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科學,怎麼談英語啟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讓人發愁的「英語啟蒙」
說起英語啟蒙,真是讓萬千爸爸媽媽一個頭兩個大的事情!女兒沒出生的時候我曾經想過,自己是不是應該惡補一下英文,實現在家裡跟她全英文交流,讓她儘早學會英語。
哎,說著容易做起來難,暫且不說自己英文水平到底能否達到這個水準,在家裡說英語很彆扭有沒有?跟孩子說英文,跟奶奶爺爺說中文?會不會很錯亂?孩子會不會很錯亂?
總之,這個想法沒有實現,後來替換成聽英文兒歌磨耳朵,讀英文繪本,偶爾看個英文動畫片。
可是,這些付出會不會是白費功夫?隨著月齡增大,寶寶明顯已經形成了語言優勢。
比如說,相比英文版的小豬佩琦,她更喜歡中文版。
讀繪本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情況,中文故事聽了一遍又一遍,英文故事卻很難從頭聽到尾。
怪不得都說英文啟蒙難,一次又一次碰壁真是讓人灰心。
到底什麼時候開始做英文啟蒙更好?關於這個問題,我查閱了各種資料,希望能夠找到科學的方法,今天也把這些知識跟大家分享!
1. 英語啟蒙,會影響孩子說話嗎?
寶寶還不會說話,我們就開始對著他們嘰里呱啦說英語,常常中文夾雜著英語,這樣做會不會影響他們學說話?這大概是所有爸爸媽媽都有的疑慮。
我也聽說過這樣的案例,說有的跨國婚姻家庭小孩子語言環境太複雜,以至於兩歲多了還不會說話。
這樣看來,英語啟蒙不僅沒能教會孩子英語,反倒會影響學中文?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語言學家的研究表明,在雙語環境下,孩子大腦完全可以處理兩種語言,即使早期出現兩種語言 」混搭「 的情況,很快也能很好的分辨出兩種語言的不同,三歲左右開始漫漫走出「混亂」期,往往到了四五歲就能熟練掌握兩種語言了。
而在大部分中國家庭中,英語啟蒙並不是雙語環境,而是中文作為強勢語言,而英語作為弱勢語言。
在這種情況下,就更不需要擔心了,美國巴巴拉·祖瑞爾·皮爾遜博士的單雙語兒童的差異對比研究顯示弱勢語言的輸入是不會影響強勢語言的學習的。
真正的問題是,很多孩子排斥弱勢語言,不願意學習。
2. 英語啟蒙,到底什麼時候開始?
首先,我們來想一想,為什麼要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呢?比如說我自己吧,從初中才開始學習英語,直到去香港上大學也還是「啞巴英語」,課文會讀,準備好的稿子可以背誦,但是英語對話嘛,太緊張了經常不知道怎麼開口。
很多人可能都會有同樣的困擾,怎麼總感覺自己「反應遲鈍」呢?這其實是因為我們在使用英語的時候,總是有一個「翻譯」的過程。
我們用中文來思考,然後再翻譯成英文,寫下來或者說出來。
這個過程當然會「遲鈍」。
我們之所以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就是希望他們將來說英語能夠像說母語一樣,脫口而出,省略這個「翻譯」的過程。
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翻譯」的過程呢?原來,這跟我們大腦處理語言的方式有關係。
我們的大腦里有一個區域叫做布洛卡斯區,布洛卡斯區在幼兒0到3歲開始發育,12歲左右發育基本成熟,伴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一區域的靈敏性呈現逐年減弱的特徵。
這個區域有什麼用呢?原來,我們在12歲之前學語言時,語言信息是直接存儲到布羅卡斯區的,儲存在這個區域的語言可以直接調用。
而12歲以後再學習語言,語言信息已無法直接存儲到布羅卡斯區,只能存到記憶區,使用語言時,布羅卡斯區必須和記憶區進行聯繫。
也就是說我們的母語都是存儲在布羅卡斯區的,第二外語如果存儲在記憶區,那麼在使用第二外語的時候就需要調動記憶區和布羅卡斯區之間的聯繫,而不是直接調動布羅卡斯區的內容,也就是需要有一個翻譯的過程。
那麼12歲之前學英語就好了?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一個語言學習的特點吧。
我們是怎樣學習英語的呢?學音標,看音標讀單詞。
可是,如果沒有音標呢?如果不是讀單詞,而是讀句子呢?語音語調怎麼才能讀的像native
speaker一樣?這一點好像也特別難做到。
有調查稱,7歲以前移民美國的孩子英語能夠發展到母語的水平,而7歲以後移民美國的孩子卻很少能夠達到這樣的水平。
一般來講,7、8個月的寶寶就學會叫爸爸、媽媽了,一歲左右開始學習簡單的發音,一歲半左右會說兩個字的詞,兩歲多就會說話了。
雖然學說話有早有晚,我們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一歲多的孩子已經可以聽懂爸爸媽媽說話了。
從剛出生,到理解一門語言,一個嬰兒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很神奇吧!可是,很多人學了很多年的英語卻連正確掌握每個單詞的發音都很難做到,更不用談語音語調了。
這是因為,人們對不同語言眾不同發音的辨識能力也是日趨漸弱的。
孩子學會的第一門語言往往影響她一生。
比如說,我們經常開玩笑說很多四川人分不清「孩子」 「鞋子」,很多福建人分不清楚「h" "f", 去到日本一看,日語發音沒有「R」,所以很多日本人讀不出這個音,當年初到香港,廣東話發音的「eung」我也讀不出。
怎麼會這樣?
