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生存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摘 要】高校體育教育是幫助高校學生強身健體的重要課程設置,戶外生存訓練則是當前社會環境對大學生提出的新挑戰。

本文通過闡述戶外生存教育在高校實施的必要性,分析當前高校體育教育的現狀,提出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戶外生存教育的措施,以期為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引入戶外生存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戶外生存 高校 體育教學 野外生存

戶外生存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的必要性

1.戶外生存教育簡述

所謂戶外生存,是指諸如在沙漠荒原、高山深林、偏僻島嶼等遠離現代居民生活的區域,在沒有外界提供必要生存物資的前提下,依靠個人或小團體的能力保證自身生命力或求得救援的基本生存技巧和手段[1]。

隨著現代體育觀念的更新,戶外生存教育不僅明確寫入了《指導綱要》中,成為大學生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且由於其鼓勵人們走到戶外親近自然,還受到了白領階層、冒險和旅遊愛好者等的強烈歡迎,各種講述相關生存技能的書籍、視頻等廣泛推廣,相關的運動訓練器材和專門的服務性組織也相繼成立,更進一步促進了戶外生存教育的發展。

2.戶外生存教育在高校教學中實施的必要性

(1)進行戶外生存教育可以幫助高校學生掌握基礎生存技能。

高校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場所都是教室、實驗室和宿舍,接近大自然的機會少,自主生活能力較差,因此通過戶外生存教育可以幫助高校大學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生存技能。

在戶外生存教育中,學生可以自己搭帳篷、蓋住所,自己動手收集可食用食材,自己動手煮飯,可以想辦法獲取食物和水;還可以在沙漠或深林中練習使用指南針辨別方向,學習如何有效防止野生動物的攻擊、如何看懂地圖等技巧。

在這些戶外生存訓練中,學生不僅可以進一步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給人類的饋贈,還可以使其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

(2)進行戶外生存教育可以幫助高校學生提高身心素質。

戶外生存不同於在都市或居民區生存,任何生存必需品可能都需要自己動手獲取,這對於當前的獨生子女而言無疑是一個強勁的挑戰。

在野外生存中,擁有強健的身體和堅韌的心理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正是90後大學生所缺少的。

當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高校大學生的畢業壓力和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因此在幫助學生疏導減壓的同時,更需要從根本上幫助他們提高抗壓能力,鼓勵他們掌握自我調節能力,努力塑造強大的心理素質、果斷冷靜的判斷能力和堅韌不拔的求生意識。

(3)進行戶外生存教育可以培養高校學生的團隊意識。

90後大學生作為獨生子女,他們的自我管理和調節能力差,人際交往能力不足,團隊意識差。

而進行戶外生存教育則可以很好地幫助高校學生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戶外環境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依賴,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人際交往嘗試。

在經過種種挑戰性訓練後,學生的團隊意識、綜合應變能力和生存水平一定會大幅提升,這對於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適應新崗位新角色有重大的積極影響[2]。

高校體育戶外生存教育的現狀分析

1.戶外生存教育課程開設率低,課程設置單一

當前只有很少部分高校開設了戶外生存教育課程,且存在課程設置單一、功能不足的問題。

開課率不足與高校本身的資源有關,如北京市海淀區是高校最密集的地區之一,這裡的高校資源分布不均,活動場所或教育場地等十分緊張。

很多高校只開展了占地面積小的定向越野、岩石攀爬等項目,對於其他需要較大活動場地和資金的戶外生存教育課程開設較少[3]。

2.可進行戶外生存教育的師資力量不足

高校體育教師是推廣戶外生存教育的中堅力量,擁有一支具備優秀專業技能的體育教師是十分必要的。

當前高校體育教師中,年齡多分布在35歲以上,甚至40歲以上,這些傳統式體育教師占了很大比重,真正具備專業戶外生存教育證書的教師較少,難以真正地將戶外生存技能傳授給學生。

另外,資金投入較少是制約當前戶外體育教育的另一重要原因。

體育教育的受重視程度雖然近些年來有所上升,但依然難以與高數、物理等正統學科相比,高校配備的體育器材、活動場地等常常存在短缺現象,戶外教育的投資就更加不足,這樣的教育模式是難以適應「知識——能力——素質」一體化綜合培養教學任務的。

