀行」和「行走」,「子彈」和「彈力」,「會計」和「會議」等,只要孩子學會了,就不會把它搞混淆。
有時候,孩子出現錯誤不是不懂,而是因為熟練度不夠,當看到英文字母"A"時,想不起它的發音,就會臨時用"啊"來代替。
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就是先讓孩子把其中一種背熟,隨便拿一個就能正確讀出來,然後再讀另一個,這樣各自歸各自的體系,孩子在大腦中就會對這兩種發音的概念就清楚了,自然不會混淆。
也許,這個時候有些個別孩子,偶爾還是會出現這種混淆的現象,對此也千萬別太著急,隨著老師和家長的不斷糾正和時間的推移,正確的發音會不斷衝擊大腦,慢慢就會向讀音靠攏,最後達到完全正確。
由於家長所謂的擔心,而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權利,這是不可取的。
我們換種角度來說,孩子出不出錯是他的權利,而老師和家長的責任就是把知識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孩子,讓他們有不懂到懂,由混淆到清楚,從陌生到熟悉。
我們不會因為孩子字體寫的難看,就停止讓孩子學習語文。
也不會因為孩子說話聲音不好聽,而不讓孩子開口講話;更不會因為孩子吃飯噎住了,就停止接下來的進食。
同樣的,不能因為擔心孩子混淆英文字母和漢語拼音,而掐斷了它們對新生知識的渴望。
什麼時期為學習英語的最佳時段呢?
針對這個問題,我覺得有必要給大家普及一下「布羅卡斯區」。
「布羅卡斯區」是大腦中掌管語言學習的一塊區域。
研究表明,3-12歲是人類學習語言的黃金期。
通常處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學習第二語言幾乎就跟學習母語一樣容易。
此時接觸的語言就會被大腦認定為是母語,並且終生不會忘記。
這一時期學習英語,通過大量的語音結構的刺激,孩子自然而言就會模仿,自然習得英語,容易形成語感,建立英語思維繫統。
其中3-6歲是第二語言的黃金時期,是建立英語思維的最佳時期。
錯過這一階段,孩子的中文思維繫統逐漸發展成熟,學習英語時就很容易受到「母語干擾」,形成「英漢互譯」的習慣。
7-12歲是孩子建立英語思維的最後機會。
12歲之後,絕大多數孩子的布羅卡斯區域就會關閉。
此時再學習英語,就會存在「記憶區」,而不再是「布羅卡斯區。
舉個例子:13歲的孩子,在聽到「Apple」後,得先到大腦的存儲區域找到對應的中文意思「蘋果」,然後再提取「蘋果」這個詞語,最後才說出來。
並非是像3-12歲孩子那樣,聽到「Apple」,直接脫口而出「蘋果」,正是它們省略了從記憶區提取單詞的步驟,才會表現出說英語就如母語般的流利。
事實上,對於3-6歲的小朋友,目標並不是學會多少個單詞,掌握多少個句子,而是培養孩子語感和用英語理解英語的習慣,即英語思維。
養成語感和英語思維的習慣是每個孩子學習英語過程中最關鍵的時期,需要長時間大量的語言接觸和積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但是孩子一旦形成了英語語感和英語思維,就走上了學習英語的正軌,那麼學習英語也就是件輕鬆快樂的事情了。
不懂科學,怎麼談英語啟蒙?
說起英語啟蒙,真是讓萬千爸爸媽媽一個頭兩個大的事情!女兒沒出生的時候我曾經想過,自己是不是應該惡補一下英文,實現在家裡跟她全英文交流,讓她儘早學會英語。哎,說著容易做起來難,暫且不說自己英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