一歲前是語言發育的核心敏感期,華盛頓大學的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ProfPatricia
Kuhl研究指出:每個嬰兒剛生下來都可以分辨世界上所有語言的發音,但這種能力在6-12個月的時候急劇下降。
在一歲以前,如果孩子沒有聽過某種語言的發音,在一歲時他很可能就喪失了分辨這種語言發音中微妙差別的能力。
同時,幼兒的發音器官,聲帶、喉舌這些都是很柔軟的,有很大的可塑性,而這種可塑性是程銳減趨勢的。
所以,在儘早的讓寶寶接觸到一種語言,聽到它的發音、語調,對於他將來學好這門語言是至關重要的。
3.錯過語言輸入最佳時機怎麼辦?
相信看過前面一段,大家都對「什麼時候開始英語啟蒙最好?」這個問題有答案了,答案很簡單,那就是「越早越好」。
一歲以內,寶寶通過「聽」來學習語言,這個階段如果能夠接觸到英語,對寶寶將來學英語是很有幫助的。
到了一歲半左右,因為中文環境下強有力的中文輸入,寶寶慢慢會有語言優勢,母語的聽辨能力逐漸形成,逐漸開始語言的輸出,也就是「會說話」了。
這個時候,如果一直沒有英文的輸入,很多孩子就會排斥英文讀物或者英文動畫片。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錯過了最佳的輸入時間,不要緊,你需要做的只是繼續堅持,加大聽力輸入,千萬不要因為寶寶暫時的拒絕而感到灰心。
要知道,3歲之前可是學習語言最佳時間。
很多堅持做英語啟蒙的家長會發現,當孩子到了3歲語言爆發7期時,會快速的輸出英文。
也許你會說,給孩子讀英文繪本,孩子拒絕啊,不愛聽。
沒有關係,這個時候可以嘗試中文+英文的方式來講一些情節特別簡單的故事,或者圖畫。
但是,請注意這不是簡單的翻譯。
比如說,我們想想教會孩子「apple」這個單詞,那麼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反覆的告訴孩子「蘋果」就是「apple「,而是指著蘋果,告訴寶寶:」瞧,這是apple,甜甜的,脆脆的,寶寶你愛吃嘛?」
這個時候,讓孩子能夠理解、有興趣才是最重要的。
當孩子對英語不再反感,也慢慢積累了一些單詞量,就可以過渡到用英文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孩子會理解的越來越好,甚至開始「輸出」,也就是說英語。
另外一個常用的方法就是聽英文兒歌。
這個方法現在大家用的挺多的,音樂+英語,多美好的組合呀!這不僅有利於引發孩子對學英語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跟著旋律學英語對孩子語感有很大的好處!
對於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很多家長還面臨一個巨大的障礙,那就是「自己的英語也不好」。
上次團購英文繪本的時候,就有媽媽反應,自己的英語也不好,怎麼給孩子講繪本呢?其實,有很多「教父母用英語跟孩子交流」的書。
比如說台灣的《跟小小孩說英文》(Talk to your child in English)
,《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
如果覺得自己的發音可能有瑕疵,現在線上的糾音課程也有許多,線上上課也非常方便。
總而言之,英語啟蒙這件事需要家長不斷的自我提升和堅持付出,往往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有輸出的回報。
但是正確掌握方法,我們的付出一定不會白費!
我們是同窗好友,我們是同宿舍的好閨蜜,我們18歲的年紀一起離家,一起在香港度過了最好的青春年華。
畢業後一個糊裡糊塗讀了博,一個跌跌撞撞創了業,卻因為兩個小生命又連接在一起,一起做了全職媽媽。
我們愛鑽研專業的育兒知識,也愛分享經驗。
我們愛吃、愛玩、愛旅遊、愛育兒,愛家庭,也愛結交朋友。
一個在北京,一個在上海,希望與你分享我們生活的種種,也希望傾聽你的聲音。
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歡迎大家關注公眾號Chic媽咪雙城記
Chic媽咪雙城記是愛敗媽媽網(微信號:aibaimmcom)自媒體聯盟成員。
愛敗媽媽網是「會員邀請制」高端私密親子社交平台,致力為高素養、高品位、高生活品質的媽媽人群,創造出專屬的「雲端秘密花園」。
英語和拼音易混?Let's say no!
在工作中,小佳總會遇到有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我的孩子正在學習拼音,擔心孩子把拼音和英語搞混了,所以就暫時不讓孩子學習英語。也有家長說,我孩子現在還小,再等等吧。這是許多家長在面對是否讓孩子學習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