3.高校學生對戶外生存教育的認知不足,參與度低

高校學生接受的都是強調「犧牲音體美、保全語數外」的教育模式,這就在學生的潛意識裡淡化了體育訓練的重要程度。

而且學生缺少走進戶外或野外獨立生存的體驗,安於現狀的思維淹沒了他們的冒險意識,使學生難以意識到戶外生存訓練的重要性,因此也很難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

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戶外生存教育的措施分析

1.樹立正確的戶外生存教育理念

戶外生存教育的發展由來已久,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取得了顯著成效,這給我們的普及推廣提供了一定的借鑑和參考。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戶外生存教育理念。

在歐美國家中,戶外生存教育強調體驗式教育理念,一方面強調學生以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另一方面又強調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合理和諧的發展。

其次,戶外生存教育涉及涵蓋了廣泛的知識,是多個專業與學科知識的綜合,如地理、旅遊、娛樂、醫學等,在戶外生存教育中,學生需要掌握這些領域的專業基礎知識,並可以靈活運用。

最後,戶外教育是不分等級的訓練活動,各個年級的學生都應該踴躍參與[4]。

2.做好高校學生的意識培養和理論灌輸工作

高校體育教學在為學生提供自主健康運動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生存意識。

21世紀是以人為本的社會,同時也是市場競爭高度激烈的社會,高校學生應注重培養自己的競爭意識,可以通過舉辦比賽等方式進行,讓學生可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又可以認真吸取失敗教訓,自覺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才能更好地面對社會各方面的壓力。

理論灌輸是指學生不僅要掌握生存技能,還要掌握與之有關的理論知識,可以通過專題講座、報告的方式進行,讓學生自主學習與戶外生存相關的理論知識,幫助高校學生掌握一般的求生理論和技能。

3.健全戶外生存教育體制,加大人財物力的投資力度

歐美國家戶外生存教育的成功,給予我們很大的啟示。

在高校體育教育中,要建立健全戶外生存教育體制,不斷探索適合我國高校學生心理和教學傳統的教育模式,利用好高校優秀的教育資源。

同時,相關部分應增大人財物力的投入,積極支持高校開展戶外生存教育,如鼓勵高校體育教師參加生存技能的培訓,提高高校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水平;積極購置戶外生存教育所需的各項裝備設施,提供必要的運動場地;舉辦各種野外生存活動,激發大學生的參與熱情,也可以通過設置有償競賽的方式,來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掌握生存技能[5]。

4.以高校體育學生為主,其他學科為輔

高校戶外生存教育應結合當地的地域特徵,如本地的地理環境、風俗歷史等進行開展,設定與周邊環境相契合的戶外生存訓練。

我國高校戶外生存教育正處在發展初始階段,各方面經驗不足,因此,不能單依靠高校體育教學進行,還需要輔助以其他學科,如地理、心理、醫療等,幫助學生掌握求生技能的本質,使他們在掌握某一項求生技能的同時,還能夠做到靈活變通,最終達到豐富高校學生戶外生存基礎知識、掌握生存技能和本質的目的。

總 結

總而言之,戶外生存教育在高壓力、高競爭力的當今社會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實施戶外生存教育是符合現代教育理念和要求的。

融入戶外生存教育的高校體育不僅可以培養具有強健體魄的大學生,還可以塑造具有高抗壓能力和心理素質的大學生,促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崗位角色的轉變和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蘭大衛:《我國高校戶外運動發展淺談》,《當代體育科技》2015年第27期,第231-232頁。

[2]許方龍、賓洲:《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野外生存教育的可行性》,《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27卷第5期,第95-96頁。

[3]蘇轉平、曹電康、暴麗霞:《讓「生活教育、生存訓練」走進課堂——對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思考》,《體育研究與教育》2013年第6期,第61-65頁。

[4]胡躍紅、劉劍、易斌等:《對高校體育教育開設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的思考》,《益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

[5]伊文海、孫婕:《論科學發展觀視野下生存教育與高校體育教學的結合》,《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年第18卷第6期,第123-125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